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9张PPT)
名著中那些不可或缺的
女性形象
6
形象
2
现状
3
范围
4
观点
目录
5
问题
1
前言
7
视角
8
策略
9
结语
一、前言
古今中外的经典名著中,塑造了一大批熠熠生辉的女性形象,为文学殿堂增色许多,她们的命运与追求,不仅是自身的期待与选择,更是社会意识与文化的投影。然而在历史长河中,由于生理上的弱势以及社会模式的长期固定,女性地位低下的状况难以改变,女性作为男性附属的思想更是绵延了几千年。因此科学准确解读名著中的女性形象尤为重要。
当前的名著阅读中,学生对于女性形象的理解和解读有失偏颇,学生的性别差异和情感体验在进行阅读教学时也存在缺失。
谭正璧在《中国女性文学史话》中说到:“文学里没有女性的表现也决不成为伟大的文学作品”,这个观点也许有些绝对,但女性形象在文学作品中的重要地位确实是无庸置疑的。
二、现状
本课主要研究5本必读名著,包括小说《西游记》《水浒传》《儒林外史》《简·爱》,还有散文《朝花夕拾》。
三、范围
法国哲学家普兰·德·拉巴尔说到:“但凡男人写女人的东西都是值得怀疑的,因为男人既是法官又是当事人。”
当代女性主义批评的启蒙者之一弗吉尼亚·尔芙认为,女性的声音是十分微弱的,大部分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其实都只是说着男性作家要她们说的话,做着男性作家要她们做的事。
四、观点
(一)性别歧视
名著中存在着性别歧视问题,凌晨光在《性别与批评》中指出:“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刻画,实际上是男性愿望与幻想的一种投射,它多出自男性的臆造。”遍览众多名著,我们发现名著在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对女性存在传统的性别刻板印象。
五、问题
男女社会地位悬殊
女性职业角色僵固
女性命运趋向悲剧
1.男女社会地位悬殊
名著中女性地位普遍低下,明初《水浒传》、明代《西游记》、清代《儒林外史》中的女性形象多以传统妇道人家为主。明清时期是封建制度对女子压迫发展最顶峰的时期,女性几乎没有反抗的空间,因此她们之中过刚易折,顺从的也要看男性偶尔的施舍,这种受压迫的女性不止在中国封建社会存在,在其他阶段,在国外都普遍存在。
2.女性职业角色僵固
名著大部分女性形象都没有具体的社会职业,而是扮演着家庭中的母亲、妻子、女儿等角色,其中贤妻良母类形象更是占据女性形象的绝大部分。至于从事的工作,主要是“三姑六婆”和娼妓、婢女等。比如《水浒传》中王婆和阎婆、《儒林外史》中虔婆和沈大脚。无论是指开设青楼烟馆、进行色情交易的虔婆,还是保媒拉纤的媒婆。她们同为女人,比男人更了解女性的处境与思想,却常常成为帮助迫害弱势女性的帮凶;她们牺牲女性,靠欺骗和出卖来获取金钱欲望的满足。
3.女性命运趋向悲剧
在中国古典名著中,封建思想如“男尊女卑”“三纲五常”等等根深蒂固,女性对于男性的服从与依附关系不断加固,并且强加给女性道德规范以巩固男性地位,使女性逐渐自觉自愿地成为被压迫和奴役的对象。女性被进一步排除在社会生活之外,经济无法独立,女性们的活动范围只能禁锢在家庭生活中,即便如此,在家庭生活中她们同样还是要受到种种限制和压抑。
(二)解读粗糙
五、问题
忽略细腻的情感变化,女性形象解读套路化
忽略蕴含的主题内涵,女性形象解读低俗化
