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市泸县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第I卷 阅读(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
①注重此世、安住当下,乃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精神品格,蕴含在儒、道、佛的经典文本当中。今天,我们学习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应忽略中国文化注重“当下”这一重要维度。
②儒家注重此世,关注现实人生。孔子曾说“未知生,焉知死”(《论语·先进》),“敬鬼神而远之”(《论语·雍也》),“子不语怪力乱神”(《论语·述而》)。在孔子看来,关注今生,活在当下,敬鬼神而远之,不做杞人忧天之思,不热衷于谈论怪力乱神之事,这才是对生命的敬重。《礼记·大学》载:“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这里所谓的“安”,指的就是此心安住当下。儒家强调通过减少外缘,让自己的心慢慢变得专注,在这个专注的过程当中,内在的智慧将不断显现。反之,则“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③道家也强调接受与安住当下。老子“无为”之道的本质就是接受与安住当下,这是一种随顺生命流动,而不逆流而上的简单而深刻的智慧。对于个体生命而言,活着的方式只有一种,那便是与当下接轨,而唯一能够体会到生命流动的地方,就是此时此刻。在《道德经》八十章中,老子说:“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所谓“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指的是,老百姓安于现状,活在当下,他们以其所食为甘甜,以其所穿为美丽,以其风俗为快乐,以其居住为安恬,这实际上是“有道”之人安住当下的状态。在道家那里,“无为”“不争”,就是顺应自然,安住当下,不滞留于过去,不执着于未来,而是始终对当下保持觉知,不争不贪,更重要的是,不与当下抗争。
④佛教更是强调保持觉知,活在当下。佛教中所说的“正念”,即是保持觉知、安住当下,也就是从对过去和未来的思虑中摆脱出来,有意识地、全神贯注地觉察当下的一切,它是佛陀的根本教义“八正道”之一。在佛教看来,所有的一切都是在当下发生的,完美不存在于将来,而是在此时此地,因此,只有放下过去,放下未来,时时保持全然的觉知,深入观察生命每一个微细的活动,安住在身心的各种现象当中而不执着于它,方能真正明了佛陀的教导。切勿“贪观天上月,失却掌中珠”。
⑤中国文化的“当下”精神,主要是指“心”(“意识”)处在此时此地。王阳明多次告诫弟子思虑过多徒劳无益,他说:“只存得此心常见在,便是学。过去未来事,思之何益?徒放心耳!”对于那些已经过去的事和还没到来的事,思虑它们有何益处呢?那样只会距离自己的良知本心愈来愈远。故而,要通过“致良知”的功夫,破除“心中贼”,恢复“此心光明”,就是让心安住当下。
⑥应当指出的是,安住当下,并不意味着安于现状,及时行乐,浑噩度日,而是保持警觉,活在当下,更加有意识地去生活。也就是说,在学习、工作、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当中,走出意识昏沉,远离心不在焉。对于过往,不作无谓的计较,也不作耽溺的留恋;对于未来,不作不切实际的幻想,也不作杞人忧天的担忧,而是将此心专注于此时此刻,在每一个行动当中保持觉察,即时应对生命中的每分每秒。
(摘编自《光明日报》2019年12月7号11版,作者谢青松)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王阳明告诫弟子说,思虑过去未来事徒劳无益,所以要放下心来,安住当下。
B.把过去和未来彻底隔断,只须牢牢把握现在,就是中国文化强调的“当下”精神。
C.儒、道、佛都注重“当下”,但用意不尽一致:儒家重治世,道家重修身,佛家重修心。
