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中考生物三轮复习】3.4-3.6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教材回归知识读记学案+精讲精练课件(共3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中考生物三轮复习】3.4-3.6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教材回归知识读记学案+精讲精练课件(共3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4-27 21:21:33

文档简介

(共38张PPT)
2022中考生物 三轮复习 教材回归
考点精讲精练
2022中考生物 三轮复习 教材回归
3.4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
3.5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3.6 爱护植被,绿化祖国
【例1】(2021黄冈模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青山”中植被丰富,
在生物圈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请据图判断出正确的一项是( )
A.甲图叶片正在进行光合作用,①②分别代表氧气和二氧化碳
B.甲图③④所代表的物质分别通过叶脉的导管和筛管运输
C.图乙中的N点时,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
D.图乙中的植物要积累有机物,大棚内光照强度至少应大于P点
B
【解析】甲图叶片正在进行光合作用,①②分别代表二氧化碳和氧气,①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②氧气是光合作用的产物;B选项中③是水分,④是有机物,水分是通过叶脉的导管运输的,有机物是通过筛管运输的;图乙中的N点时,植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强度相同,C错误;图乙中植物要积累有机物,大棚内光照强度至少应该大于N点才行。
【例2】绿色开花植物能维持碳-氧平衡,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任何活细胞都在不停地进行呼吸作用
B.叶绿素是绿叶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
C.植物的每个细胞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D.植物在白天只进行光合作用,而在晚上只进行呼吸作用
【解析】任何活细胞都在不停地进行呼吸作用,A正确。叶绿体是绿叶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B错误。植物的具有叶绿体的细胞能进行光合作用,C错误。光合作用需要在光下进行,而呼吸作用有光无光均可以进行,D错误。
A
1.(2021十堰期末)如图表示把天竺葵进行暗处理后,用黑纸片将A处两面遮盖,移到阳光下几小时,再经水浴加热脱色后滴加碘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实验的变量是光
B.滴加碘液后,A部分变蓝,B部分不变蓝
C.暗处理的目的是消耗或运走叶片中原有的淀粉
D.水浴加热过程中,小烧杯中盛放的液体是酒精
B
2.(2021荆门期末)甲乙两地出产同一种甜瓜,甲地的甜瓜比乙地的含糖量高。两地温度条件差别如下表,其他光照、栽培方式等条件均相同。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
A.甲地比乙地夜间温度相对低,甜瓜呼吸作用相对弱,糖分消耗少
B.乙地甜瓜白天光合作用强,呼吸作用比夜晚也强,比甲地积累的糖分多
C.乙地比甲地的昼夜温差小,甜瓜呼吸作用强,不积累糖分
D.甲地比乙地的甜瓜白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多
平均温度(℃) 甲地 乙地
白天 33 33
夜间 12 22
A
3.(2021随州模拟)如图所示,图(一)、(二)为种子呼吸作用及植物光合作用实验装置图,图(三)的曲线表示种子呼吸作用(实线)及植物光合作用(虚线)强度变化过程,如图(一)和(二),由漏斗向装种子的瓶内加入少量水后(图中a点),图(三)的曲线发生了变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种子吸水萌发,呼吸作用加强,所以图(三)中曲线ab段上升
B.图(一)装置中种子萌发产生的CO2进入图(二)装置,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增加
C.曲线bd不变化是因为种子不再进行呼吸作用和植物不再进行光合作用
D.当CO2浓度提高到一定程度时,光合作用的强度不再随CO2含量的提高而增强
C
7.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实验目的】
1.检验绿叶在光下制造的有机物是不是淀粉。
2.探究光是不是绿叶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实验原理】
1.在光合作用中,叶绿素能吸收光能,颜色是绿色,能溶于酒精,而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难溶于酒精,用酒精处理叶片,处理掉的仅仅是叶绿素,而不是淀粉。
2.根据淀粉遇碘液变成蓝色的特性,可以用碘液来检验淀粉的存在。
3.将叶片遮盖一部分,与未遮盖部分形成对照,可以证明光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条件。
【实验现象】叶片见光部分遇碘液变成蓝色;遮光部分遇碘液不变蓝色。
【实验结论】叶片见光部分产生了有机物——淀粉;
