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中考生物三轮复习】1.2了解生物圈 教材回归知识读记学案+精讲精练课件(共4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中考生物三轮复习】1.2了解生物圈 教材回归知识读记学案+精讲精练课件(共4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4-27 21:13:03

文档简介

(共43张PPT)
2022中考生物 三轮复习 教材回归
考点精讲精练
1.2 了解生物圈
2022中考生物 三轮复习 教材回归
【例1】(2021鄂州模拟)雷鸟羽毛在冬天呈白色,夏天呈灰褐色,这是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一种现象,下列现象中不属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的一项是( )
A.蚯蚓在土壤中活动使土壤疏松
B.变色龙的体色随环境颜色而变化
C.仙人掌的叶退化成针形
D.有些树木秋天落叶;有些树木四季常青
【解析】蚯蚓能疏松土壤,有利于植物根的生长,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变色龙的体色随环境颜色而变化,避免敌害发现,属于保护色,是生物对环境的一种适应;仙人掌的叶片退化成刺,可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适应干旱缺水的沙漠环境;冬季温度较低,降水较少,有些树木秋天落叶,可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因进行蒸腾作用的热量散失和水分散失,因此树木秋天落叶是植物对冬季寒冷干燥环境的一种适应。
A
【例2】(2021孝感质检7)某小组在课外活动中观察记录了如图所示的一个生态系统食物网。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的5种动植物共同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
B.这个食物网中的每个箭头都表示1条食物链
C.鹰和蛇之间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
D.因为鹰没有天敌,营养级别最高,所以数量最多
C
【解析】图中只有部分生物成分,还缺少非生物成分和分解者,因此该图不可以代表一个生态系统,A错误;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食物链的起始是生产者,结束是该食物链的最高级消费者,故这个食物网中的每个箭头都表示生物的捕食关系,B错误;由该食物网简图可知:鹰和蛇之间除捕食关系外,它们还都捕食鼠,所以还是竞争关系,C正确;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逐级递减,因此在食物链中营养级越低,相对数量越多,营养级越高,相对数量越少,所以,鹰的营养级别最高,数量最少,D错误。
【例3】(2021宜昌模拟)“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你认为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 )
A.光 B.水 C.温度 D.湿度
【解析】“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表明环境影响生物的生长、开花等,海拔每升高1千米气温下降6 ℃左右,因此山上的温度比山下低,山上的桃花比山下的开得晚。才有了“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自然现象,造成这一差异的环境因素是温度。
C
1.(2021黄冈模拟)你喜爱生物吗?地球因为生物的存在而美丽,下列与生物有关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是水、营养物质、适宜的温度
B.夏天大树下比较凉快说明了生物能影响环境
C.“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不属于生命现象
D.生物赖以生存的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2.(2021孝感模拟)生物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下列生物与环境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稻田中的杂草和水稻之间存在竞争关系
B.生活在寒冷海域中的海豹皮下脂肪很厚,这是对环境的适应
C.骆驼刺根系发达,这是它对缺水环境的适应
D.阔叶林分布在海拔较低的地方,这是阳光对植物分布的影响
C
D
3.下列诗句中,描写了生物之间存在捕食关系的是( )
A.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B.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C.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D.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A
【例4】(2021黄冈模拟)龙感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亚洲最重要的候鸟越冬地,
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重要中转站和冬栖地。如图是该自然保护区部分食物网图,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共有3条食物链,最短的一条是:草→鼠→蛇
B.青蛙的体色与环境一致体现了生物适应环境
C.图中生物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D.如果大量捕捉青蛙和蛇,则会影响该生态系统的平衡状态
C
【解析】食物链是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图中共有3条食物链,分别是:草→鼠→蛇,草→食草昆虫→蜘蛛→青蛙→蛇,草→食草昆虫→青蛙→蛇;青蛙的体色与环境颜色相近这样利于青蛙捕食和避敌,体现了生物适应环境,B正确;生态系统是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的,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图中的生物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缺少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C错误;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如果大量捕捉青蛙和蛇,导致食草昆虫大量繁殖,会影响该生态系统的平衡状态,D正确。
