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中考生物三轮复习】5.2、5.3动物的运动和行为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材回归知识读记学案+精讲精练课件(共4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中考生物三轮复习】5.2、5.3动物的运动和行为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材回归知识读记学案+精讲精练课件(共4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4-27 21:43:15

文档简介

(共40张PPT)
2022中考生物 三轮复习 教材回归
考点精讲精练
5.2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5.3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2022中考生物 三轮复习 教材回归
D.运动时,关节的关节软骨和关节腔内的滑液使运动更加灵活
C
【解析】引体向上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均处于收缩状态,因此感觉比较累,A正确。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B正确。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它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它需要消化、呼吸和循环系统等配合供能,C错误。关节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三部分组成,关节面包括关节头和关节窝,关节面上覆盖着关节软骨,运动时,关节的关节软骨和关节腔内的滑液使运动更加灵活,D正确。
C
【解析】黑猩猩堆木箱获取香蕉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是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AB正确;学习行为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因此学习行为受遗传物质的控制,C错误;骨骼肌的收缩要受神经系统的协调和控制,运动要消耗能量,能量来自肌细胞内有机物的氧化分解,D正确。
D
【解析】海葵和寄居蟹共生在一起,海葵固定在寄居蟹所寄居的螺壳上,通过寄居蟹的运动扩大其取食范围,反过来寄居蟹可以借助海葵的刺细胞来防御敌害,二者属于共生,社会行为指的是同种动物间,而不是异种动物,A不符合题意;一片草地上生活着许多昆虫,它们只是简单的生活在一起,并不是社会行为,B不符合题意;昆虫、青蛙、蛇它们之间存在捕食关系,和生产者一起构成食物链,C不符合题意;担任警戒任务的猴子看见鹰时发出叫声,说明猴群中有明确分工,属于社会行为,D符合题意。
B
2.(2021孝感质检6)灰喜鹊(见如图)在我国绝大多数省市都有分布,是常见的鸟类。某课题组研究了灰喜鹊的筑巢行为,统计结果如下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鸟的筑巢行为属于生殖行为,不受体内遗传物质的控制
B.灰喜鹊筑巢的离地高度与该区域的人类活动直接相关
C.从行为获得途径来说,灰喜鹊筑巢的行为是先天性行为
D.跟其他鸟类一样,灰喜鹊用角质喙取食,用气囊辅助呼吸
A
观察地点 山东某居民区 廊坊某校园 小兴安岭林区
筑巢时间 3月下旬 4月中旬 4月下旬
离地高度 8m 10m 2m
3.(2021武汉期末)动物群体中分工合作需要随时交流信息。以下不属于动物信息交流的是( )
A.蜜蜂的各种舞蹈
B.乌贼受到威胁释放墨汁
C.雌蛾分泌性外激素引诱雄蛾
D.母鸡“咯咯”地召唤小鸡
B
【实验目的】理解学习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材料器具】小鼠、纸板(用于制作“迷宫”)、制作“迷宫”的各种工具,小鼠食物,笼子几个。