忽略潜藏的审美意象,女性形象解读空洞化
1.忽略细腻的情感变化,女性形象解读套路化
在众多名著中,女性形象由于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主角,也不是考试的重点,对女性人物的分析并不是很深入,女性人物的情感常常被忽略,解读女性也常常带有固定的标签和刻板的印象。
2.忽略蕴含的主题内涵,女性形象解读低俗化
不仅是正面的英雄人物,即使不起眼的小人物,也包含着作者精心的构造与设计,拥有着独特的个性与丰富的内涵。例如《儒林外史》中聘娘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妓女。她漂亮又高傲,即使出身低贱,不幸沦为社会下层的妓女,而天资较好的她又不甘心一直沦落在这个境地。因此她一直对自己的未来抱有期待,想依靠飞黄腾达的读书人摆脱自己妓女的悲剧命运,飞上枝头变凤凰。这种水中月、镜中花的幻想最后还是被无情打破,最终选择剃度出家。
3.忽略潜藏的审美意象,女性形象解读空洞化
名著中多样的女性形象,实际代表着作者对女性的审美理解。《水浒传》中扈三娘家境优渥,生活美满,自身又兼具美貌和武艺,有着门当户对的未婚夫。如此美好的女性,落得战场上遭人调戏,连战数人终究被林冲捉住;被送去梁山,未婚夫被杀,母家几乎灭门,自己更是被迫嫁给极度好色,面貌丑陋的矮脚虎王英,即使她的命运发生了如此大的变故。扈三娘在作者笔下仿佛木头人一样,没思想,任人摆布,这有违常理,不合逻辑,与她多舛的命运极其不符,这个女英雄形象是割裂的、失败的。在名著阅读中,要正视这类不成功、不现实的女性形象塑造,避免人物解读的空洞化。
书目 主要女性人物 性格 身份
水浒传 孙二娘、顾大嫂 豪爽粗野、义气 女中豪杰
扈三娘 美貌、武艺高强 金翠莲、玉兰及丫鬟、林冲妻 柔弱、可怜 柔弱女子
林冲妻 美丽、忠贞 贞洁烈妇
阎婆惜、潘金莲、潘巧云、贾氏 美丽、淫乱 贪婪、歹毒 歹毒淫妇
刘高妻 歹毒、忘恩负义
王婆、阎婆 恶毒、贪婪 贪财媒婆
李逵之母、公孙胜之母、王进之母 慈祥 慈祥母亲
六、形象
(一)
分
门
别
类
书目 主要女性人物 性格 身份
西游记 观音菩萨、王母、七仙女、嫦娥、 黎山老母、毗蓝婆菩萨 慈悲心肠 神通广大 女神仙
树妖杏仙、狐狸精、老鼠精、蝎子精、蜘蛛精、玉兔精、白骨精、玉面狐狸精、白面狐狸精、斑衣鳜婆 妖艳 贪婪 狡诈 诡计多端 女妖精
李翠莲、高翠兰、百花公主、乌鸡国王后、女儿国国王、灭法国赵寡妇及女儿 美丽、温柔 贞节、柔弱 女人
(一)
分
门
别
类
六、形象
书目 主要女性人物 性格 身份
儒林外史 王冕之母,范进之母、匡超人之母、鲁小姐之母,王三姑娘之母 勤劳、慈爱 母亲
鲍老太太 歹毒、算计 范进之妻、严监生之妻王氏 软弱、贤惠 妻妾
妾赵姨娘、王太太(胡七喇子) 精明、算计 杜少卿娘子、虞育德娘子 温柔贤惠 鲁小姐 美丽、智慧 才女
沈琼枝 聪明,勇敢 聘娘 高傲、势利 妓女
细姑娘、顺姑娘 贪婪、市侩 沈大脚 贪婪、精明 媒婆
虔婆
虔婆 刻薄、贪婪 王玉辉三女儿 执着、可怜 贞妇
(一)
分
门
别
类
六、形象
书目 主要 女性人物 性格 身份
朝花 夕拾 长妈妈 质朴善良、真诚勤劳、封建愚昧 保姆
邻居 (衍太太) 自私自利、多嘴多舌、阴险 家庭主妇
无常嫂 范爱农夫人 封建、传统 妻子
(一)
分
门
别
类
六、形象
书目 主要女性人物 性格 身份
简爱 简·爱 理智、独立、勇敢、坚强、勤奋、无私、宽容 家庭教师
里德太太 精明、严厉、刻薄、狠心
