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复习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复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8.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03-16 15:55: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4张PPT。语文·新课标(RJ)单元复习四 语文·新课标(RJ)第4单元 ┃ 复习重点┃复习重点┃1.识记课文中的重点词语、重点语句和重要的文学常识。
2.品味场面描写的精妙。
3.品味细节的作用。
4.学习生动的对话描写。
5.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到民间采风去。 语文·新课标(RJ)第4单元 ┃ 基础积累┃基础积累┃dūnjùhèxī pì chúnyānyòu jiē 语文·新课标(RJ)第4单元 ┃ 基础积累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xiàn(  )菜 jí(  )贯
门méi(  ) 招lái(  )
家pēi(  ) zhēn(  )酒
xūn(  )肉 隔hé(  )苋籍楣徕醅斟熏阂语文·新课标(RJ)第4单元 ┃ 基础积累3.补全下面词语。
龙(  )凤(  ) 即物起(  )
(  )萤(  )雪 走街串(  )
合(  )押(  ) 一(  )当先
左右逢(  ) 晨光(  )微吟 巷哕辙兴韵囊马映源熹      语文·新课标(RJ)第4单元 ┃ 基础积累4.根据意思,填写成语。
(1)引用经典中的语句或故事。(     )
(2)另外开创新的局面。(     )
(3)没有人能说明它的奥妙(道理),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不明白。(     )
(4)从名称想到所包含的意义。(     )
(5)依照成法炮制药剂,泛指照现成的方法办事。(     )
(6)比喻跟着情势转变方向(贬义)。(     )引经据典别开生面顾名思义莫名其妙  如法炮制  看风使舵 语文·新课标(RJ)第4单元 ┃ 基础积累 5.文学常识填空。
(1)《云南的歌会》的作者是________,苗族,湖南凤凰人,代表作有小说《________》。课文抓住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场面进行具体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少数民族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农历__________是“端午节”,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__________。《端午的鸭蛋》的作者是________,文章详细地描述了家乡的咸鸭蛋以及关于咸鸭蛋的游戏和联想,表现了作者对_______________的怀念和对____________的热爱。
(3)《春酒》的作者是______,这篇散文通过对“春酒”“会酒”等风俗的深情叙述,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沈从文边城  山野对歌山路漫歌作者对母亲及家乡的怀念村寨传歌五月初五屈原汪曾祺 儿时生活家乡 琦君语文·新课标(RJ)第4单元 ┃ 基础积累6.背诵默写。
(1)曾经沧海难为水,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欲上青天览明月。
(3)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____________。
(4)明月楼高休独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作相思泪除却巫山不是云俱怀逸兴壮思飞自缘身在最高层酒入愁肠语文·新课标(RJ)第4单元 ┃ 阅读理解┃阅读理解┃7.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宁古塔满族农家杀年猪趣事
怡 民
每年冬天一进腊月门,宁古塔地区满族人村屯便热闹起来,一直到年根儿,几乎是天天热闹,天天过年。这是因为屯子里的养猪户要一家接一家杀年猪了。
