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布局(共3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3.1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布局(共3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4-27 09:12: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2张PPT)
第三章 产业区位选择
第一节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布局
学习目标
1.能说出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
2.识记农业布局原则及布局思路;
3.能背出农业地域类型概念、类型、特点、区位条件分析。
一、预习检测
1.背诵农业生产和布局的基本要素;
2.背诵农业地域类型。
二、导入
农业生产专门化是农业生产社会化、地域分工高度发展的结果,与自给自足、万物俱全的小农经济有显著区别。如,乳畜带就专门生产乳制品,小麦带就专门生产小麦,玉米带就专门生产玉米,这样的地区专门化生产,主要目的是提高经济效益。
农业地域类型,是在一定地域内形成的较稳定的、成型的、区域性农业生产类型,它是历史长期发展的产物。到目前为止,世界农业大体可划分为13种不同的地域类型(中图版为例),它们代表着环境条件、动植物种类、发展阶段与生产方式的不同组合。
三、新授内容
【知识归纳一】农业区位因素
1.农业概念:指利用动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采集、捕捞、人工驯化、培育、种植、养殖等途径来获得产品的产业。
2.农业区位因素
(1)自然条件:农业生产对自然条件的依赖性,主要体现在气候、土壤、水源、地形等方面。
(2)农业科学技术:农业科学技术因素包括技术装备、生产技术、信息化等。
(3)社会经济:农业社会经济因素主要包括市场、交通运输、劳动力和政策等。市场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农产品的价格。
【典例1】【考点:农业区位因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18年4月19日,甘肃省迭部县扎尕那村农林牧复合系统获得“联合国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扎尕那村位于高寒草原、温带草原和暖温带落叶林三大植被类型的过渡地带。汉传农耕文化与藏传游牧文化在此相互交融,形成了独特的农业文化,下图为扎尕那村位置示意图。
(1)扎尕那村独特的农林牧复合农业生产方式,主要受________和________等自然因素影响。
(2)扎尕那村农业生产方式主要有耕作业、__________和__________。(3)实现扎尕那农林牧复合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合理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地形; 气候;
(2)林业; 畜牧业;
(3)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培育良种提高单产; 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合理发展观光农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
解析:(1)根据材料可知,“扎尕那村地处甘肃和四川的交界处,位于高寒草原、温带草原和暖温带落叶林三大植被类型的过渡地带。”扎尕那村独特的农林牧复合农业生产方式,主要受地形和气候等自然因素影响。
(2)根据材料可知,“汉地农耕文化与藏传游牧文化在此相互交融形成了独特的农业文化”,故扎尕那村农业生产方式主要有耕作业、林业和畜牧业。
(3)实现扎尕那农林牧复合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合理措施有促进该农林牧复合系统可持续发展要注意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其措施主要有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加大科技投入,培育良种提高单产。发展农产品加工,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合理发展观光农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
【学法指导】1.农业生产主导因素判断方法
判断某地农业的主导因素,要从光热、降水、地形、水源、土壤、市场等各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找出该地农业生产最突出的优势因素和限制性因素,然后从中找出主导因素。如下表:
农业生产 主导因素
海南岛的天然橡胶、珠江三角洲的三季稻 热量
河西走廊的粮棉和南疆的长绒棉 水源
五台山的垂直农业 地形
城市郊区的乳牛、蔬菜、花卉基地 市场
