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南充市白塔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川省南充市白塔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27 15:12:30

文档简介

白塔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历 史 试 卷
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30小题共60分)
1.西周以前,贵族社会流行多妻婚姻;西周时期,一夫多妻制被一夫一妻多妾制取代。这一变化的主要影响是
A.强化周天子的权威 B.增强权力传承的稳定性
C.降低了女性的地位 D.削弱了贵族的特权地位
2.《元史》所载,元朝政府在全国设置驿站达1383处,“汉地”由兵部统领,“北地”由通政院统领,“陆则以马、以牛,或以驴,或以车,而水则以舟。”与驿站相辅而行的有急递铺,“梯航毕达,海宇会同,元之天下视前代所以为极盛也”。这些举措
A.开创了古代的驿传制度 B.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
C.导致了民族隔阂的加剧 D.促进了交通工具的进步
3.鸦片战争之前,按国际惯例,中国与其他国家签订的条约以缔约方或第三方的文本作为解决争议的准本。1858年的中英《天津条约》却以英文文本为准,中法《天津条约》以法文文本为准。此后,以外文文本为准本的现象越来越普遍。这反映出清政府
A.丧失与列强交往的主动权 B.逐步接受国际惯例
C.主动学习西方的先进理念 D.坚守天朝上国观念
4.1935年4月,中华民国水陆地图审查委员会出版了《中国南海各岛屿图》,该地图标出了南海的各个群岛,并首次在其周围用国界线标明,这就是今日中国南海地图上U形断续线的雏形。这一做法
A.有效维护了中国的领土完整 B.体现了政府主权意识加强
C.表明南海自古就是中国领土 D.增强了政府对海疆的管理
5.据统计,1954年宪法在起草讨论的时候,参加初步讨论的各界人民有103万余人,共提出118万多条意见。宪法起草委员会根据人民群众提出的意见,对宪法草案作了若干改动。这一过程
A.体现了人民政协的职能 B.反映出人大制度的优势
C.彰显出人民民主的原则 D.凸显了依法治国的国策
6.进入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对外援助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外援助显得更为“低调”,在此期间,援助补贴下降,对外经济联络部被降级,部分臃肿的援助项目遭到审查。对外援助相对于六七十年代也相当克制,相对突出受援的特征。这种变化反映出
A.“左”倾思想严重干扰中国外交的发展
B.中国物质匮乏无法提供更多的对外援助
C.对外援助由政治导向为主转向多元需求
D.不结盟外交政策导致中国援助对象减少
7.春秋之前,诸侯国之间的边界较为模糊,存在大量的荒地,作为各诸侯国的缓冲区;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界限逐步清晰。这一变化的原因有
A.分封制度的强化 B.井田制度的推广
C.生产技术的进步 D.土地兼并的加剧
8.战国时期,养牛业发展迅速,各国对牛的饲养十分重视,出现了一批专门牧牛的人。如《左传》中记载了有专门放牛的奴隶。这表明战国时期
A.重农抑商推动了农业动力革命 B.农牧业的商品化趋势明显加强
C.奴隶集体劳作方式仍然占主导 D.耕作方式变迁影响农牧业发展
9.秦朝《厩苑律》规定官府定期对饲养的牛进行评比,优秀者奖励,低劣者处罚;汉朝有盗马盗牛律,“杀伤马牛,与盗同法”,处罚重至死刑。这反映了秦汉时期
A.法律规定较为严酷 B.政府重视农业生产
C.社会治安状况较差 D.牛耕技术更加成熟
10.表1为公元2—146年登记的人口(依据《汉书》与《后汉书》整理)
时期 年份(公元) 户数 口数
前汉 2 12,366,470 57,671,400
后汉 57 4,279,634 21,007,820
105 9,237,112 53,256,229
146 9,348,227 47,566,772
由此可见,这一时期
A.小农经济特征明显 B.户口统计详尽准确
C.社会经济迅速发展 D.税收只以户为单位
11.据考古发现统计,至今已发现的东汉牛耕图遗迹有60多处,分布于许多地区,北到辽宁、内蒙古,西到新疆、甘肃,南到四川、贵州、广东、福建,东到山东、江苏等地。这说明当时
A.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已经成熟 B.精耕细作的农耕经济逐渐推广
C.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基本持平 D.豪强地主兼并土地得到了抑制