即或在旧社会,大多数人家日子过得虽然艰难,开春之后也要拿出省吃俭用攒下的几个钱抓(买)了小猪崽,劁了养起来。一年三季春夏秋,老人和孩子天天背篓挎筐捋猪菜(猪可以吃的语文·新课标(RJ)第4单元 ┃ 阅读理解野菜和嫩草),妇女们掺和着谷秕糠麸熬猪食,一瓢瓢地精心喂养。那时候养肥一头猪少说也要一年半。一家老小辛苦了一年又一年,就盼着过年大人孩子吃顿肉馅饺子,吃几顿见肉的菜。
乡村里杀猪可不是一家一户的事儿,可以说兴师动众集体行动。一般人家杀年猪,从抓猪到杀猪多是养猪户的亲朋好友齐上阵,少说也需要七八人。早晨吃过饭,几个壮实小伙跳进猪圈,七手八脚地把猪摁倒,用绳子捆住四蹄,抬到院子里事先准备好的案板上。这时,猪圈外边、院子里早围上一帮看热闹的。老人们对要杀的猪评头品足,孩子们打打闹闹、嘻嘻哈哈。伴着被摁住、捆住的肥猪“咯儿——咯儿”地号叫,半个村子热闹起来。语文·新课标(RJ)第4单元 ┃ 阅读理解 人说吃肉容易杀猪难。这抓猪就不是件容易的事儿。从几个小伙子一跳进圈,肥猪就知道大事不好,大祸临头,于是便野性发作,拼命挣扎,此时猪劲大得两个棒小伙都摁不住。抓猪的人弄两手猪屎是小事一段,常常被猪撞得仰八叉,倒在猪粪上。看热闹的人群跟着跑跟着喊叫,小屯里一片欢声笑语、一片喜气洋洋。语文·新课标(RJ)第4单元 ┃ 阅读理解杀猪不仅是力气活,还是一门技术,没杀过猪的人是干不了的。每个村屯都有几个会杀猪的,平时人们对他们都是哥们爷们称呼,带有几分敬重。到要请人家杀猪的时候,背地里就叫他们杀猪匠了。猪抬上案板后,杀猪匠操刀,还有三四个帮手在近旁听他支使。等到烫猪用的十二刃大锅里的水快要滚开的时候,杀猪匠咳嗽一声,举手对准等死的肥猪喉部就是一刀,肥猪“嗷”的一声惨叫,绛红色的猪血顿时流了出来,淌进早已在案板下等待的瓦盆里。杀猪匠在猪身上推擦一阵子,用不上十分钟,血已流尽。杀猪匠试过大锅里的水温之后指挥几个帮手把死猪抬到锅台上,缓缓地放进开水锅里。一边烫猪,杀猪匠一边用木瓢舀起开水往猪头上浇。烫过一面后,他指挥帮手 语文·新课标(RJ)第4单元 ┃ 阅读理解们把猪翻过来再烫另一面。用开水烫的目的,一是为了洗掉猪身上的脏东西,去掉腥味,更重要的是不烫好就煺不干净猪毛。即使反复烫过两三遍,也难免猪腹部软柔处的毛煺不掉。聪明的农家杀猪师傅有巧办法——他在猪后蹄一侧切个小口,挑起猪皮,插进一根铁条,铁条要插到猪腹部,抽出铁条之后,吸足一口气,从切口处猛劲吹气,反复吹几次,直到猪肚子鼓起来。然后用小绳把切口猪皮扎紧,用棒子敲打几下猪肚子,这时候帮手们再用刮刀刮毛,猪身上的粗毛、细毛很快就会刮干净了。猪毛收拾完毕,案板两边已放好几个大盆,杀猪匠挥刀开膛破肚,掏出心、肝、肺、小肠、大肠,扔进地上的盆里。稍稍休息一会儿,吸完主人递到嘴边的一支烟,最漂亮语文·新课标(RJ)第4单元 ┃ 阅读理解的拿手戏——大卸八块,鲜肉剔大件开始了。几乎是连想一想都不必要,一手尖刀一手砍刀,用不上二十分钟,一头二百多斤的大猪就变成地上几个大盆里的东西了。杀猪匠的最后拿手戏,惹起看热闹的老少爷们一阵阵啧啧称赞,这一家杀年猪的戏就唱完了。
猪杀完了,热闹还没到高潮。满族人生性豪爽大方,谁家杀年猪都不吃独食。猪杀完之后,总要请七大姑八大姨,屯亲近邻、杀猪匠、帮忙的大吃一顿。一大锅猪肉、一大锅杀猪菜——酸菜炖肉炖血肠,南北大炕摆上几桌。六七十位男人大吃大喝,猜拳行令,欢声笑语,一直到天黑才各自回家。有的女性语文·新课标(RJ)第4单元 ┃ 阅读理解亲友未到场,女主人还要让孩子挨家送上一碗杀猪菜。这一顿年前大会餐,至少要吃掉一头猪的一角——四分之一。有的地方还有把头蹄“下水”送给杀猪匠。但主人毫不吝惜,家家如此。杀年猪的风俗流传至今,黑龙江省东部地区农村腊月天杀年猪仍然是看大戏、过春节一样热闹。语文·新课标(RJ)第4单元 ┃ 阅读理解 (1)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本文通过对杀年猪过程的叙述,表达了作者对当地人豪爽性格的赞美之情。
(2)本文写了满族农家杀年猪的哪些故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答案] 抓年猪、杀年猪、收拾猪和吃年猪。语文·新课标(RJ)第4单元 ┃ 阅读理解 (3)结合语境,体会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情味。
早晨吃过饭,几个壮实小伙跳进猪圈,七手八脚地把猪摁倒,用绳子捆住四蹄,抬到院子里事先准备好的案板上。
[答案] 这些连续动词不但形象地向读者交代了抓猪的过程,而且体现了抓猪人利索麻利的动作特点。 语文·新课标(RJ)第4单元 ┃ 阅读理解 (4)文章最后一段中画线句属于什么描写?有何作用?
