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课件(3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课件(3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27 10:38: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7张PPT)
导入新课
非洲东海岸
红海沿岸
亚 洲


印度洋
西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初中历史七下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学习目标
1.掌握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时间、到达地
区及意义等相关史实
2.知道戚继光抗倭的基本史实,正确评价
戚继光
3.知道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的史实
4.认识郑和远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学习戚继光的爱国主义精神
15世纪初,明朝经济逐步繁荣,国力雄厚,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强国
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示中国富强”,同时也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海外的奇珍
郑和宝船(模型)
1.背景:
3.目的:
2.人物:
明成祖 郑和
一 郑和下西洋
4 概况
时间
次数
出发点
所载 物品
到达 范围
1405-1433
刘家港
优质丝绸、精美瓷器、上等茶叶、漆器、金银货币
七次
郑和的船队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郑和(1371—1433),云南昆阳(今昆明晋宁)人。家族世代信奉伊斯兰教,父亲和祖父都从海路到过圣地麦加朝觐。郑和自幼受家庭探险精神影响,了解一些外洋的情况。
郑和本姓马,小字三保,12岁进入燕王朱棣府做了宦官。因为帮助朱棣夺取皇位有功,被赐姓郑名和。又升迁为内官监太监,人们也叫他“三保太监”或者“三宝太监”。
1405年,明成祖朱棣派郑和下西洋。
郑和简介
想一想
1.郑和下西洋是从哪里出发的?
2.郑和的船队有遇到任何困难吗?
3.郑和下西洋的路线
刘家港
刘家港


南亚国家欢迎郑和船队的到来
今印度科泽科德
榜葛剌
今江苏太仓
返回
天方
刘家港
刘家港


占城
今沙特阿拉伯的麦加
阿拉伯地区国家欢迎郑和船队的到来


主要活动方式:
访问当地的首领,赠送物品,表达通好的意愿,同时与当地居民进行交易。船队回国时,一些国家还派出使者随行。
印度官员陪同郑和乘象游览、群众载歌载舞
非洲人民热烈 欢迎东方的使者
天方
木骨都束
慢八撒
刘家港
刘家港




木骨都束
慢八撒
占城
1405年—1433年,郑和先后7次远航,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红海沿岸
非洲东海岸
郑和远航范围
(1405-1433)
刘家港
西洋:明代指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和印度洋沿岸
文莱
越南
孟加拉
马来西亚
印度
沙特
索马里
印 度 洋
思考:郑和航海途中会遇到哪些困难?
风浪,恶劣的天气;缺乏淡水食物等物资;迷路的可能;海盗的攻击
面对困难,郑和有没有退缩·····说明郑和具有什么品质?
百折不挠、勇于开拓、不畏艰难的探险精神
丝织品
瓷器
茶叶
印花布
铁器
动物
香料
珍珠
宝石
象牙
水果
中 国
西 洋
郑和下“西洋”
哥伦布到达美洲大陆
时间
1405—1433
1492—1504
时间早半个多世纪
历时
28年
12年
历时久
次数
7次
4次
远航次数多
船数
60-200多艘不等
17艘
船数多、规模大
船只大小
最大宝船长151.8米、宽61.6米、载重1500吨
最大旗舰长24.5米,宽6米,载重100吨
船只大
人数
27000多人
1000——1500人
随行人数多
设备
航海图、罗盘针、多种通讯手段
从中国传入的罗盘针
设备先进
航行范围
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
美洲大陆
到达范围广
最远到达
非洲东海岸和红海一带
美洲大陆
郑和与哥伦布航海对照表,从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影响:
(地位)郑和的远航,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
(评价)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网,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想一想
郑和远航为什么能取得成功?
(1)明朝前期国力的强盛
(2)造船技术的发达
(3)指南针在远洋航海中的广泛运用
(4)郑和个人吃苦耐劳的英雄气概和勇于探
索的精神
……
澳门
俄 罗 斯
明朝中后期 中外冲突 形 势 图



