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学习目标
1.认识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背景、内容及影响。
2.知道“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及影响。
3.学习周恩来出色的外交才能,认识他对我国外交事业的杰出贡献。
外交宗旨
外交出发点
维护世界和平
促进共同发展
国家利益
高于一切
国家利益实现的重要途径
《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马关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近代中国外交的基本特征:
不平等
不独立
无自主权
历史回顾
屈辱外交!!
积极、主动, 走向世界交朋友(展开积极的外交活动,在成立后的第一年里,就从苏联等十几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建国初期美国对华军事包围
中国领导人怎样才能摆脱这种不利的局面,为此中国领导人是怎样做的呢?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政治上不承认,经济上封锁禁运,军事上包围威胁。
1)原因:①历史因素:旧中国屈辱、不平等的外交关系
②现实因素:国际两大阵营对峙;以美国为首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敌视态度.
③国内:经济落后,百废待兴;政权需要巩固
2)目的:为恢复经济建设创造一个好的外部环境
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①另起炉灶: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旧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零星建立新的外交关系。
②一边倒:毛泽东同志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宣布了我国站在以苏联为首的和平民主阵营之内……旗帜鲜明,打破了帝国主义的幻想。
③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先把帝国主义在我国的残余势力清扫一下……我们要在建立外交关系以前把“屋子”打扫一下。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3)外交政策: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毛泽东
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4)基本方针
5)新中国成立时的外交原则: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
1949年10月2日
1949年12月
1950年2月
苏联第一个宣布承认新中国并建交。
毛泽东访问苏联
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苏联政府贷款给中国3亿美元。
它的签订使新中国外交气象一新,不再孤立,还有更好的政治条件对付帝国主义—周恩来
面对孤立,积极外交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6)成就:1949年10月2日,苏联第一个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并与我国建立外交关系
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7)影响:为恢复经济建设创造一个好的外部环境
美国挑拨中国同邻近国家的关系
②中、印、缅三国在历史上存在领土纠纷
1)背景:①抗美援朝胜利,国际地位提高,引起中国周边国家的担忧与忌惮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2)目的:发展同邻国与新兴的民族国家的友好关系
3)首次提出:1953年底,周总理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
4)发展:1954年底,周恩来分别与印度、缅甸总理发表联合声明,双方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关系的基本原则
1954年周恩来与印度总理尼赫鲁、缅甸总理吴努会谈
周恩来与吴努
5)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平等
互利
互不干涉内政
互不
侵犯
和平共处
保证
保证
目标
目标
尊重、平等、和平
6)影响:①我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②成为我国处理国际关系的一项基本原则;
③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二.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
1.日内瓦会议
参加国际会议
周恩来步入日内瓦会议会场
(1)时间:
(2)地点:
(3)地位:
(4)内容:
(5)意义:
1954年4月至7月
瑞士·日内瓦
解决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
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打开新中国外交的新局面作出了巨大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国际会议
初露锋芒日内瓦 周恩来舌战群雄
西方曾有报刊称:“已有不少人将周恩来喻为印度支那会议的挽救者,他已赢得了外交舞台第一流人物的地位。”
二、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
二战后初期亚洲国家独立形势图
二战后非洲的独立
新中国积极发展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促进亚非国家之间的团结与合作。
万隆会议
时间:
地点:
性质:
1955年4月
印度尼西亚的万隆
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
根据教材说出周恩来参加万隆会议,在会议前、会议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会议中
会议前
困难
代表团乘坐的“克什米尔公主”号飞机被特务机关安置了炸弹,飞机中途爆炸坠毁,十余人遇难。周恩来因行程有变,幸免遇难。
帝国主义国家挑拨一些国家的代表攻击共产主义,甚至怀疑中国对邻国搞“颠覆”活动。
二: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
(1).背景新中国积极发展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促进亚非国家之间的团结与合作
2.万隆会议
④矛盾和分歧:帝国主义国家挑拨一些国家代表当着中国代表的面攻击共产主义,甚至怀疑中国对邻国搞“颠覆”活动。
①召开时间:1955年,印度尼西亚万隆
②地位: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
③会议的主题:讨论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等共同关心的问题。
⑤结果: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2)万隆会议
伊拉克代表
中国是共产主义国家,而共产主义是“新式殖民主义”
菲律宾代表
我们当前的任务不是反对殖民主义、争取独立,而是同美国联合,反对共产主义。
对于万隆会议上菲律宾等代表的发难,周恩来是怎样应对的呢?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的,而不是来吵架的。我们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我们的会议应该是求同存异。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吵架的”“是来求同而不是立异的”,“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存异”。——周恩来
同
遭遇相同:曾经受到帝国主义的侵略;
面临问题相同:如发展国家经济,维护民族独立,
促进世界和平.