D.佛教强调保持觉知,活在当下,显然比儒家、道家的当下观更精微更有意义。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从学习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出发,指出要关注中国文化注重“当下”这一重要维度。
B.文章用先总论后分论的结构,逐层递进地分析了儒、道、佛经典文本中“注重当下”的精神品格。
C.文章引用《道德经》中的一段话,是为了论证老子“无为”之道的本质就是接受与安住当下。
D.文章尾段补充阐释了“安住当下”的精神内涵,告诫我们在学习工作日常生活中不能堕入新的蒙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儒家的“曾点之志”强调因时因地制宜,随缘而安,自得其乐,任意逍遥,内心没有纠葛,显然也是一种活在当下的状态。
B.庄子“逍遥游”所描述的状态,就是内心突破重重藩篱障碍,全然地安住当下,从而达到精神上真正的自由。
C.采菊东篱的陶潜、幽居汴京的李煜、筑庐东坡的苏轼都有着率真、素朴、清洁的灵魂,他们无疑是古代中国文化当下精神的代表。
D.佛教强调行住坐卧皆是修行,学会安住当下,不能百种需索、千般计较,不能食不甘味、辗转难眠,以免饱受住虑忧郁的困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4-6小题。(12分)
材料一 民法典在国家法律体系中的地位仅次于宪法,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市民生活的基本行为准则,是法官裁判民商事案件的基本依据,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是我国民事法律制度走向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推进全面依法治国迈上新台阶的重要标志。我国曾于1954年、1962年、1979年、2001年4次启动制定和编纂民法典相关工作,但由于条件所限没有完成。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编纂民法典这一重大立法任务,经过5年多的努力,民法典终于在2020年5月28日表决通过,实现了几代人的夙愿。民法典颁布实施有着深刻的历史必然性。它适应了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不断走深走实的客观需要,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坚强决心,是新时代厉行法治的权威宣言。
(摘自冯军《有的放矢:民法典为法治建设注入新动力》,《人民日报》,2020年9月2l日)
材料二 法典以“民”命名,以反映人民的意愿、保障人民的权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出发点,充分体现出它的“以人民为中心”理念。人格权编是人民权利最重要的宣言书,规定着人民最重要、最根本的权利,是弘扬和维护人格尊严的最直接的规范基础。我国自民法通则以来就一改传统民法“重物轻人”的观念,不仅注重产权保护,而且贯彻落实了宪法关于“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的要求,对人格尊严和人格自由发展做出了历史性的规定。民法通则关于人格权的集中规定,为我国人格权的发展和保护奠定了坚实基础。21世纪是一个更加尊重人格尊严、保护人格权的时代。互联网、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高科技产品给人们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也给人的隐私、个人信息、名誉等人格权的保护带来更为严重的威胁。为此,有针对性地加强人格权立法,强化人格权保护,就显得更为迫切。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我们党执政为民的重要目标,是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最终体现,也是全面依法治国的远大愿景。通过编纂民法典,将人格权独立成编,完善人格权法治,既是对既往人格权立法经验的总结和发展,也是落实“保护人民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的精神,适应当今社会发展,互联网、大数据时代对人格权保护的需要。
