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上册 11 蟋蟀的住宅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读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抛开(pāo) B.洞穴(xué) C.骤雨(zòu) D.倾斜(qīng)
2.对“蟋蟀的住宅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多选)
A.蟋蟀的住宅很豪华 B.蟋蟀修建住宅费尽心血和力气
C.蟋蟀用简单的工具修建了隐蔽、干净又整洁的住宅
3.选词填空。
结果 成果 后果
1、这件事已经产生了不良的( )。
2、人们对蟋蟀的劳动( )感到惊奇。
4.关于《蟋蟀的住宅》一课,下面提问中针对写法提问的是哪项( )
A.说说课文围绕蟋蟀的住宅讲了那两个方面的内容?
B.课文中作者是怎样观察的?
C.为什么说蟋蟀的住宅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
D.本文中作者采用哪些修辞方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根据课文内容选择(多选)。
5.蟋蟀有名是因为( )。
A.唱歌 B.住宅 C.漂亮
6.蟋蟀选择住址的条件是( )。
A.排水好 B.不费工夫 C.向阳
二、填空题
7.照样子写词语。
1.暖洋洋(ABB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山人海(ABAC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独一无二(带有数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鸡窝 马厩 _________________
5.打头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课文内容填一填,选一选。
1.课文题目中的“住宅”是指__________,采用了__________的手法。作者这样写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①说明蟋蟀住宅结构讲究 ②表明蟋蟀与其他昆虫不同,不肯随遇而安)
2.“假使我们想到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①蟋蟀用来施工的工具仅仅是细弱的前足和后腿,却修建出了结构复杂、内部平整的住宅。对蟋蟀来说,这确实是一个让人为之惊叹的伟大工程。
②蟋蟀用柔弱的工具挖掘出的洞穴很简朴,作者之所以把它称作“伟大的工程”,是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对蟋蟀表示了赞赏。
三、语言表达
9.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蟋蟀的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为感叹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蟋蟀有特别好的工具吗?没有。
这是一个( )句,我也会写这样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
3.主人有的是时间,把粗糙的地方修理平整。
这是一个( )句,我也会写这样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句子乐园
1、猎狗走过林荫道。(扩句最少括两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树叶哗啦啦地响(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很久以前,宇宙混沌一片。(改成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一只蝴蝶落在树叶上飞来飞去。(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课外阅读。
沙漠里的船
骆驼生活在沙漠里。它身体很高,脖子很长,能够望到很远的地方。沙漠里有水的地方很少,骆驼的嗅觉很灵敏,能帮助人们找到水源,每逢沙漠里刮起卷着沙子的旋风,它的鼻孔就紧紧地闭起来。骆驼的脚趾是分开的,不会陷到松软的沙子里去,骆驼背上有驼峰,在水草多的地方,它吃得饱饱的,喝得足足的,把一部分养科变成脂肪储藏在驼峰里,等到缺少食物的时候,它就用自己的积蓄来维持生命。
沙漠宽广无边,到处是高高低低的沙丘,旅行的人很难认路。骆驼却能在沙漠里给人们带路。
骆驼走得不快,可是能驮很多东西,它是沙漠里重要的交通工具,所以人们把它叫做“沙漠里的船”。
11.骆驼的身体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
12.骆驼为什么不会陷到沙子里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最后一个自然段中双引号的作用是( )。
14.人们为什么把骆驼叫做“沙漠里的船”?