异
社会发展阶段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
政治体制不同,意识形态不同。
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加强了同亚非各国的团结合作。
作用
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
——一个美国记者的评论
亚非人民团结一致,保卫世界和平,增进各国人民间友谊的精神,
称为“ ”。
万隆精神
材料一: 一个美国记者评论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中的作用时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
和平、独立、发展经济
攻击中国
会议本来是什么航向
偏离的航向指什么
重回航向
“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作用: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材料二:万隆会议7天,留给历史这样一组数据:168小时中,总理合计睡眠只有13小时,共参加了16次会议,进行了10次会谈,举办了15次招待宴会
世界和平与国家实力是分不开的。不运用国家实力,任何外交政策目标……都无法实现。——美 尼克松:《1999年,不战而胜》
名副其实的国家是没有朋友的,有的只是利益。
——法 戴高乐:《纽约时报杂志》
外交政策必须以一个国家的历史和地理背景为基础。换句话说,我们是从自己所居住的地方去观察世界的。 ——印·甘地:《自述》
在考虑国际问题的时候,不陷于眼前或过去的仇怨,思索即将到来的新世界的性质,这是一个真正伟大的标志。 ——美 尼克松:《领导人》
从名言看影响外交政策因素
综合国力
国家利益
国际环境
国家性质
苏联把外交变为科学
中国把外交变为艺术
以独立自主的形象面对世界
以和平共处的原则走向世界
以求同存异的智慧感动世界
新中国与旧中国外交有何本质区别?从中可以得出哪些历史认识?
旧中国:屈辱外交政策
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认识:
1、落后就会挨打,弱国无外交
2、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必然导致外交失败
3、强大国力,是外交的坚强后盾
以史为鉴 看我今朝
2001年7月,江泽民访问俄罗斯
2001年11月,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WTO)
2002年5月,美国总统布什会见时
任国家副主席胡锦涛。
亚太经合组织(APEC)上海峰会
2005年4月24日,参加亚非峰会的各国
领导人在万隆,
2010年上海世博会
新中国成立之初采取的外交政策: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新中国成立之初与中国建交的国家:
苏联等十几个国家
社会主义国家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提出时间:
1953年
内容:
互相尊重领土和主权完整、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利
和平共处
意义:
1、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万隆会议
时间:
1955年
地点:
印度尼西亚万隆
提出主张:
“求同存异”
意义:
1、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2、加强了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对中国:①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
②成为我国处理国际关系的一项基本原则。
万隆精神:
课堂总结
随堂检测
1. 【2021·东营】“如果不是坚决贯彻独立自主的立场,就会成为卫星国,仰帝国主义的鼻息,就会成为从属国家。因此,在坚持独立自主上不能放松。”从中可以看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奉行的外交政策是( )
A.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 共赢共享的理念
C.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D. 对外开放政策
C
2.1953年周恩来总理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不包括( )
A.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B.互不侵犯
C.一团和气解决所有争端 D.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C
3. 【2021·怀化】一个美国记者评论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中的作用时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之所以说周恩来改变了会议的航向,是因为他提出了( )
A.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 “求同存异”方针
C. 改善中美关系 D. 改善中日关系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