(摘编自童志锋等《在“民”与“法”之间彰显为民情怀》,“人民网·理论频道”,2020年6月2日)
材料三 近日,一份《奋斗者自愿申请书》在网络上引发广泛关注。网友爆料称,成渝某公司要求员工自愿签署这份申请书,承诺自愿加班并放弃加班费、带薪休假和离职补偿,能力不足时接受公司淘汰,承诺不与公司产生劳动仲裁等法律纠纷。如有违反,则员工自愿放弃公司奖励的“权益份额”。这一事件让职场PUA再度成为当下热议的话题。
PUA泛指利用某种优势地位,通过精神控制、操纵他人满足自己的愿望。职场中的PUA,大多出现在上下级关系中,如领导对下属、前辈对新人等,既可能是通过无端打压来控制员工,也可能是以空画大饼、责骂加偶尔表扬或承诺等方式,让员工迷失自我,唯领导是从。职场PUA花样繁多,贬损员工人格是最突出的方式。
为控制员工而贬损其人格,不仅缺德,也涉嫌违法。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民法典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害民事主体的人格权。人格受到贬损的员工,完全可以理直气壮地依法对此说“不”。遗憾的是,现实中鲜有就职场PUA主动维权的先例。
(摘编自《遏制职场PUA须补齐权益保障机制短板》,《北京青年报》,2020年9月18日)
4. 下列对民法典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民法典是市场经济基本法,是市民生活的基本行为准则,是法官裁判民商事案件的基本依据,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地位仅次于宪法。
B. 民法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标志着我国民事法律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推进全面依法治国迈上了新台阶。
C. 民法典一改传统民法“重物轻人”的观念,不仅注重产权保护,而且贯彻落实了宪法关于“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的要求。
D. 民法典中将人格权独立成编,既是对既往人格权立法经验的总结和发展,也是适应当今社会发展,互联网、大数据时代对人格权保护的需要。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我国曾先后4次启动民法典的制定和编纂工作,但都没有完成任务,直到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后5年多,民法典才终于得以颁布。
B. 民法典得以颁布实施有其必然性,因为它适应了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进程的客观需要,也是党中央以坚强决心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结果。
C. 互联网、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高科技产品会给人格权的保护带来负面影响,为此迫切需要通过民法典来完善人格权法治,强化对人格权的保护。
D. 职场中的PUA是指在上下级关系中,通过无端打压或以空画大饼,责骂或偶尔表扬等方式来贬损员工人格,这属于违犯民法典的行为。
6. 阅读上面三则材料,说说你是如何理解“民法典”中“民”字的内涵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7-9题(15分)
鹤的舞蹈
◇张抗抗
①我相信自己与鹤是有缘的。20 世纪 60 年代末从杭州到北大荒下乡时,我报名的那个农场,就叫作鹤立河农场,隶属鹤岗市。想来在很久以前,三江平原湿地上,一定曾经自由地生活着许多许多白鹤灰鹤,那地方因鹤得名。