12.汉代的财政年度计算是“计断九月”,唐代则是“岁终为断”。前者取决于粟的成熟时间,后者则与水稻的成熟时节相适应。这反映了
A.区域经济地位的变动 B.粟的种植面积不断缩减
C.赋税征收标准的调整 D.历法进行了大规模修订
13.唐朝政府为了防止官员因为羡慕商业的丰利而兼营商业,扰乱正常的商业活动,颁布并执行了一系列禁止官员经商的法令,比如唐高祖曾颁布诏令:“士农工商,四人各业,实禄之家不得与下人争利。”材料表明当时
A.商人的政治地位显著提高 B.政府放弃了抑商的政策
C.经商环境得到一定的改善 D.市场被官营工商业垄断
14.唐代民间音乐表演场所多在寺院。宋代时,民间音乐表演场所则多在城市中的瓦子。这一变化反映了
A.政府政策调整决定音乐演出内容 B.民间音乐表演突破了地域的限制
C.唐宋时期佛教的影响力大相径庭 D.宋代工商业繁荣和市民阶层活跃
15.北宋以前,外来香料使用局限于王公贵族间,南宋时期,临安街边上四处贩卖着香药灌肺、二色灌香藕、香药韶姜等食品子和蔡香甘蔗、沉香藕花等甜点,外来香料进入寻常百姓家。这反映了
A.朝贡贸易局面被打破 B.海外贸易深入发展
C.人民的生活奢侈腐化 D.经济重心完成南移
16.传统社会流行一种说法,“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晚明社会出现了“新开门七件事”,即谈谐(说笑话)、听曲、旅游、博弈、狎妓、收藏、花虫鱼鸟。这一变化反映了
A.理学思想的影响 B.市民阶层的壮大
C.专制制度的松弛 D.传统社会的瓦解
17.明万历之前,南京民间“机户”一般就几张织机,全城民营织机仅千余张,工匠不足千人,这一局面从万历九年(1581年)开始改变,到清乾嘉年间,全城拥有数百张织机的“机户”比比皆是,织机数“十万余计”工匠数以万计。这一变化得益于
A.税收和户籍制度的变革 B.工商皆本观念的普及
C.国内外市场的不断扩大 D.传统经济结构的剧变
18.1793年,英国派遣马嘎尔尼使团访华,带来许多有意向中国显示其科技发达、武力强盛的礼品,乾隆皇帝不仅没有看出来,反而认为英使在礼品单上自称“钦差”一词不妥,降旨要其改为“公差”,以符合天朝体例。这表明当时
A.中英两国利益冲突加剧 B.英国经济实力超过中国
C.中国奉行闭关锁国政策 D.传统观念影响中国外交
19.鸦片战争后的二三十年间,清政府出口的产品主要为棉花、麻、茶叶、食用油等,进口的产品主要为棉布、钢铁、机械等,对外贸易的进口额度超过出口额度的数值越来越大。这表明当时中国
A.经济呈现半殖民化趋势 B.传统小农经济根深蒂固
C.政府支持鼓励进口贸易 D.进出口贸易被外商垄断
20.1843—1894年间,中国出现了许多外国工厂,主要从事轮船维修和农产品加工,同时也涉足肥皂、火柴、水泥、食品等产品的生产和经营。据此推知,该时期
A.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的重心发生转移 B.中国对外出口商品已涵盖各个领域
C.洋货已成为民众日常生活的必需品 D.既有条约无法满足列强的利益需求
21.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后,“从小到大,在外商联手压价打击的情况下,两年后亦赢利白银15万余两。此后,连年赢利上涨,美国旗昌被逼破产,英国太古、怡和放低姿态,先后三次与轮船招商局签订'齐价合同',勉强维持运营”。这一现象说明,洋务派兴办民用企业
A.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 B.激化了中国同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
C.使中国从此走上了独立富强的道路 D.动摇了外商企业在中国的经济地位
22.1910年前后,美国人布朗观察到中国人早已不再满足于一律从国外进口产品,他们开始自给自足。“从净水设备到蒸汽设备,再到发电设备以及各种创造设备,他们都建造了自己的工厂”。这反映了当时
A.自然经济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B.实业救国成为社会思潮主流
C.近代化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 D.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侵略
23.民国初年,英国卜内门公司垄断国内纯碱市场。1917年民族企业家范旭东创办永利制碱公司,生产出红三角牌纯碱,结束了洋碱独霸国内市场的历史,并在美国费城万国博览会上荣获金质奖章。红三角牌纯碱的成功折射出
A.近代民族工业全面提升 B.实业救国的时代精神
C.列强资本在中国的萎缩 D.近代工业的主导地位
24.荣宗敬、荣德生兄弟的荣氏企业集团,是近代中国民族资本的代表。荣氏兄弟倾注了大量心血改造家乡无锡,尤以教育最为显著,其资本的发展也与无锡城市化高度耦合。这体现了
A.民族资本家的家国情怀 B.教育救国思潮盛行
C.民族企业扩张市场困难 D.无锡最先开放口岸