【例5】我国南方某些地区建立的“桑葚鱼塘”模式,是现代农业的典型,
该模式获得了鱼、蚕、桑、气的全面丰收。请根据图回答:
(1)在该生态系统中,桑与蚕是____关系。
(2)鱼进行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归根结底来自_______。
(3)该生态系统的类型属于农田生态系统,
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较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____。
(4)能量在各种生物之间以化学能的形式进行传递,
碳在生物体与无机环境之间以_________的形式参与循环。
(5)该生态系统中,物质经多次重复利用,
尽可能充分地利用了有机物中的____。
捕食
太阳能
较差
二氧化碳
能量
【解析】(1)由图可知,该生态系统的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和水等,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物质和能量;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桑树(将无机物转化成有机物,将光能转化成化学能),消费者——蚕、鱼,分解者——腐生细菌、真菌(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桑与蚕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蚕与桑是捕食关系。
(2)生态系统中,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阳光的能量,植物制造的有机物,不仅养活了植物自身,还为动物的生存提供食物,因此,鱼进行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归根结底来自光能(太阳能)。
(3)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大,反之,调节能力就小。该生态系统的类型属于人工生态系统,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较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较差。
(4)能量在各种生物之间以化学能的形式进行传递,碳在生物体与无机环境之间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参与循环。
(5)该生态系统中,物质经多次重复利用,尽可能充分地利用了有机物中的能量。
【例6】(2021黄石期末)下列有关生物圈的范围及其定义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地球上所有生物能够生活的地方
B.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的全部
C.地球上所有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
D.地球上所有动植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
C
【解析】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以及它们生活的环境,A错误;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B错误;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C正确,D错误。
1.假设在一个由森林、草原、鹿、狼组成的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把狼杀绝,则鹿的个体数量将会( )
A.迅速上升 B.缓慢上升
C.保持稳定 D.先上升后下降
2.草原上放羊的牲畜太多,就会严重破坏草场植被,造成土地沙化,草场就很难恢复原样了,这一事实说明 ( )
A.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无限的
B.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C.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只能一成不变,否则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D.草原上放养的牲畜越少越好
D
B
3.(2021随州质检4)有人发起“多吃素食、少吃肉食”的运动,以支援粮食短缺地区的灾民。运用生态学知识对此的合理解释是( )
A.多吃肉食会增加心血管病的发病率
B.节省的肉食可以帮助灾民提高营养水平
C.多吃肉食比多吃素食消耗的粮食总量更多
D.直接以低营养级的生物为食将消耗生态系统更多的能量
C
1.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生物的影响
1.实验过程
注意:(1)不能选取个头特别大、跑得特别快的鼠妇;
(2)至少取10只鼠妇,实验对象不能过少;
(3)多组重复实验,取平均值。避免偶然性,防止结果出现误差。
2.对照实验
在探究的过程中,我们一般要设计对照实验。
(1)对照实验是指在探究某种条件对探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我们要探究的这个条件就叫做这个实验的变量。
(2)设计原则:设计对照实验时,一定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即有且只有一个变量,其他条件都相同。当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条件不同时,我们可能无法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的实验也不能称为对照实验。
【例】我校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探究了“光照对黄粉虫幼虫生活的影响”,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将20只黄粉虫幼虫放入纸盒中央,每分钟统计一次阴暗处和明亮处的黄粉虫数目,统计10次,并得到以下的数据,试分析回答。
