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难
【学习目标】
1.知识和能力:了解作者、整体感知诗的寓意,知人论“诗”;反复诵读,鉴赏诗的意境美和声韵美。
2.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李白的放达,感受诗人的浪漫气质和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思想。
3.过程与方法:诵读--赏析--背诵
【学习重点】
1.指导诵读、指导学生欣赏散文化诗句。感受本诗的宏大气势和奔放的感情,品味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2.对诗歌艺术手法的运用和重点诗句的深刻含义理解以及作者政治思想的把握。培养学生鉴赏诗歌作品的能力和方法。
【课时安排】
3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自主探究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一、资料卡:
1.作品
《蜀道难》是乐府《相和歌辞·瑟调曲》旧题。本篇根据这一诗题传统的内容,以雄健奔放的笔调,运用夸张形容的手法,描绘了由秦入蜀道路上惊险而奇丽的山川,表现了诗人杰出的艺术才能和丰富的想象力。
唐朝,蜀中商业经济极为发达,入蜀的人乐不思返,而没意识到这一地区形势险要,自古为封建割据之地,随时有发生变乱的可能。诗中强调“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就是指此而言。顾炎武《日知录》卷二十六说:“李白《蜀道难》之作,当在开元、天宝间。时人共言锦城之乐,而不知畏途之险,异地之虞,即事成篇,别无寓意。”孟 《本事诗·高逸》载“李白初至长安,贺知章往访,见《蜀道难》'称欢者数四,号为谪仙。'”《唐摭言》第七卷中也有类似的记载。另外,此诗曾收入殷璠所选《河岳英灵集》,其书据近人岑仲勉考证,编于天宝四年或十二年。由此故知,《蜀道难》是安史之乱前的作品,大约写于唐玄宗天宝初诗人在长安之时。
2.李白(701-762)字 ,号,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少年时代在四川度过,25岁,出三峡,泛洞庭,东游吴越,北上太原,有“大济苍生”之志。唐玄宗天宝九年(742年),李白奉召进京,他本想此行能够施展才华,有所作为,但理想很快破灭了,皇帝的不重用,权臣的排挤,加之个人的傲岸不羁,一年多便被赐金放还,因而思想上便由入世转为出世,于是放浪形骸,寄情山水,诗酒逍遥,最后客死安徽当涂。他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作,《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等最能代表其艺术特色。他兼善各体诗歌,尤以古诗为精,是唐代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作家。
二、诵读课文完成练习
1.听录音,学生在听读的过程中把握诗中比较生僻的读音和本诗的句读。
噫吁嚱( ) 鱼凫( ) 秦塞( ) 萦绕( ) 石栈( )
猿猱( ) 参( ) 峥嵘( ) 抚膺( ) 巉岩( )
飞湍( ) 咨嗟( ) 喧豗( ) 砯崖( ) 崔嵬( ) 吮血( )
2.学生齐声朗读本诗,教师检查学生在朗读过程中读音和句读,在学生有失误的地方予以纠正。在学生朗读的基础,师生共同对本诗中比较重要的字词予以解释,
噫吁 :
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
不与秦塞通人烟:
可以横绝峨眉巅: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扪参历井仰胁息:
以手抚膺坐长叹:
使人闻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
砅崖转石万壑雷:
所守或匪亲:
侧身西望长咨嗟:
【作业布置】
反复诵读,疏通文意。
【第二课时】
一、诵读课文疏通文意
1.找出词类活用的词
猿猱欲度愁攀援:
使人听此凋朱颜
砯崖转石万壑雷
侧身西望长咨嗟
2.通假字
所守或匪亲
3.重要实词
危乎高哉
不与秦塞通人烟
可以横绝峨嵋巅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锦城虽云乐
4.重要虚词
难于上青天
开国何茫然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但见悲鸟号古木
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5.文言句式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但见悲鸟号古木
雄飞雌从绕林间
第三课时
一、合作探究、小组展示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诗词分析
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2.朗读第一段,精讲分析。
(1)开篇两句“噫吁 ……难于上青天”,在全文中的作用?
(2)这一段其余的内容有几层意思?
(3)引用“五丁开山”的神话有何作用?
(4)“上有六龙回日……以手抚膺坐长叹”这几句中,作者用了哪些写法,来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
3.熟读第二段,精讲分析。
(1)第二段可分为几层意思?
(2)“问君西游何时还?”中的“君”指的是谁?
(3)这一段中哪句话起到了钩连前后两层内容的作用?
(4)这一段运用了哪些手法?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4.朗读第三段,赏析第三段。
(1)这一段说了几层意思?
(2)“不如早还家”和文章中哪一句相照应?
(3)文章最后一句的作用是什么?