【实验过程】
1.取饥饿处理的5只小鼠做好准备,将1只小鼠放置在“迷宫”入口,“迷宫”出口处放置食物,观察并记录小鼠找到食物所需的时间。
2.五分钟后,重复上述步骤,以同样的间隔时间进行4次实验,共计5次,分别记录每次小鼠找到食物所需的时间。
3.对其余4只饥饿处理的小鼠同样进行5次实验,并记录每次所需时间。
实验12.探究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学习行为
【实验结论】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
【注意事项】
1.出口处放置的食物应是小鼠喜欢吃的食物,实验前使小鼠处于饥饿状态。
2.“迷宫”的隔板应设置得高一些,以避免小鼠从隔板上方越过,或者在隔板上方盖一块玻璃,这样既能阻止小鼠翻越隔板,又便于观察小鼠的行为。
3.“迷宫”通道的宽度应较宽,以便于小鼠折返。
4.根据小鼠通常白天躲在黑暗处睡觉,夜晚才出来活动的规律,最好把实验时间定在晚上。
【例】为研究动物的行为,某同学进行了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实验,下面表格中的数据是该同学的实验记录;图甲为“迷宫”示意图;图乙为实验中小鼠找到食物所需时间的柱形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在图乙中绘出小鼠第三次找到食物时间的柱形图。
(2)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行为属于______行为,通常小鼠找到食物后会发出一种叫声,引来其他小鼠,这种叫声起到了传递________的作用。
(3)在上述实验中,若把小鼠换成蟑螂,蟑螂难以在短时间内找到食物,说明动物越________,学习能力越强,这种学习能力的强弱是由动物体内的_____________决定的。
学习
信息
高等
遗传物质
【实验目的】探究蚂蚁是用什么进行通讯的。
【材料器具】同一蚁穴蚂蚁,三块小石头,两根等长的木条,盛水的容器等。
【实验过程】
1.将三块小石头放在盛有少许清水的容器内,形成三个小岛,小岛间用两根等长的木条连接起来,蚂蚁只能通过由木条搭成的“桥”从一个岛到达其他岛。
2.先将饥饿的蚂蚁放在B岛上,食物放在C岛上,A岛不放食物,观察蚂蚁的行为。一段时间后再将连接B、C岛的“桥”和A、B岛的对换,观察蚂蚁的行为有什么变化。
3.在蚂蚁爬过的桥上,涂一些有气味的物质,观察蚂蚁的行为。
实验13.探究蚂蚁的通讯
【实验结论】蚂蚁是通过气味传递信息的。
【注意事项】
蚂蚁必须来自同一蚁穴,且饲养一段时间且处于饥饿状态。
【例】
在探究“蚂蚁的通讯”时,实验小组的同学用三块小石头放在盛有少许清水的容器内,形成三个小岛,小岛间用两根等长的小木条连接起来(如图所示),在B岛上放置甜食,来探究蚂蚁是怎样进行通讯的。
他们把糖包子放在蚁穴附近,诱捕了不少蚂蚁,喂养了三天,又饥饿处理一天,然后释放30只于A岛。
观察:开始有一只蚂蚁爬向 B 岛,两只蚂蚁爬向C岛,随后三只蚂蚁都返回A岛,不一会儿,蚂蚁们都纷纷爬向B岛。
(1)请你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一个科学探究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所提问题作出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接下来用两把镊子将连接AB的小木条与连接AC的小木条进行交换,继续观察蚂蚁爬向哪个岛。预期结果是:_____________。
(4)如果观察到的结果与预期结果相符,则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关于“蚂蚁的通讯”,你还有什么新的想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蚂蚁是靠什么传递信息的呢?
蚂蚁是靠气味传递信息的
爬上C岛
蚂蚁依靠气味进行通讯
蚂蚁爱吃什么样的食物呢?
一、选择题
                 
