24、火烧云
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模”,会写13个生字,会写词语表中8个词语。
2、积累文中表示颜色的词语。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至六自然段。
4、能借助相关语句说出火烧云的特点,体会人们看到火烧云时的喜悦之情。
学习重难点:
能借助相关语句说出火烧云的特点,体会人们看到火烧云时的喜悦之情。
资源准备:课件、火烧云图片。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第1课时)
学习流程:
一、导入
课件导入火烧图片,让学生观看。
师:你看到了什么?
生:云、霞、火烧云……
师:对,这就是火烧云。清晨太阳出来或者傍晚太阳落山的时候,天边的云彩常常是通红一片,像火烧的一样,人们就把这种云叫做火烧云。今天我们就一起把目光聚焦到天空,随着著名现代女作家的脚步,去看看作者笔下的火烧云吧!
板书课题《火烧云》。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谈话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介绍萧红的一生。
二、导学
(一)启发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说说什么叫做“火烧云”?
(早霞、晚霞、云霞、彩霞、红云、彩云等)
引导学生读读课文,找出书上描写火烧云的句子:读一读,体会“烧”字的妙处。
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通通,好像是天空着了火。
“烧”字用得贴切,在句子中有扩展、蔓延的意思,既写出了火烧云的颜色是红色的,又写出了火烧云的动态和气势。
正是因为这样,我们把这些云叫做——(火烧云)
【设计意图】:读点题的句子,明确什么是火烧云,通过词语的变换,体会作者语言的精妙。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活动一:感知火烧云
活动任务:思考:“这篇课文按照什么顺序记叙的?”
活动流程:
1、明确任务:把活动一用课件呈现出来,请全班读一读。
2、自主学习:打开课本,轻声读课文,把句子读通读顺,边读边思考问题。
3、小组讨论:在小组长组织下依次发言,互相补充,形成小组成果。
4、展示分享:一个小组展示讨论成果,并组织其他小组进行分享(补充、追问、质疑等)。
5、梳理提升:
(1)教师讲解:课文按照火烧云的出现、变化、消失的过程来写。
【设计意图】:读通课文、理清写作顺序,是学好课文的基础。
(2)课件认读认识的生字。
(3)课件练读本课词语。
(4)学习会写生字:认读并指导书写要求会写的生字。(使用电子白板的“识字”工具辅助教学巩固识字,练习书写)
a、注意区分:“火”“马”“禾”作偏旁和单个字的区别。
b、“威”里面的一横不要写漏;“武”里面的止,横变提,没有撇。
c、注意“必”的笔画顺序是:点、卧钩、点、撇、点。
(第2课时)
导入
1、回顾课文的写作顺序是怎样的?(出现、变化、消失)板书。
2、火烧云上来时,那绚丽的霞光把地面照射成了一个多彩奇妙的世界,而天空的火烧云又有什么地方让你觉得神奇、美丽呢?这节课让我们一起用心去感受吧!
二、导学
(一)感受火烧云上来时的神奇、美妙。
1、师范读第一自然段,同学说说火烧云上来时的情景。
2、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霞光照在大地上,你发现地面上发生了哪些变化呢?(板书:大白狗——红,红公鸡——金,黑母鸡——紫檀色,小白猪——金,白胡子——金)
3、是呀,霞光映照在大地上,一切都变了,你能想象出还会有哪些变化吗?用“火烧云上来了,霞光照在大地上,( )变成( )的了。”的句式说一说。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这部分的内容,感受火烧云的景色美,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细读课文,感受特点
活动二:细读课文,感受特点
活动任务:思考“课文写了火烧云的哪些特点?你是从哪些语句了解到的?”
活动流程:
1、明确任务:把活动二用课件呈现出来,全班齐读。
2、自主学习:朗读课文3-6自然段,一边思考问题,一边用圈一圈、画一画的方法,找出相关词句子来体会。
3、小组讨论:在小组长组织下由一名组员重点发言,其他组员补充,并讨论形成小组成果。
4、展示分享:由最先完成的小组展示,并组织其他小组进行分享。
活动要求:在阅读时要做好勾画和批注哦。
梳理提升:
火烧云的特点:a、颜色变化快、多(连用四个“一会儿”体现出颜色变化快;红彤彤、金灿灿、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说不出来,没见过的颜色-体现颜色多。)
b、形状变化快、多(一会儿、过来两三秒、忽然、一转眼,体现出形状变化快、多)
(1)指名小组朗读描写颜色的部分,填空并归类:(出示课后题)
红彤彤 葡萄灰 半紫半黄
金灿灿 茄子紫 半灰半百合色
(读读这些表示颜色的词语,再说几个类似的)
绿油油、白花花;玫瑰红、宝石蓝;半黑半白、半红半绿
(2)变化(快):一会儿 一会儿 一会儿 一会儿
四个“一会儿”构成了排比句式,齐读,体会作用。
师提示:除了表示变化快外,还表示了什么?
(突出了颜色变化之多,之快。)
(3)模仿课文说一说: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 ,一会儿 ,一会儿 ,一会儿 ,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
(4)指名小组朗读描写形状的部分,填空。
变化(多):马、狗、狮子
变化(快):一会儿、过了两三秒钟、忽然、接着、一转眼
(5)自由朗读4-6自然段,体会马、狗、狮子的变化是一个怎样的过程?
比较两句话,发现了什么?