江南丘陵的茶树、黑龙江的大豆 土壤
以色列的无土蔬菜栽培 技术
2.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自然因素比较稳定,社会经济因素变化较快
【方法技巧】农业区位选择的基本思路
农业的区位选择必须综合考虑各种区位因素,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合理地利用农业土地。
(1)从自然因素分析农业的区位
首先,综合考虑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自然因素,从当地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因素入手,逐个分析,并确定影响当地农业区位的最主要的自然因素。例如,湿润、半湿润地区一般可发展种植业;干旱、半干旱地区可发展畜牧业或灌溉农业;平原地区可发展种植业;山地、丘陵陡坡可发展林业和牧业;丘陵缓坡可修筑梯田从事种植业;沿海滩涂可发展海水养殖业。
其次,了解农作物的生长习性,根据农作物的生长习性选择适宜的自然条件。如下表所示:
农作物 自然条件
水稻 属好暖喜湿的短日照作物,主要分布在高温多雨、雨热同期的地区
小麦 主要分布在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和我国的半湿润、半干旱气候区
玉米 多分布在夏季高温多雨、生长期较长的地区
棉花 热量充足、光照强的热带、亚热带和暖温带地区
天然橡胶 全年高温多雨的热带地区
甘蔗 高温多雨的热带、亚热带地区
甜菜 气候温凉的中温带地区
茶叶 气候湿润的酸性土壤地区
椰子 高温多雨的热带地区
苹果、梨 暖温带地区
花生 主要分布在亚热带、暖温带的沙土和丘陵地区
(2)从社会经济因素综合分析农业的区位
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的发展,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很大,进而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很大,在农业区位选择时,应从社会经济因素入手,并着重考虑市场和交通运输条件这两个最富变化的社会经济因素的发展变化,最终确定比较合理的农业区位。
因素 农业区位的选择
类型和产值 从单位产值看,园艺业>饲养业>粮棉生产
地价 距城镇越近,地价越高。城镇周围宜布局单位产值较高的农业类型,如花卉业、乳牛业、禽蛋业、蔬菜业等
水源 需水量大的花卉、蔬菜种植等应布局在接近河流、湖泊等水资源丰富的地方
交通 鲜花需要保鲜,鲜奶容易变质,乳牛业、花卉业等应布局在离城镇较近和交通方便的地方
(3)注意社会经济因素的发展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社会经济 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市场需求 城市的发展,新兴工矿区的出现,城区和工矿区周围将重点生产蔬菜、肉、蛋、奶等,并发展园艺业;供不应求时,刺激生产;供过于求时,压缩生产
交通和保鲜 交通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冷藏、保鲜等技术的发展,使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减弱,使农业区域专业化生产成为可能
政府政策 国家政策以及政府干预手段对农业区位产生影响
【知识归纳二】农业布局原则
1.概念:农业、林业、牧业、渔业的空间分布和农业生产的地域组合。
2.原则:农业生产要按照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办事,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渔则渔。
3.农业区位选择的基本思路
(1)从宏观角度(自然因素)对大范围地区进行区位分析和选择
首先根据经纬度位置及其他信息确定各地的气候特征;其次根据等高线图等信息,分析各地的地形特征;最后结合各种作物的生长习性进行合理的区位选择。
3.世界农业生产的发展变化特点
从自给自足到商品化生产;从“小而全”到专业化;从相对分散到适度集中;从“千篇一律”到地域分工;从粗放型到集约型;农业生产经营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
(2)从微观角度(社会经济因素)对小范围地区进行区位分析和选择
对局部地区进行农业区位选择时应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典例1】【考点:农业区位布局】读“我国北方某城镇周围农业布局图”,回答下列问题。
在图中A、B、C、D四处发展棉花、水果、蔬菜和乳牛生产,则:
(1)A处宜发展__________,因为这里地形__________,耕地面积__________.
(2)B处宜发展__________,生产,其自然条件是最靠近__________,社会经济条件是接近__________.
(3)C处宜发展__________,既靠近__________,交通便捷,又靠近__________,为市民提供新鲜产品.
(4)D处发展__________,在城镇附近的__________(地形)地区坡地上.
