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期中考试
历
史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
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城内作答,超
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符合题目要求的。
1.周成王时,周公分封的诸侯国数量很多,对这些被分封到地方的诸侯,周王称其中同姓的为伯
父、叔父,称异姓的为伯舅、叔舅。相对来说,商朝所分封的附属国君长,与商王很少有血缘姻
亲关系,因此他们时常反叛商王的统治。据此可知,西周时期
A.宗法贵族的政治影响力削弱
B.统治方式发生改变,社会转型出现
C.地方势力膨胀威胁中央集权
D.分封宗法色彩浓厚,利于强化统治
2.元狩五年,汉武帝下诏,由中央统一发行五铢钱,并严格规定形制和重量。元鼎四年,汉武帝
下诏停止郡国铸钱,非上林三官钱不得流通,违者严惩。这反映了
A.汉朝商品经济繁荣
B.武帝时郡国经济实力强大
C.中央铸币技术先进
D.大一统思想深人金融领域
3.唐朝的妇女在婚姻生活中,可以嫉妒、挑剔、改嫁、再嫁、和异性交往可以不避嫌,妇女可以和
男性一样从事商业活动;在政治领域中,她们也展现了毫不逊色于男性的领导才能。据此可
知,唐代
A.男女地位平等
B.受多元文化的影响
C.市民阶层兴起
D.出现儒学批判思想
4.宋时,西湖舟船,“无论四时,常有游玩人赁假,舟中所须器物,一一毕备,但朝出登舟而饮,暮
侧径归,不劳余力,惟支费钱”。东京“凡雇觅人力、干当人、酒食作匠之类,各有行老供雇”。
这反映出,宋代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雇佣关系的盛行
C.百姓生活的富足
D.手工产品的丰富
【高一期中考试·历史第1页(共6页)】
5.元世祖时,派姚天福为山北辽东道按察使,姚天福组织人兴修水利和教授农田种植方法。元
仁宗时,派徐善卿为沙井路(在新疆天山北)总管府判官,徐善卿劝教居民力田耕稼,又设学校
加以教育。这些举措
A.平衡了边疆与内地的经济利益
B.有助于增强边疆与中央的联系
C.增强了地方上行省的经济实力
D.是对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
6.元朝航海家汪大渊曾两次出海远航,最远到达过今天的埃及、索马里、肯尼亚、坦桑尼亚等地,
后将其航海见闻编写成《岛夷志》。明代郑和的随从马欢曾评价说:“(余)历涉诸邦…目击
而身履之,然后知《岛夷志》所箸者不诬。”由此可知
A.中非之间贸易繁盛
B.郑和航海沿袭汪大渊路线
C.元朝多次遣使非洲
D.《岛夷志》史料价值较高
7.嘉靖、万历时期,阁臣不仅“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且出现如严嵩、夏言等赫赫有名的首
辅,他们虽无宰相职权,却行使宰相权利,“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源在于
A.内阁权倾朝野
B.君主专制制度
C.奸臣掌控朝政
D.皇帝软弱无能
8.1880年,直隶提督刘铭传力请修建铁路,但朝野议论多指斥他“直欲破坏列祖列宗之成法以
乱天下也”。这反映了
A.洋务派与顽周派矛盾不可调和
B.实业救国思潮受抑制
C.修建铁路危害了清政府的统治
D.中国近代化步履维艰
9.1903年成立的清廷商部先后颁布了《商人通律》9条,《公司律》131条,以及《公司注册试办章
程》《商标注册试办章程》《破产律》《铁路简明章程》《矿务暂行章程》和《试办银行章程》等。这
些法令条例出台的主要原因是
A.清政府统治危机的加深
B.列强强化对中国的控制
C.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D.民主革命运动持续高涨
10.1927年7月20日,中共中央发布通告指出,大革命失败的原因之一是“工农武装没有建
设”,要求“各地党部应当用种种方法使农民接受军事训练,获得武装”。这反映了当时中共
中央
A,实现了工作重心的转移
B.坚持苏俄的革命模式
C.重视发展革命武装力量
D.注重对根据地的建设
11.1938年2月至1943年8月,日军对战时陪都重庆进行了长达五年半的战略轰炸和无差别
轰炸。下列反映这方面的历史真相的证据中,可信度最高的是
A.日本学校教科书的介绍
B.当时新闻报道中的照片
C.当年幸存者的口述材料
D.侵华日军老兵的回忆录
【高一期中考试·历史第2页(共6页)】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期中考试·历史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D据材料“周王称其中同姓的为伯父,叔父,称异姓的为伯舅、叔舅。相对来说,商朝所分封的附属国君长
与商王很少有血缘姻亲关系”,可知与商朝相比,周王与分封者的血缘关系更加紧密,这说明周朝宗法色彩浓
