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万州区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重庆市万州区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PDF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8.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27 15:07:33

文档简介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 DDABB 6—10 BDDCC 11—15 ACCAB
二、材料分析题
16.(20分)
(1) 原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长期在亚洲(中国)占据主导地位,对外来商品基本没有需求;亚洲(中国)经济水平长期领先于欧洲;亚洲各国(以中国为典型)实行“闭关”政策。(每点2分,共6分)
(2) 变化:世界市场不断扩大;商业交换的品种增多;(每点2分,共4分)
原因: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的加剧。(每点2分,共4分)
(3) 影响:引发了“价格革命和社会分化;加速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封建制度的衰落。(每点2分,共4分)
含义:西、葡掠夺的贵重金属为英、荷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大量资本原始积累。(2分)
17.(22分)
(1)天主教统治;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意大利最早产生资本主义萌芽(8分)
(2)宗教改革;因信称义/否定教皇权威(4分)
(3)启蒙运动。(2分)
否定一切外在权威,认为判断是非的唯一标准只有人自己的理性;把反封建的斗争上升到反对封建专制、建立资本主义社会的新高度。(4分)
(4)思想解放促进社会进步;社会发展推动思想进一步解放(4分,两个方面均要答到)
18.(13分)
<示例一>
论题:文明在融合与冲突中产生发展交融在文明的产生和发展中很重要。
论述:古代罗马文明的产生和发展就深受古希腊文明的影响,如罗马法中的自然法精神就源自古希腊的斯多亚学派的理性精神。近代欧洲文明的进步,深受中华文化的影响,如.中国的印刷术促进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使欧洲走出了黑暗的中世纪。人类群体的冲突也起到文明交融的作用,如唐代中国和阿拉伯帝国之间爆发战争,造纸术开始传入阿拉伯帝国,之后传入欧洲。总之,融合与冲突共同推动区域文明的扩展和文明的整体发展。
<示例二>
论题:文明是多个人类群体共同创造的产物
论述:当今世界任何一种文明都不是由单一的人类群体共同创造的,因为没有交融就没有文明的发展。以欧洲近代文明为例,欧洲近代史的开端新航路的开辟,其社会根源便是《马可波罗行纪》对东方富庶的描写从而引发的欧洲寻金热,新航路开辟的技术条件也是中国指南针的传入;欧洲近代思想解放潮流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无一不受东方文化的影响,如启蒙运动时期,中国文化对伏尔泰等法国大批思想家产生深远影响;工业化时期,如果没有亚非拉广阔的市场和原料产地,工业革命便也无从开展,欧洲也不可能实现工业化。任何一种文明都是多个人类群体共同创造的,文明是人类的共同财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各种文明都应该受到尊重。2021 级期中历史测试卷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为 75分钟。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每小题 3分,共 45 分)
1.下列关于文明的产生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A.原始农业畜牧业发展——私有制产生——社会分工的发展——阶级出现——国家形成
B.私有制产生——原始农业畜牧业发展——阶级出现——社会分工的发展——国家形成
C.社会分工的发展——私有制产生——原始农业畜牧业发展——阶级出现——国家形成
D.原始农业畜牧业发展——社会分工的发展——私有制产生——阶级出现——国家形成
2. 迄今已知的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刻在一块黑色的石柱上。这部法典可以帮
助后人了解哪个区域的古老文明?( )
