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6张PPT)
三年级下册 第17课 精读引领课
《我变成了一棵树》
+《大树城堡》
教学目标:1.了解文中的“我”产生想象的原因,能理清“我”想象的思路。2.感受作者想象的神奇,能顺着文中的提示展开想象。
我变成了一棵树
?
初读课文
想象自己变成了一棵树——当我们的生活遇到不如意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想象来调节心情。
我在树下玩得好好的,一点儿都不想吃饭。
……
我真希望变成一棵树,这样就没人在你玩的时候叫你吃饭了。
初读课文
鸟窝的形状
我变成了一棵长满各种形状的鸟窝的树: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椭圆形、菱形……风一吹,它们就在枝头跳起了舞。
“我”的这棵树上是否只有这几种鸟窝?发挥想象,设计出更多形状的鸟窝。
住进来的方式
你怎么住进来?别担心,我会弯下腰,让鸟窝离你很近很近,你只需轻轻一跳或者轻轻一爬,就像平时上你的小床那么容易。
想一想:还可以用什么方式上树?
住进来的方式
你怎么住进来?别担心,我会弯下腰,让鸟窝离你很近很近,你只需轻轻一跳或者轻轻一爬,就像平时上你的小床那么容易。
“我”会用什么样的语气来介绍这种上树方式?
关注“流口水”
“咦,下雨了。”小狐狸抬头望了望,可天空中一丝乌云都没有。
“是你的牛奶打翻了吗 ”小鳄鱼问小松鼠。
“你看,这不好好的嘛。”
“那么,可能是一只虫子撒的尿。”
“不对,是大树在哭。”小白兔发现了树干上不断往下滴的水珠。
唉,变成了树真麻烦。他们连水珠是从我的嘴巴里流出来的都不知道。
关注“秘密被发现了”
(1)想想妈妈是怎么知道“我”的秘密的。
(2)最后这个小秘密被妈妈发现了,“我”有什么感受?
想用想象逃离妈妈,最后发现,还是妈妈最好。
根据时间顺序写的。
对比学习
围绕“秘密”向着四面八方去想象。
对比学习
这两种想象的思路和方法很常见,对于想象来说,都很有用。
顺着一个方向展开的想象
发散式的想象
对比学习
整合阅读
阅读《大树城堡》,思考:
(1)大树城堡怎么变来的?
(2)小板凳变成城堡之后发生了什么样的事?
(3)大树城堡收留了那么多小动物,为什么拒绝收留阿木?
整合阅读
一天天过去了,他天天听见从大树城堡里传来鸟儿的歌声,还有各种动物的笑声和说话声。
阿木会想些什么?想象一下,小动物们都会在大树城堡里做什么?
整合阅读
发挥想象,续编故事:
有一天,阿木在执勤的时候发现有个人拿着斧头准备去砍伐小树。阿木……
故事会怎么发展呢?阿木会怎么做呢?他可能说什么?
请你来想象
如果你也会变,你想变成什么?
变了以后又会发生什么奇妙的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