②但我到达鹤立河农场的连队时,几乎已经见不到鹤的踪影了。水库边草甸深处,偶有一只白色的长脖老鹤,细脚独立,低头于浅水觅鱼,有人走近,它便伸开翅膀迅速仰天起飞,单腿忽而变成两根,垂直悬挂于身后,瘦腿伶仃,白羽飘飘,大有仙风道骨之态。那一刻我几乎惊呆,而后激动不已,从此固执地将此鸟认作白鹤,以给自己一点心理安慰。
③但事实上,那时候三江湿地正被大规模地开发成农田,鹤立河早已徒有虚名了。
④1977 年,我带着关于白鹤之梦的破灭与一线尚存的人生理想,来到哈尔滨,读书后又留在那儿。有一天,在事先完全没有任何预兆的情境下,白鹤突然出现了——它们以舞蹈的姿势,猝不及防地闯入我的视线。那是我生命中值得庆贺的幸运日,后来的岁月中,它们仍不断地令我陶醉与回味。时隔 20 余年,当时的情形仍清晰如初、历历在目。
⑤那是 20 世纪 80 年代初一个春天的清晨,我与一位邻居大姐约定去哈尔滨市动物园晨练。我们似乎是被一阵阵嘹亮的号角,或是高亢的呼唤所吸引,闻声走到了一座高大的丝网笼前。那一刻我的呼吸都几乎停止了,我看见了一群白色的和灰色的大鸟,不,是一群真正的仙鹤,正在笼中翩跹起舞——银衣白裙飘飘,身材修长流畅,长颈长腿灵巧敏捷,灰褐色的眼睛彼此深情地凝视对方——它们几乎具备了天才的舞蹈家应有的一切优势,还有内心热烈而疯狂的激情。它们在清晨的第一线阳光中从容地展开了巨大的羽翼,然后轻盈地弹跳,凌空扑转,就像踩着音乐的节拍,一步都不会乱了方寸。伴奏的音乐流淌在它们的血液里,我们人类是听不见的。一只白鹤高雅地踮起足尖,将长喙伸向太阳的方向,一次又一次,总是与其他的鹤擦肩而过,然后一个华丽转身,在笼中奔跑翻腾,掀起一阵忧郁的尘雾——这是白鹤的单人舞,高傲而又孤独。而双人舞的风格则完全不同,那是热情奔放而又光焰四射的:双鹤颈项相绕,四足灵巧地此起彼落,任何一个动作都是互相呼应的,就像人类的拉丁舞那样配合默契;它们不停地追逐嬉戏,扇动着翅膀换位拍打,像是在拥抱与抚慰对方;鹤似以腾跃示欢喜、以展翅示仰慕、以交颈示情爱、以啄羽示亲近。那般缠绵悱恻,难舍难分;那样扑朔迷离,如影随形。鹤在舞蹈时,在天地间释放了它求偶的全部渴望与爱意,忘我忘情如痴如醉,令观者惊羡而自愧不如。当笼中所有的鹤都一同起舞时,犹如风起云涌电闪雷鸣,一场气势磅礴而壮美的集体舞开始了,整个笼子似乎都在震撼。我听见了雄浑的交响乐,还有旷野春风的呼啸;然而,眼前白鹤的狂舞却旁若无人,依旧悄然无声地进行着。
⑥那一刻我相信天下所有见过鹤舞的人,都会为它们的真诚率性而深深感动。
⑦也许再没有哪一种动物,能比鹤的舞蹈更奇妙更精美更富于感彩了。20 多年前我曾见过笼中之鹤的舞蹈,从此终生不忘。但也因而有一丝悲哀挥之不去,我只能想象着那些栖居在蓝天野地的鹤群,大自然辽阔的舞台,会使它们的舞蹈更加舒畅与自由。
⑧在扎龙见到一位春夏常出没于沼泽,业余拍摄野生鹤群的企业家王克举,并参观了他自费建立的扎龙梦鹤苑主题公园。前后十余年,他拍下野生鹤冬夏生活形态图片近万幅,在梦鹤苑几排红砖平房的白墙上,悬挂着几百帧扎龙丹顶鹤与大天鹅的艺术摄影图片。色彩光影、雪雾水波、鹤立鹤飞鹤鸣鹤舞,千姿百态,让人流连忘返。有人以这种方式,将仙鹤自创自演的舞蹈,在镜头中永久珍藏。
⑨当然还有更为重要的另一种形式的挽留,留住湿地沼泽——适宜野生丹顶鹤居住的自然生态环境。齐齐哈尔市政府及扎龙保护区,在这 20 多年间已是竭尽所能、不遗余力。李局长告诉我,扎龙的当务之急,需要设法将苇荡中遗存的几十家农户,全部迁出保护区。北大荒是仙鹤的故乡。据悉,当年知青大量开垦的湿地,近年已陆续退耕还草。
⑩我相信自己是与鹤有缘的:我的两个外侄女,(我事先并不知情)公爹为她们各自起名为鹤立与鹤飞——愿以此怀念那些美丽的白色大鸟,再不会被我们忘却或忽视。
7.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标题“鹤的舞蹈”,鲜明地聚焦群鹤翩跹的景象,将鹤求偶行为人格化、艺术化,突出其美丽姿态和特殊习性,简洁、形象而饶有意味。
B.观看鹤舞后作者“有一丝悲哀挥之不去”,既是因鹤被囚禁笼的遭遇,又是因鹤栖居的蓝天野地被人侵占,体现出怜悯之心、忧患之情。
C.第二段通过外貌、动作描写,刻画偶见的“白羽飘飘,大有仙风道骨之态”的老鹤形象,表现其自由闲适的特征和自己欣喜不已的心情。
D.本文通过优美流畅而凝重的语言,讲述作者亲历的关于鹤鸟的故事,展示出一种心灵境界,表达了一个有良知的当代作家的社会责任感。
