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专项训练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物理教研组
考生注意:
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
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6分)
一、单选题(12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6分)
1、老奶奶用放大镜看报时,为了看到更大的清晰的像,她常常这样做
A.报与放大镜不动,眼睛离报远一些
B.报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远一些
C.报与放大镜不动,眼睛离报近一些
D.报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近一些
2、把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可在距凸透镜10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用它观察邮票上的小字,则邮票到透镜的距离应
A.大于10 B.大于20 C.小于10 D.在10一20cm之间
3、甲在阳光充足的教室内,小阳手持一个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在白墙和窗户之间移动,可以在墙上看到窗户的像,这个像是
A.倒立、等大的 B倒立、缩小的
C.正立、放大的 D正立、缩小的
4、通过对平面镜和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研究,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实像是放大或缩小的,虚像总是等大的 B、实像总是倒立的,虚像总是正立的
C、实像和虚像一定是放大的 D、实像总是正立的,虚像总是倒立的
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处于右图所示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利用这种成像原理可以制成
A.照相机 B.幻灯机
C.放大镜 D.潜望镜
6、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它的独特魅力给课堂教学增添了生机和活力。多媒体教室的投影银幕是用粗糙的白布制成的,投影仪的折光系统相当于一个凸透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凸透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
B.全班同学都能看到画面是因为光射到投影银幕上发生了镜面反射
C.全班同学都能看到画面是因为光射到投影银幕上发生了漫反射
D.镜面反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7、如图所示,主光轴上的S点发出的光经凸透镜折射后交于主光轴上的S′点,现有一条平行于入射光的光线从R点射向凸透镜,则折射光在凸透镜的另一侧
A.和主光轴有交点,仍在S′点 B.和主光轴有交点,在S′点的左侧
C.和主光轴有交点,在S′点的右侧 D.和主光轴没有交点
8、把一个凸透镜固定于薄壁玻璃筒中间,在凸透镜的焦点F处放一个点光源S,然后注入水,使水面处于光源S和凸透镜之间,如图1所示,为使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是一束平行光,则光源的位置
A.应适当升高 B.应适当降低
C.应不动 D.无论怎样变动,均无法实现
9、如图所示,MN为透镜L的主光轴,AB为一条从左边射向透镜后折射的光线,由此可以判定( )
A.若L是凸透镜,B点一定是L的焦点
B.若B点是L的焦点,则L一定不是凸透镜
C.若B点是L的焦点,AB的入射线一定平行于主光轴
D.若AB的入射光线是从无穷远处主光轴上一点发出的,则L一定不是凹透镜
10、如图所示,有一长方体玻砖,在它内部的中心位置有一圆形气泡,当一束平行光垂直于玻砖向下照射时(中心位置切面如图所示),在地面MN区域内可能会看到
A.矩形亮斑
B.矩形暗斑
C.矩形暗斑且中心有一亮点
D.矩形亮斑且中心有一暗点
1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凸透镜、光屏和烛焰的位置如图所示时,光屏上能成一清晰的像。则
A.所成的像是正立缩小的实像
B.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C.把蜡烛向左移动,调整光屏的位置,得到的像变小
D.把蜡烛向右移动少许,调整光屏的位置,得到的像变小
12、把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可在距凸透镜10 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用此透镜来观察邮票上较小的图案,则邮票到透镜的距离应
A.大于10 cm B.小于10cm
C.大于20cm D.在10cm和20cm之间
第Ⅱ卷(非选择题 64分)
二、填空题(6小题,每小题6分,共计36分)
1、如图甲所示是现代城市很多路口安装的监控摄像头,它可以拍下违章行驶或发生交通事故时的现场照片。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 镜,它的工作原理与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相似。如图乙和丙是一辆汽车经过路口时与一辆自行车相撞后被先后拍下的两张照片,由图可以看出汽车是逐渐 (选填“靠近”或“远离”)摄像头。为了交通安全,请你对行路人提出一点建议: 。
2、如图是一台投影仪的示意图,其中A是___________,它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B是___________,它在投影仪上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
3、图是一种小灯泡的示意图,它射出的是一束平行光线,其上面的一块半圆形玻璃相当于 镜,灯丝应位于 上.
4、一种微型手电筒的灯泡做成如图所示的形状,它的前端相当于一个 ____________,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下图表示的是近视眼成像示意图,矫正近视眼应佩戴眼镜的镜片是 透镜(选填“凸”或“凹”)
6、一束平行光通过 透镜后,将会聚于一点,这点称为该透镜的焦点,一个透镜有 个焦点。
三、实验探究(2小题,每小题14分,共计28分)
1、小明用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进行实验探究,他分别进行了若干次实验操作,并把测出的物距和像距准确地记录在以下两个表中.
焦距f1/cm 物距u/cm 像距v/cm 焦距f2/cm 物距u/cm 像距v/cm
14 20 47 16 20 80
14 30 26 16 30 34
14 40 22 16 40 27
14 60 18 16 60 22
根据表中的数据,写出两条探究结论.
结论1: ;
结论2: .
2、小波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
(l)实验要求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像成在__________________。
(2)他将凸透镜正对平行光,当光屏移动到图所示位置时,屏上呈现出最小最亮的光斑,则此凸透镜的焦距f=________cm。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答案:B
2、答案: C
3、答案:B
4、答案: B
5、答案: A
6、答:C
7、答案:B
8、答案:B
9、答案: D
10、答案:D
11、答案: C
12、答案: B
二、填空题
1、答案:凸透;照相机;远离;略
2、答案:平面镜 凸透镜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3、答案:凸透、焦点
4、答案: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5、答案:凹
6、答案:凸 2
三、实验探究
1、答案:
【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分析】(1)根据凸透镜的焦距相同时,比较物距和像距的数据即可得出结论;
(2)根据凸透镜的焦距不相同时,通过比较物距的数据得出凸透镜的焦距长短和像距的关系.
【解答】解:(1)由表可知,在成实像的情况下,凸透镜的焦距相同时(如焦距都为14cm),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越长(由20cm增大到60cm),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就越短(由47cm减小到18cm).
(2)由表可知,在成实像的情况下,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相同时,都为20cm时,焦距是16cm的凸透镜的像距为80cm,而焦距为14cm的凸透镜的像距为47cm;同理,当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都为30cm、40cm…时,都有这样一个规律:在成实像的情况下,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相同时,凸透镜的焦距越长,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就越长.
故答案为:(1)在成实像的情况下,当凸透镜的焦距一定时,物距越大,像距越小;
(2)在成实像的情况下,当物距一定时,焦距越大,像距越大.
2、答案:(1)光屏中心 (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