马是跪着的。马是跪着的,像等人骑上它的背,它才站起来似的。
(看到的——想到的)不仅使文章更加生动具体,还突出了火烧云的变化美。
(6)师生合作朗读,男生读描写形状的句子,女生读变化的句子,老师读消失不见的句子。
【设计意图】:通过反复朗读,学习作者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展开想象来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小练笔:想象一下,它们像什么呢?按照“出现、形状变化、消失”的顺序,任意选一幅图写或说一段话。
师:同学们想象得真美!火烧云形状的变化是这样多,这样快,你能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吗?(千变万化、千姿百态、形态万千、瞬息万变)
(8)试着背诵3-6自然段。自背,个别背,集体背。
(三)学习最后一自然段段。
1、学习词语:恍恍惚惚(由于事物变化快而看不真切、看不清楚。)
2、师引读:必须低下头,揉一揉眼睛,沉静一会儿再看。可是——
最后一句也说明了火烧云变化快。是呀,这么美的景象,一转眼就消失了,怎能不使人留恋呢?不过,细心的作者已经用优美的语言把火烧云最为绚丽的一刻记录了下来。
三、导结
正如一位哲人所说的,“这个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只要你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更多的大自然的奇丽景象,就会发觉我们的世界原来是这样美丽,我们的生活是那样的幸福和多彩呀!愿你们用明亮的眼睛、美好的心灵不断地去发现美、享受美、创造美。
板书设计: 24、火烧云
颜色、形状---多、变化快
出现——变化——消失
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
2、积累好词、好句。
3、背诵课文3——6自然段。
(共21张PPT)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
24 火烧云
第一课时
萧红(1911年6月1日-1942年1月22日),中国近现代女作家,被誉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文学洛神" ,四大才女之一。乳名荣华,本名张秀环,后改名为张乃莹(一说为:张乃莹)。 笔名萧红、悄吟、玲玲、田娣等。
1911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一个地主家庭。幼年丧母。1932年,结识萧军。1933年,以悄吟为笔名发表第一篇小说《弃儿》。1935年,在鲁迅的支持下,发表成名作《生死场》。1936年,东渡日本,创作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1940年之后发表中篇小说《马伯乐》、长篇小说《呼兰河传》等。1942年1月22日,因肺结核和恶性气管扩张病逝于香港,年仅31岁。
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
结合生活实际说说什么是火烧云呢?
活动一:感知火烧云
活动任务:思考:“这篇课文按照什么顺序记叙的?”
活动流程:
1、自主学习:打开课本,轻声读课文,把句子读通读顺,边读边思考问题。
2、小组讨论:在小组长组织下依次发言,互相补充,形成小组成果。
3、展示分享:一个小组展示讨论成果,并组织其他小组进行分享(补充、追问、质疑等)。
整体感知
这篇课文题目是《火烧云》,是一篇写( )的文章。课文描写的是晚饭过后,火烧云从( )到( )到( )的时间顺序记叙的。
景
出现
变化
消失
认读生字我能行
紫檀色 喂猪 笑盈盈 跪着
寺庙 一模一样 红彤彤 揉眼睛
恍恍惚惚 必要 威武 镇静 接着
凶猛 骑马 秒钟 胡子 金灿灿
tán
mú
wèi
yínɡ
ɡuì
miào
tónɡ
róu
模
mó
mú
有规范、可效仿是“模范”;
不分明、不清楚是“模糊”;
看容貌、看样子是“模样”。
( 模 型 )
( 模 样 )
跪
檀
喂
盈
彤
模
庙
观赏晚霞
猛
威
武
我会写
必
24 火烧云
第二课时
霞光照在大地上,地面上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大白狗变成红的了。红公鸡变成金的了。黑母鸡变成紫檀色的了。
火烧云上来了,霞光照在大地上,( )变成( )的了。( )变成( )的了。( )变成( )的了。
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
活动二:细读课文,感受特点
活动任务:思考“课文写了火烧云的哪些特点?你是从哪些语句了解到的?”
活动流程:
1、自主学习:朗读课文3-6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思考问题,用圈一圈、画一画的方法,找出相关词语和句子来体会。
2、小组讨论:在小组长组织下由一名组员重点发言,其他组员补充,并讨论形成小组成果。
3、展示分享:请一个小组上台展示分享,并组织其他小组进行分享。
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
红彤彤 葡萄灰 半紫半黄
金灿灿 茄子紫 半灰半百合
读读这些表示颜色的词语,再说几个类似的。
绿油油 苹果红 半红半白
黑沉沉 香蕉黄 半紫半黑
红彤彤
金灿灿
半紫半黄
葡萄灰
茄子紫
这里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 ,一会儿 ,一会儿 ,一会儿 , 、 、 ,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
根据老师给出的提示,你能试着背诵吗?
一会儿,天空出现一匹马,马头向南,马尾向西。马是跪着的,像等人骑上它的背,它才站起来似的。过了两三秒钟,那匹马大起来了,腿伸开了,脖子也长了,尾巴可不见了。看的人正在寻找马尾巴,那匹马变模糊了。
忽然又来了一条大狗。那狗十分凶猛,在向前跑,后边似乎还跟着好几条小狗。跑着跑着,小狗不知哪里去了,大狗也不见了。
接着又来了一头大狮子,跟庙门前的石头狮子一模一样,也那么大,也那样蹲着,很威武很镇静地蹲着。可是一转眼就变了,再也找不着了。
根据老师的颜色标注,你能说说作者描写的顺序是怎样的吗?
一时恍恍惚惚的,天空里又像这个又像那个,其实什么也不像,什么也看不清了。必须低下头,揉一揉眼睛,沉静一会儿再看。可是天空偏偏不等待那些爱好它的孩子。一会儿工夫,火烧云就下去了。
小练笔:想象一下,它们像什么呢?按照“出现、形状变化、消失”的顺序,任意选一幅图写一段话。
同学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