答案:
(1)棉花; 平坦; 广大;
(2)蔬菜; 河流; 城镇;
(3)乳牛业; 公路; 城镇;
(4)水果生产; 丘陵坡地
【知识归纳三】农业地域类型
1.概念:是指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和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在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和自然条件的综合作用下,所形成的农业生产地区。
2.特点:同一农业地域类型,农业生产条件、结构、经营方式、发展方向等具有相同的特征。
(1)亚洲水稻种植业的区位条件
3.主要类型:水稻种植业、商业型热带和亚热带栽培业、商业型混合农业、地中海型农业、商业型谷物种植业、畜牧业、商业型乳酪业等。
(2)亚洲水稻种植业的生产特点及发展措施
特点 原因 发展措施
小农经营 水稻生产以家庭为单位,人均耕地少,每户耕种的田地很少 适度规模经营
单位面积产量高,商品率低 精耕细作,使稻谷的单位面积产量较高,但是由于生产规模小,人口多,所产稻谷以自给为主 控制人口数量
机械化和科技水平比较低 田地规模小,经济水平低,劳动力丰富,机械化水平低,农业生产主要靠传统经验,现代科技水平低 加大科技投入,提高机械化水平
水利工程量大 水稻生长需水量大,季风区水旱灾害频繁,对水稻生产威胁很大 增加投入,兴修水利
(3)世界其他农业地域类型比较
地域类型 分布地区 生产特点 区位条件
商业型谷物种植业 美国、加拿大、俄罗斯、乌克兰等国 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商品率高 优越的自然条件;便利的交通运输、地广人稀、发达的工业;先进的科学技术
畜牧业 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南非等国的半干旱、半湿润气候区 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专业化程度高 气候温和、草类茂盛、草场面积大;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距离海港近;交通条件改善、冷藏保鲜技术的进步
商业型混合农业 欧洲、北美、南非、澳大利亚等地区 家庭农场,农场规模大,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水平很高,耕种、放牧、休耕轮作 农场成为良性的生态系统;农民可以有效利用时间安排农事活动;农业生产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对市场的适应性
商业型乳酪业 北美洲五大湖周围地区、西欧、中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区 商品率高,机械化程度高,集约化程度高,多分布在大城市周围 气候温和湿润,适宜多汁牧草的生长;人口、城市密集,市场需求量大,交通便利,经济发达
商业型热带和亚热带栽培业 拉丁美洲、东南亚、南亚、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等地区 以大种植园和农场为主,专业化和商品化程度很高 位于热带,终年高温,气候湿热,土壤肥沃
4.世界农业生产的发展变化特点
(1)从自给自足到商品化生产。
(2)从“小而全”到专业化。
(3)从相对分散到适度集中。
(4)从“千篇一律”到地域分工。
(5)从粗放型到集约型。
(6)农业生产经营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
5.农业地域类型的判断方法
判断一个区域所属的农业地域类型,关键要看该区域的生产对象和生产目的,要建立一种生产对象→生产目的→生产规模→地域类型的思维模式,如下表所示:
判断依据 判断结论
生产对象 生产目的 生产规模 地域类型
水稻 自给 小农经营 集约自给型种植业
牛、羊 面向市场 大牧场 畜牧业
小麦、玉米 面向市场 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 商业型谷物种植业
谷物、牲畜 主要面向市场 规模较大、机械化水平较高 商业型混合农业
单一热带经济作物 面向国际市场 大规模的密集型农场,生产设施齐全 商业型热带和亚热带栽培业
【典例3】【考点:农业地域类型】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布隆迪国家面积约27834平方千米,人口密度463人/平方千米,境内多高原和山地,全国平均海拔1600米,有“山国”之称。布隆迪是一个农牧业为主的国家,收入的70%米自农业,城市化率的10%。是联合国宣布的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下图为布隆迪及附近地区域图,下表为布隆迪气候资料。