A. B.
C. D.
3.世界文明分为东西方两大体系,古代中国、古代印度、古代埃及和古巴比伦为东方文明,古
希腊、古罗马为西方文明。这两种文明成果中( )
A.东方文明发源于大河流域,西方文明发源于沿海或海洋
B.苏美尔人发明了 10进制,用于测量土地,计算粮食的产量
C.《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是目前所知最早的史诗
D.东方文明都是亚洲国家,西方文明都是欧洲国家
4.由于从丝绸之路输入的中国提花丝织品比较昂贵,古罗马人便将成本较低的素织物拆开,取
其丝线与当地的亚麻纱线交织,或以丝为原料重新纺制成纱线,织成符合市场需求的轻薄且半
透明的纺织品。对上述现象解释合理的是( )
A.中国丝织品畅销世界各地 B.丝绸之路连接东西经济文化圈
C.罗马的丝织技术超过中国 D.传统西方文化崇尚廉俭
5.“随着他的东征,希腊的雕塑和建筑不断地出现在东方的很多城市,同时这些地区的思想也
影响了希腊,东方的科学知识也随着战争源源不断地传人希腊,尤其是天文学和数学极大地丰
富了西方的知识宝库。”材料旨在强调( )
高一历史 第1页共4页
A.波斯帝国扩张推动东西方文化交流
B.亚历山大帝国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作用
C.阿拉伯帝国在文化上的贡献
D.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成就
6.“万民法吸收了清除了形式主义的罗马市民法的规范、同罗马人发生联系的其他各民族的规
范、地中海商业习惯与法规,主要涉及所有权和债务等方面的内容的调整。”对材料理解正确
的是( )
A.万民法继承了公民法的具体内容
B.万民法是公民法的适时革新
C.公民法忽略了财产所有权的规定
D.公民法是万民法的组成部分
7.“雅典在名义上是民主政治,但事实上权力是在公民手中。”这种说法的主要理由是( )
A.雅典的民主制度是一种直接民主制度
B.妇女不能参加城邦的公民大会
C.向雅典城邦纳税的外邦人无选举权
D.雅典民主仅限于城邦中的成年男性公民
8. 1296年,教皇卜尼法斯八世发布敕令,宣布没有教皇许可,国王既不得向教士征税教士也
不得向国王交税,违者开除教籍。法国国王腓力四世接到这项敕令后立即采取对策,宣布未经
国王允许,其臣民不得将金银、货币、武器、马匹输出国外。材料旨在说明中世纪西欧( )
A.人性发展受到教会的严重束缚 B.民族国家的意识正在欧洲觉醒
C.天主教会的经济实权逐步丧失 D.教会权威受到世俗权力的挑战
9.西欧中古时期出现的以手工业者和商人为核心的新型城市和城镇,到 14 世纪发生了很大的
变化:教堂的核心位置被冲淡,而市政机关、私人府邸和行会大厦等新型建筑物逐步占领城市
的中心位置。这一变化根源于( )
A.宗教地位日益下降 B.文艺复兴运动得到拓展
C.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 D.民主政治建设初建成效
10.世界古代史上,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先后兴起了一个个有影响的大帝国。在下列帝国中,
按兴起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波斯帝国、罗马帝国、亚历山大帝国、拜占廷帝国、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帝国
B.波斯帝国、罗马帝国、亚历山大帝国、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帝国、拜占廷帝国
C.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拜占廷帝国、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帝国
D.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帝国、拜占庭帝国
11.有史家认为:“11 和 12 世纪,在欧洲封建王朝的统治下,欧洲达到了它的第一青春期,达
到了它的第一个富有活力的阶段。”其“活力”表现为( )
A.城市的兴起和市民阶层的产生 B.王权的削弱和民族国家的出现
C.经济的发展和世界市场的开辟 D.教权的削弱和宗教改革的开始
高一历史 第2页共4页
12.下图是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研究性学习的初步成果。其反映的是西欧( )
A.封建领主权力变化过程 B.奴隶主权力变化过程
C.王权演变历程 D.城市自治权变化过程
13. 1891 年古文物专家詹姆斯·狄奥多尔·本特写道:“我对这地区(古津巴布韦)的废墟古
物没有多少信心。我认为,它们都是本地的。”可在挖出四只皂石鸟后写道:“(这些艺术品)
似乎弹奏着古代地中海文明的弦音……一句话绝不是非洲的。”本特观点本质上反映了( )
A.古津巴布韦文化与外来文化没有联系
B.认可外来文明对古津巴布韦文化的影响
C.对非洲文明存在种族歧视的错误倾向
D.时代和阶级局限性无法作出正确的判断
14.“西方资本主义对于现在不发达国家的入侵,以不可抗拒的力量使某些作为发展资本主义
制度的前提条件加速成熟……把这些受害国家以前积累的和现时产生的剩余的一大部分掠走”,
