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年级语文学科集体备课---《论语》八则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三年级语文学科集体备课---《论语》八则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03-12 20:20: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初三年级语文学科集体备课(个案)
?
主备人所在单位
上课时间
 
?
主备人

复备人
 
课型
复习课
课时
1
?
课 题
《论语》八则
?
?
教 学 目 标
知识能力
1.了解古代语录体散文的特点;论语及孔子有关常识
2.体会学习的态度和方法
3、翻译课文,掌握重要词语及文句意思。 
?
过程方法
1. 掌握基本字词的含义
2.背诵、积累,要求熟读成诵,正确默写,并能灵活运用。
?
情感态度
价值观
理解课文思想,对照反省自己。
?
学 习 重 点
熟练背诵并正确翻译这篇课文。掌握重要词语及文句意思。  
?
学 习 难 点
理解其中蕴涵的思想内容。 
?
教学、教具 (课件) 准 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
?
教法、学法
诵读法 练习法
?
教学设计
?
教学流程
二次复备
?
教学环节
教师引领、点拨
学生活动
?
?
一、新课导入激疑:?
一、导入:
由学生的理想引入教师职业,进而介绍孔子及《论语》。
学生谈自己的 理想?
?
?
?二、文学常识积累
教师简介孔子及《论语》等有关文化常识(结合注释)
1、孔子(前551~前479),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誉为“万世师表”、“千古圣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
2、《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的书,共20篇 。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的相互讨论。
?
识记文学常识
?
?
三三、学生自学,诵读
?
1、一读文句,读准节奏。
(1)教师范读,学生听清字音、节奏、停顿。
(2)学生自由朗读,读准节奏
(3)全班齐读
学生读文
?
?
四、小组合作,译文
四、小组合作,译文
二读文句,读懂内容。
2、(1)指名学生朗读喜爱的文句并翻译意思,教师适当点拨,归纳总结。
a、 “子曰”——“ 孔子说”
b、 逐则梳理句意
(2)男女生赛读:男生读1—4则;女生读5—8则。
3、三读文句,读出感悟。
这八则语录哪句给你的启发最大?指名学生朗读感受最深的文句。(参考句式)
我喜欢 ,因为这句话让我懂得了(感受到了) ”
?
学生小组合作翻译。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学生畅谈读后的收获感悟。
?
?
五、教师引导
五、教师引导
这八则语录主要讲的是学习方法和态度。请同学们小组探究:哪几条是说学习方法?哪几条是说学习态度的?
学生互助完成、教师归纳
?
?
六、学生归纳?
六、学生归纳
学习方法: 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默而识之
学习态度: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学而不厌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2、找出文中出现的成语:
不亦乐乎 温故知新 不耻下问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择善而从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学生归纳总结。
?
?
?七、反馈训练题
?
七、反馈训练题
学生完成练习。?
?
?
八、课外拓展
?
八、课外拓展
1、还有哪些关于学习的名言?
在科学上面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 —马克思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学贵质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宋·朱熹
2、你还知道《论语》里其他的名句吗?
子曰:“君子喻於义,小人喻於利。”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师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
学生积累
?
?
板书设计
《论语》八则
学习态度:
学习方法:
?
?
课后反思
论语八则 同步复习题
?
一、知识要点填空:
1.《论语》是记录 书,由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收集编纂而成。《论语》是我国古代 (体裁)的典范。
2.孔子,名 ,字 , (朝代)鲁国陬邑人。我国古代伟大
的 、 。他是 学派的创始人。
3. 、 、 、 统称为“四书”。
4.《<论语>八则》主要讲的是学习的方法和态度,其中有些词语已经成为成语,如: 、 、 、 、 、 、 、 。
二、选出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1.A.学而时习之 ( 温习) B.不亦说乎 (也 )
C.人不知而不愠(愤怒) D.不亦君子乎( 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2.A.温故而知新 (旧的知识) B.可以为师矣 (能够)
C.学而不思则罔(迷惑而无所得) D.思而不学则殆(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3.A.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称为) B.不耻下问 (可耻 )
C.默而识之 ( 记住) D.学而不厌 (满足 )
4.A.诲女知之乎! ( 教导) B.是知也 ( 此,这 ) C.不愤不启 ( 启发,开导) D.举一隅不以三隅反(返回)
5. A.学而时习之(表顺承关系) B.人不知而不愠( 表转折关系) C.默而识之(表修饰关系) D.学而不思则罔 (表并列关系 )
6. A.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用) B.是以谓之文也 ( 因为)
C.可以为师矣 ( 凭 ) D.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 由)
7.A何有于我哉 ( 对) B.学而不思则罔 (就 )
C.不亦君子乎( 吗 ) D.必有我师焉 (啊)
8. A.默而识之 (它,学习所得的东西 ) B.学而时习之( 助词,无实义 )
C.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他,代孔文子) D.诲汝知之乎(代孔子的训言)
三、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1.学而时习之( ) 2.不亦说乎 ( )
3.诲女知之乎! ( ) 4.不愤不启( )
5.不悱不发 ( ) 6.温故而知新( )
7.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
四、翻译下列句子: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
4.知之为之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
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
四、按原文填空
①《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
?
②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也是与“取长补短”意思相近的句子)

?
③孔子借题发挥,教育弟子勤学好问的句子是:

④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
”来表示;
⑤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

?
⑥阐述读书求学问的态度是以求学为快乐的句子是(三重境界):

?
⑦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
?
(8)AAPP会议在重庆召开,山城百姓喜迎各国嘉宾,《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