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7单元折线统计图单元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年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7单元折线统计图单元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55.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04-27 14:39: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2年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
第7单元 折线统计图 单元练习
一、单选题
1.下面一组折线统计图中,哪个折线统计图更合理 (  )
A. B.
2.劳义早晨离开训练地跑了30分,然后回到训练地喝水,又跑了30分后休息15分,再回到训练.下图(  )比较准确的反映了他的行为.
A.
B.
C.
3.妈妈想清楚了解家里每个月用水量的变化情况,应该选用(  )统计图比较合适。
A.条形 B.折线 C.扇形 D.无法确定
4.某天散步时,爷爷先走了一会儿,到了公园休息了一下,然后继续往前走了一段路就转身走回家了。下面各图中,正确表示爷爷出去散步时的情景的是(  )。
A. B. C.
5.甲、乙、丙三人一起修剪一块草坪,三人修剪草坪的速度相同。一开始三人同时修剪,5分钟后,甲和乙有事离开,只留下丙一人修剪。下面四幅图中,(  )能表示修剪的时间t和修剪好的面积S之间的关系。
A. B.
C. D.
6.单式折线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区别是(  )
A.单式折线统计图表示出数量的多少,复式折线统计图能反映出数据的变化情况。
B.单式折线统计图比较简单,复式折线统计图不容易看懂。
C.单式折线统计图只能表示出一组数据的增减变化情况,复式折线统计图能表示两组或两组以上的数据的增减变化情况。
7.下面的复式折线统计图可能表示下面哪种情况?(  )
A.淘气和笑笑2013年—2020年身高变化统计图
B.衢州和杭州两地2020年1月至8月月平均气温变化统计图
C.某服装厂羊毛衫和衬衫2020年9月至2021年4月销售情况统计图
D.每隔10分钟,装满开水的保温杯和塑料杯中水温的变化情况统计图
8.某学校教学楼有四层,六(1)班的同学第一节课到三楼上数学课,第二节课到二楼上美术课,第三节课到四楼上音乐课,第四节课又回到三楼上语文课,中午到一楼餐厅吃饭。下面图(  )比较准确地描述了这一过程。
A.
B.
C.
9.下面的信息资料中,(  )更适合用折线统计图表示。
A.学校各年级的人数
B.股票的涨跌情况
C.笑笑期末测试的各科成绩
10.兔子和乌龟进行12千米赛跑,它们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兔子和乌龟跑的距离与时间关系图象如下图所示。关于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兔子的速度始终比乌龟快 B.兔子和乌龟同时到达终点
C.兔子跑的路程比乌龟多 D.兔子在中途原地休息了2小时
二、判断题
11.下图是三年级(1)班和(2)班同学参加课外小组情况统计图
三(2)班的人数比三(1)班少 (  )
12.要观察一名病人一天的体温和心率变化情况,应选择单式折线统计图。(  )
13.在同一幅折线统计图中,折线比较平缓,统计的数量变化不大;折线很陡,统计的数量变化较大。(  )
14.心电图的图形是折线统计图。 (  )
15.医生通常用扇形统计图记录病人的体温变化情况。 (  )
16.要反映永州市一年中气温的变化情况,应选用折线统计图比较合适.(  )
三、填空题
17.要反映我国2012—2017年对外出口额和进口额的变化情况,采用   统计图比较合适。
18.右图是一个水龙头打开后出水情况的统计图。这个水龙头打开的时间和出水量成   比例关系,照这样计算,出15升的水需要   秒。
19.看图填空。
小华骑车从家去相距5千米的图书馆借书,从所给的折线图可以看出:小华在去图书馆的路上停车   分,在图书馆借书用了   分。从家中去图书馆,平均速度是每小时   千米。从图书馆返回家中,速度是每小时   千米。
20.如图是六年级两个班同学8~12月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人数统计图,六(1)班8~12月平均每月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有   人.
21.画折线统计图下面是A、B两市去年上半年降水量情况统计图
3~4月   市的降雨量更多。
22.如果要反映两地下半年平均每月的气温变化对比情况,应选用   统计图。
23.如下图所示,是小强参加赛跑时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根据线段的倾斜度,   线段表明的速度最快.
24.下面是上周末笑笑根据去动物园参观的情况而制作的一张折线统计图.根据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①笑笑从家里出发到动物园用了   分钟,在途中逗留了   分钟.
②笑笑家距离动物园有   米.
③前5分钟笑笑的平均速度是每分钟   米,估计笑笑的交通方式是   .
