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73张PPT)
第一章 走近细胞
第2节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教学引入
01
探索自然奥秘
领悟人生真谛
人血细胞
人口腔上皮细胞
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
洋葱内表皮细胞
神经细胞
2:你能从中举出一两个例子,说说造成细胞不同的形态结构的原因吗
细胞所处的位置不同,功能不同,是细胞分化的结果,如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
结论:细胞具有多样性
思 考:
1:上述例子中细胞的结构功能一样吗
思考:
以上这些细胞的共同结构有哪些
请观察下列图片,找出他们相同的结构和最大的区别,并说出它们分别是什么细胞
相同结构:细胞膜 细胞质 细胞核
图 1
图 2
最大区别: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
细胞的统一性
细胞的多样性
动物细胞
植物细胞
细菌细胞模式图
蓝细菌结构模式图
相同点、不同点?
相同结构(统一性):
细胞壁 细胞膜 细胞质 (拟核)DNA 核糖体等
思考:是不是所有细胞都具有细胞膜、
细胞质和细胞核这三个结构呢?
有些生物的细胞具有这三个结构,有些细胞只具有细胞膜、细胞质,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可分为: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真 核 细 胞
内部结构复杂,有多种细胞器(核糖体、线粒体)
有成形的细胞核,有核膜和核仁
DNA与蛋白质结合,形成染色体(质)
细胞膜
细胞质
细胞核
染色体
主要成分:
DNA和蛋白质。
核孔
核膜
核仁
染色质
真核细胞细胞核
真 核 生 物
定义: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称为真核生物
类型:动物、植物、真菌(食用菌、酵母菌、霉菌等)、原生生物等。
木耳
灵芝
几种食用或药用真菌的形态
牛肝菌
香菇
香菇
香菇
香菇
香菇
香菇
香菇
原 核 细 胞
内部结构简单,唯一的细胞器是核糖体
没有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有一个环状DNA分子位于无明显边界区域区域(拟核),无核膜、核孔
DNA不与蛋白质结合,无染色体(质)
原 核 生 物
定义: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称为原核生物
类型:细菌、蓝细菌、放线菌、支原体(最小的细胞)、衣原体、立克次氏体等
口诀“蓝色细线织(支)毛衣”
大肠杆菌
霍乱弧菌
淋病球菌
小技巧:
凡是“菌”前面有“杆”、“球”、 “弧” 、 “螺旋”都是细菌,即都是原核生物
各种放线菌形态
支原体——最小、最简单的细胞
衣原体
1、蓝细菌包括哪些种类?
2、蓝细菌对环境有何影响?
3、蓝细菌在结构和生理功能上有哪些特点?
阅读教材P9,思考:
颤蓝细菌、色球蓝细菌、念珠蓝细菌、发菜等
蓝细菌
常见的几种蓝细菌
念
珠
蓝细菌
蓝细菌
颤蓝细菌
色球蓝细菌
再这样发菜真的要绝了
过渡的采挖破坏了生态
发菜是一种野生蓝细菌,通常生长于北方荒漠、半荒漠地区的草原、山坡或低洼地带。
一.原核生物的特征(蓝细菌为例)
蓝细菌
宏观(以细胞群出现时),如:
微观
(单细胞)
水华:水体富营养化
发菜:状如发丝、呈黑色
拟核:由环状的DNA形成, 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细胞质
藻蓝素和叶绿素
核糖体(唯一细胞器)
(能进行光合作用)
自养生物
?
水华:来自化肥,生活污水,工业废水中的N、P使水体富营养化
蓝细菌对环境会造成哪些影响呢
蓝藻爆发
水华会大量消耗水体中氧气,使生物死亡。
有些蓝藻会产生异味物质,有的产生毒素
但这还不是结束!
蓝细菌大量死亡后,在腐败、被分解的过程中,厌氧细菌在无氧呼吸作用下,其代谢产物上升至水面而形成一层绿色的黏质物,使水体严重恶臭。
赤潮
二、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
生物
真核生物
原核生物
动物
植物
蓝 藻(蓝球藻/颤藻/念珠藻/发菜)
细 菌(“杆”“球”“螺旋”“弧”)
真核生物
真菌(酵母菌/霉菌/蘑菇/木耳/灵芝)
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氏体
放线菌
原生生物
单细胞动物(草履虫、变形虫)
单细胞植物(衣藻、水绵)
口诀“蓝色细线织(支)毛衣”
统一性:
多样性:
三、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间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都有细胞膜、细胞质和遗传物质DNA。
最根本的区别是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除了成形细胞核的有无之外,还有哪些区别?