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例】为探究绿色植物的生理活动,某兴趣小组设计并完成了以下实验步骤:
①连接好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关闭阀门A和B后放到黑暗处一昼夜。
②将整个装置移到适宜的阳光下照射数小时(光照前阻断叶片间有机物的运输)。
③打开阀门A,将透明塑料袋中的气体通入甲玻璃管,待气体收集满后,打开橡皮塞,用带火星的木条检测。
④打开阀门B,将黑色塑料袋中的气体通入乙试管进行检测。
⑤取下叶片Ⅰ、Ⅱ,用酒精脱色处理,漂洗叶片后滴加碘液,观察颜色变化。
(1)步骤①暗处理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③木条能复燃,则该气体是____,请写出绿色植物释放该气体的生理活动的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步骤④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该气体来自植物的_______(填生理活动)。
(4)步骤⑤中,若只有Ⅰ叶片变蓝色,则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消耗尽叶片中原有的淀粉
氧气
呼吸作用
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光照
8.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
【实验目的】
探究二氧化碳是否是光合作用所必需的原料。
【材料用具】
盆栽天竺葵一盆,250毫升烧杯2个,水槽2个,玻璃罩2个,
氢氧化钠溶液20毫升,清水20毫升,剪刀一把,凡士林。
【实验步骤】
(1)将盆栽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
(2)剪取大小相同的两段枝条分别插入盛有清水的烧杯中。
(3)甲烧杯放入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水槽内、乙烧杯放入盛有等量清水的水槽内,将两套实验装置分别套上透明玻璃罩。
(4)将两套装置同时放在光下照射几小时。
(5)打开装置,取下叶片,酒精脱色后滴加碘液,检验叶片内有无淀粉产生。
【实验结论】
常见问题剖析
(1)暗处理问题:在实验操作之前一定要进行暗处理。将叶片中的有机物耗尽,以免叶片内残余的有机物干扰实验结果。
(2)封闭问题:玻璃罩要密闭良好。玻璃罩要密封,以防止气体进入,影响实验。
(3)实验试剂问题:氢氧化钠溶液具有腐蚀性,应注意安全。
(4)变量分析:盛有氢氧化钠溶液和清水的烧杯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其中盛有清水的烧杯为对照组,变量是二氧化碳的有无。
盛有氢氧化钠溶液 盛有清水
现象 叶片经酒精脱色后滴加碘液不变蓝 叶片经酒精脱色后滴加碘液变蓝
结论 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
【例】某生物兴趣小组以天竺葵为实验材料,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实验步骤如下(说明:氢氧化钠溶液能够吸收二氧化碳):
a.将两段叶片大小、数量、生长状况相同的天竺葵枝条放在黑暗处一昼夜;
b.将暗处理后的两段天竺葵枝条进行如下处理(如图一),移到阳光下照射几小时后,从甲、乙两个装置中各剪取一片大小相同的叶片,并标记为甲、乙;
c.脱色、漂洗、滴加碘液;
d.观察实验现象。
(1)将天竺葵枝条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一乙装置的培养皿里应该放等量的____,本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
(3)图二脱色处理后叶片的颜色变为___________。
(4)图三滴加碘液后,观察到的实验现象:甲叶片_________,乙叶片____。
(5)由此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此菜农若要提高大棚蔬菜的产量,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使叶片中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
清水
二氧化碳
黄白色
不变蓝
变蓝
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
适当提高二氧化碳的浓度
1.(2021陕西)有人说:“包括人类在内的其他生物是‘攀附’着植物的茎蔓才站在这个星球上的。”对这句话的理解,错误的是( )
A.植物为动物提供了食物来源
B.植物为其他生物提供了栖息场所
C.植物为其他生物提供了能量
D.植物为其他生物提供了二氧化碳
2.(2021菏泽)下列表示“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部分实验步骤。
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实验的先后顺序是①③④②⑤
B.叶绿素能够溶解在图④小烧杯内的酒精里
C.叶片的遮光部分不变蓝,未遮光部分变蓝
D.此实验能够证明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D
D
4.(2021随州)某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环境因素对金鱼藻光合作用的影响,
设计如图装置开展探究实验,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装置是为了研究无机盐浓度对金鱼藻光合作用的影响
B.相同时间内,LED灯管调至第1级时产生的气泡最多
C.烧杯中金鱼藻产生的气泡,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D.烧杯中碳酸氢钠溶液的作用是增加水中氧气的含量