二、拓展探究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1.默写无误的一项是[ ]
A.可以横绝蛾眉巅。 B.天梯石栈相勾连。
C.猿猱欲度愁攀缘。 D.枯松倒挂依绝壁。
2.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国何茫然 茫然: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B.畏途岩不可攀 畏途:对路途感到害怕。
C.扪参历井仰胁息 胁息:鼻不敢出气,唯两胁运动以换气。
D.使人听此凋朱颜 凋:使凋谢,这里指憔悴。
3.对虚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险也如此 也:副词,表示“同样”“也是”。
B.胡为乎来哉 乎:语助词,无义。
C.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之:主谓之间结构助词
D.所守或匪亲 或:副词,倘若。
4.加横线词的词义相同的两组是[ ]
A.开国何茫然/青泥何盘盘
B.尔来四万八千岁/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C.西当太白有鸟道/一夫当关
D.猿猱欲度愁攀援/悲鸟号古木,愁空山
5.全是诗中地名的一组是[ ]
A.蜀--秦塞--蚕丛--太白
B.秦塞--太白--鱼凫--峨眉
C.青泥--剑阁--锦城--蜀道
D.太白--青泥--锦城--剑阁
【作业布置】
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开篇:主旨句一见 一叹 高危 蜀道来历--难行 蜀道高峻
中间:主旨句二见 二叹 惊险 景物凄清--可畏 山水险恶
结尾:主旨句三见 三叹 凶险 剑阁险要--申戒 杀人惨景
【课后总结】
李白,不愧是“诗仙”,他的诗歌以他想象的丰富奇特,风格的雄健奔放,色调的瑰玮绚丽,语言的清新自然著称于世。”言出天地外,思出鬼神表“(皮日休)是对李白诗歌最准确的概括。
[参考答案]
第一课时:答案(略)
第二课时:
1.找出词类活用的词
愁,为动用法,“为……发愁”
凋:使动用法,译为“使……凋谢”
转:使动用法,译为“使……滚动”
西:名词作状语,译为“向西”
2.通假字
所守或匪亲 (匪:同“非”)
3.重要实词
危乎高哉(形容词,译为“高”)
不与秦塞通人烟(名词,山川险要的地方)
可以横绝峨嵋巅(动词,可译为“横渡,横穿”)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动词,译为“迂回,绕道”)
锦城虽云乐(云:动词,说;乐:动词,可译为“享乐”)
4.重要虚词
难于上青天(介词,译为“比”)
开国何茫然(多么)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尚且)
但见悲鸟号古木(只)
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为什么)
5.文言句式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介词结构后置
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宾语前置句
但见悲鸟号古木 省略介词“于”
雄飞雌从绕林间
第三课时:
诗词分析1.诗人大体是按照由古至今、自秦入蜀的线索,抓住各处的山水特点来描写,以展示蜀道之难。
2.(1)这两句统摄全诗,奠定了诗的咏叹的基调,突出表现了蜀道的高不可测,为下文张本
(2)明确:两层意思。第一层:(蚕丛……天梯石栈相钩连)写蜀道的来历。第二层:(上有……以手抚膺坐长叹)写蜀道的高峻。
(3)明确:引用此神话表现了人与自然的斗争以及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强烈愿望,赞扬了开山的勇力,点染了文章神奇的色彩,吸引了读者。
(4)明确:作者充分运用了点面结合、以虚衬实以及夸张的艺术手法,表现了诗人想象的丰富和奇特。①点面结合:“上有”四句写的是“面”,即蜀道的整体形象;“青泥”四句写的是“点”,即青泥岭的情况。②以虚衬实:“六龙回日”的传说、黄鹤、猿猱都是虚写,以此来衬托实写--蜀道的高危。③夸张:“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等。
3.(1)明确:分为两层。第一层:(问君西游……使人听此凋朱颜)描写蜀道景物的凄清。第二层:(连峰去天……胡为乎来哉!)描绘蜀道山水的险恶。
(2)明确:“君”可能是虚拟的,借用“君”--一个虚拟的人--说话的方式可以层层深入地展开内容,突出地表明诗人的主要意图。
(3)明确:“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起到了这一作用。这一句说明蜀道是“畏途”,无论是上文的凄凉,还是下文的险恶,都是游人难以承受的--“凋朱颜”。
(4)明确:“但见”四句运用细节描写,借景抒情,渲染了苍凉凄清的气氛。“连峰”四句运用夸张的手法,由静到动进行描写,渲染了惊险的气氛,营造出一种势若排山倒海的艺术效果。是对蜀道之难的描写,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4.(1)明确:两层意思。第一层:(剑阁峥嵘……化为狼与豺)写剑阁的险恶。第二层:(朝避猛虎……不如早还家)写战祸的惨烈。
(2)明确:“问君西游何时还?
(3)明确:既形象地概括了上文所说的剑阁的险要和蜀中的战祸之烈,又与开头、句中相照应,更显得意味深长,以此收束全文,可以使读者兴无穷之叹,将”蜀道之难“的内容概括无余。
拓展探究 1.C 2.B 3.A 4.A C 5.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