比较项目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定义 不 同 点 细胞质 细胞核 相同点 代表生物 细菌、蓝细菌 动植物,真菌
无以核膜为界限
的细胞核
有以核膜为界限
的细胞核
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
包括核糖体在内的多种复杂的细胞器
无核膜无染色体(称为拟核)
有核膜有染色体(DNA和蛋白质构成)
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中都含有核糖体,都含有DNA(遗传物质)
多样性
统一性
快速找出原核生物!
硝化细菌 [ ] 酵母菌[ ]
青霉菌 [ ] 大肠杆菌[ ]
肺炎双球菌 [ ] 噬菌体[ ]
金黄色葡萄球菌[ ] 幽门螺旋杆菌[ ]
放线菌 [ ] 蘑菇[ ]
蓝藻 [ ] 结核杆菌[ ]
绿藻 [ ] 草履虫[ ]
硫化细菌 [ ] 变形虫[ ]
铁细菌 [ ] 念珠藻[ ]
乳酸菌[ ] 颤藻[ ] 发菜[ ]
原核
真核
原核
原核
原核
原核
原核
原核
原核
原核
原核
原核
原核
原核
真核
真核
原核
真核
真核
真核
病毒
生物
非细胞结构生物
细胞结构生物
真菌
动物
植物
细菌
蓝藻
放线菌
支原体
原核生物
真核生物
病毒
类病毒
朊病毒
球菌
杆菌
螺旋菌
酵母菌
各种霉菌
食用真菌
有无细胞核
四、生物分类
1.下列关于细胞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所有的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B.所有的生物都是由许多细胞组成的
C.所有的细胞都非常小
D.多细胞生物体是由许多的细胞组成 的
D
2.下列关于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原核生物的细胞中没有由核膜包被的核,但它的结构复杂
B.真核生物的细胞中有由核膜包被的核,其结构复杂
C.真核生物的细胞中有由核膜包被的核,但它的结构简单
D.只有细菌是原核生物
B
判断:
1,蓝细菌和绿藻都能进行光合作用,这与他们的细胞中均含有叶绿体有关 ( )
X
第2课时 显微镜构造及操作
一、显微镜介绍
镜筒
粗准焦螺旋
细准焦螺旋
通光孔
镜柱
转换器
载物台
反光镜
物镜
目镜
镜座
镜臂
压片夹
遮光器
目镜与物镜的比较
放大倍数
透镜
放大倍数 镜头长度
10x
12.5x
长
短
目镜与物镜的比较
放大倍数
放 大 倍 数 镜
头
长
度
10x
40x
长
短
有螺纹
低倍→高倍:视野 变小 ,视野 变暗 ,物像 变大,看到的细胞数目 变少 ,与载玻片的距离 变近 。
一、显微镜构造
第2课时 显微镜构造及操作
1、目镜: 越长,倍数越小;越短,倍数越大
2、物镜: 越长,倍数越大;越短,倍数越小
二、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1、取镜、安放
2、对光
3、低倍镜观察
4、高倍镜观察
5、收镜
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1、取镜和安放
1. 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
2. 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略偏左位置。
2.对光
1.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2.选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3.转动反光镜,直到通过目镜看到白亮的圆形视野。
3、低倍镜观察
1.标本压在载物台上
2.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此时眼睛一定要看着物镜)。
3.左眼向目镜内看
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
4.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转换为高倍物镜观察
1.在低倍镜下观察清楚后,
物像移至视野中央。
2.转动转换器换成高倍物镜。
4.观察并用细准焦螺旋调焦。
3.调节光圈,使视野亮度适宜。
收镜
讨论
1、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的步骤和要点是什么?