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阅读。
蟋蟀盖房子大多是在十月,秋天初寒的时候。它用前足扒土,还用钳子搬掉较大的土块。它用强有力的后足踏地。后腿上有两排锯,用它将泥土推到后面,倾斜地铺开。
工作做得很快。蟋蟀钻到土底下干活,如果感到疲劳,它就在未完工的家门口休息一会儿,头朝着外面,触须轻微地摆动。不大一会儿,它又进去继续工作。我一连看了两个钟头,看得有些不耐烦了。
15.给带点的字注音。
扒土________ 倾斜________
16.找出第一自然段中描写蟋蟀动作的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文段介绍了蟋蟀________。
18.读一读画波浪线的句子,从这句话你体会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解析】
【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A、B、D正确,C:骤雨(zòu 改 zhòu )
2.BC
【解析】
【详解】
蟋蟀的住宅并不十分豪华,选项A不正确。
3.成果 后果
【解析】
【详解】
略
4.D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阅读策略与方法的掌握。
A选项,是针对课文内容提问的。
B选项,是针对课文内容提问的。
C选项,针对课文内容来提问。
D选项,针对写法来提问的。
故答案为:D。
5.AB
6.AC
【解析】
5.略
6.略
7. 白花花 黑乎乎 2. 3. 各种各样 无缘无故 横七竖八 五颜六色 牛棚 羊圈 鸟巢 碰钉子 栽跟头
【解析】
略
8. 巢穴 拟人 ② ①
【解析】
【详解】
略
9. 难道蟋蟀的住宅不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吗? 蟋蟀的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啊! 设问 它和蝉一样有名吗?是的。 拟人 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
【解析】
【详解】
1题陈述句变为反问句,首先注意反问成分的变换,有否定词改时去掉,没有否定词改时加上,然后在句首加上“难道”,句尾加上“吗”,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陈述句改感叹句:加上“啊”及“!”,有时应加上“真”、“很”、“多么”、“太”。2题考查学生对设问句的掌握情况以及仿写句子的能力。仿写句子是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根据语言表达的需要,参照题干所提供的句式,另写一个或多个句式相同、内容与上下文衔接的句子。3题考查学生对 拟人句的掌握情况以及仿写句子的能力。答案为:1.难道蟋蟀的住宅不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吗?蟋蟀的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啊!2.设问 它和蝉一样有名吗?是的。3.拟人 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
10. 那趾高气扬的猎狗迈着高昂的步伐走过那人来人往的林荫道。 科学家装上了雷达。 树叶哗啦啦地鼓起了掌。 很久以前,宇宙混沌一片,像一个鸡蛋。 一只蝴蝶在树叶上飞来飞去。
【解析】
略
11.它身体很高,脖子很长,能够望到很远的地方;嗅觉很灵敏。
12.因为骆驼的脚趾是分开的。
13.表示特定称谓
14.骆驼能驮很多东西,是沙漠里重要的交通工具。
【解析】
【分析】
11.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提取关键信息能力。完成此类题目需要结合文中内容具体作答。
从文中“骆驼生活在沙漠里。它身体很高,脖子很长,能够望到很远的地方。沙漠里有水的地方很少,骆驼的嗅觉很灵敏,能够帮助人们找到水源。”可知,骆驼身体很高,脖子很长,能够望到很远的地方;嗅觉很灵敏。
12.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完成此类题目需要结合文中内容具体作答。
根据文中句子“骆驼的脚趾是分开的,不会陷到松软的沙子里去”可知,因为骆驼的脚趾是分开的,所以不会陷到沙子里去。
13.
本题考查了学生双引号的基础运用。双引号的主要作用有:表示引语;表示特定称谓;表示特殊含义需要强调;表示否定和讽刺;表示引述;表示引起注意;表示特别含义等的作用。
本题中:所以人们把它叫做“沙漠里的船”,双引号的作用是表示特定称谓。
14.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完成此类题目需要结合文中内容具体作答。
读最后一个自然段“骆驼走得不快,可是能驮很多东西,它是沙漠里重要的交通工具,所以人们把它叫做‘沙漠里的船’”可知,骆驼能驮很多东西,是沙漠里重要的交通工具,所以骆驼被叫做“沙漠里的船”。
15. bā qīng
16. 扒 搬 踏 推 铺
17.是怎样修建住宅的
18.蟋蟀建造住宅的坚持不懈、不辞辛苦,非常勤劳。或我是一个非常热爱研究昆虫的科学家。
【解析】
【分析】
15.
考查了给汉字注音的能力。
扒:[bā]刨;挖:~土。[pá]窃取别人身上的财物:~窃。故选“bā”。
16.
考查了对动词的辨析。
认真读第一自然段,从中找出表示动作的词语填空。如:扒、搬、踏、推、铺。
17.
考查了对主要内容的理解。
通过阅读可知,本语段主要通过描写蟋蜂修建住宅时的动作及休息时的样子介绍了蟋蜂是怎样修建住宅。
18.
考查了对句子的理解。
从“我一连看了两个钟头,看得有些不耐烦了”这句话中可以看出,我是一个”昆虫迷”,非常痴迷研究昆虫。我“看”都看得不耐烦了,可是蟋蟀还在不辞劳苦建造它的住宅,从而说明了蟋蟀是非常勤劳的,同时也说明了作者观察的细致,时间长。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