葡萄牙

(1)倭寇:日本一些武士和奸商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进行走私贸易和抢劫的海盗武装集团。
(2)明朝中期倭患严重的原因:
日本国内社会动荡,战乱频繁,很多武士和奸商到海外避难;
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商品贸易兴盛,地理位置靠近日本;
明朝中期,国力衰退,海防松懈;
明朝不少官僚、富商、海盗为了个人私利与倭寇勾结。
1、倭寇与倭患
二、戚继光抗倭
材料一:归有光《昆山县倭寇始末》:倭寇骚扰江苏昆山县城,“被杀男女500余人,被烧房屋20000余间,挖坟盗墓40余具。各乡村落凡350里,境内房屋十去八九,男妇十失五六,棺椁三四,有不可胜计而周知者”。
材料二:采九德《倭变事略》:倭寇骚扰浙江湖州,“杀人无算。城边流血数十里,河内积货(倭寇抢劫的财物)满千船”。
(3)倭患的危害:对我国东南沿海的武装抢劫烧杀活动严重威胁到了中国沿海居民正常生产生活和国家安全,是对中国的侵略。
戚继光:汉族,山东蓬莱人。明朝抗倭名将,杰出的军事家、书法家、诗人、民族英雄(在反抗外来侵略过程中,做出重大贡献,甚至牺牲的人。)。
戚继光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十余年,扫平了多年为虐沿海的倭患, 戚继光又是一位杰出的兵器专家和军事工程家。
戚继光
材料一:
鸳鸯阵
材料二:继光为将号令严,赏罚信,士无敢不用命。与大猷均为名将。操行不如,而果毅过之。大猷老将务持重,继光则飚发电举,屡摧大寇,名更出大猷上。戚继光用兵,威名震寰宇。然当张居正、谭纶任国事则成,厥后张鼎思、张希皋等居言路则废。任将之道,亦可知矣。
戚继光抗击倭寇
根据材料和教材,分组讨论戚继光平息倭寇的情况。
1561年,倭寇侵犯浙江。戚继光率军在台州九战九捷,平定浙东倭患
戚继光与其他抗倭将领带领军民消灭福建、广东两地倭寇
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
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反侵略的战争,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
连环画《抗倭英雄戚继光》
台州九战九捷
福建
广东
平定倭寇过程及结果
1561年
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
意义
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反侵略的战争,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
小提示:民族英雄是指维护国家领土、领海、领空主权完整,保障国家安全,维护人民利益及民族尊严,在历次反侵略战争中,献出宝贵生命和作出杰出贡献的仁人志士。
戚继光抗倭取得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继光饼
……肚脐饼,甜又香,送给戚军当干粮,继光将军爱百姓,百姓敬他如天长。……(民谣)
1、戚家军纪律严明,英勇善战。
2、得到广大人民的大力支持。
3、将领戚继光不追求个人功名,一心
保卫海防……
为什么说抗倭战争是一场反侵略战争
是一场保家卫国的反侵略战争。
抗倭战争保卫了东南沿海人民的生命财产
戚继光抗倭是一场反抗日本倭寇侵略我国东南沿海的主义战争。
你认为他有什么高尚品德值得学习?
不为名利,
以国家和民族安危为
己任的强烈爱国
主义精神。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以晾晒货物为借口,攫取了在澳门地区的居住权,但澳门主权仍属于中国。
1849年,葡萄牙殖民者强占了澳门三岛。并于1887年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葡会议草约》《中葡北京草约》。至此,澳门沦为葡萄牙殖民地。澳门问题也成为阻碍祖国统一的重要问题。
直到1999年,中国收回澳门的主权。
今年是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
三、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以史为鉴
近日,美国对中国发动了贸易战。美国政府对中国输美商品加征关税,阻挠中国商品进入美国,阻碍双边贸易投资合作。面对这样的形势,我们从历史中总结经验,应该如何应对?
明朝的对外关系
交往
1.目的:提高____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用中国的货物换取海外的奇珍。
2.从_____年到_____年,郑和率船队____次下“西洋”
冲突
1.1561年,____九战九捷
2.抗倭战争是一场______的战争,戚继光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________。
1405

明朝
台州
反侵略
民族英雄
1433
前期
国力强盛
中后期
国力衰微
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郑和
下西洋
戚继光
抗倭
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国广东 澳门的居住权
1、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荡平倭寇,
实现“海波平”的英雄人物是( )
A.岳飞 B.郑成功
C.戚继光 D.邓世昌
C
课堂练习
2、 郑和是我国古代伟大的航海家,他的足迹最远到达( )
A.菲律宾群岛
B.波斯湾沿岸
C.印度半岛
D.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D
课堂练习
3、在今天,印度尼西亚有个港口城市叫“三宝 垄”,马来西亚有座“三宝山”,这些名称的由来与下列哪个历史事件有关( )
A.郑成功收复台湾
B.郑和下西洋
C.镇南关大捷
D.戚继光抗击倭寇
B
课堂练习
4.自1405年到1433年间,一支船队历经亚、非30余国,涉10万余里,七次英雄式的远航,远及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这一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是(  )
A.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 B.麦哲伦环球航行
C.鉴真东渡日本 D.郑和下西洋
D
课堂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