富人
伊丽莎·里德/乔治安娜·里德 刻板、冷漠/美丽、虚荣 奥利弗小姐 美丽、善良 英格拉姆小姐 高贵优雅、傲慢强硬 白茜、阿葆特/格雷斯·普尔 勤劳、温和仁慈/凶恶粗暴/沉默寡言 女仆/管家
菲尔法克斯太太 温和、善良 海伦·彭斯/瓦伦·阿黛勒 邋遢、善良、豁达、博学/善良、可爱 孤儿/学生
玛丽亚·谭波尔 善良、聪明、博学、宽容 教师
史凯契尔德/戴安娜、玛丽 凶狠、粗暴、严厉/聪明、好学 伯莎·梅森 疯狂 无业
(一)
分
门
别
类
六、形象
(二)形象分析
六、形象
1.逆来顺受的传统女性形象
慈爱
母亲
贞烈贤妻
乖顺女儿
1.逆来顺受的传统女性形象
第一类:慈爱母亲类形象
她们一生都围绕儿女生活,大部分甚至没有自己的姓名,只能以某某人的母亲来代称。她们又是万千朴素母亲的代表,不求富贵只求平安。这类形象在《儒林外史》中出现最多。王冕母亲在丈夫死后独自抚养儿子长大,替人家做些针线活供养孩子读书,实在难以为继才让儿子辍学,后临终前告诫儿子不要做官,安稳度日,这是一位母亲对孩子最深的担忧与最朴素的期盼。还有范进母亲眼看因中举喜极而疯的儿子要挨打,对范进岳父胡屠户说:“亲家,你这可吓他一吓,却不要把他打伤了!”匡超人作为《儒林外史》中典型的负面形象,他的母亲却是个慈母,为了能常见儿子,宁愿他不要做官。除此之外,《朝花夕拾》中的保姆长妈妈也是这一类型的代表。
1.逆来顺受的传统女性形象
第二类:贞烈贤妻类形象
《西游记》中李翠莲因丈夫怪她擅出内门不遵妇道,骂了她几句,于是她为了贞节悬梁缢死。《儒林外史》中王玉辉的三女儿在死了丈夫后,不顾母亲的挽留一心追随亡夫而去,最终绝食身亡。《水浒传》中林冲的妻子一次外出遭遇高衙内调戏,后引发高俅设计陷害林冲,林冲的娘子在林冲被发落后,不堪高衙内的骚扰凌辱,最终自杀身亡。扈三娘是《水浒传》中比较美好的一个女性角色,武艺高强,侠肝义胆同时又兼具美貌。尽管这样一位英姿飒爽、 能征善战的女英雄形象,后来却被迫嫁给丑陋又好色的矮脚虎王英,对于宋江安排的婚事“推却不得、只得拜谢。”三娘默许听从,没有任何反抗。
1.逆来顺受的传统女性形象
第三类:乖顺女儿类
《儒林外史》中鲁编修的女儿鲁小姐是作品中比较特别的存在,集合了女儿、妻子、母亲的形象于一身。鲁小姐天资聪颖,从小接受男子科举教育。开蒙就读四书五经,十一二岁起就学做八股。后来嫁给官宦人家蘧公孙,对于夫婿不努力考取功名的情况感到十分愁闷,只能把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作为女子,只能依靠与她最亲近的人来实现自己的“科举梦”。
(二)形象分析
六、形象
2.有所追求的叛逆女性形象
1.追求本能欲望
3.追求爱情
2.追求名利地位
4.追求尊严和自由
2.有所追求的叛逆女性形象
第一类:追求本能欲望
《水浒传》中的阎婆惜美丽动人,作者将其塑造为“酒色娼妓”,贪色又贪财,与张文远偷情后又向宋江索要钱财,最终被宋江杀死。与她命运相同的还有潘金莲、潘巧云、贾氏等,她们美艳绝伦又歹毒淫乱,最终都被杀死。再如《西游记》中众多女妖精,这些女妖或追求长生不老,如白骨精、蜘蛛精以及比丘国白面狐狸;或追求爱情,如琵琶洞蝎子精和天竺国玉兔精。无论哪般其实都是原始的欲望的体现,她们渴望得到认同和满足。
2.有所追求的叛逆女性形象
第二类:追求名利地位