8.第五段对鹤舞的描写主要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突出了鹤的什么特征?简要分析。(6分)
9.本文通过哪些事来说明“我相信自己与鹤是有缘的”?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二、文言文阅读(34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10-13小题。
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飞生时,有大禽若鹄,飞鸣室上,因以为名。
飞至孝,母留河北,遣人求访,迎归。母有痼疾,药饵必亲。母卒,水浆不入口者三日。家无姬侍。吴玠素服飞,愿与交欢,饰名姝遗之。飞曰:“主上宵旰,岂大将安乐时?”却不受,玠益敬服。少豪饮,帝戒之曰:“卿异时到河朔,乃可饮。”遂绝不饮。帝初为飞营第,飞辞曰:“敌未灭,何以家为?”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善以少击众。欲有所举,尽召诸统制与谋,谋定而后战,故有胜无败。猝遇敌不动,故敌为之语曰:“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张俊尝问用兵之术,曰:“仁、智、信、勇、严,阙一不可。”荆湖平,募民营田,又为屯田,岁省漕运之半。帝手书曹操、诸葛亮、羊祜三事赐之。飞跋其后,独指操为奸贼而鄙之,尤桧所恶也。
初,飞在狱,大理寺丞李若朴、何彦猷,大理卿薛仁辅并言飞无罪,禼俱劾去。宗正卿士 请以百口保飞,禼亦劾之,窜死建州。布衣刘允升上书讼飞冤,下棘寺以死。凡傅成其狱者,皆迁转有差。飞忠愤激烈,议论持正,不挫于人,每辞官,必曰:“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卒以此得祸。
论曰:西汉而下,若韩、彭、绛、灌之为将,代不乏人,求其文武全器、仁智并施如宋岳飞者,一代岂多见哉。史称关云长通《春秋左氏》学,然未尝见其文章。飞北伐军至汴梁之朱仙镇有迢班师飞自为表答迢忠义文言流出肺腑真有诸葛孔明之风而卒死于秦桧之手。
(节选自《宋史·岳飞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飞北伐军至汴梁之朱仙镇有诏班师/飞自为表答/诏忠义之言/流出肺腑真/有诸葛孔明之风/而卒死于秦桧之手
B.飞北伐军至汴梁之朱仙镇/ 有诏班师/飞自为表答/诏忠义之言/流出肺腑/真有诸葛孔明之风/而卒死于秦桧之手
C.飞北伐/军至汴梁之朱仙镇/有诏班师/飞自为表答诏/忠义之言/流出肺腑/真有诸葛孔明之风/而卒死于秦桧之手
D.飞北伐/军至汴梁之朱仙镇/ 有诏班师/飞自为表答诏/忠义之言/流出肺腑真/有诸葛孔明之风/而卒死于秦桧之手
11.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者尊辈一般称字。
B.“素服”,指居丧或遭到其他凶事时所穿的白色衣服。文中指日常穿的本色或白色便服。
C.“漕运”,我国历史上一项重要的经济措施,就是利用水道调运粮食的一种专业运输。
D.“布衣”,指麻布衣服,代指老百姓、平民,在古文中黎首、黔首、庶民都有百姓的意思。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岳飞非常孝顺,严于律己。母亲生病,他亲自喂药,母亲去世,三天不吃饭喝水。吴珍妆扮了有名的女子送给他,他不受;皇帝要为他建造府邸,他不受。
B.岳飞有很高的军事才能。他善于以少击众,善于集思广益,先定下计谋才作战,因此有胜无败。就连他的敌人也赞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C.岳飞文武双全,仁义与智慧并重。史论评价说精通《春秋左传》的关云长比不上他,韩信、彭越、周勃、灌婴这些著名的将军跟他相比也有差距。
D.岳飞忠正刚直,深受喜爱敬重。他被关狱中时,凡是附会凑成他冤狱的人,都得到大量赏赐,但大理寺丞说岳飞无罪,宗正卿赵土债以全家老少百口人的性命为他担保。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飞曰:“主上宵旰,岂大将安乐时?”却不受,珍益敬服。