④妈妈让笑笑在10:30到家,你觉得笑笑最晚在   前准备返回家.
25.画图需要写出统计图的名称和制图   。
26.下面是一辆旅游车往返于动物园和旅行社的时间和路程情况统计图。
(1)旅游车经过   小时到达动物园,游客在动物园参观了   小时。
(2)在   这个时间段旅游车行驶的速度最快。
(3)旅游车前4小时的平均速度是   千米/时。
四、作图题
27.下面是小明家和小亮家前半年用电度数统计表,请你根据表中的数据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小明家 100 100 90 95 105 110
小亮家 90 95 80 95 110 90
五、应用题
28.下面是甲、乙两人骑自行车前6分钟行驶的时间和路程情况记录
(1)根据表中的数据,完成下面的统计图.
(2)回答下列问题.
甲骑自行车平均每分钟行多少米?照这样计算,甲骑自行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3)甲骑自行车行的路程和时间是否成正比例?为什么?
(4)前6分钟,乙骑自行车平均每分钟行多少米?
(5)乙骑自行车行的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吗?为什么?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考点】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及绘制
【解析】【解答】解:横轴上的年份A项中每个大格表示的年份不同,B项中横轴上的年份每个大格表示1年,能准确的描出各点,折线变化趋势可以清晰反映用水量的变化,所以选择B.
故答案为:B.
【分析】从两个统计图中横轴上的年份进行分析,横轴上每个格表示的年份相同,能准确的描出各点,折线变化趋势可以清晰反映用水量的变化,据此解答即可.
2.【答案】B
【考点】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及绘制
【解析】【解答】符合劳义这段时间离训练地距离变化的是B。
【分析】离训练地的距离是随时间是这样变化的:(1)先离训练地越来远,到了最远距离的时候;(2)然后又回到训练地喝水,即与训练地的距离越来越近直到为0;(3)到训练地喝水有一段时间,所以有一段时间离家的距离为0;(4)然后再离训练地越来越远,直到达第一次的距(5)在第一返回的距离,休息15分钟,所以此时的折线是持平的;(6)休息后再返回训练地的距离为0。
故选:B
3.【答案】B
【考点】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及绘制
【解析】【解答】解:应该选用折线统计图比较合适。
故答案为:B。
【分析】折线统计图用折线的起伏表示数据的增减变化情况,据此作答即可。
4.【答案】A
【考点】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及绘制;统计图、统计表的综合应用
【解析】【解答】解:因B选项途中没有休息与描述不符,C选项在返回的途中休息也与描述不符,故选A。
故答案为:A。
【分析】理解此题的关键抓住爷爷在往前散步的途中路过公园,并且休息了一下的情节,据此可求解。
5.【答案】C
【考点】从单式折线统计图获取信息
【解析】【解答】解:A:是一条直线,说明甲和乙离开后丙一人修剪的速度与原来不变,不符合题意;
B:开始三人修剪的慢,后来一人修剪的快,不符合题意;
C:开始三人修剪的快,后来一人修剪的慢,符合题意;
D:甲和乙走后,丙没有修剪,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横轴表示时间,竖轴表示修剪的面积,根据折线的走势和题意逐项判断即可。
6.【答案】C
【考点】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及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及绘制
【解析】【解答】解:根据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可知:单式折线统计图只能表示出一组数据的增减变化情况,复式折线统计图能表示两组或两组以上的数据的增减变化情况.
故答案为:C
【分析】折线统计图是用折线表示数据的多少和数据的增减变化情况,由此根据折线统计图的特征判断单式和复式的区别即可.
