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试题 单元基础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试题 单元基础练(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4.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27 17:59: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单元拔高练——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试题
一、选择题
1.对《己亥杂诗》这首词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A.“浩荡离愁”指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也指作者心潮不平。浩荡,无限。
B.“吟鞭”指诗人马鞭。“东指”指东方故里。“天涯”指离京都遥远。
C.“落红”指落花。此句暗喻自己是有爱国情怀的志士。
D.“更护花”的“花”喻青少年,此句表明作者要为培养下一代作出牺牲。
2.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A.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前两句写出了飞来峰塔之高,后两句写登飞来峰塔的感想。
B.这首诗前两句的意思是:我登上飞来峰顶寻找高高的塔,听说每天黎明鸡叫的时候,在那里可以看到日出。
C.这首诗的后两句表面看是写自然现象,实际暗指社会现象。这里表示自己站得高,看得远,不怕阻挠。
D.作者善于把抽象的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借景抒怀,表明自己不畏艰难,对前途充满信心。
3.依次填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 着我。
(2)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 ,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
(3)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 下来了。
A.笼罩 移动 堆积 B.围绕 流动 堆积
C.笼罩 流动 沉淀 D.围绕 移动 沉淀
4.下列对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忍俊不禁(忍:耐,把感情按住不让表现)
B.察言观色(色:情景,景象)
C.春红已谢(谢:凋落)
D.盘虬卧龙(虬:传说中有角的小龙)
5.对下面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A.淳朴的农民朋友邀请诗人到家里作客,他对诗人说,请别嫌弃农家的酒有些浑浊,今年农作物丰收了,家里有丰足的鸡和猪款待您。
B.在前往农家的路上,诗人越过一重重山,蹚过一道道水,正疑惑无路可行之时,只见柳树凋零,繁花艳丽,一个村庄突然出现在眼前。
C.春社祭日已临近,村民们穿着布衣,带着素帽,你吹着箫,我击着鼓,一起快乐地庆祝丰收,村子里仍然保存着古朴浓厚的乡俗民风。
D.热情的主人,淳朴的民风,都使诗人流连忘返,还与村民相约:虽然自己年老体弱,即使拄着拐杖,即使在月夜,以后也可能随时再来登门拜访。
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小明的学习成绩是班级中最好的同学。
B.能否保护好水资源,是关系到人类持续发展的大事。
C.参加家务劳动,可培养我们的动手能力,责任心和自信心。
D.每个中学生将来都希望自己成为有用人才。
二、综合性学习
7.校学生会开展“读古诗·长知识”系列活动,请你参与。
(1)请按要求修改活动通知。
通 知
各位同学:
为了更好地落实“读古诗·长知识”活动要求,经研究决定,将在九年级召开“走进送别诗”专题学习活动,请认真整理学过的送别诗,于5月17日下午3点在学校报告厅参加知识竟答活动。
2019年5月8日
①通知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____________”,正确的写法是“____________”。
②划线句子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③通知的格式有一处不规范,请提出修改意见。
(2)下面是活动中的两道题,请回答。
①根据下面的诗句,写出古人常用的两种交通工具。
孤帆远影碧空尽:__________ 脱鞍暂入酒家垆:__________
②根据下面的诗句,写出古人送别时的两种习俗。
客舍青青柳色新:__________ 劝君更尽一杯酒:__________
(3)下列对一首五律颔联和颈联的补充,最恰当的一项是( )
____汉阳渡,初日郢门山。(颔联)
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__。(颈联)
A.风高 还 B.风高 回 C.高风 还 D.高风 回
三、语言表达
8.你如何理解紫藤萝瀑布“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这句话
四、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面各题。