25.1935年前后,国民政府加强了对四川、云贵等地区的主要工业资源的调查和开发,陆续将东部沿海地区的军工企业西迁,并且停办、调整了一些军工企业,改善设备,统一制式,增加生产。国民政府的上述举措意在
A.调整原有的工业布局 B.扩大军备以进攻苏区
C.为抗日战争奠定基础 D.改善企业的经营环境
26.1945年8月解放烟台后,中共领导的人民政权迅速将过去被敌伪吞并的企业发还原主,鼓励他们努力经营。烟台全市原有57家织布厂,到1945年12月已有45家复工生产,28家铁工厂也全部复工。这说明在解放区
A.发展经济取代了阶级斗争 B.执行了新民主主义政策
C.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飞快 D.迅速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27.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济上是社会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等多种所有制并存。这表明当时的中国
A.已经过渡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大规模开展工业化建设
C.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步入了新民主主义社会
28.1954年9月,全国实行凭“布票”限进供应棉布的政策;从1955年开始,实行粮食的凭票定量供应。从此,中国进入“票证的年代”,各种民用商品如煤球、猪肉等,都需要用特定的票证才能购买。这在本质上说明
A.物资供应紧张没有得到改观 B.工业化建设需要生产资料保障
C.三大改造取得了初步的进展 D.民生消费领域向计划经济转型
29.图4为忻礼良1953年创作的《农村风光》。在稻田里,人们有的低着头插秧,有的挑着担送秧,有的扶着镢头休息。该作品
图4
A.宣传农业生产技术革新成果 B.体现积极生产的劳动风尚
C.展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面貌 D.突出一五计划的建设成就
30.某一时期《人民日报》社论:“打开最近各地的报纸,革命的干劲洋溢在字里行间。农村中每天有近一亿人向自然大进军,城市中千百万厂矿企业的职工,一面再、再面三地突破原订的计划指标”。据此可知
A.当时的经济建设出现了冒进倾向 B.改革开放调动了人们生产的积极性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 D.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初步成果
材料分析题:(40分)
3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共14分)
材料一 宋代因西北陆路通道阻塞,海外贸易获得巨大发展。……与宋通商的国家除了日本、高丽以外,还有散布于印度支那半岛、南海群岛、印度半岛、阿拉伯半岛以及东北非洲海岸的海南诸国与西天诸国共50多国……两宋先后在广州、明州、杭州等处设置市舶司与市舶务,主管进出口贸易……市舶收入不少,仁宗皇祐年间,岁入53万余贯,南宋高宗时达到200万余贯。
——李春棠、侯力《中国古代史教程》
材料二 宋政府为了增加财政收入,满足皇室、官僚的生活需要,对海外贸易十分重视。……为了招徕外商,宋太宗于雍熙四年(987年),特遣内侍八人,携带诏书、金名,分四纲往南海诸国,勾招进奉……并对外国商人和商船采取一系列保护措施。由于两宋政府大力奖励海外贸易,加上当时造船业的进步,指南针的使用,海上交通的便利,亚非各国与中国通商的,据《岭外代答》《诸蕃志》等书记载,就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宋时期海外贸易发展的特点。(6分)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宋时期海外贸易发展的原因。(8分)
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时间 事件
1914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1915年3月 全国兴起抵制日货运动
1915年9月 《青年杂志》创刊
1917年 张謇的大生纱厂获利76万两白银
1917年11月 俄国十月革命
1919年月1月 巴黎和会召开
1919年5月 五四运动
1921年7月 中国共产党成立
1922年 张謇的大生纱厂开始转盈为亏
请从以上表格中任选三个以上事件,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先摘录三个关联事件,再明确写出论题;阐述要史论结合。)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共14分)
材料一
材料二 1952年和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经济成分比较表