如《儒林外史》中王太太一共出嫁了三次,却无一得以善终。最后一次被媒婆欺骗,嫁给了鲍廷玺,气极得了失心疯。除此之外《儒林外史》聘娘是一个妓女,凭着美貌在社会的最底层勉强求生。她心高气傲,一心想要攀附贵人,以改变自己的生存境遇。不顾别人的讽刺挖苦,做梦都想凭借陈木楠纵身一跃成为官太太。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聘娘用尽心机去讨好、奉承他。当陈木楠的谎言被戳破后彻底击碎了聘娘的梦,最后选择剃度出家。
2.有所追求的叛逆女性形象
第三类:追求爱情
爱情是亘古不变的主题。《西游记》中西梁女儿国的国王。她愿以一国之富,招唐僧为夫,敢于大胆地追求自己的爱情。还有私自下凡和奎木狼成就姻缘的百花羞公主。她们都甘愿为爱情放弃自己高贵的身份地位。
2.有所追求的叛逆女性形象
第四类:追求尊严和自由
《儒林外史》中的沈琼枝是一个机智勇敢的女子。她对于自己的婚姻不是全盘接受,而是保持着少有的理性和决断。被近乎屈辱的方式嫁到宋家时,她没有选择忍气吞声,而是据理力争,果断反抗骗婚行为。之后当机立断从宋府逃往南京,依靠自己的才华谋生。《简·爱》教材推荐名著中唯一的以女性为主角的作品,简·爱是一个性格坚强,追求经济独立和平等爱情,积极进取的女性。她出身贫苦,相貌平凡,但她并不因此失落和卑微。她从不向命运低头,通过自己坚持不懈地努力,争取到了美好的生活。
七、视角
1.学习风格独特的女性描写,积累语言底蕴
2.分析存在共性的叙事情节,促进批判思维
3.鉴析生动立体的女性人物,提高审美品味
4.感悟坎坷曲折的女性命运,反思文化根源
(一)学习风格独特的女性描写,积累语言底蕴
在古今中外的名著中,女性外貌描写是着重刻画的一个方面,对女子的外貌描写多集中在面容五官,身姿体态、妆容打扮等。比如古典名著《水浒传》中,对惨遭镇关西霸占压迫的可怜女子金翠莲的描写:“蛾眉紧蹙,汪汪泪眼落珍珠;粉面低垂,细细香肌消玉雪。若非雨病云愁,定是怀忧积恨。”还有《西游记》诡计多端的白骨精,“假变一婆婆,两鬓如冰雪。走路慢腾腾,行步虚怯怯。弱体瘦伶仃,脸如枯菜叶。颧骨望上翘,嘴唇往下别。老年不比少年时,满脸都是荷叶摺。”
(二)分析存在共性的叙事情节,促进批判思维
在《水浒传》中人命卑微如草芥,女人更是连草芥不如。作品中的一类重要女性形象——潘金莲、潘巧云、贾氏等荡妇,作者将她们嘴脸刻画得越无耻恶毒,她们被杀的痛快场面就越显得理所应当。在英雄好汉血性男儿的思想影响下,对一切不痛快的人,残忍杀之就是解决问题的办法,道德的批评甚至凌驾于法律的审判之上。在实际名著阅读过程中,学生们普遍缺乏这种把文本放在和自己平等的位置上,与之对话的能力,自然就缺少人物的深刻理解。
(三)鉴析生动立体的女性人物,提高审美品味
名著中塑造的部分女性是面貌丑陋、行为粗鄙的,她们有时比男子还要粗鲁,看起来她们仿佛与“美”毫无关联。《女诫》中说到“生女如鼠,犹恐其虎”,女孩不能像老虎一般凶恶。《水浒传》中夜叉孙二娘没有像传统女性那样相夫教子,自然也就没有了赋予女性的那种温柔可爱的美貌,这类女性形象与传统中以柔为美的女性审美意象截然相反,打破了传统男性社会的需要和审美理想。作者赋予了她们超脱于男性的强势气质,突破传统女性形象的刻板印象,将女子的英勇刚烈展现得淋漓尽致。
(四)感悟坎坷曲折的女性命运,反思文化根源
课标要求“教材应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鲜明的时代性”。然而我们在教材推荐的名著中看到的多是饱受压迫、备受歧视、缺乏自由和独立思想的封建传统女性,单一的女性形象在学生对女性的认识上产生了负面消极的影响,并且限制了对女性未来发展的合理想象和期待。不符合主流思想的女性即是丑陋的,美貌可爱但是不受规矩约束的女性的结局是悲惨的,性格坚强又敢于抗争的女性也同样饱受非议。在阅读名著中,这样的背景致使初中生在通过阅读名著认识女性时,产生无意识的性别偏见,从而影响他们的性别认知。
