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8张PPT)
第一章 静电场的描述
学 习 目 标 STSE情境导学
1.知道使物体起电的三种方式,并理解摩擦起电、感应起电的实质.(重点)
2.理解电荷守恒定律的内容并能用该定律解答相关问题.(难点)
3.知道什么是元电荷,理解电荷量是不能连续变化的
学习
小结 1.从物质微观结构的角度认识物体带电的本质.
2.结合化学知识理解元电荷和电荷量
概念辨析
带电 物体内部有多余电子或缺少电子的状态 中性 物体内正电荷量与负电荷量相等.对外不显示电性的状态
导电 电子或离子在导体内定向移动的过程或现象 中和 是指两个带等量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接触时,由于正负电荷间的吸引作用,电荷发生转移,最后达到中性状态的过程
起电 使原来不带电的物体带电的过程
)==
A
B
+
+
A
B
A
B
+
十十
+
十
7
甲
乙
A
B
丙
摩擦起电
起电方法
接触起电
本节
元电荷
感应起电
电荷守恒定律INCLUDEPICTURE"分级训练.tif" INCLUDEPICTURE "分级训练.tif" \* MERGEFORMAT
A级 合格达标
1.关于摩擦起电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摩擦起电现象使本来没有电子或质子的物体产生了电子或质子
B.两种不同材料的绝缘体互相摩擦后,同时带上等量异种电荷
C.摩擦起电可能是因为摩擦导致质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形成的
D.用丝绸摩擦玻璃棒时,电子从丝绸转移到玻璃棒上,玻璃棒因质子数少于电子数而带负电
解析:摩擦起电现象的实质是电荷的转移,而不是产生了电子或质子,故A错误;两种不同材料的绝缘体互相摩擦后,同时带上等量异种电荷,故B正确;摩擦起电是因为摩擦导致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形成的,故C错误;用丝绸摩擦玻璃棒时,电子从玻璃棒上转移到丝绸上,玻璃棒因质子数多于电子数而带正电,故D错误.
答案:B
2.两个原来不带电的金属球B、C接触放置,将带负电的A球靠近B球(不接触),则( )
A.B球将带正电
B.C球不带电
C.用手摸一下B球,B球不再带电
D.将B、C分开,移走A球,再将B、C接触,B球带正电
解析:带负电的A球靠近B球(不接触),由于静电感应而使B球带正电,C球带负电,故A正确,B错误;人体是导体,用手摸一下B球,B球与人体、地球构成整体,大地是远端,带负电,B球是近端,带正电,故C错误;将B、C分开,移走A球,B球带正电,C球带等量的负电,再将B、C接触,C球上的负电荷转移到B球上,从而使B、C都不带电,故D错误.
答案:A
3.导体A带5Q的正电荷,另一完全相同的导体B带Q的负电荷,将两导体接触一会儿后再分开,则B导体的带电荷量为( )
A.-Q B.Q C.2Q D.4Q
解析:两导体上的电荷先完全中和后再平分,所以每个导体上的带电荷量为=2Q,C正确.
答案:C
4.用带正电的物体去接触不带电的验电器,验电器的金属箔片会张开,是因为验电器( )
A.得到质子而带正电 B.得到电子而带负电
C.失去电子而带正电 D.失去质子而带负电
解析:带正电的物体上缺少电子,用它去接触不带电的验电器,会有电子从验电器转移到物体上,验电器因失去电子而带上正电,故金属箔片会张开,选项C正确.
答案:C
5.(多选)用棉布分别与丙烯塑料板和乙烯塑料板摩擦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由此对摩擦起电说法正确的是( )
A.两个物体摩擦时,表面粗糙的易失去电子
B.两个物体摩擦起电时,一定同时带上种类及数量都不同的电荷
C.两个物体摩擦起电时,带上电荷的种类不同但数量相等
D.同一物体与不同种类物体摩擦,该物体的带电种类可能不同
解析:两物体摩擦时得失电子取决于原子核对电子的束缚能力的大小,选项A错误;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得失,所以两物体带电的种类一定不同,数量相等,选项B错误,C正确;由题中例子不难看出同一物体与不同种类物体摩擦,带电种类可能不同,选项D正确.
答案:CD
6.关于元电荷,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一定等于元电荷的整数倍
B.元电荷的值通常取e=1.60×10-19 C
C.元电荷实际上是指电子和质子本身
D.元电荷e的数值最早是由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用实验测得的
解析: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一定是元电荷的整数倍,选项A正确;元电荷的值通常取e=1.60×10-19 C,选项B正确;元电荷是最小的电荷量,不是指电子和质子本身,选项C错误;元电荷e的数值最早是由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用实验测得的,选项D正确.
答案:C
B级 等级提升
7.如图所示是一幅科普漫画,漫画中的英文意思是“(电子)不能被分成两半”,这幅科普漫画要向读者传达的主要物理知识应该是( )
A.电子带负电荷
B.电子是构成原子的粒子
C.电荷既不会创生,也不会消灭
D.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
解析:“(电子)不能被分成两半”,主要表达的意思是电子所带的电荷量就是最小电荷量,不能再分割,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都是元电荷e的整数倍,A、B、C与题意无关,故选D.
答案:D
8.如图所示,Q带负电荷,导体P在a处接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导体P的a端不带电荷,b端带负电荷
B.导体P的a端带正电荷,b端不带电
C.导体P的a端带正电荷,b端带负电荷,且正、负电荷的电荷量相等
D.导体P的a端带正电荷,b端带负电荷,正电荷的电荷量大于负电荷的电荷量
解析:导体接地,它与大地组成一个导体,相对于负电荷Q,a端离Q较近.根据“近异远同”“两端等量”的规律,导体a端带正电,b端不带电,大地作为远端带有等量的负电荷.故选项B正确,A、C、D错误.
答案:B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所带的电荷量可以为2×10-19 C
B.不带电的物体上,既没有正电荷也没有负电荷
C.摩擦起电的过程,是靠摩擦产生了电荷
D.利用静电感应使金属导体带电,实质上是导体中的自由电子趋向或远离带电体
解析:物体所带的电荷量不能为任意实数,只能为元电荷即1.60×10-19 C的整数倍,所以物体所带的电荷量不可能为2×10-19 C,A错误;不带电的物体,并不是没有正、负电荷,而是其所带正、负电荷数相等,不显电性,B错误;摩擦起电没有产生电荷,其本质是发生了电子的转移,C错误;感应起电,实质上是导体中的自由电子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远离或靠近带电体,D正确.
答案:D
10.如图所示,左边是一个原先不带电的导体,右边C是后来靠近导体的带正电金属球,若用绝缘工具沿图示某条虚线将导体切开,分导体为A、B两部分,这两部分所带电荷量的数值分别为QA、QB,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沿虚线d切开,A带负电,B带正电,且QB>QA
B.只有沿虚线b切开,才有A带正电,B带负电,且QB=QA
C.沿虚线a切开,A带正电,B带负电,且QB>QA
D.沿任意一条虚线切开,都有A带正电,B带负电,而QA、QB的值与所切的位置有关
解析:导体原来不带电,只是在C的电荷的作用下,导体中的自由电子向B部分移动,使B部分带了多余的电子而带负电;A部分失去了电子,因而带正电.A部分减少的电子数目和B部分多余的电子的数目是相同的,但由于电荷之间的作用力与距离有关,自由电子在不同位置所受C的作用力的强弱是不同的,这样导致电子在导体上的分布不均匀,越靠近右端负电荷密度越大,越靠近左端正电荷密度越大,故D正确.
答案:D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