月份 1 2 3 4 5 6
平均气温(℃) 24 24.5 24 24.5 24.5 24
平均降水量(mm) 100 86 118 112 57 9
月份 7 8 9 10 11 12
平均气温(℃) 23 23.5 25 24.5 24 24
平均降水量(mm) 3 13 33 59 97 100
材料二:为帮助布隆迪农业发展,中国派出专家组帮助农民种植水稻并获得成功,水稻单产是原来的三倍多,创下了非洲水稻高产记录。
材料三:坦噶尼喀湖南北长约679公里,平均宽度约50千米,平均水深570米,最深处1470米,是世界第二深湖及第六大湖。坦噶尼喀湖水温垂直差异显著且稳定,受此影响湖水对流弱。
(1)分析中国帮助布隆迪发展农业以水稻作为重点扶持的主要原因。
(2)简述布隆迪发展水稻种植业对非洲农业发展的启示。
(3)从地形和气候角度,简析坦噶尼喀湖湖水对流较弱的原因。
答案:(1)布隆迪气候全年高温,降水较充沛,适合水稻生产;布隆迪人口密度大,粮食不足,水稻单产高,可以较快解决其粮食问题;劳动力丰富,能满足水稻生产需要。(2)引进良种,提高单产;引进先进的种植技术,提高水稻种植水平;加大机械化、化肥的投入,加强水利建设,提高抗灾能力;政府加大对农业的支持。(3)地处赤道附近,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风力较弱;湖水深度大,水体垂直运动阻力大;地处热带,表层水温季节变化小,且高于下层,不利于对流,所以坦噶尼喀湖湖水垂直对流交换较少。
解析:(1)扶持布隆迪发展水稻种植业,主要是布隆迪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适合水稻种植。从气候条件看,12-次年4月,水热条件优越,可以满足水稻的种植;水稻种植属于劳动力密集型农业,该国“人口密度463人/平方干米”,可知当地人口密度大,劳动力丰富,满足水稻生产对劳动力的需求;材料指出该国“是联合国宣布的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水稻属于高产粮食作物,借助中国发展农业的技术和经验,可以帮助非洲提高农业生产技术,增加粮食产量,解决非洲缺粮问题,进而解决其贫困问题。(2)非洲粮食紧缺,因此要从国外引进优良作物品种,提高粮食单产,逐步满足国内粮食需求;“中国派出专家组帮助农民种植水稻并获得成功,水稻单产是原来的三倍多”,可知非洲农业要发展,可引进先进的水稻种植技术,提高水稻种植水平,增加粮食总产量;非洲地形以高原为主,地形比较平坦,可以加大机械化投入,通过提高机械化水平来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对化肥的投入,改善土壤肥力;非洲早灾较多,要加强水利建设,提高抗灾能力;非洲经济多以农业为主,因此政府要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促进农业发展。(3)读图可知,该湖地处赤道附近,常年受赤道低压控制,盛行上升气流,风力较弱,不利于湖水流动;“世界第二深湖”,可知湖水深度大,“南北长约679公里,平均宽度约50千米”,加上湖泊狭长,水体垂直运动阻力大;地处热带,全年高温,表层水温季节变化小,且表层水温较高,下层水温低,不利于对流。所以坦噶尼喀湖湖水垂直对流交换较少。
【训练检测】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陕西省延安市洛川县永乡镇的阿寺村有“中国苹果第一村”之称,该地出产的洛川苹果已入选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洛川苹果种植区平均海拔1100米,年平均日照时数达到2418.8小时,黑垆土广布,该土壤不沙不粘,通透性强。洛川苹果春栽选择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保湿冷藏苗可适当推迟1个月;砧木栽植每亩44~55株,成龄后间伐为每亩22~28株。此外,苹果的水肥管理、修枝整形、病虫防控及采收贮藏严格按照标准进行。2016年阿寺村建起苹果文化步行一条街、苹果主题广场、科技示范园及革果采摘观光长廊带,使阿寺村成为乡村振兴样板村。下图示意阿寺村地理位置。
(1)简析洛川苹果品质优良的原因。
(2)推测保湿冷藏苗推迟1个月栽种和砧木成龄后加宽行距的原因。
(3)指出阿寺村打造“中国苹果第一村”的成功经验对我国其他贫困地区经济振兴的启示。
答案:(1)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光合作用强烈,有机物质积累丰富;土壤肥沃,疏松透气,利于根系生长;培育过程严格精细,保证苹果品质。
(2)保湿冷藏苗推迟1个月栽种可提高树苗的成活率,促进幼树生长发育;砧木成龄后加宽行距有利于通风透光,提高草果产量和品质,也便于机械化作业。
