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贤》 达标训练

文档属性

名称 《兴贤》 达标训练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1-01-29 08:22: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更上一层楼
筑基达标
1.文学常识填空。本文选自《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字____________,临川人,____________(朝代)____________家、____________家。著有《____________》。
解析:掌握课文作者及重要作品是学习课文的一项重要内容,要了解作者的生平和作品,应该牢固背记。
答案:王安石全集 王安石 介甫 北宋 政治 文学 王临川集
2.本文是一篇议论文,其中心论点是( )
A.国以任贤使能而兴,弃贤专己而衰。
B.有贤而用之者,国之福也。
C.今犹古也,今之天下亦古之天下。
D.苟行此道,则何虑不跨两汉、轶三代,然后践五帝、三皇之涂哉!
解析:把握中心论点是阅读议论文的主要目的,很多议论文往往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开篇就醒目的提出中心论点。或者,经过层层论证,反复摆事实、讲道理之后,“水到渠成”的得出论点,本文开篇直接提出论点。
答案:A
3.下列各句停顿正确的一句是( )
A.何/治安之世/有之而能兴?
B.两汉之兴/也有萧、曹、寇、邓之徒。
C.古虽/扰攘之际。
D.则能吏之志/得以尽其效矣。
解析:文言文语句通常采用按音节或按意义来划分节奏这两种方法。二者各有其适应的范畴,在使用中应该区别对待。但无论是哪一种方法都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
答案:D
4.对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两汉之兴也有萧、曹、寇、邓之徒(一类人)
B.博询众庶(平民,百姓)
C.不迩(远离)小人
D.跨两汉,轶(超越)三代
解析:对于文言文实词的理解以书中注释为主。要准确、全面,认真记诵。此题中“迩”字应是“亲近、偏信”的意思。
答案:C
5.下列加点字词含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国以任贤使能而兴 不责人以细过
B.今犹古也 有之而不用,犹无有也
C.博询众庶,则才能者进矣 苟行此道,则何虑不跨两汉、轶三代
D.然其间兴衰之世,亦皆同也 然后践五帝、三皇之涂
解析:对于文言虚词的掌握要具体把握,如有用作代词的,代人、代物、代事;有用作助词的;有用作连词的等等,根据句子比较分析,确定答案。
答案:D
综合·应用
一、阅读理解
阅读下文,完成6—10题。
国以任贤使能而兴,弃贤专己而衰。此二者必然之势,古今之通义,流俗所共知耳。何治安之世有之而能兴,昏乱之世虽有之亦不兴。盖用之与不用之谓矣。有贤而用,国之福也,有之而不用,犹无有也。商之兴也有仲虺、伊尹,其衰也亦有三仁。周之兴也同心者十人,其衰也亦有祭公谋父、内史过。两汉之兴也有萧、曹、寇、邓之徒,其衰也亦有王嘉、傅喜、陈蕃、李固之众。魏、晋而下,至于李唐,不可遍举,然其间兴衰之世,亦皆同也。由此观之,有贤而用之者,国之福也,有之而不用,犹无有也,可不慎欤?
6.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语句。
(1)国以任贤使能而兴,弃贤专己而衰
(2)有贤而用,国之福也,有之而不用,犹无有也
7.“①由此观之,有贤而用之者,国之福也,有之而不用,犹无有也,可不慎欤?”
②“此二者必然之势,古今之通义,流俗所共知耳”。
以上两句话中的“此”指代的内容,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句中的“此”指“国以任贤使能而兴,弃贤专己而衰”。
B.第①句的“此”指“魏、晋而下至于李唐,不可遍举,然其间兴衰之世亦皆同也。”
C.第②句中的“此”指“古今之通义,流俗所共知耳”。
D.第②句中的“此”指“国以任贤使能而兴,弃贤专己而衰”。
8.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有贤而用,国之福也(强盛) B.弃贤专己而衰(衰亡、衰落)
C.有之而不用,犹无有也(好像) D.可不慎欤(慎重、小心)
9.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盖用之与不用之谓矣
国之福也,有之而不用,犹无有也
B.有之而不用,犹无有也
今犹古也
C.此二者必然之势
由此观之,有贤而用之者,国之福也
D.昏乱之世虽有之亦不兴
然其间兴衰之世,亦皆同也
10.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有误的一项是( )
A.从国家兴衰的高度指出“兴贤”的重要性,接着从历史的经验当中提炼出坚实的论据。
B.从当今政治现实出发,阐述了“兴贤”实际上关系着一个国家政权的稳固。
C.内容列举了商朝、周朝、两汉等用人之功和选人之过,从而得出一个结论:有贤而用之者,国之福也,有之而不用,犹无有也。
D.运用事实论证,正反两面对比,说理透彻,文笔劲健。
6.解析:文言语句翻译,可以通过减词、增词、调整等一系列的翻译技巧来尽可能地达到目的,使翻译出来的句子通顺达意,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理解,注意记诵。
答案:(1)国家以任用贤能之士而兴盛,以不任用贤能的人而衰亡。
(2)有贤能的人并任用他,是国家的福气,有贤能的人不被任用,就好像没有一样。
7.解析:理解了文章的含义,结合上下文的内容来解答此题。
答案:D
8.解析: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词语含义,可以进行逐一排除的方法,A项中的“福”应该是“福气、幸运”的意思。
答案:A
9.解析:区分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可以从两方面着手,一是从结构上辨析词语所起的作用,二是从内容上分析理解它的含义,两个句子进行比较区分确定答案。
答案:C
10.解析:此题对选文内容进行分析理解,一定要注意是理解选文的内容,而不是全篇文章。选文是文章的第一段,从国家兴衰的高度指出了“兴贤”的重要性,并运用了事实作论据。选文并没有从当今的政治现实出发,这点内容在文章的第二段,所以选项B是错误的。
答案:B
二、写作训练
11.“得贤才者得天下,非知之难,而行之难矣。”结合课文,请谈谈千古英雄怀才不遇的原因,写成一二百字的小片段。
写作提示:本文是议论散文,围绕一个中心论点安排论据,展开论述,讲究逻辑性,并运用事实论证很有说服力,引入正反对比论证使文章更加深入,论证更加有力。学习事实论证和对比论证的方法,针对题目发表你的看法。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