时间 1 2 3 4 5 6 7 8 9 10
阴暗 13 12 15 17 16 17 18 19 18 19
明亮 7 8 5 3 4 3 2 1 2 1
(1)根据问题你作出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探究活动的实验变量是:____。
(3)用20只黄粉虫而不是1只做实验,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全班有10个小组开展探究,应取10组数据的__________作为得出结论的依据。
(5)实验结束后,用过的黄粉虫幼虫怎样处理?_____________。
(6)如果探究湿度对黄粉虫幼虫生活的影响,需要给黄粉虫提供____和____两种环境,以形成对照实验。
光照对黄粉虫幼虫生活有影响
光照
避免偶然性,减少误差
平均值
放回大自然
干燥
湿润
(7)某组同学发现实验现象:阴暗处的黄粉虫并没有比明亮处的多得多,
请你推测可能的原因:
明亮和阴暗两种环境的对比不够强烈;环境噪声比较大;
黄粉虫还没适应环境就开始记录;桌子震动比较大等;明亮处有食物。
1.(2021资阳)许多成语或诗句中蕴含着一定的生物学道理。
以下成语或诗句中的现象与影响因素对应不合理的是( )
选项 成语或诗句 影响因素
A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生物
B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温度
C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土壤
D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光照
C
2.(2021聊城)当气温骤降时,有些同学因未及时添加衣物,
得了感冒,但有些同学虽然也未添加衣物却并没有感冒。
对这两种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前者说明生物影响环境,后者说明环境影响生物
B.前者说明环境影响生物,后者说明生物影响环境
C.前者说明环境影响生物,后者说明生物适应环境
D.两种现象都说明生物适应环境
C
3.(2021新疆)树林里的温度明显比周围环境低,其原因是( )
A.环境能影响生物 B.生物能影响环境
C.大气影响植物生存 D.植物释放出许多氧气
4.(2021南充)袁隆平院士培育出的优质高产水稻为世界粮食问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水稻能在多水环境中生存是因为它体内具有发达的“气腔”,能运输更多的氧气,而大部分曾经与它生活在一起的杂草因体内不具有这种结构,后来就从这个环境中消失了。这体现了水稻和杂草的关系是( )
A.合作 B.竞争
C.寄生 D.共生
B
B
5.(2021泰安)沙漠中有的灌木常寄生在被称为猫爪藤的植物上,寄生灌木对猫爪藤的影响程度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当干旱不严重时,三种影响程度的猫爪藤果实数相同。如图是干旱较严重时,寄生灌木对猫爪藤的影响程度和猫爪藤果实数的关系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寄生灌木与猫爪藤属于生态系统中生物因素之间的关系
B.寄生灌木对猫爪藤果实数的影响,与非生物因素中水的变化相关
C.干旱不严重时,被寄生灌木轻度影响的猫爪藤果实数最多
D.干旱较严重时,被寄生灌木重度影响的猫爪藤果实数最少
C
6.(2021宜昌)有关稻田养鱼生态系统的说法:
①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除水稻、鱼类外,
补充阳光、空气、水等非生物部分即可
②其中一条食物链是:浮游植物→小鱼→大鱼
③若该生态系统被难以分解的农药污染,则大鱼体内积累的农药最多
④因为在稻田中增加了鱼类所以该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提高到与热带雨林相同,其中正确的是( )
A.②③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A
7.(2021南宁)如图是某生态系统部分食物网示意图。
下列关于该食物网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食物网中共有3条食物链
B.蛇和猫头鹰只存在捕食关系
C.食物网中每一条食物链的起始环节都是草
D.食物链和食物网只反映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
8.(2021眉山)生长、生活于某森林生态系统中的人参、蘑菇、食虫鸟分别属于( )
A.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B.消费者、生产者、分解者
C.消费者、分解者、生产者
D.生产者、分解者、消费者
C
D
9.(2021潜江、天门调考)有一条食物链,甲→乙→丙→丁,如果丙全部被捕杀,
其他三种生物数量变化如图,则曲线a、b、c分别表示( )
A.丁、甲、乙
B.丁、乙、甲
C.甲、乙、丁
D.乙、甲、丁
A
10.(2021随州模拟)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间由于捕食关系形成链状的食物链,食物链又彼此交错连接构成食物网,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食物网包含4条食物链
B.除了图中所示,生态系统的成分中还缺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C.太阳是图中各生物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最终来源
D.人们向环境中排放的有毒物质在食物网中的狼体内积累最多
D
11.(2021潜江、天门调考)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伴随着物质循环而进行,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正确的是( )
A.单方向的,逐级减少的 B.单方向的,逐级增加的
C.可循环的,逐级减少的 D.可循环的,逐级增加的
12.(2021武威)某一生态系统存在着“草→蝗虫→雀鸟→鹰”这条食物链,如果有毒物质进入该生态系统,一段时间后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生物是( )
A.草 B.蝗虫 C.雀鸟 D.鹰
A
D
13.(2021南宁)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下列做法能增强生态系统调节能力的是( )