[答题指导]
场面描写指的是在某一特定时间和特定地点范围内以人物活动为中心的生活画面的描写。场面描写一般由 “人”“事”“境”构成。场面描写的几种作用:
1.塑造人物,表现主题。
2.渲染气氛,烘托事物:有的场面描写刻意渲染气氛,或喜悦、恬静,或悲怆、紧张,让人物在一定环境中真实地展开活动。语文·新课标(RJ)第4单元 ┃ 阅读理解 3.明示、暗点主题:有的场面描写着意突出主题,或明示,或暗点,让人物在活动中完成自己的使命,将作者的倾向在具体的场面描写中自然流露出来。
[答案] 场面描写。既描绘了人们吃猪肉时的热闹场面,也表现了当地人热情好客和豪爽的性格。
(5)根据你平时的生活积累,用简洁的语言说说你的家乡过春节时的风俗习惯。
[答案] 略。语文·新课标(RJ)第4单元 ┃ 综合学习┃综合学习┃ 8.班里准备举办一次“走进民俗,走进传统文化”的主题班会,请你积极参与。
(1)请为这次班会设计一个能够让多数同学都参与的活动,并写出这个活动设计的基本思路。
[答案] 示例一:“民众文化”知识竞赛,组织者先设计竞赛题,班会上组织全体同学抢答,最后给优胜者颁奖。
示例二:传统节日风俗短剧表演,先按小组确定表演主题,然后角色分工、组织排练,最后班会上依次展示。(点拨:活动设计要切实可行,要富有趣味性,让大家在快乐中获得知识。)语文·新课标(RJ)第4单元 ┃ 综合学习 (2)布置会场时,同学们想选用一种富有传统文化意味的装饰物,你推荐选用哪一种?说说理由。
[答案] 示例一:我推荐悬挂中国结。大红的中国结悬挂在会场,富有民族特色,也可以烘托出会场里热闹、喜庆的气氛。
示例二:我推荐张贴一些窗花。红色的窗花,多姿多彩的图案,一定可以更好地表现出传统文化的韵味。
(点拨:首先应写出推荐对象,写理由时应写出这种饰物的特征及会带来什么样的会场氛围。)语文·新课标(RJ)第4单元 ┃ 综合学习 (3)班会结束后,你将以校报小记者的身份采访在场的某位学者。请拟写出你采访时要提出的两个与传统文化有关的问题。(要求角度不同)
[答题指导]
如何设计采访问题
1.采访要针对不同的对象,设计不同的问题,做到“明确对象,有的放矢”。
2.设计采访问题要“围绕中心,紧扣目标”。
3.化大为小,具体明了。       
4.讲究层次,有条不紊。语文·新课标(RJ)第4单元 ┃ 综合学习 [答案] 示例一:现在青少年不重视传统节日,流行过洋节,您对此如何看待? 示例二:国家新增清明、端午、中秋节为法定节日,您能说说这样做的意义吗? 示例三:您如何看待传统文化正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这一现象?
谢谢合作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