八、策略
01
指导个性阅读方法,促进女性形象深刻理解
02
调动内心情感,促成女性形象情感共鸣
03
关注名著女性形象,奠定客观认识基础
04
链接课本内外,关注女性立体审美价值
05
立足创作时代,挖掘女性丰富文化价值
1.指导个性阅读方法,促进女性形象深刻理解
(1)精略结合提高效率
如果将精读与略读细化到某一本名著中,比如《西游记》,可以采取将其中女性形象分类,选取有代表性的进行精读。以观音菩萨为代表的女神仙形象,是重点描写的女性人物,大慈大悲又平易近人,既有人类的情感性格,又有神明的宽容慈悲。还有以女儿国国王为代表的人类女性形象,她既美丽善良,又能独立自主地管理国家。还有以白骨精和铁扇公主为代表的女妖,选择典型的富有特色的女性人物进行精读,千篇一律的形象描写进行略读甚至跳读,既能有效提高阅读效率,还能促进对名著女性形象的深层次理解。
1.指导个性阅读方法,促进女性形象深刻理解
(2)圈点批注深化理解
在七年级上册的必读名著《骆驼祥子》中,教材提供的阅读方法是圈点和批注。到九年级阅读《简·爱》也可以采用此法。可以分别从简爱的外貌、动作、心理等等方面进行圈点,透过这些外在表现进一步分析她的内在心理情感,会发现坚强韧性的她也有温柔细腻的一面。
1.指导个性阅读方法,促进女性形象深刻理解
(3)思维导图促进整合
对于前后章节连续性不强的名著,比如《西游记》、《朝花夕拾》,可以读完一章或几章之后进行一次整理;如果是整体性较强的书籍,比如《简爱》情节性较强,可以读完全书再根据人物制作思维导图。还有《水浒传》中,女性形象数量不多且类型比较单一,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分类就比较合适。鼓励学生使用思维导图的方法,可以针对单独女性利用思维导图展开她的人生轨迹,也可以给整体女性形象进行分类。
2.调动内心情感,促成女性形象情感共鸣
以《朝花夕拾》为例,长妈妈是鲁迅年幼时的保姆,也是最真实、最贴近生活的‘慈母’形象之一。作为一个连真正的姓名都很少有人知道的社会底层劳动者,她善良、真诚。她身上存在的种种缺点反而更加真实形象地展现了一个老妈妈的可笑又可爱的形象。
2.调动内心情感,促成女性形象情感共鸣
以《简·爱》为例,简·爱的情感涉及三个方面:
亲情:简·爱是个孤儿,父母相继去世后,幼小的简·爱寄养在舅舅家里。舅父里德先生去世后,舅母把她视作眼中钉,动辄打骂,兄弟姐妹也总是欺负她。即使这样,在舅母临终前,简·爱仍然去看望并且原谅了她。在现实生活中你会原谅生活中对你如此恶劣的人吗?
2.调动内心情感,促成女性形象情感共鸣
以《简·爱》为例,简·爱的情感涉及三个方面:
友情:海伦·彭斯和简·爱在洛伍德孤儿院认识,她是简·爱最亲密的朋友。她们有着同样悲惨的命运,同样遭到别人不公平的对待,甚至是虐待。但是她们的性格却天差地别,在面对暴力时的反应也是截然不同的。一个是豁达隐忍,一个是奋起反抗,你更欣赏哪个人呢?在生活中遇到磨难时,你会怎么做呢?
2.调动内心情感,促成女性形象情感共鸣
以《简·爱》为例,简·爱的情感涉及三个方面:
爱情:作品用大量笔墨去描述了简·爱曲折的爱情道路。在简·爱与罗切斯特情投意合即将步入婚姻殿堂之际,却突生变故,简·爱的理性与尊严使她只能选择离开,她对爱情的态度是什么样的?你认为什么才是真正的爱情?
