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短文两篇——不求甚解》教案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课《短文两篇——不求甚解》教案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7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27 22:32:07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不求甚解》教案
【课题与课时】
课题:《不求甚解》(九年级下册第4单元第13课)
课时:一课时
【课标要求】
1.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
2.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3.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学习目标】
1.通读全文,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进一步了解驳论文的特点。
2.通过赏析重点语段,学习并掌握论证方法。
3.领悟文中读书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评价任务】
1.结合文中关键语句,理清文章思路,完成目标1。
2.通过文中作者在讲透自己的观点时,使用的论证方法及产生的效果,完成目标2。
3.通过总结作者和名人名家的读书观,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完成目标3。
【学习过程】
一、感悟导入
1.讲故事导入:有一个老太太做寿,满堂儿孙、亲戚朋友都纷纷送礼问候。请唐伯虎来作诗,他第一句就说:“这个婆娘不是人!”大家听了很震惊,都斥责这个人胡言乱语。唐伯虎说:“别急,请听下一句——九天仙女下凡尘!”“好!好!”众人转过了神,夸赞起来。唐伯虎又道:“儿孙个个都是贼!”这下老太太的儿孙可不干了,撸起袖子,欲围上来。紧接着,便听到唐伯虎说:“偷来蟠桃献母亲!”孙一听,乐了。众人都赞扬这首诗作得好。
这个故事启发我们,如果只看到第一句或第三句就认为是在骂人,便会误解。只有四句一起看,才能发现这是首赞美诗。
所以我们看问题不能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不能根据只言片语就妄加判断。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不求甚解》就是批驳根据只言片语就妄加判断的现象。
2.你知道“不求甚解”出处吗?
出自陶潜《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原意是读书只领会要旨,不过于在字句上花工夫,属褒义。今多谓学习或工作的态度不认真,不求深入理解,浅尝辄止,含贬义。
3.展示学习目标
(1)通读全文,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进一步了解驳论文的特点。
(2)通过赏析重点语段,学习并掌握论证方法。
(3)领悟文中读书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二、自主探究,学内容
(一)自主学习——理思路(指向目标1)
1.对方的观点是什么
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3.作者是怎样反驳的
(二)互助促学——学方法(指向目标2、3)
A.作者是怎样把自己的观点讲透?
1.正面阐释陶渊明的本义。
2.通过具体事例来进一步强调不能求只记住这一些字句的“甚解”,要“活”读书,要理解“精神实质”。
B.作者所选的事例有什么特点?
1.列宁批评普列汉诺夫,从态度上说明。
2.诸葛亮的读书方法,从方法上说明。
3.引陆象山的话,进一步证明。
三处例证、引证,或外或中,或今或古,或正或反,信手拈来,自由骋笔,又恰到好处。选例典型,论说周到。
三、当堂达标——学方法
通过对本文的学习概括作者及名人名家的读书观?
作者的观点有:1.读书的要诀全在会意; 2.读书要虚心;3.重要的书要反复阅读。
A.宋代理学家陆象山语录: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
B.广泛的浏览式的读书方法:鲁迅说,书在手头,不管它是什么,总拿来翻一下,或看序目,或读几页内容,不费力,不劳神,往往在看非看不可的书籍觉得疲劳后,拿来消遣。
C.诸葛亮与徐庶、石广元、孟公威等一道游学读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诸葛亮的读书方法。
四、拓展延伸——赏异同
比较《谈读书》和《不求甚解》两文的异同:
相同点:
1.都是谈论与读书相关的问题;
2.都运用了举例论证;
3.都采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以说理为主;
4.两篇短文都表明了作者诚恳的期望:好好读书,读好书。
不同点:
1.论证方式不同,《谈读书》是立论,《不求甚解》是驳论;
2.《谈读书》主要围绕读书的益处展开论述,《不求甚解》主要谈论学习方法;
3.《谈读书》运用了比喻论证,如“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不求甚解》则没有;
4.《不求甚解》中引用了名言,而《谈读书》中没有;
5.语言风格不同:《谈读书》的语言具有古典风格,妙语连珠;《不求甚解》的语言明白如话,严谨质朴。
五、课后作业——辨成语
学习《不求甚解》的写法,对下列成语进行辨证分析,运用求异思维,口述新的立意。
①“见风使舵”新解;②“班门弄斧”新解;③“滥竽充数”新解。
交流成语新解。重在从不同的角度去诠释,划清必妻的界限。从正名入手,这往往是行文的前提,另外要紧密联系实际。借题发挥,做到有感而发,有的放矢。“见风使舵”一词多用于那些不讲原则的世故之徒,但如果我们赋予“风”以新的含义,喻指实际情况的变化或者规律,我们可以翻出新意: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掌握方向,采取相应的措施,推动社会主义的航船向前发展。这样联系现实不是大有文章可做吗 “班门弄斧”这个成语,可以从故事入手,翻出“不迷信权威,敢于向权威挑战”的新意。“滥竽充数”这个成语,也可以从故事入手,翻出“滥竽之所以能充数,在于欣赏者的水平低下”的新意。
【教学反思】
今天学习《不求甚解》一文,决定还是采用逐段剖析式,让生边读边说。简化教学任务,初步了解驳论文的结构,找出批驳观点和树立观点。弄清“不求甚解”含义。结合具体段规范论证方法及作用。结合全文规范写出论证思路。整节课在逐段读析中还挺顺利,在剖析第二段人们只抓陶渊明“好读书不求甚解”前半句而忽视后半句,进而曲解了“不求其解”时。在逐段读析之后,结合考试中议论文论证思路不规范的,让学生用五分钟时间再读课文,用规范的语言写出论证思路。让其说时好似都会,可一到写上多数学生傻了眼。七分钟过去了,只有三四位同学写的语言规范。相关这个结果,大出自己意料。看来语文课的落实还必须到位。
附:议论文答题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