使其发展“偏离正常的轨道”。这表明( )
A.西方侵略对不发达国家具有双重性 B.发展中国家面临渐趋严峻的挑战
C.落后国家应主动采取措施趋利避害 D.西方殖民扩张加速东西方的差距
15. 《鲁滨逊漂流记》描写了鲁滨逊和野人“星期五”在无人荒岛上过着没有教会、没有国王
的生活。该小说成为 18 世纪上半叶欧洲颇受欢迎的小说之一,主要原因是它反映了( )
A.人文主义者追求人生享乐的精神 B.反对专制和教会束缚的启蒙思想
C.人们对罗马教皇的盘剥日益不满 D.工业资产阶级奋力开拓世界的精神
二、非选择题(共 55分)
16.地理大发现将世界逐渐连成一个相互影响的整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限制欧洲与亚洲贸易的……原因是,难以找到能在亚洲市场上出售的物品。这
个问题从古典时代起就有了;那时罗马帝国为支付中国的丝绸和印度的纺织品而耗尽自己的黄
金。16、17和 18世纪,情况还是如此,亚洲仍然对欧洲商品不感兴趣,而欧洲则勉强地用金
银去支付它所想要的亚洲产品。
材料二 在公元 1500 年以前,阿拉伯和意大利商人在亚欧大陆上从一个地区运货到另
一个地区,而货物主要是奢侈品、香料、丝绸、宝石及香水。但是到 18 世纪后期新世界的种
植场生产的大量砂糖、咖啡及棉花等大部分运往欧洲出售;西班牙人也向新世界引进欧洲各种
水果,如橄榄以及葡萄。美洲的特产也被流向世界各地,如玉米、马铃薯、西红柿、番薯、花
生、各种豆类及南瓜、可可等。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
材料三 处于欧洲上升时期的人们,对黄金的渴望近乎到了癫狂。仅 1545~1560年间,
西班牙每年从新大陆就运回黄金 5500公斤,白银 246000 公斤,在这次世界范围内的财富大迁
移过程中,西班牙和葡萄牙成为了无可争辩的运输队,而荷兰和英国则成为这次财富大迁移的
最终受益者。 ——方舟《从海洋开始人生的冒险家们》
高一历史 第3页共4页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以中国为例,分析欧洲“难以找到能在亚洲市场上出售的
物品”的原因有哪些?(6 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 18世纪后期世界发生了哪些变化?简析其原因。(8 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大量贵重金属的涌入对欧洲社会的发展变化产生的影
响。“荷兰和英国则成为这次财富大迁移的最终受益者”的含义是什么?(6分)
17.随着思想解放运动的推进,西方人文精神经历了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22分)
材料一 瑞士史学家布克哈特曾经说过:“在中世纪,人类意识的两方面——内心自省和
外界观察都一样——一直处在一层共同的纱幕之下……在意大利,这层纱幕最先烟消云
散。”
材料二 教皇须让我国不再受他们的不堪忍受的劫掠和搜刮,教皇须交还我们的自由、权
利、财产……教皇须让皇权成为名副其实的皇权。”
材料三 “他们不承认任何外界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宗教、自然观、社会、
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以往的一切社会形式和国家形式、一切传统观
念,都被当作不合理的东西扔到垃圾堆里去了。”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这层纱幕指的的是什么?使这层纱幕“烟消云散”的是哪一运动?这次运
动的核心思想是什么?这层纱幕在意大利最先“烟消云散”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8分)
(2)材料二表达了哪一运动的诉求和主张?其核心思想是什么?(4分)
(3)材料三中的“他们”发起了哪一思想解放运动?结合材料三分析说明这一事件的突
出特点?(6分)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思想解放与社会发展的关系。(4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材料 文明必须通过交融才能发展,没有交融就没有文明。一个远古文明的产生就像是
点燃一支蜡烛,其光亮有限,也很容易熄灭。但如果许多文明同时产生,许多蜡烛同时点
燃,就会连成一片文明之光,其烛光交融,此生彼灭,越传越远。交融在文明的产生中很重
要,在文明的发展中就更重要。文明是人类的共同财富,是多个人类群体共同创造的产物,
任何单一的人类群体都不可能创造出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某一种文明。冲突也是交融的一种形
式,而且是很重要的形式。
——钱乘旦《文明的冲突与融合》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自拟论题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表述清晰。)(13分)
高一历史 第4页共4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