7.【答案】C
【考点】从复式折线统计图获取信息
【解析】【解答】解:A:身高不可能会降低,所以不是身高变化统计图,此选项错误;
B:衢州和杭州两地从1月到8月的气温会逐渐升高,此图不能表示气温变化统计图,此选项错误;
C:9月到4月气温逐渐降低,然后又升高,因此羊毛衫销量升高又降低,衬衫销量降低又升高,此选项正确;
D:水温是逐渐降低的,此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折线统计图是运用折线高低不平的走势来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根据实际情况结合折线的走势逐项判断即可。
8.【答案】B
【考点】从单式折线统计图获取信息
【解析】【解答】解:下面第二个图比较准确地描述了这一过程。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线段的高度来判断;先在三楼,又回到二楼,又到四楼,又回到三楼,下课直接到一楼,图二比较准确地描述了这一过程。
9.【答案】B
【考点】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及绘制
【解析】【解答】解:A:用条形统计图更合适;
B:用折线统计图更合适;
C:用条形统计图更合适。
故答案为:B。
【分析】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不仅能表示数量的多少,还能根据折线的走势判断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10.【答案】B
【考点】从复式折线统计图获取信息
【解析】【解答】A:在图中,线段越陡,速度越快,兔子在4到8小时内没有移动,速度为0,速度比乌龟慢,故A错;
B:兔子和乌龟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所跑路程12千米用的时间都是12小时,所以它们同时到达终点,故B正确;
C:兔子和乌龟的总路程都是12千米,故C错误;
D:兔子在4到8小时内没有移动,兔子的休息时间是8-4=4(小时),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统计图中得到的信息逐项分析,本题据此解答。
11.【答案】(1)正
【考点】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及绘制
【解析】【解答】20 二班的人数为36人,少于一班
【分析】考察了复式条形统计图的解决能力
12.【答案】(1)错误
【考点】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及绘制
【解析】【解答】因为要观察体温和心率两项的变化情况,所以应选择复式折线统计图。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单式折线统计图表示的是一种变化情况,复式折线统计图表示的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变化情况。
13.【答案】(1)正
【考点】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及绘制
【解析】【解答】解:在同一幅折线统计图中,折线比较平缓,统计的数量变化不大;折线很陡,统计的数量变化较大,原题干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分析】在同一幅折线统计图中,折线比较平缓,说明统计的数量变化不大,数据比较接近;折线很陡,说明统计的数量变化较大,数据相差稍大一些。
14.【答案】(1)正
【考点】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及绘制
【解析】【解答】解:心电图的图形是折线统计图。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分析】心电图是用折线的高低走势来确定心脏的跳动情况。
15.【答案】(1)错误
【考点】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及绘制;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及绘制
【解析】【解答】医生常用折线统计图记录病人的体温变化情况,所以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折线统计图用折线的起伏表示数据的增减变化情况。不仅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而且可以反映数据的增减变化情况。
扇形统计图是用整个圆表示总数(单位"1"),用圆内过圆心O点的各个扇形的大小表示各部分量占总量的百分之几,扇形统计图中各部分的百分比之和是单位"1"。
本题中体温变化应该用折线统计图。
16.【答案】(1)正
【考点】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及绘制
【解析】【解答】要反映永州市一年中气温的变化情况,应选用折线统计图比较合适。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故答案为:正确。
【分析】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也可以表示某一数量随时间的增减变化的情况。故,反映数据的变化用折线统计图比较合适。
17.【答案】复式折线
【考点】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及绘制
【解析】【解答】解:根据变化情况可知,应选用折线统计图;又因为反映的是6年的变化情况,要用复式折线统计图比较合适。
故答案为:复式折线。
【分析】复式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看出每年数据的多少,还可以看出每年的变化趋势。
18.【答案】正;75
【考点】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及绘制
【解析】【解答】①10秒时出水量是2升,20秒时出水量是4升,…
2÷10=0.2,
4÷20=0.2,

出水量随着出水时间增加,而且出水量和时间的比值一定,所以出水量和打开的时间成正比例;
②出两升水需要10秒,所以15210=75(秒)
答:出15升的水需要75秒.
故答案为:正,75.
【分析】本题先根据统计图读出数量,再根据这些数量求解.
①根据打开时间和出水量之间的变化情况,找出比例关系;
②照这样计算,说明出水的速度不变,出两升水需要10秒,所以15210=75(秒).
19.【答案】20;40;7.5;15
【考点】从单式折线统计图获取信息
【解析】【解答】40-20=20(分);100-60=40(分)
40分=小时;5÷=7.5(千米)
20分=小时,5÷=15(千米)
小华骑车从家去相距5千米的图书馆借书,从所给的折线图可以看出:小华在去图书馆的路上停车20分,在图书馆借书用了40分。从家中去图书馆,平均速度是每小时7.5千米。从图书馆返回家中,速度是每小时15千米。
故答案为:20;40;7.5;15。
【分析】折线统计图中,折线平行于横轴的部分,就是停车和在图书馆的时间。
根据速度=路程÷时间,即可求出去图书馆和回家的速度。
20.【答案】13
【考点】平均数的初步认识及计算;从复式折线统计图获取信息
【解析】【解答】解:(8+10+12+15+20)÷5
=65÷5
=13(人)
故答案为:13。
【分析】8~12月份每月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人数之和÷月份数=平均每月参加实践活动的人数。
21.【答案】A
【考点】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及绘制
【解析】【解答】 3~4月份A曲线更高,显然A市降雨量更多
【分析】考察了复式折线统计图的解决能力
22.【答案】复式折线
【考点】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及绘制
【解析】【解答】反映两地下半年平均每月的气温变化对比情况,应该选择复式折线统计图。
故答案为:复式折线。
【分析】条形统计图可以直观的看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不但能看出数量的多少还能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23.【答案】AB
【考点】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及绘制
【解析】【解答】解:通过观察可知,小强参加赛跑时AB段的速度最快。
故答案为:AB.
