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检测题
选择题
1.20世纪80 年代某村将集体土地按人口分配到户,农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土地不能买卖、出租。经营所得“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这种土地经营形式属于( )
A.互助组 B.农业合作社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人民公社化
2.下图纪念馆再现了当年“大包干”从酝酿到发生、发展的历史过程。分田包干到户开启了我国农村改革的历史航程,揭开了我国农村发展的新篇章。要参观这一纪念馆应该去( )
A.四川省广汉市向阳乡
B.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
C.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
D.广东省深圳市
3.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的广阔天地展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 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
C. 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
D. 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4.脱贫攻坚是“十三五”时期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任务。如表安徽凤阳县农业生产实现了三年三大步,最终告别贫困的原因是( )
凤阳县农业生产三年三大步
1980年产粮 5.02亿千克
1981年产粮 6.70亿千克
1982年产粮 7.15亿千克
A.实行土地改革
B.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5.1992年,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出现的新局面是( )
①建立企业员工工会组织 ②首次实行政企分开 ③在大中型企业推行公司制、股份制,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迈进 ④对小型企业采取改组、联合等多种形式,加快企业的改革步伐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6. 民族精神是一个国家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集中体现。下列民族精神按其形成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五四精神 ②抗战精神 ③小岗精神
④长征精神 ⑤井冈山精神
A.①②③④⑤ B. ①⑤④②③
C. ①⑤④③② D. ⑤①④②③
7.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取得成功后,“包”字进城,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纷纷搞起承包,人们相信“一包就灵”。这反映了( )
A.农村经济的发展超过了城市经济
B.农村改革的成功推动了城市改革
C.对外开放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D.“包干到户”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8.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开始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列有关其产生的积极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①消灭了封建土地剥削制度 ②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③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④农民获得了土地的所有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④ D.②③
9. 从左图到右图的变化,表明了各种票证逐步淡出历史舞台,象征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新时代”是指( )
A. 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B. 人民公社化时期
C.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期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
10.这是一次肩负重大历史使命,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大会。它明确提出,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这次大会是( )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二大
C.中共十三大 D.中共十四大
11.1985年,我国部分国有企业试行工资改革,办法是企业上缴利润增长1%,职工工资总额可相应增长0.3%~0.7%。材料表明我国国有企业工资改革的主要目的是( )
A.实行国有企业政企分开
B.要求企业提高职工福利
C.鼓励企业提高经济效益
D.实行国有企业资产重组
12. 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或调整经历的几个步骤,按先后顺序应是( )
①土地改革 ②农业合作化
③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④人民公社
A.①②③④ B. ①③②④
C. ①②④③ D. ②①③④
13.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的广阔天地展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
C.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
D.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14.电视剧《大江大河》讲述了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的故事,展现了变革时代不同人物的命运以及激荡热情的岁月。下列不属于这一时期的是( )
A.农民获得土地所有权
B.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鼓励个体经济存在
D.实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15. 阅读右表,指出人均口粮和人均收入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生产技术的进步
B. 生产方式的改革
C. 土地改革的完成
D. 人民公社的建立
二、非选择题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0年6月,中共中央通过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土地改革的决议,实行土地改革是为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1953年,中共中央发布《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指出要促进农民联合起来,逐步实行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8年,中央作出《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认为人民公社目前是集体所有制,将进一步向共产主义过渡积极地做好准备。
——摘编自孙健《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材料二 农业生产承包制的实施,解决了几十年来困扰中国最高决策层的最大难题,即吃饭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又为非粮种植业腾出了空间,从而丰富了城乡农副产品供应。农村改革的成功,又推动了城市全面改革的进行。
——摘编自萧冬连《农民的选择成就了中国改革》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中央人民政府为开展土地改革所公布的法令,概述我国农村土地所有制的变化历程。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农业生产承包制的主要形式并评价农业生产承包制。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阐述农村改革必须坚持的原则。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8—1960年全国粮食产量统计表(单位:万吨)
材料二
某村1976、1979年粮食产量变化表
时间 粮食产量 人均口粮 交售粮食
1976年 35 000斤 230斤 ——
1979年 132 300斤 800斤 30 000斤
说明:材料二的历史资料均来自“大包干纪念馆”。
(1)材料一中,全国粮食产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请分析导致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请问某村“大包干纪念馆”应建在何处(写出具体地点) 材料二中该村1979年与1976年相比,粮食产量有了很大的增长,请分析导致粮食产量增长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非常重视“三农问题”,以上两则材料反映的事件对于今天我国经济的发展有何借鉴意义
答案
1-5CCCCD 6-10BBDDD 11-15CCCAB
16、(1)法令:《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变化:由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到农民土地所有制,再到集体所有制。
(2)形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评价: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了。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解放了农村生产力,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3)(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阐述农村改革必须坚持的原则。
17、(1)变化:粮食产量下降。变化的主要原因:“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失误。
(2)地点:安徽凤阳小岗村。主要原因:实行大包干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借鉴意义:农业政策的调整要能够充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要依据国情,实事求是;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要解放农村生产力,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要从农民的利益出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