厚,有利于巩固周王室的统治,故选D项;西周时期宗法贵族的政治影响力增强,排除A项:商周都属于奴隶
制社会,社会未转型,排除B项;中央集权在秦朝时才正式确立,周代还未确立,排除C项。
2.D据材料“汉武帝下诏停止郡国铸钱…违者严惩”可知,汉武帝统一货币,将铸币权收归中央,有利于加
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是大一统思想在经济领域的反映,故选D项:统一货币,将俦币权收归中央反映
的是中央集权的加强,而非商品经济繁荣,排除A项,郡国铸钱,经济强大,威助到中央,故汉武帝将铸币权
收归中央,以加强中央集权,那国经济实力强大是汉武帝改革币制的原因,排除B项:没有对比,不能得出中
央铸币技术先进的结论,排除C项。
3.B根据材料“唐朝的妇女在婚姻生活中,可以嫉妒、挑剔、改嫁、再嫁、和异性交往可以不避嫌,妇女可以和男
性一样从事商业活动:在政治领域中,她们也展现了毫不逊色于男性的领导才能”并结合所学可知,唐朝深受
少数民族和异域文化的影响,妇女在婚姻生活、商业活动以及政治领域中受限较少,故选B项:男女地位平等
与唐朝的史实不符,排除A项;材料旨在说明妇女的社会角色和地位的变化,没有涉及到市民阶层的兴起,
排除C项:儒学批判思想出现在明清之际,排除D项。
4.A题干讲了两个信息,一个信息是西湖的舟船无论哪个季节都常有游人租赁,上面备好了各种所需物品,
只要支付费用就可以了,另一个信息是在东京如果要雇佣男役、干杂活的或者厨师等都有中间人帮忙,两个
信息都反映了当时商品经济的发展,故选A项;题干中第一个信息并没有提到雇佣关系,所以不能说雇佣关
系盛行,排除B项:题干仅提到了租赁游船和雇人做事两个现象,并不能代表百姓生活的富足,排除C项;题
干体现的主要是宋代商品经济发展,而不是手工产品的丰富,排除D项。
5,B题干提到元代任职边疆地区的两位官员注重农业发展和学校教育,这有利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
展与社会进步,有利于增强边疆与中央的联系,故选B项:题干提到的边疆官员致力于边疆地区社会进步,这
并没有涉及到边疆与内地经济利益的平衡,排除A项:题干提到的官员并不是地方的行省官员,排除C项;
题干体现的是边疆地区的官员致力于采取措施促进边疆地区的社会进步,而没有提到地方行政制度的变化
问题,排除D顶。
6.D从材料中看,明代郑的随从通过参加郑和下西洋的航海活动认为元代《岛夷志》中的内容是真实的,这表
明元代所著《岛夷志》中内容符合事实,具有一定史料价值,故选D项:材料中《岛夷志》主要内容是非洲的地
理环境,不能体现中非之间贸易情况,排除A项:从材料中看,郑和船队可能到达过汪大渊到达过的地方,但
不能直接反映郑和船队与王大渊的路线一样,排除B项:材料中仅体现了元代汪大渊到达过非洲,不能体现
元代多次出访非洲,排除C项。
7.B结合所学知识,明朝时期的内阁从性质上来说,只是皇帝个人的内侍待顾问机构,内阁的职权主要来自于皇
帝,所以内阁大臣职权的增加实际上反映的是皇权的膨胀,故选B项;内阁不属于正式的国家机关,无决策
权,排除A项:内阁只是皇帝个人的内侍顾问机构,内阁职权来源于皇帝,只对皇帝负责,排除C项:内阁的
职权主要来自于皇帝,内阁职权的上升实际上反映的是皇权的膨胀,排除D项。
8.D从材料中看,刘铭传修建铁路但是遭到朝野指责,这表明中国近代化步履维艰,故选D项:从材料中看,
顽固势力反对刘铭传修建铁路这一项措施,没有体现顽固派对洋务派措施的全面反对,所以不能体现洋务派
与顽固派矛盾不可调和,排除A项:民族资本主义主张实业救国,而刘铭传是清政府官员代表地主阶级,排
除B项:从材料中看,顽固派认为修建铁路违背祖宗之法,这反映了顽固派的无知和保守,不能体现修建铁路
危害清政府统治,排除C项。
9.A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巨额赔款进一步加深了其财政困难,统治危机加
深,故其于1903年成立商部,倡导官商创办工商企业,以缓解危机,故选A项:材料所述为清末新政的内容,
是清政府主动自救的表现,主体是清政府,B项与材料主体不一致,排除B项:这些法令条例促进了民族资本
主义的发展,因此C项是材料中法令条例出台带来的影响而非原因,排除C项;1903年尚未爆发民主革命运
动,排除D项。
10.C根据材料“工农武装没有建设”“各地党部应当用种种方法使农民接受军事训练,获得武装”,可知经历了
大革命的失败使中国共产党充分意识到建立人民军队的重要性,故选C项;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标志着党的工作重心从城市转向了农村,排除A项;根据材料“使农民接受军事训练,获得武装”,可知当时
党已经意识到农民对革命的重要性,而苏俄的革命模式是坚持“城市中心”道路,排除B项:1927年10,毛泽
东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表达了对根据地建设的重视,时间与材料不符,排除
【高一期中考试·历史参考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