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上一层楼
筑基达标
1.给加点字注音。
牵挛 危惙 数帙 交分 形骸 提挈
解析:考查课文生字的注音,声母、韵母和音调都要正确书写。
答案:luán chuò zhìfèn hái qiè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离阔如此
(2)危惙之际
(3)至今每吟,犹恻恻耳
(4)去我万里,瞥然尘念
解析:掌握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应在具体语言环境具体分析。
答案:(1)久远(2)疲乏(3)伤心(4)时间极其迅速、短暂
3.白居易以哪三泰告慰朋友?( )(多项选择)
①胸襟旷达,安处逆境 ②体健心安,家人欢聚 ③酒肴佳美,生活自给 ④优游林泉,忘怀名利 ⑤封书与友,倾诉衷曲。
解析:熟悉课文内容后,便能概括出白居易慰安朋友元微之的三件泰事。
答案:②③④
4.下列都表现白居易与元稹相互关怀和信任的一组是( )
(1)牵挛乖隔,各欲白首 (2)天实为之,谓之奈何
(3)终论平生交分 (4)他日送达白二十二郎,便请以代书
(5)瞥然尘念,此际暂生 (6)笼鸟槛猿俱未死,人间相见是何年
A.(1)(2)(4) B.(3)(4)(6) C.(2)(3)(5) D.(1)(3)(5)
解析:本文抒写了两个同病相怜的好友元微之和白居易互通书信,互赠诗作的事,演绎出一曲哀婉动人的朋友之歌。疏通文意后,把握文章内容,再结合题干中提供的六个句子,选择出表现两人相互关怀和信任的一组(3)(4)(6)。
答案:B
5.对文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白居易夜深不寐,以笔墨畅谈,抒写了元、白两人深厚的交谊,抒发了离别相念之情。
B.信的开头直呼友人,分隔二年的离愁别绪随之一呼而出,表现了白居易身陷困境的消极与悲观。
C.文中提到的“左降诗”即《闻乐天授江州司马》一诗,是元稹被贬通州时写的。
D.白居易被贬江州后由熊孺登带来一封短信和一些文章,白居易倍感悲伤;看到元稹的“残灯无焰影幢幢”诗后,更是百感交集,足见两人相知甚深。
解析:理解文章的内容,便能判断出A、C、D三项正确。这封信突出一点是作者直抒胸臆的写法。如开头第一段。呼唤“微之”的名字亲切动情,表现出两人情深意笃,这样平易的语言表现出缠绵悲凉的情意,表现对友人的关爱思念之情。
答案:B
综合·应用
一、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6—9题。
且置是事,略叙近怀。仆自到九江,已涉三载。形骸且健,方寸甚安。下至家人,幸皆无恙。长兄去夏自徐州至,又有诸院孤小弟妹六七人,提挈同来。顷所牵念者,今悉置在目前,得同寒暖饥饱。此一泰也。江州风候稍凉,地少瘴疠,乃至蛇虺蚊蚋,虽有,甚稀。湓鱼颇肥,江酒极美。其余食物,多类北地。仆门内之口虽不少,司马之俸虽不多,量入俭用,亦可自给。身衣口食,且免求人。此二泰也。仆去年秋始游庐山,到东、西二林间香炉峰下,见云水泉石,胜绝第一,爱不能舍。因置草堂,前有乔松十数株,修竹千余竿,青萝为墙援,白石为桥道,流水周于舍下,飞泉落于檐间,红榴白莲,罗生池砌。大抵若是,不能殚记。每一独往,动弥旬日。平生所好者,尽在其中。不唯忘归,可以终老。此三泰也。计足下久不得仆书,必加忧望,今故录三泰以先奉报,其余事况,条写如后云云。
6.解释句中加点词语。
①方寸甚安:
②见云水泉石,胜绝第一:
③每一独往,动弥旬日:
7.概括这一段的主要内容。
8.白居易庐山草堂的环境如何?
9.你觉得白居易在江州过得真的幸福安泰吗?怎样理解“今故录三泰以先奉报”这句话?
6.解析:此题考查文言文句中重点词语的正确释义。做此类题,要牢记具体语言环境中词语的含义。
答案:①心绪心态②风景极美,绝妙③满
7.解析:此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做此类题,要在疏通文章的基础上把握中心。
答案:叙述到江州后三件安泰之事。
8.解析:此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阅读时注意勾画出来概括。
答案:前有乔松十数株,修竹千余竿,青萝为墙援,白石为桥道,流水周于舍下,飞泉落于檐间,红榴白莲,罗生池砌。
9.解析:此题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体会。向友人奉报三件安泰之事,目的是让友人放心别牵挂。
答案:不幸福安泰。白居易故意奉报三件安泰之事,目的是让友人放心,其实这哪能和京城的繁华生活相比?他游庐山是为了排遣贬谪的不平、愤慨之情。
二、写作训练
这篇文章细节描写生动,尤其是元微之附诗中的描写凄切动人,突出了两人的情深意厚。作者直抒胸臆的写法,更表现出对朋友的关爱思念之情。我们要借鉴这种写作方法,根据下面的材料作文。
走近母亲,我们体会了母爱的伟大,培养了孝敬母亲的情感;走近春天,我们感受了诗情画意,懂得了保护环境的重要;走近书籍,我们丰富了知识,受到了精神上的熏陶;走近生活,我们收获了感动,受到心灵上的震撼……
请以“走近”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
写作提示:这篇文章以“走近”为话题,选择恰当的材料,注重直抒胸臆的写法,抒发真情实感。如以“走近母亲”为题,我们可以写与有关母亲的事,表现母亲对子女的爱,抒发儿女对母亲的赞扬之情;如以“走近春天”为题,可写春天的美景,抒发对春天的喜爱之情。行文中要注重细节和情感的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