(甲)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愚公移山》)
(乙)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登飞来峰》)
9.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年且九十(将要)
B.杂然相许(赞同)
C.河曲智叟亡以应(丢失)
D.飞来山上千寻塔(古代长度单位)
10.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B.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C.操蛇∕之神∕闻之
D.不畏∕浮云遮∕望眼
11.下列句子中没有省略现象的一项是( )
A.告之于帝
B.操蛇之神闻之
C.跳往助之
D.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12.下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愚公移山》一文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主要手段是人物对话。
B.愚公移山的原因是“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目的是“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C.《愚公移山》一文写山的高峻、遗男的相助、智叟的阻止、神的搬山是为了突出愚公具有不怕困难的决心、坚韧不拔的毅力和造福子孙的宏愿。
D.读了《愚公移山》让我们明白一个道理:做任何事情要有恒心、有毅力,再加上神灵的帮助,一定能成功。
13.对王安石的《登飞来峰》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畏”显示出作者的自信,表达了作者不怕一切邪恶势力阻挠的豪情壮志。
B.“浮云”指眼前的困难、障碍,比喻阻挠变法的小人或一切阻碍历史前进的势力。
C.诗人登高远望,似觉天地万物皆可尽收眼底,“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
D.这首诗借景说理,语意双关,既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雄心壮志,又表现出作者归隐山野的矛盾心理。
14.将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且焉置土石
(2)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15.请说说“飞来山上千寻塔”中“千寻”的表达效果。
五、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隐逃的倭瓜
蒋建伟
①人会隐藏,瓜,也一样。
②可能觉得自己长得不好看,圆圆的扁,弯弯的长,一副窝窝囊囊的样子,也可能有自知之明,从夏天开始,它就一直隐藏在浓密肥大的叶子中,时刻寻找着逃跑的机会,不想让你逮住它。然而冬天快要来的时候,掀开这一丛那一丛的瓜秧,“呀!”瓜秧上、黄叶子背面的许多小刺儿一下扎住了手,接着是阻挡不住的惊喜,“倭瓜!满地跑的大倭瓜!”胆小的倭瓜们立马现出原形,大小老少,慌不择路,东西南北,满地乱跑。倭瓜金灿灿的,橘黄黄的,身上掺杂的那一丁点绿,过不了几天也会变黄的。摘倭瓜的当儿,猫下腰,找到老根子往上一拽,“啪啪啪啪”,瓜蔓下的嫩根子一阵乱响,叶子也乱响,黄的绿的,“窸窸窣窣”的尘土惹了一身。直直腰,阳光正毒,大汗“稀里哗啦”地乱淌,湿漉漉的衣服粘在皮肤上,有点痒痒,可一看见瓜秧上悬挂的一个个灯笼,这点脏算什么?只是纳闷:它们到底是如何隐藏了一夏半秋的?
③倭瓜的叶子是瓜果类植物中最大的。夏天,瓜秧有节,蛇似的向前爬,一条两条许多条。贴住地皮的节伸出五六个嫩根子,像手脚一样牢牢抓住一小团一小团的泥土、腐草。瓜秧一枝发四个杈,吐叶,开花。一片片叶子迎着太阳,扯直嗓子,唱着歌儿,拼命爬过其他的枝枝蔓蔓。一只一只绿色的大手,捧出了一个浩浩荡荡、郁郁葱葱的天下。叶子有成人的两个手掌大,朝阳的一面长满了密密的小刺儿,一不小心就扎你一下,正因为这样,你不敢随随便便去摘花儿,哪一朵花下边不是一大片叶子?
④可是,哪怕扎手也要采花儿,一种谎花——只开花、不结果的花儿。谎花装成不说谎的样子,怒放金黄的花蕾,释放满世界的暗香,吸引蜜蜂纷纷前来采蜜,也吸引你来采花。采来的花掺和粉芡鸡蛋油炸,或热水焯一下,小葱蒜泥凉拌,下酒就饭,横竖那叫一个好吃。大自然的这类纯绿色食材,你还上哪儿找啊?
⑤不说谎的花儿,其实就是瓜纽纽儿。有的秧子每个杈能结两个瓜,有的一条秧子只结一个瓜,有的瓜纽纽儿长着长着就没了下文。真正坐果后,那些瓜纽纽儿好像吹小气球似的,从瓜屁股开始,一鼓作气长到头顶,几十天的工夫就变成一个个篮球、一个个大肚子、一个个有梦的人。它们的梦会是什么呢?
⑥是绿意萌动的春天?那是它们小的时候。
⑦三四月里,随便做一个深呼吸,满肺腑都是甜甜的空气。刚钻出大地的倭瓜叶子,先是小小怯怯的两片鹅黄嫩绿,而后是变大的一片油绿,然后是一片一片。这当儿,瓜秧子还是嫩嫩的呢,叶子还是小鼻子小眼睛的呢,连浑身上下的小刺儿都那么水嫩,风吹来,步子不稳,细细的腰儿怎么也站不直。但是,它们大口大口地喝着阳光,喝着雨露和风,才几天,一片比一片变大,变肥厚,墨绿墨绿的。它们大手拍着小手,赞美着每一天的幸福生活。
⑧太阳底下,瓜秧最上面的几片叶子在高兴地鼓掌。一片叶子突然朝下面望了望,一惊,发现最初那两片叶子,已经变黄,枯萎。它们为什么这么苍老?那可是我们家的老大!