(3)因地制宜,挖掘地区特色农产品或文化产品,打造集产品研发、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建立专业化的生产基地,适度扩大生产规模;加大科技投入,研发新品种,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深度融合当地文化,注重品牌建设、宣传包装;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特色乡村体验式旅游。
解析:(1)结合材料分析,洛川苹果品质优良的原因可以从自然和人为方面分析。自然原因: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位于黄土高原,平均海拔较高,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土壤肥沃,不沙不粘,通透性强,有利于苹果根系生长;人为原因:苹果的培育过程严格精细,保证了苹果品质。
(2)结合材料分析,保湿冷藏苗推迟1个月栽种有利于防御冻害,提高树苗的成活率,促进幼树的生长发育。砧木成龄后加宽行距有利于果树通风透光,提高苹果的产量和品质;有利于实施机械化作业,提高生产效率。
(3)结合材料分析,我国贫困落后经济发展首先要做到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产品或文化产品;适度扩大生产规模,建立专业化农产品生产基地;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加大科技投入,研发新品种,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建立产品研发、生产、加工、销售一体的产业链条;加大宣传力度,拓展宣传途径,打造品牌;完善基础设施,改善生态环境,发展乡村旅游等。
10.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9年7月,李老师带领研学小组去宁夏中卫市沙坡头考察,沿途经过干旱的山区,远远望去,一片荒凉景色。车到山前,同学们却惊奇地发现,在铺满砾石的坡地上“摆”着一个个圆滚滚的大西瓜(图1)。李老师介绍,这是劳动人民为适应干旱少雨的气候条件,在长期实践中创造出来的一种独特抗旱耕作形式-砂田。砂田也叫“铺砂地”、“压砂田”,是在旱田之上铺盖了一层6-15cm厚的粗砂砾或卵石加粗砂的田地(图2)。同学们通过网络查询了解到,中国的砂田起源于甘肃中部,并逐渐扩展到毗邻的陇东、河西和宁夏、青海的部分地区,已有200多年的历史。砂田主要分布在黄土丘陵地区,附近有黄河及其支流或者古河道分布。
(1)与当地瓜农交谈中,师生们了解到营建一亩砂田竟然需要500-800吨砂石。推测铺设砂田所用砂砾或卵石的主要来源。
(2)李老师告诉同学们,砂田与地膜覆盖虽然都是旱作农业生产栽培技术,但各有特点。简述与地膜覆盖相比,采用砂砾或卵石覆盖的主要优点。
(3)近几年,每到7至10月份以宁夏西瓜代表的西北西瓜在山东占据主要市场。试分析宁夏西瓜在山东的市场优势。
答案:(1)现代河道、古河道、洪积扇。
(2)能有效接纳自然降水;土壤的透气性好;砂田气温的日较差大;对环境的污染小。
(3)昼夜温差大,西北西瓜品质好;错季上市;劳动力、土地价格低。
解析:(1)砂田是在旱田之上铺盖了一层6-15c厚的粗砂砾或卵石加粗砂的田地,砂田主要分布在黄土丘陵地区,附近有黄河及其支流或者古河道分布。卵石的形成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岩石风化、崩塌阶段;第二阶段是岩石在河流中被河水搬运和磨圆阶段。卵石主要来源于黄河及其支流或者古河道。宁夏中卫市沙坡头附近沙漠面积较大,粗砂砾、粗砂主要来自周边沙漠化土地。附近洪积扇也有大量砂砾或卵石。
(2)在以旱作栽培为主或灌溉用水不足的地方,砂田兼具接纳雨水、增温保墒、压碱稳水的效应,效果优于地膜覆盖。砂田用于瓜类和果菜类等成行稀植的作物生产,砾石卵石吸热效应明显,能够有效提高土壤温度,砂田栽培更具有早熟、优质和施肥便利的优势。两种覆盖栽培不同之处在于砂田的土壤渗水力高于地膜覆盖。砂田土壤的透气性好;在没有灌溉条件的旱地,发展农业的主要矛盾是水,而砂田有接纳自然降水、保水、稳水的功能,且地下盐分又不易上升,故有明显的压碱作用。而地膜覆盖则不能直接接纳自然降雨,而且水分的蒸发损失很大,还由于盐分随土壤水分上升而造成土壤盐渍化。与地膜覆盖相比,卵石覆盖对土壤的污染小,残留地膜容易破坏土壤结构,阻隔水肥运动。
(3)与山东相比,宁夏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大陆性更强,昼夜温差更大,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西瓜品质好;与山东相比,宁夏经济发展较落后,土地价格和劳动力价格较低,西瓜价格低,有利于增强市场竞争力;可以错开上市时间,增强市场竞争力。
五、反思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