3. 关注名著女性形象,奠定客观认识基础
(1)正视女性形象的多面塑造
例如《西游记》所塑造的女性形象不再是单一的形象,无论观音等女神还是铁扇公主等女妖,都具有鲜明独特的个性,值得去细细挖掘解读。《儒林外史》以独到的讽刺笔法在虚构的“儒林”社会中创造出许多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也隐含了女性的部分诉求,天分极高痴迷读书的鲁小姐、有勇有谋独当一面的沈琼枝等等。
3. 关注名著女性形象,奠定客观认识基础
(1)正视女性形象的多面塑造
而《水浒传》中对女性的刻画基本都是女性的极端,要么相貌美丽却淫乱无耻,如潘金莲等;要么野蛮刚烈、不像“女人”,如卖人肉的母夜叉孙二娘等;除此之外还有一众诡计多端、贪婪市侩的女性,如王婆。梁山一百零八将中只有三位是女性,这样十分明显地反映了社会环境,甚至作者对女性是抱有歧视态度的。
3. 关注名著女性形象,奠定客观认识基础
(2)挖掘女性形象重要价值
《简·爱》中呼唤女性的人格独立和婚姻自主。作者对简·爱这一人物的塑造,突破了欧美文学作品中上层社会女性在男人羽翼下娇柔脆弱、无病呻吟的形象,颠覆了当时社会生活中女性婚姻以追求财富地位为目的的价值观念,成为 19 世纪初尚处于萌芽状态的欧美女权运动的先声。对于这类女性形象,应该有意识地重视其形象的价值与意义。
4.链接课本内外,关注女性立体审美价值
在阅读整本的《朝花夕拾》之前,学生已经在课内学习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对长妈妈形象有了初步了解。《阿长与山海经》中鲁迅以饱含深情的笔触集中记叙长妈妈给他留下的深刻印象:喜欢私下切切察察、“大字”的睡相、各种愚昧繁琐的规矩,把长妈妈这个人物写得如灵活现,而在细细品味中会发现具有亲切自然的情致。她集合了人性的美好同愚昧落后,这反而使得长妈妈更加的真实。
5.立足创作时代,挖掘女性丰富文化价值
例如《西游记》渗透和融合了佛、道、儒三家的思想和内容,又在虚幻的世界里注入了现实社会的人情世态。比如,有一段外貌描写“懒散怕梳妆,容颜多绰约。散挽一窝丝,未曾戴缨络。漫腰束锦裙,赤了一双脚。披肩绣带无,精光两臂膊。玉手执钢刀,正把竹皮削。”作者一改以往华美装扮,描写了未经装饰的观音菩萨。主要是衬托了观音解救唐僧的急切心情,从而体现了观音菩萨慈悲的心怀。这里的观音不是居高临下给予人类施舍的,而是融入了女性的温和细腻特点的神仙,其中蕴藏着仁爱思想,展现出浓厚的人文情怀。
5.立足创作时代,挖掘女性丰富文化价值
性格描写方面,观音菩萨听闻红孩儿变作她的模样欺骗孙悟空,心中大怒道:‘那泼妖敢变我的模样!’作者也赋予了神仙以人类的性格,观音菩萨作为最常出现的女性神仙的代表,融合了佛教普度众生与儒家博爱思想。除了佛教的观音菩萨之外,还有道教的毗蓝婆菩萨、黎山老母等,她们大多既具有神佛的慈悲救世的心,又兼具温柔亲切的女性之美,赋予了神仙更多的人性化色彩。在分析这类女性形象中,应当探寻背后的文化内涵和价值。
名著是世界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是全世界人民共同拥有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然而由于时代的局限和历史遗留的性别歧视问题,使得名著“白璧微瑕”。好在众多有识之士对名著中女性形象已经有了比较深入的研究,既指出了名著中女性形象塑造存在着缺陷,还挖掘和阐释了名著中女性形象体现的独立意识。不能深入透视名著中的女性形象,算不得完整科学的解读名著,愿我们在阅读名著时勿忘熠熠生辉的女性形象。
九、结语
谢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