所有制性质 经济成分 1952年 1956年
公有制经济 国营经济 19.1% 32.2%
合作社经济 1.5% 53.4%
公私合营经济 0.7% 7.3%
私有制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6.9% 0
个体经济 71.8% 7.1%
根据材料一,指出新国成立初期工业化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二,说明当时中国社会经济结构有何变化。分析1952-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变化的主要原因和标志性意义。(6分)白塔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历 史 参 考 答 案
1-5BBABC 6-10CCDBA 11-15BACDB 16-20BADAD 21-25ACBAC 26-30BDDBA
31.(1)特点:贸易中心主要在南方;海外贸易范围广;政府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海外贸易收入成为宋代政府财政的重要收入。(6分)
(2)原因:国家由分裂走向局部统一;中央集权加强; 社会相对安定; 政府重视海外贸易并实行开明的对外政策; 农业、手工业发展及商业繁荣; 西北陆路通道堵塞(陆地丝绸之路受阻);造船、航海技术的进步(指南针广泛应用于航海)。(8分)
32.示例一:
事件:1914年一战爆发,1915年全国兴起抵制日货运动,1917年张謇大生纱厂获利。(3分)
论题: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获得了进一步发展。(1分)
阐述:1914年第一世界大战爆发,欧洲列强基本上卷入到了战争之中,因此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1915年初袁世凯承认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由此激起了全国民众抵制日货、提倡国货的运动;此外,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也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这些因素共同推动民族资本主义在一战期间获得了进一步发展。如:1917年张謇的大生纱厂也获利达到76万两白银。
示例二:
事件:1914年一战爆发,1917年11月俄国爆发十月革命,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919年1月巴黎和会(3分)
论题:第一次世界大战影响了中国近现代历史的进程(1分)
阐述:1914年第一世界大战爆发,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因此获得了进一步发展,推动了中国经济近代化进程;1917年11月俄国爆了发十月革命,科学社会主义思想从理论变为了现实,先进的中国人也在新文化运动后期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为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理论基础;在一战结束后召开的巴黎和会上,战胜国之一的中国反而成为被宰割的对象,由此引发了中国五四运动,五四运动也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33.(1)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2分)
原因:重工业基础薄弱;严峻的国际形势(加强国防建设的需要);对苏联工业化的借鉴;实现国家独立富强的需要;工业化建设的需要。(6分)
(2)变化: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经济结构变化,私有制向公有制转化)。(2分)
原因: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2分)
意义: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经济基础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为工业化的发展开辟了道路。(或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或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我国基本确立)(2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