A.大量引进外来物种
B.增加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C.减少细菌和真菌的数量
D.保持动物和植物数量相等
14.(2021江西)坚持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下列措施不可取的是( )
A.生活垃圾分类,科学回收处理
B.提高环保意识,倡导低碳出行
C.大力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
D.多用农药化肥,提高粮食产量
B
D
15.(2021乐山)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有着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其中有“地球之肾”美称的生态系统是( )
A.森林生态系统 B.农田生态系统
C.淡水生态系统 D.湿地生态系统
D
二、非选择题
16.(2021陕西)科研工作者在一片有大熊猫活动的野生箭竹林进行研究。
为了解大熊猫的食物来源,分析了林中几种动物的粪便残留物,情况如表:
动物种类 灰林鸮(一种猫头鹰) 竹鼠 大熊猫
动物粪便中残留物 竹鼠头骨 竹纤维 竹纤维、竹鼠头骨
(1)从生态系统的组成分析,箭竹是__________。
(2)大熊猫的食物包括箭竹和____。
(3)上述竹林生态系统共有____条食物链。
请写出其中任意一条食物链_______________。
(4)某年此地箭竹大面积开花死亡,其他植物取而代之,
大熊猫因缺乏食物陷入困境。这说明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能力是有限的。
生产者
竹鼠

箭竹→大熊猫
自我调节
17.(2021阳泉)
山西省右玉县地处晋西北,西邻毛乌素沙地。历任县委书记前赴后继,带领全县干部群众坚持不懈植树造林,历经60余年,让风沙肆虐的不毛之地变成了满眼苍翠的“塞上绿洲”。如今除了一望无际的由“小老杨”、樟子松等构成的生态林外,还有漫山遍野的沙棘林。右玉人大力发展林下苗圃和林下养鸡、养鸭等林下经济,还建成了许多生态牧场。一群群牛、羊在草场上悠然地吃着青草,它们的粪便又成为树木、牧草和农作物的有机肥料。优质的羊肉、沙棘汁、大豆、玉米等农副产品正在使右玉从“绿起来”变得“富起来”,真正使“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
塞上绿洲
请根据以上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内填图中的①、②或A、B、C):
(1)资料所显示的右玉的生态系统类型主要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2)牧草、沙棘、玉米、“小老杨”等绿色植物在生态系统中所属成分是_______。即图中的[____]。它们通过[____]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有机物,并将光能转换成________储存起来;牛、羊等动物属于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_,即图中的[____];动物粪便可作为有机肥供植物利用,是因为如图所示[____]_________的分解作用。
森林生态系统
草原生态系统
生产者
B

化学能
消费者
A
C
分解者
(3)试根据以上资料写出一条包含人的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
(4)请你说说大力植树造林的意义(答出两点即可)。
净化空气,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等。
牧草→羊→人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2 了解生物圈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1.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1)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
(2)生态因素的分类:非生物因素(光、空气、水、温度等)和生物因素。
2.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实例
光照 通过探究可以发现,光照会影响鼠妇、黄粉虫等的分布
空气 真空中没有生物,这说明空气对生物分布有影响
水 沙漠上到处都是不毛之地,只有靠近水源的地方出现绿洲,这说明水对植物分布有影响
温度 阔叶林分布在海拔较低的地方,针叶林分布在海拔较高的地方,这说明温度对植物分布有影响
3.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密切关系
(1)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2)分类
(3)关系
4.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示例
生物适应环境
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阔叶林分布在海拔较低的地方,针叶林分布在海拔较高的地方
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草盛豆苗稀;螳螂捕蝉
生物影响和改变环境,
生物影响环境,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大树底下好乘凉;种植植物防风固沙
生物适应环境,荒漠中的骆驼刺根系非常发达;鱼适于游泳,身体呈梭形;北极熊皮下有很厚的脂肪,用来保温 eq \o(\s\up7(),\s\do5(温馨提示))
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判断技巧
1.判断生物影响环境还是环境影响生物,我们可以将题干用“因为……所以……”来造句,就可以准确判定是谁影响了谁。
2.因为环境因素的影响,使得生物产生了变化——环境影响生物;因为生物的某些活动,使得周围环境发生了变化——生物影响环境;生物在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生活方式上与生存环境相适应的现象——生物适应环境。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1.生态系统的概念
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
eq \o(\s\up7(),\s\do5(方法技巧))
生态系统的判断方法