(2)飞忠愤激烈, 议论持正,不挫于人,每辞官,必曰:“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4-15题。(9分)
蝶恋花
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14.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句“伫倚危楼风细细”叙事,交代抒情主人公长久地站立在高楼之上,为下文所见所感作了铺垫。
B. 上片后四句从空间的广阔和时间的推移上,表现了主人公“伫倚”的时间之久,愁绪之广,孤独之深。
C. 下片写主人公借酒消愁,苦中求乐,但无论是酒还是歌都是无味的,说明作者对放纵自我、享受当下的否定。
D. 上片借景抒情,下片直抒胸臆,都给人一种情思缠绵之感,最后两句使全词感情达到高潮,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15. 试分析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6分)
(三)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用“ , ”两句,表达了岁月虚度、只能借酒浇愁的无奈之感,感慨万端中,情不自禁倒一杯酒祭奠江水与明月。
(2)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回顾了元嘉年间的那次北伐,宋文帝刘义隆本希望能够“ ”,但由于行事草率,最终却“ ”。
(3)李清照《声声慢》中“ , ”两句,写词人倍尝凄清寂寞,又经历了一系列磨难与打击,百感汇聚于心,偏又逢上冷暖不定的深秋天气,令人不知如何是好。
第II卷 表达题(80分)
三.语言表达(2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9分)
破除封建迷信、反对伪科学,无疑是一项长期、复杂而又艰巨的任务。近年来,一些迷信活动又披上了时鲜热门的科学外衣,____________出现在人们视线中。量子科技最火,量子鞋垫、牙刷____________防癌治癌产品便很快问世;航天取得成功,相关的航天保健产品俯拾皆是。这个问题不仅中国有,国外也屡见不鲜。
破除封建迷信,科普战线是天然的主力军。同时人们还需意识到,科学的思維方式也是将封建迷信、伪科学等活动斩草除根的神兵利器。当人们暂时面对无法解释或未知时,最有助于人们正确作出判断的无疑是科学的思維方式。
科学思維追求严谨求实的精神,主张从实际出发,探求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而伪科学往往借助科学的旗号,____________地确立观点,然后再牵强附会地寻求“证明”。____________地说,科学是瞄准靶心再射箭,而伪科学则是先射箭,再画上靶心。( )——科学的思維方式。尽管伪科学、封建迷信活动仍有一定生存的土壤,但科学思維方式的确立,终会将它们驱除出去。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改头换面 甚至 先入为主 通俗
B.乔装打扮 以至 喧宾夺主 通俗
C.改头换面 以至 先入为主 准确
D.乔装打扮 甚至 喧宾夺主 准确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 是
A.想要破除伪科学,让公众知晓射箭规则尤为必要
B.要让公众知晓射箭的规则,才能根本破除伪科学
C.如果公众知晓射箭的规则,就能彻底破除伪科学
D.想要破除伪科学,就必须让公众知晓射箭的规则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当人们面对未知或暂时无法解释时,最有助于人们作出正确判断的无疑是科学的思维方式。
B.当人们面对未知或暂时无法解释的事物时,最有助于人们作出正确判断的无疑是科学的思维方式。
C.当人们面对暂时无法解释或未知时,最有助于人们正确作出判断的无疑是科学的思维方式。
D.当面对未知或人们暂时无法解释的事物时,最有助于人们作出正确判断的无疑是科学的思维方式。