【分析】根据折线统计图的特征可知,线段的倾斜度越陡,则表示的速度越快。
24.【答案】30;10;600;80;慢跑;10:22
【考点】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及绘制;从统计图表中获取信息
【解析】【解答】解:(1)笑笑从家里出发到动物园用了:8:30﹣8:00=30(分钟),在途中他逗留了:8:15﹣8:05=10(分钟);(2)观统计图可知:笑笑家离广场的距离有600米;(3)前5分钟小明的平均速度是:400÷5=80(米/分),估计小明是通过先快后慢的方式去动物园的;(4)600÷80≈8(分钟)10:30﹣0:08=10:22所以你觉得笑笑最晚在10:22前准备返回家.故答案为:30、10;600;80;慢跑;10:22.
【分析】通过观察统计图,可知:(1)笑笑从家里出发到动物园用了8:30﹣8:00=30分钟,在途中他逗留了8:15﹣8:05=10分钟;(2)笑笑家离广场的距离有600米;(3)前5分钟笑笑的平均速度是每分钟400÷5=80米,估计笑笑是通过慢跑的方式去动物园的;(4)根据路程÷速度=时间,求出笑笑从动物园到家所用的时间,即600÷80≈8分钟,所以笑笑最晚在10:22前准备返回家,解答即可.
25.【答案】时间
【考点】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及绘制
【解析】【解答】需要标明制图时间
【分析】考察了复式折线统计图的解决能力
26.【答案】(1)4;4
(2)6时~7时
(3)62.5
【考点】从单式折线统计图获取信息
【解析】【解答】解:(1)10-6=4(小时),14-10=4(小时),旅游车经过4小时到达动物园,游客在动物园参观了4小时;
(2)在6时~7时这段时间旅游车行驶的速度最快;
(3)旅游车前4小时的平均速度是:250÷4=62.5(千米/小时)。
故答案为:(1)4;4;(2)6时~7时;(3)62.5。
【分析】(1)旅游车6时出发,10时到达;从到达时到14时都是参观的时间;
(2)根据统计图中时间和路程判断哪个时间段的速度最快;
(3)前4小时共行了250千米,用路程除以时间求出速度。
27.【答案】解:如图所示:
【考点】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及绘制
【解析】【分析】根据各数量的多少,在方格图的纵线或横线上描出表示数量多少的点,再顺次连接起来。
28.【答案】(1)解:
(2)解:200米,12千米;
(3)解:成正比例,因为速度一定;
(4)解:225米;
(5)解:不成比例,因为速度不一定,也就是商不一定
【考点】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及绘制;成正比例的量及其意义;成反比例的量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1)观察统计表中的数据可知,纵轴的每格代表200米比较合适,据此绘制折线统计图如下:
(2)观察统计图可知,甲骑自行车平均每分钟行200米,照这样计算,甲骑自行车每小时行:200×60=12000(米)=12(千米);
(3)因为200÷1=200,400÷2=200,600÷3=200, 800÷4=200,1000÷5=200,1200÷6=200,甲骑自行车行的路程÷时间=速度(一定),所以甲骑自行车行的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
(4)前6分钟,乙骑自行车平均每分钟行:1350÷6=225(米);
(5)因为250÷1=250,480÷2=240,700÷3=,900÷4=225,速度不是一定的,所以乙骑自行车行的路程和时间不成比例.
故答案为:(1);(2)200米,12千米;(3)成正比例,因为速度一定;(4)225米;(5)不成比例,因为速度不一定,也就是商不一定.
【分析】第1题,观察统计表中的数据可知,纵轴的每格代表200米比较合适,据此绘制折线统计图;第2题,观察统计图可知,甲骑自行车平均每分钟行200米,然后用速度×时间=路程,据此列式计算;第3、5题要求是否成正比例,先求出甲、乙的速度,如果速度一定,就成正比例;第4题,用路程÷时间=速度,据此列式解答.
4 /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