1.人体各种动作的完成与自身的运动系统等密切相关。下列对人的运动系统主要组成的表述正确的是( )
A.骨和肌肉 B.骨、关节和肌肉
C.关节和肌肉 D.骨骼、关节
B
2.(2021恩施州)如图是关节结构模式图,以下有关动物运动与行为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躯体运动的形成,要在神经传来兴奋的作用下,骨骼肌收缩,牵引骨绕关节活动而产生
B.②内有滑液,使关节具有灵活性,②由③和⑤共同围成
C.取食行为能保证动物的生存;节律行为使动物的生活与环境周期性变化保持同步
D.本能与学习,是动物适应环境的两种最基本方式
B
3.(2021海南)下列关于动物运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动物的运动有利于获取食物和躲避敌害
B.关节腔内有滑液,能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
C.人做伸肘动作时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
D.哺乳动物任何一个动作的完成只需要运动系统的参与
D
4.(2021咸宁模拟)下列与哺乳动物运动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关节腔内有滑液,可以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
B.骨的运动至少需要两组肌肉相互配合
C.运动系统主要是由骨、关节和肌肉组成的
D.只要运动系统完好,动物就能正常运动
D
5.(2021樊城区模拟)篮球运动魅力无穷。下列关于这项运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运动系统主要是由骨、关节和肌肉组成
B.协调篮球上篮动作平衡的神经中枢在大脑
C.肌肉收缩牵拉骨绕关节运动
D.迅速调整方向来躲避对方防守者属于复杂反射
B
6.(2021孝感二模)自然界中,海鸥展翅、鱼翔浅底、大雁南飞、孔雀开屏……动物的行踪到处可见,构成一幅幅精美的图案。下列对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孔雀开屏的行为是在个体生活经历中获得的
B.黑猩猩用草棍钓取白蚁属于取食行为,也属于先天性行为
C.鸟类飞行只需运动器官参与即可
D.动物运动消耗的能量来自肌细胞内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D
7.(2021宜昌)英国有一只刚失去幼崽的雌猫,用自己的乳汁喂养了三只刚出生不久的小狗崽,雌猫与狗崽宛如“母子”。雌猫这种行为是:①繁殖行为 ②社会行为 ③先天性行为 ④学习行为 ⑤由遗传物质决定的 ⑥由环境因素决定的,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③⑤ B.①③⑥
C.②③⑤ D.②④⑥
A
8.(2021恩施州一模)今年9月1日,在央视播出的《开学第一课》中介绍了中国首只无壳孵化小鸡“小茶缸”的成长全记录。小茶缸是一只在杯子中孵化出的小鸡,关于“小茶缸”出生后的行为叙述错误的是( )
A.刚出生时就会行走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
B.“小茶缸”先天性行为不会受孵化方式的影响,由体内遗传物质决定
C.听到实验员播放“咕咕”声后取食的行为是后天学习行为,永远不会忘
D.“小茶缸”的后天学习行为能帮助它更好地适应复杂环境
C
9.(2021凉山州)在做“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学习行为”的探究实验时,生物兴趣小组选取经饥饿处理的小鼠,让其在相同环境条件下多次走相同迷宫,得到如图2结果,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属于先天性行为
B.小鼠第一次实验的“尝试与错误”次数最少
C.小鼠一旦学会走迷宫,就不会忘记和消失
D.小鼠重复走迷宫的次数越多,走迷宫所用的时间越短
D
10.(2021黄冈模拟)动物的运动和行为扩大了其活动范围,便于更好的生存和繁衍。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运动系统由骨、关节、肌肉和神经组成
B.人体运动消耗的能量来自肌细胞内的呼吸作用
C.小鸟喂鱼和大山雀偷喝牛奶都是鸟类的学习行为
D.动物群体间的信息交流只发生在有社会行为的动物个体之间
B
11.(2021襄阳模拟)“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一俗语体现的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是( )
A.维持生态平衡 B.促进生态系统的水循环
C.帮助植物传播种子 D.帮助植物传粉
A
二、非选择题
12.电影《夺冠》中,讲述了中国女排的艰苦奋斗和为国争光的历程。女排姑娘在赛场上奔跑扣球,扣球运动的发生依赖于一定的结构基础,如图是女排姑娘扣球的过程,请结合人体运动系统组成,回答下列问题。
(1)《夺冠》中,郎平一个漂亮的扣球动作需要骨、_______和肌肉三者协调配合,郎平屈肘扣球时,图二③处于________(填“收缩”或“舒张”)状态。
(2)人体的生命活动受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共同作用,郎平扣球动作的发生,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调节的结果。
(3)女排运动员每天都需要进行高强度的训练,在训练或比赛过程中,有时不注意会发生碰撞出现脱臼现象,脱臼是指图三中____(填序号)从关节窝中脱出。
(4)从行为获得途径上看,女排运动员的排球技术属于_______行为,可以通过强化训练来增强。
关节
舒张
神经系统(神经)