B
5.(2021宜昌)如图为小麦叶肉细胞内部分代谢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小麦因具①过程故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B.仅②过程维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C.①②过程依次在光下与黑暗条件下进行
D.生产上欲使小麦增产,需同时促进①②过程
A
6.(2021苏州)下列有关大棚蔬菜种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向大棚中通入“气肥”,目的是提高氧气量以增产
B.适当施加有机肥,可提高蔬菜对有机物的吸收量
C.适当增加光照强度,可提高蔬菜的光合作用速率
D.只要加大蔬菜的种植密度,就可提高蔬菜的产量
C
7.(2021福建)为探究绿萝的生理活动,选取生长状况相近的花斑叶绿萝多株,
均分为两组,分别置于密闭玻璃箱内进行水培,实验设计及结果如下。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叶片的白斑部分不进行光合作用
B.Q1与植株所有细胞有关
C.Q1是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的量
D.Q2是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的量
实验组 条件 二氧化碳的变化量
甲 放置于黑暗处12小时 Q1
乙 放置于阳光下12小时 Q2
D
8.(2021荆门)某生物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步骤一:取两株形态相近的天竺葵分别放入甲乙两个密闭玻璃钟罩中,甲内放一杯清水,乙内放一杯氢氧化钠(能吸收二氧化碳)溶液;步骤二:把它们放在黑暗中一昼夜,然后移到光下照射几小时;步骤三:分别取出一片叶,用酒精脱色后,滴碘液观察,甲组叶片变蓝,乙组叶片不变蓝。
本实验的结论是( )
A.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
B.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C.光合作用需要水
D.光合作用需要光照
B
9.(2021鄂州)某同学在学习普利斯特利实验的基础上做了一个实验:将点燃的蜡烛分别放在不同密封的玻璃罩里,实验处理方案如表所示,蜡烛最先熄灭的一组是( )
A.1组 B.2组 C.3组 D.4组
组别 实验材料 实验条件
1组 一支点燃的蜡烛+绿色植物 光照
2组 一支点燃的蜡烛 光照
3组 一支点燃的蜡烛+绿色植物 黑暗
4组 一支点燃的蜡烛 黑暗
C
10.(2021阳泉)刚采摘的玉米如果未及时食用,几天后甜度会降低,
主要原因是玉米种子进行( )
A.呼吸作用分解了有机物
B.呼吸作用合成了有机物
C.光合作用分解了有机物
D.光合作用合成了有机物
11.(2021河南)我国大力推进国土绿化行动,森林覆盖率不断提高,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森林可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B.森林为陆生动物提供了栖息环境
C.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能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
D.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维持了生物圈的碳氧平衡
A
D
二、非选择题
12.(2021随州)图为能在茫茫宇宙中做长期飞行的“宇宙飞船”简化模型图,在封闭的宇航微型生态系统中,可以实现基本的有机物、氧气的自给自足。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宇航微型生态系统中,分解罐中的细菌、真菌可将动植物遗体分解成无机物供植物重新利用。由此可见,腐生微生物对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_(填“物质循环”或“能量流动”或“信息交流”)起着重要的作用。
物质循环
(2)宇航员等生物通过__________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可以作为飞船中的植物进行光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文字表达式)的原料。
(3)飞船中的被子植物根尖的____区是其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呼吸作用
成熟
(3)飞船中的被子植物根尖的____区是其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4)2020年,中国成功发射嫦娥五号探测器,历经23天,成功携带月壤和水稻、苜蓿、燕麦、拟南芥种子等三十余种实验材料返回地球。科学家期待着从中选育出“中国原创”的新品种。月球返回的种子,经过太空诱变获得新性状,这属于_______(填“可遗传”或“不可遗传”)的变异。
成熟
可遗传
13.(2021滨州)精准扶贫是当前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建造温室大棚生产有机农产品,可以有效地促进农民增收。如图中,甲所示为密闭温室内某气体一天中的含量变化,乙中A、B、C分别表示植物叶片进行的某些生理活动,丙中①-⑥表示该植物叶肉细胞内进行的某些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问题:
(1)根据图甲中气体浓度的变化分析可知,该气体为________,一天中____点时积累的有机物最多。