20.把下面一段话的主要意思压缩成一段话,不超过25个字。(6分)
金属也会“疲劳”。这种疲劳可以引起车轮断裂,火车颠覆。据统计,金属构件有80%的损坏是由疲劳引起的,金属的内部结构不均匀,有的地方会成为应力集中区。内部缺陷处还会有许多的小裂纹。在力的支持作用下,裂纹增大,直到材料不能负载应力,构件就会毁环。在金属构件中添加各种“维生素”(稀土元素),采取“免疫治疗”等,是增强金属抗疲劳能力的有些方法。金属疲劳也能产生妙用,利用它的断裂特性制造的应力断裂机,可以切前许多过去难以切削的材料。
21.下面是某物业公司的一封致歉信,在字形、语法和语言得体方面都存在问题,请找出其中五处并修改。(5分)
尊敬的各位业主:
你们好!今日由于设备检修,导致小区停电的突发事件。我仅代表公司全体员工向各位叔叔阿姨大哥大姐们真诚致歉。对于今日给您及家人造成的不便,我们敬谢不敏。事后,我们及时做了反思和检讨,并保证努力把日常工作层层细化,坚决杜绝此类事件不再发生。我们坚信,只有提供细致周到的服务,才能不负你们的信任。
xx物业公司
2019年1月29日
四、材料作文(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北宋党争,苏轼被贬谪至南疆,羁宦于千里之外。苏门四学士之一的黄庭坚也受到了牵连,宋徽宗初年被贬至广西宜州。在上任途中,黄庭坚与从海南归来的苏轼相遇于梧州与藤县之间。师生二人相叙,见路旁有卖面条的小摊,于是一同就食。面条粗粝涩口,黄庭坚食不下咽,吃了两口就放下了筷子,不住的唉声叹气。苏轼却极为快速的把面条吃完了。望着黄庭坚良久,苏轼说:“难道你还要去咀嚼它吗 ”说完,留下尚未回过味来的黄庭坚,大笑着起身上路。
你读了这则材料有怎样的感悟 请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看法并阐释你的观点。
要求: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
②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
③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
④不得抄袭、套作。不少于800字。
泸州市泸县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1.C 2.B 3.C 4.C 5.D
6.①民,是市民之意,材料一说到民法典是市民生活的基本行为准则,是法官裁判民商事案件的基本依据。②民,反映了这部法典“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材料二说,以“民”命名,反映的是人民的意愿,保障的是人民的权益,满足的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③从材料三看出,这部法典将会是老百姓的倚靠,是为老百姓排忧解难的依据。
7.C; 8.(1)①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手法,如对鹤鸟的外形、神态、鸣声、动作等的刻画是正面描写,直接、生动、鲜活地展示出鹤鸟的形象,“我”的心理、情感和联想等是侧面烘托,间接强化、突出了鹤鸟的形象和品性;②正面描写中运用了拟人、比喻、排比、夸张等多种修辞手法,绘声绘形绘色地描摹出鹤鸟的音容美姿。(2)突出了鹤的美丽高雅、真诚率性的特征。
9.(1)①20 世纪 60 年代末作者下乡的农场是因鹤得名的鹤岗市鹤立河农场,并有幸在水库边草甸深处看到一只白色的长脖老鹤觅鱼、起飞;②20 世纪 80 年代初一个春天的清晨在哈尔滨市动物园晨练时有幸观赏到笼中之群鹤的舞蹈;③在扎龙见到一位业余拍摄野生鹤群的企业家,并参观了他自费建立的扎龙梦鹤苑主题公园;④自己的两个外侄女被公爹起名为鹤立和鹤飞。(2)抒发了对鹤鸟这“天才的舞蹈家”的喜爱之情,表达了为保护野生鹤鸟及其生存环境做出更多努力的强烈心愿。
10.C 11.B 12.D
13.(1)岳飞说:“现在皇上天不亮就穿衣起床,天晚了才吃饭歇息,怎么会是我们当大将的人享受安乐的时候?”推辞不肯接受,吴玠更加尊敬佩服他了。
(2)岳飞性格忠诚、慷慨激烈,议论持守公正,不屈服于人,每每辞官必然说:“全军将士出力,我有什么功劳?”