⑨这个小精灵呀,仿佛看见了那两瓣叶子出生前的一幕:
⑩一个下午,南风尚寒,零下二摄氏度的天气,一个人在一小块空地里,种下了几粒种子。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6.请简要分析第⑥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17.文章标题中的“隐逃”主要表现在哪里?请结合全文分析。
18.文章语言生动,富有表现力,请具体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1)胆小的倭瓜们立马现出原形,大小老少,慌不择路,东西南北,满地乱跑。
(2)一只一只绿色的大手,捧出了一个浩浩荡荡、郁郁葱葱的天下。
19.本文的写作思路及表现手法独具特色,请结合全文赏析。
阅读《紫藤萝瀑布》节选的文段,完成各题。
①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②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③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④“我在开花!”它们在笑。
⑤“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⑥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 我凑上去,想摘一朵。
⑦但是我没有摘,我没有摘花的习惯。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关于生死的疑惑,关于疾病的痛楚。我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⑧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察言观色,试探什么。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园中别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我遗憾地想:这里再也看不见藤萝花了。
⑨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⑩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一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20.对选文第一段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为下文做铺垫,暗示紫藤萝花的丰茂。
B.开篇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C.“停住了脚步”是因为有人喊作者欣赏紫藤萝瀑布。
D.这句话从侧面烘托了紫藤萝花的美丽,写出我的动作和震惊的心情。
21.下面对写紫藤萝花的顺序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按照初开—绽放—盛开的时间顺序描写。
B.按照整体(花瀑)—局部(花穗)—细节(花朵)的顺序描写。
C.按照细节(花朵)—局部(花穗)—整体(花瀑)的顺序描写。
D.按照由近到远、由低到高的空间顺序描写。
22.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不要让昨天的不幸把人压垮,每个人都应像紫藤萝花一样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身到生命的长河中去。
B.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人类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们不能陷于个人的不幸中而不能自拔,要振作精神,积极面对未来。
C.作者由花的顽强不息感悟到人也应该是勃勃生机,“我不觉加快了脚步”就是这种力量的体现。
D.压在作者心头的“焦虑”“悲痛”,使得作者慷慨激昂地抒发自己悲痛欲绝之情。
六、填空题
23.文学常识填空。
(1)《望岳》作者是杜甫,字子美。世称“_____”,其诗是“诗史”。因曾居长安城南的少陵以西,故自称少陵野老,世称______。官致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_____之称。他是我国古代伟大的诗人。与李白齐名,世称“李杜”。
(2)《登飞来峰》作者是王安石,字_____,号_____。______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他的散文雄健峭拔,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临川先生文集》。
24.依据所给信息填空。
(1)他是北宋杰出的改革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号半山,青年时曾登临飞来峰,寄托壮怀。“他”是__________。
(2)“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是宗璞散文《__________》中的主旨句。
(3)“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是俄国诗人__________在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写下的诗句。
25.给下列带下划线的文字注音,并解释词语
忧郁________ 镇静 ________ 瞬息________ 怀恋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2.B
3.C
4.B
5.B
6.C
7.(1)①竟答 竞答②将“召开”改为“举行”③在日期上方补上“校学生会”;(2)①船(或“舟”) 马②折柳(或“赠柳”) 饯饮(或“劝酒”)(3)C
8.这句话写出了紫藤萝如生命的激流,冲击着“我”的心灵,使我明白了生命的内涵。
9.C
10.A
11.B
12.D
13.D
14.(1)况且把泥土石头放置到哪里呢?
(2)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
15.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借写峰上古塔之高,写出诗人自己的立足点之高。
16.过渡作用,将文章由上文对瓜纽纽儿的描写,转到下文对春天三四月份倭瓜秧子的描写,使文章自然贯通,融为一体。
17.①倭瓜隐藏于浓密肥大的叶子中,不易被发现;②倭瓜到处结果,满地都是;③倭瓜悄悄生长,四处蔓延。
18.(1)运用拟人手法,“胆小”“现出原形”“慌不择路”“满地乱跑”等词语,赋予倭瓜以人的情态,写出了倭瓜丰收时满地果实的景象,表达了作者的喜悦之情。
(2)①运用比喻,将“倭瓜叶”比作“绿色的大手”,从色彩、形态方面表现了其旺盛的生命力;②运用叠词“浩浩荡荡”“郁郁葱葱”(夸张),充分彰显了倭瓜叶铺天盖地、繁茂旺盛的生长气势,极具张力。
19.写作思路:以时间为线索,用倒叙手法将倭瓜的一生完整再现出来,依次展开,思路清晰。
表现手法:①从眼前的事物写起,运用联想和想象,虚实结合,使文章内涵丰富,韵味十足。②将倭瓜人格化,赋予其人的特点,使倭瓜形象更加生动、可爱,突出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20.C
21.B
22.D
23.(1)诗圣 杜少陵 杜工部 (2)介甫 半山 北宋
24.(1)王安石 (2)紫藤萝瀑布 (3)普希金
25.yù,情绪低落; zhèn,情绪稳定,心态安稳; shùn,极短的时间; liàn,对过去往事(人或事物眷恋)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