(2)该植物在6:00-18:00时间段内进行的生理活动有_______(用图乙中的字母表示)。B过程是通过叶片上的____完成的,通过B过程,能够促进根从土壤中吸收__________________。
二氧化碳
18
ABC
气孔
水和无机盐
(3)综合分析甲、乙两图信息可知,表示A活动强度大于C活动强度的时间段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植物叶肉细胞在12:00时进行的生理过程有__________(用图丙中的序号表示)。
(5)请你运用所学知识,为农民朋友提高大棚内作物产量提出两条合理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00-6:00
①②⑤⑥
适当提高光照强度和二氧化碳浓度
14.(2021杭州)小金同学为验证植物光合作用需要光和叶绿体,设计了如下实验。
材料用具:银边天竺葵(叶边缘呈白色,无叶绿体)、黑纸片、打孔器、白纸板、吸管、适宜浓度的酒精、碘液、回形针。
实验步骤:
①将天竺葵放置黑暗环境中24小时。
②把黑纸片用回形针夹在天竺葵植株的某一叶片上半部,然后把植株放在阳光下照射4小时。
③剪下此叶片,用打孔器分别在A(黑纸片遮光的绿色部位)、B(未遮光的绿色部位)和C(未遮光的白色部位)各取一个叶圆片(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步骤④中将叶圆片放入酒精溶液中进行脱色处理的目的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金同学是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为观察指标来判断3个叶圆片在实验过程中是否发生了光合作用。
(3)A和B进行对照的目的是,验证_________________。
(4)若实验结果叶圆片B变蓝,C不变蓝。
则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酒精脱去叶绿素便于观察
3个叶圆片是否变蓝
光合作用需要光
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3.4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
3.5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3.6 爱护植被,绿化祖国
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的作用
1.有机物用来构建植物体
(1)组成成分:水和少量无机盐,主要是有机物。
(2)举例:
①从细胞水平看,细胞壁的主要成分——纤维素是有机物;细胞膜的主要成分——蛋白质和脂质是有机物;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DNA也是有机物。
②从器官水平看,苹果、梨等果实含有丰富的糖类;黄豆和花生的种子中富含蛋白质和脂肪;芝麻和向日葵的种子中含有较多的脂肪。
③从个体水平看,构成植物体干重的绝大部分物质是有机物,只有极少部分是无机盐。
2.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养育了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绿色植物是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满足了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需要,还通过食物链、食物网,为其他生物提供了构建自身的材料和生命活动的能量,从而养育了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1.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1)概念: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存储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2)实质:光合作用实质上是将无机物转化成有机物,并将光能转化成化学能贮存在有机物中。
(3)两种变化
①物质变化:无机物合成有机物。
②能量转化: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4)表达式
二氧化碳+水淀粉(贮存能量)+氧气
示意图
原料 水和二氧化碳
产物 有机物和氧气
场所 叶绿体(A.叶绿体既是生产有机物的“车间”,也是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的“能量转换器”;B.叶绿体主要存在于叶片内的叶肉细胞中,因此叶片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的主要器官)
影响因素 A.光照强度:光照增强,光合作用增强,当增强到一定程度后,光合作用不再增强,因此中午光照最强的时候并不一定是光合作用最强的时候;B.二氧化碳浓度:温室大棚通常采用提高大棚内二氧化碳浓度的方法以提高产量;C.温度:植物在10~35 ℃正常进行光合作用,其中25~30 ℃最适宜
农业应用 A.合理密植农作物,既不能过密,也不能过稀;B.间作套种,充分利用空间,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C.大棚种植时,适当增加二氧化碳浓度,增强光照强度等,提高作物产量;D.利用人工光源延长光照时间,提高作物产量
意义 A.为动物和人类提供有机物;B.是动植物和人类生活所必需的能量来源;C.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
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1.概念: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物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2.呼吸作用的演示实验