③调节反光镜或遮光器,使视野变亮
注意:换到高倍镜后,莫动“粗”
①移动载玻片,使物像移至视野中央
②转动转换器,使用高倍镜
④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
一、显微镜构造
第2课时 显微镜构造及操作
二、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1、取镜、安放
2、对光
3、低倍镜观察
4、高倍镜观察
5、收镜
莫动“粗”
移中央、换倍镜、调光圈、动细焦
(1)成像特点 :
P
d
三、成像分析
做题小技巧:即把纸张旋转180°直接观察
倒立放大虚像
思考1
如何移动装片将该视野中的细胞移至视野中央?
“往哪偏就往哪移”
左上移
(2)装片移动方向的判断
同向原则,即物像往哪偏离就往哪移动举例:
使标本向左上方移动。
思考2
显微镜细胞质流的方向是顺时针,那实际方向是
实际方向也为顺时针
一、显微镜构造
第2课时 显微镜构造及操作
二、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三、成像分析
(1)成像特点 :
(旋转180°)
倒立放大的虚像
(2)装片移动方向的判断:
同向原则,即物像往哪偏离就往哪移动
(3)显微镜放大倍数
10x 10x
该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100倍
(3)显微镜放大倍数
a、放大倍数=目镜倍数×物镜倍数
b、显微镜放大的是长度或宽度,而不是面积。
c、放大倍数变大 :
视野中细胞数目 ,视野变 。
变少
有两种情况: 10x10 10x40
扩大4倍
变暗
(3)显微镜放大倍数
a、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x物镜放大倍数
b、显微镜放大的是长度或宽度,而不是面积。
c、放大倍数变大 : 细胞数目变少,视野变暗
有两种情况: 10x10 10x40
细胞单行排列
细胞均匀分布
扩大4倍
8
2
64
4
除以扩大的倍数(4)
除以扩大的倍数的平方(42)
三、成像分析
(1)成像特点 :
(2)装片移动方向的判断:
(3)显微镜放大倍数
a、放大倍数=目镜 x 物镜
b、放大是长度或宽度,不是面积。
c、倍数放大后 : 细胞数目变少,视野变暗
d、细胞单行排列: ÷ 倍数
细胞均匀分布:÷(倍数)2
(4)视野中污点的判断
1:可能位置:
2:判断方法:
目镜、物镜、载玻片
移
动
装
片
动
不动
在装片上
移动目镜
动
不动
在目镜上
在物镜上
一、显微镜构造
第2课时 显微镜构造及操作
二、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三、成像分析
(1)成像特点 :
(2)装片移动方向的判断:
(3)显微镜放大倍数
(4)视野中污点的判断
(4)视野中污点的判断
1:可能位置:
2:判断方法:
目镜、物镜、载玻片
移
动
装
片
动
不动
在装片上
移动目镜
动
不动
在目镜上
在物镜上
习题反馈:
1.用高倍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的细胞比用低倍显微镜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大小和视野明暗情况依次为( )
A.多、大、亮 B.少、小、暗
C.多、小、暗 D.少、大、暗
D
习题反馈:
2.显微镜的目镜为10×,物镜为10×时,视野内有相邻的8个细胞,如图所示。若目镜不变,物镜换为40×,则在视野内能看到几个细胞( )
A.2个 B.4个
C.16个 D.32个
A
3.在光线明亮的实验室里,观察透明的口腔上皮细胞后再观察颜色较深的黑藻细胞,为便于观察,此时应( )
A、改用凹面反光镜,扩大光圈
B、改用凹面反光镜,缩小光圈
C、改用平面反光镜,扩大光圈
D、改用平面反光镜,缩小光圈
A
D
4.当你在开始使用低倍物镜观察自制的装片时,发现视野中有一异物,移动装片,异物不动,转换高倍镜后,异物仍存在。这个异物可能在( )
A、反光镜上
B、装片上
C、物镜上
D、目镜上
5.如图所示,①②为两种放大倍数不同的物镜,③④为两种放大倍数不同的目镜,⑤⑥为观察时物镜与玻片标本间的距离,下列哪种组合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多? ( )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④⑤ D、②③⑤
① ②
③ ④
⑤⑥
C
6.“b”字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视野内看到( )
A:b B:d
C:q D:p
A
7.某学生的显微镜下观察落花生子叶的切片,当转动细准焦螺旋时,有一部分细胞看得清晰,另一部分细胞比较模糊,这是由于( )
A:标本切的厚薄不均
B:反光镜未调好
C:细准焦螺旋未调好
D:显微镜损坏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