1.生态系统必须同时具备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如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个湖泊等,而诸如池塘里的所有鱼、一片森林里所有的树、一片草原上的空气等都只是生态系统的一部分,不能称之为生态系统。
2.判断是否为生态系统,先看是否同时具有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再看生物部分是否完整,应至少具备生产者和分解者。
2.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态
系统
的组

非生物
部分
生物
部分
,
阳光、空气、水分、土壤、湿度、温度等
生产者,主要是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特例如硫细菌、硝化细菌
消费者,主要是动物,还有寄生的微生物
分解者,主要是腐生的细菌和真菌,特例如蚯蚓、粪金龟子
备注:自养生物——生产者;异养生物——生产者之外的生物3.食物链与食物网
(1)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称为食物链。
eq \o(\s\up7(),\s\do5(温馨提示))
食物链的书写
(1) 书写原则:①是一条由被捕食者、捕食者和箭头组成的链状结构。②起点是生产者,后面全是消费者,终点是最高级消费者(不含分解者)。③箭头是单向的,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由生产者指向消费者。④一般从左往右书写,箭头方向指向右边(生产者在最左边)。⑤表示方法: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最高级消费者。如:草→鼠→蛇→鹰。
(2)食物链中生物数量的变化(以甲→乙→丙为例)
①短时间内:如果乙的数量减少,则甲的数量增加,丙的数量减少;如果乙的数量增加,则甲的数量减少,丙的数量增加。
②长时间内:如果乙的数量减少,则甲的数量先增加后减少,丙的数量先减少再增加;如果乙的数量增加,则甲的数量先减少后增加,丙的数量先增加再减少,最终各种生物数量保持相对稳定。
(2)食物网: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
4.生态系统的功能
(1)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2)流动渠道:食物链和食物网。食物链中每个环节(营养级)只能将自身10%~20%的能量传递给下一个环节(营养级),因此位于食物链起始端的生产者种类和数量最多,而处于食物链末端的最高级别消费者种类和数量最少。
eq \o(\s\up7(),\s\do5(温馨提示))
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生物富集作用是指环境中的一些污染物(如重金属、化学农药等)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大量积聚的过程。这些有毒物质一般不易分解,不易排出,所以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5.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一般情况下,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单纯,营养结构越简单,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弱,稳定性就越弱。反之则相反。例如,森林生态系统比草原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和稳定性强。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1.生物圈:地球表面适合生物生存的一薄层。地球表层的所有生物和其生存环境构成了生物圈。
2.生物圈的范围
以海平面为标准划分,生物圈向上可达到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的深度。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表面。
3.不同的生态系统
生物圈中生态系统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典型的生态系统有如下几种:




陆地生
态系统
水域生
态系统
,
森林生态系统,分布在较湿润的地区,动植物种类繁多。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有“绿色水库”“地球之肺”之称
草原生态系统,多分布在干旱地区,年降雨量很少,缺乏高大的植物,动植物种类虽然比森林生态系统少,但仍然是非常丰富的。草原在水土保持和防风固沙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农田生态系统,以农作物为主体,动植物种类相对较少。同野生植物相比,农作物抵抗旱、涝或病虫害的能力差,因此,需要在栽培和管理中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
城市生态系统,人类起着重要的支配作用。植物的种类和数量少。消费者主要是人类,而不是野生动物。由于人口密集,排放的污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多,容易产生环境问题
湿地生态系统,是在多水和过湿条件下形成的生态系统。沼泽是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以沼泽植物占优势,动物的种类也很多。湿地具有净化水质、蓄洪抗旱的作用,有“地球之肾”之称
海洋生态系统,海洋中的植物绝大部分是微小的浮游植物;动物种类很多,大都能在水中游动。辽阔的海平面能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海洋中植物每年制造的氧气占地球每年产生氧气的70%
淡水生态系统,包括河流生态系统、湖泊生态系统、池塘生态系统等,由淡水水体与其中的生物组成。淡水生态系统不仅为人类提供饮用、灌溉及工业用水的水源,在调节气候等方面也有重要的作用4.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陆地上的动物到河边喝水、降雨带来别处的水分、蒲公英的果实随风飘散、江河汇入海洋、迁徒的大雁会经过不同的生态系统……这些事实向我们表明: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保护生物圈,人人有责。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