【参考译文】
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岳飞出生时,有天鹅般的大鸟,在屋顶上飞过并鸣叫,因此父母便为他取名“岳飞”。
岳飞十分孝顺,母亲留在黄河以北地区,他派人去探望母亲,并且把母亲迎接归来。他的母亲有很难治愈的疾病,要喂药一定要亲自来。他的母亲过世之后,他不喝水不吃饭三天。他的家里没有姬妾陪侍。吴玠向来佩服岳飞,想要和他结交,便妆扮了有名的女子送给岳飞。岳飞说:“现在皇上天不亮就穿衣起床,天晚了才吃饭歇息,怎么会是我们当大将的人享受安乐的时候?”推辞不肯接受,吴玠更加尊敬佩服他了。岳飞年轻的时候喜欢大量喝酒,皇帝告诫他说:“你在某天到达河朔的时候,才可以痛快地喝酒。”岳飞就再也不喝酒了。皇帝当初想为岳飞建造府邸,岳飞推辞说:“敌人还没有被消灭,凭什么安家立业呢?”有的人问天下什么时候太平,岳飞说:“文臣不吝惜钱,武臣不吝惜死,天下就太平了。”
(岳飞)擅长用少数人攻击很多人。(他)想要有所举动的时候,就全部招集各个统制来一起谋划,决定了计谋以后再战斗,所以只有胜利没有失败。他突然遇到敌人的时候,就按兵不动,所以敌人说他们是:“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张俊曾经问(他)用兵之术,(他)说:“仁义、智慧、信心、勇气、严格,缺少一样都不可以。”荆湖平定,招募农民经营田地,又作为屯田,每年节省一半的漕运。皇帝亲手书写曹操、诸葛亮、羊祜三人的事迹赏赐给他。岳飞在文章后题跋,单单指出曹操是奸贼因而鄙视他,特别被秦桧所讨厌。
当初,岳飞被关在狱中时,大理寺丞李若朴、何彦猷,大理卿薛仁辅等都说岳飞无罪,万俟禼把他们都弹劾赶走。宗正卿赵士 (拼音为niǎo),请求以全家老少百口人的性命担保岳飞,万俟禼也弹劾他,赵士 被贬逐建州而死。平民刘允升上书朝廷为岳飞鸣冤,被关到大理寺处死。凡是附会凑成岳飞冤狱的人,都不同等级地升了官。岳飞性格忠诚、慷慨激烈,议论持守公正,不屈服于人,每每辞官必然说:“全军将士出力,我有什么功劳?”最终因此而被害。
史论说:西汉以来,像韩信、彭越、周勃、灌婴担任将军,每个朝代都不乏其人,寻找像岳飞这样文武全才,仁义与智慧俱全的人,每个朝代都不多见。历史上说关云长精通《春秋左传》,然而不曾看到他写的文章。岳飞北伐,大军到汴梁的朱仙镇时,皇帝下诏书让他班师回朝,岳飞自己写奏章答复诏书,忠义的话语,出自肺腑,确实有诸葛孔明的风范,但是最终死在秦桧的手里。
14.B; 15.①孤独寂寞之感。“无言谁会凭阑意”,表现无人理解的孤独和寂寞。
②春愁。“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写出了词人的伤春之情,“春愁”二字直接点出其愁绪。
③怀人。最后两句直接表达自己因为思念“伊人”而变得憔悴、消瘦.
16(1)人生如梦; 一尊还酹江月; (2)封狼居胥; 赢得仓皇北顾 ; (3)乍暖还寒时候; 最难将息
17.A 18.D 19.B
20:金属“疲劳”的危害、成因、预防及利用。
21:①“导致小区停电的突发事件”改为“小区突发停电事故”;
②“仅”——“谨”;
③“叔叔阿姨、大哥大姐们”——“业主”(书面语体);
④“敬谢不敏”——“深表歉意\遗憾”(敬谢不敏:恭敬地表示能力不够或不能接受。是表示推辞的客气话。不合语境);
⑤“不再发生”——“再次发生”;
22: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