实验装置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甲瓶温度升高,乙瓶不变 种子呼吸作用释放能量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种子呼吸作用
释放二氧化碳
甲瓶蜡烛熄灭,
乙瓶正常燃烧 种子呼吸作用消耗氧气
3.呼吸作用的主要场所——线粒体
无论植物、动物还是真菌,都能进行呼吸作用,在它们的细胞中都具有线粒体。
4.呼吸作用的实质及其表达式
(1)实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2)表达式:
+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
5.呼吸作用的意义: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一部分是植物进行各项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动力,另一部分转化成热能释放出去。
6.影响呼吸作用的外界因素
(1)温度:一定范围内,温度升高,呼吸作用加强;温度过高,呼吸作用强度减弱。
(2)水分:植物含水量增加,呼吸作用加强。
(3)氧气:一定范围内随氧气浓度的增加,呼吸作用显著加强。
(4)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浓度大,抑制呼吸作用。在贮藏蔬菜、水果、粮食时使用低温、干燥、充加二氧化碳等措施可延长贮藏时间。
7.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1)合理灌溉:过多的水分会使根部周围氧气减少,呼吸作用减弱,从而导致烂根现象。
(2)田间松土、及时排涝:增加氧气含量,促进呼吸作用。
(3)夜间降低大棚内温度:呼吸作用减弱,减少对有机物的消耗。
eq \o(\s\up7(),\s\do5(知识归纳))
图解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说明:图中A、C为气体,经叶片的气孔进出,B、D由导管或筛管运输。
(1)若图示为光合作用,图中A为二氧化碳,B为水,C为氧气,D为有机物。
(2)若图示为呼吸作用,图中A为氧气,C为二氧化碳。
(3)呼吸作用是自然界一切生物的共同特征,其实质都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8.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比较
对比项目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区别
场所 叶绿体 线粒体(主要)
原料 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氧气
产物 有机物、氧气 二氧化碳、水
部位 只在含有叶绿体的细胞中进行 在所有的活细胞中都能进行
条件 只有在光下才能进行 有光无光都能进行
气体交换 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 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
实质 制造有机物、储存能量 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物质转变 无机物合成有机物 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
意义 有利于维持大气中碳—氧的平衡 为各种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应用 ①种植农作物要合理密植、间作套种;
②温室大棚中通过增加二氧化碳浓度或增加光照强度来增强农作物的光合作用;
③生产韭黄时,遮光处理,不形成叶绿素 ①土壤板结时进行松土、农田水淹及时排涝等有助于根的呼吸作用;
②贮存水果、蔬菜、粮食时一般保持较低温度,大棚种植时夜间降低温度,都可减少呼吸作用对有机物的消耗
联系 (1)光合作用为呼吸作用提供物质基础;
(2)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可被光合作用利用,产生的能量维持植物进行各项生命活动(包括光合作用);
(3)二者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绿色植物在维持生物圈碳—氧平衡中的作用
1.碳—氧平衡的概念
自然界中生物的呼吸作用、有机物的分解以及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消耗大量的氧气,放出二氧化碳。而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又将氧气释放到大气中,维持了生物圈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相对平衡,简称碳—氧平衡。
2.生物圈碳—氧平衡现状及保护措施
(1)现状:人类大量使用燃料,排入大气的二氧化碳已超出生物圈的自动调节能力,导致温室效应愈演愈烈。
(2)保护措施:①保护现有森林,大力植树造林。充分发挥绿色植物消耗二氧化碳、制造氧气的功能。②开展国际合作,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参加绿化家园的活动
1.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
人均森林面积少,且长期以来对森林资源的利用不够合理;过度放牧使许多草场退化、沙化。我国是土地沙漠化比较严重的国家之一。
2.从我做起,保护植被
(1)法律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和《退耕还林条例》。
(2)节日:我国每年3月12日为植树节。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