学习
13.如图是几种动物的行为。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说,上述动物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____(填图中序号),这种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____________决定的。
(2)蚯蚓走迷宫的行为是在________________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_________________而获得的行为,因此属于学习行为。

遗传物质
遗传因素
生活经验和学习
(3)图中所示的动物的行为中,____(填图中序号)行为对动物具有局限性,对本物种的延续没有意义。
(4)有人统计蚯蚓成功走出迷宫大约需要经过200多次尝试,而黑猩猩通过观察就可以学会利用树枝钓取白蚁,这说明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____,学习行为越复杂,“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____。
(5)动物多种多样的行为适于复杂多变的环境,这种表现是生物长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果。



适应自然选择
14.(2021包头)人在剧烈运动时机体会出现一系列生理变化,以满足剧烈运动时的能量需求。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是一个健康人分别在休息和剧烈运动状态下的心输出量。与休息状态相比,剧烈运动时心输出量的变化是___________。原因是机体需要增强_______作用为剧烈运动供能。此时机体通过调节心输出量,运来更多的____和___________,将更多的____________运走。
明显增大
呼吸

营养物质
代谢废物
(2)在剧烈运动状态下,机体会启动一系列调节机制,其中支配肾上腺的内脏神经兴奋性增强,导致___________分泌增多,从而促进糖原分解,抑制________分泌,引起血糖浓度升高,以满足运动时的能量需求。
(3)缺乏锻炼的人,在进行较长时间的剧烈运动时,心跳会特别快,并出现不舒服,甚至晕倒的现象。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肾上腺素
胰岛素
缺乏锻炼的人,心脏壁的肌肉不够发达,收缩和舒张的功能不强,心室每次射出的血量不够多,在进行较长时间的剧烈运动时,只有靠加快心跳次数才能勉强满足机体的能量需求。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5.2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5.3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列举动物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
说明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
区别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举例说出动物的社会行为。
动物的运动
1.动物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
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动物,其运动方式表现出与环境相适应的现象。动物的运动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水中——游泳;陆地——爬行、行走、奔跑、跳跃;空中——飞行。
2.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
(1)运动系统
(2)关节各重要部位的结构和功能
名称 结构特点 功能
关节面 由关节头和关节窝组成,关节面上覆盖着关节软骨 软骨组织可减少运动时的摩擦,缓冲运动时的震动
关节囊 由结缔组织构成,围绕着整个关节,且内外都有坚韧的韧带 把相邻的两骨牢固的联系起来;关节囊的内壁还能分泌滑液
关节腔 由关节面和关节囊围成,内有滑液 滑液能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使关节活动灵活
(3)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
①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的相应部位就会产生运动。
②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还需要其他系统如神经系统的调节。运动所需要的能量,有赖于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
eq \o(\s\up7(),\s\do5(温馨提示))
1.关节的牢固性与关节囊上的韧带有关;关节的灵活性与关节软骨与关节腔内的滑液(由关节囊分泌)有关。
2.脱臼是关节头从关节窝中脱落出来。
3.骨骼肌绕过关节,连接在不同的骨上,如图。
(4)屈肘和伸肘动作对比
肱二头肌 肱三头肌
屈肘 收缩 舒张
伸肘 舒张 收缩
直臂提重物 收缩 收缩
自然下垂 舒张 舒张
  
(5)动物运动的意义
强大的运动能力有利于寻觅食物、躲避侵害、争夺栖息地和繁殖后代,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
(6)其他动物的运动方式
哺乳动物之外的其他动物,它们的运动方式和运动能力千差万别。例如:水螅主要附着在水草等物体上,很少移动身体;蜗牛依靠肉质足缓慢爬行;蚯蚓只能蠕动;蝗虫可以跳跃,也善于飞行;家鸽飞行速度快,与它的非常发达的肌肉和坚固的骨骼有关。
动物的行为
1.概念:动物进行的一系列有利于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活动。
2.动物行为的分类
3.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与联系
类别 先天性行为 学习行为
形成 生来就有的本能行为 出生后逐渐学习形成的新的行为
获得途径 由体内遗传物质控制 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
适应特征 适应相对稳定的环境 适应不断变化的复杂环境
进化趋势 无脊椎动物行为的主要方式 动物进化等级越高,学习行为越发达,占全部行为的比例也越大
行为方式 简单、低等,属本能行为 复杂、高等;经学习和判断后作出的行为
形成过程 基本生活条件的保证 适应复杂多变环境的结果
举例 燕子育雏、飞蛾扑火、蜘蛛结网 老马识途、鹦鹉学舌、小狗算数、猴做花样表演、黑猩猩取食白蚁、蚯蚓走迷宫
社会行为
1.社会行为
(1)概念:营群体生活的动物(如白蚁、狒狒、猴),群里内部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从而具有的一系列行为。
(2)特征:①群体内部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还形成等级。②同种个体具有一定的交往形式和复杂的通讯联系,使各个成员能协调配合,共同完成一定的活动。
(3)举例:狒狒、蜜蜂、蚂蚁、猴子、大雁等。
(4)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①交流方式:声音、形体姿态、动作、气味等。
②动物群体信息交流的意义:有利于群体觅食、御敌和繁衍后代。
③应用:性引诱剂可以诱杀农业害虫,还可以干扰雌雄虫之间的交流,使雌雄虫无法正常交配,从而达到控制害虫数量的目的。
eq \o(\s\up7(),\s\do5(知识补充))
1.不同动物的学习能力是有差别的,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反之越弱。
2.社会行为与群集行为的区别:社会行为有明显的分工合作和等级关系;群集行为没有明显的分工和等级关系,如群集飞行的蝗虫、群集取食的蚜虫、乌鸦的群集行为等。
2.动物行为的主要研究方法是观察法和实验法。
观察法——不影响研究对象的生活。
实验法——对研究对象施加一定的影响,特别是生活环境的人为改变。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1.维持生态平衡
(1)生态平衡: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2)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食物网(或食物链)相互依赖、互相制约,由此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
2.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1)摄取的有机物在体内分解后,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尿素等物质可被植物重新利用。
(2)遗体或粪便被分解后,产生的二氧化碳、无机盐等物质也可被植物重新利用。
3.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1)帮助植物传粉,使植物顺利地繁殖后代。如蜜蜂采蜜时身上沾满的花粉掉落。
(2)帮助植物传播种子,有利于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如苍耳果实表面的钩刺钩挂在动物的皮毛上,被带到远方。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