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汽车的联想(教案)-美术一年级下册(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3. 汽车的联想(教案)-美术一年级下册(表格式)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美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2-04-27 17:30: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汽车的联想》
学科 美术 年级 一年级 时长 19分钟
支持材料 一、选择的线上网络平台简介 (一)腾讯会议: 腾讯会议是腾讯云旗下的一款音视频会议产品,于2019年12月底上线。2020年1月24日起面向用户免费开放300人的会议协同能力,直至疫情结束。具有全平台一键接入、音视频智能降噪、美颜、背景虚化、锁定会议、屏幕水印等功能。该软件提供实时共享屏幕、支持在线文档协作。 (二)线上教学支撑材料列表(例如下表) 材料文件名材料1教学课件:《汽车的联想》ppt+字体(汉仪黑荔枝体简) 材料2微课:《太阳能校车》
背景分析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指出:关注文化与生活,通过美术课程,学生了解人类文化的丰富性,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并且注重创新精神,采取多种方法,帮助学生将创意转化为具体成果。本课围绕学生熟悉的出行方式--汽车展开,通过探究学习和综合学习,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探究发现,找到不同知识之间的关联,发展综合实践能力,创造性地实现对汽车的联想。 另外,《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7版)》指出美术学科的核心素养为: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文化理解。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特征,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意实践与美术表现。通过让学生体验造型活动,增进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敢于创新与表现,产生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 本课运用迁移理论,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学生在一年级上册已经初步学习了基本形,因此,我们可以将之前学过的知识与技能迁移到本课。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的情境,引导学生借助于与家人的互动探究,将学生的学习与他们的生活世界紧密相连,强调学生把美术学习与日常生活中的事物相结合,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发展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新精神。 二、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是人美版一年级下册的学习内容,一共三页,包含“我的发现”、“我来体验”、“我爱探究”、“艺术实践”、“我会评价”五个板块,与本册第四课《漂亮的童话城堡》、第五课《画蘑菇》同为创新单元中“造型·表现”领域课程的内容。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提高,作为现代交通工具,汽车的发展日新月异,呈现出各种各样的造型,具有了更为理想、实用、节能环保的功能,给充满好奇心的学生留下了强烈的视觉感受、美好的记忆和丰富的联想。在题材选择上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年龄阶段其身心发展的特征;在教材的设计上也凸显了“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知识性、美术学科的本体性及内容组织的合理性。 三、学情分析 (一)已有认知方面 教材中涉及到的汽车是学生非常熟悉的一种交通工具,学生对画汽车有浓厚的兴趣,而且一年级的部分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已经能概括出汽车每一部分的形状,如在一年级上册的《图形变变变》一课中,初步了解了不同形状的组合与变化;在《可爱的家》一课中,进一步学习了如何通过组合基本形概括物体的造型特点。这些都为本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二)待发展认知方面 由于本学段的学生认知能力有限,对于利用形状的组合表现汽车的联想,或依汽车的外形把生活中的物品变成汽车的形象,有一定难度。 (三)情感方面 本次面对的群体是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对于美术充满了兴趣,但是仍旧贪玩好动,注意力有待加强,为此,教师要通过引导学生对汽车的回忆、观察、启发联想等,给学生表现的方法,鼓励学生敢于创新、大胆想象,创造性地表现汽车,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 四、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一)重点 运用基本形组合的方法表现各种汽车,并能创造性地表现汽车形象,体验造型表现的乐趣。 (二)难点 通过观察、记忆和想象,创造性地表现出汽车的生动画面。 (三)分析: 依据一年级学生的特点,用观察、回忆、思考、想象、交流的方法运用基本形组合表现汽车,让学生创造性的画出各种不同的汽车。本课的教学内容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美术知识完成绘画创作,对于学生的造型能力、空间感、想象力都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学习,了解汽车既是现代生活的交通代步工具,也是人们工作中重要的生产工具。学生通过观察分析,了解汽车的种类、结构及其功能;学习用不同形状组合、描绘出不同的汽车。学习汽车联想的方法,能创造性的表现汽车形象。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学习,引发学生观察、思考、想象、创意构想,运用基本形的组合,创造性地表现汽车形象,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鼓励学生大胆介绍自己的作品及设想,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从中体验造型表现的乐趣;在艺术实践活动中,发挥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敢于创新、大胆表现的能力。培养学生观察生活、遵守交通规则、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方法 与策略 一、教学方法:讲授法、探究法、演示法、谈话法、评价法 二、教学策略:从学生非常熟悉的汽车滴滴声导入,再采用层层递进的学习方法,由简到难。由汽车的基本形和结构入手,再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运用联想的方式画出自己喜欢的汽车。
线上教学过程 活动内容 活动意图 时间分配
活动1: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同学们,请大家竖起小耳朵,远处传来了什么声音?你们看到了什么?(播放汽车滴滴声以及正在行驶的汽车。)你们真聪明!今天,老师就带大家驶入汽车的世界,一起学习第三课—汽车的联想。 通过汽车的鸣笛声和正在行驶的汽车作为视听导向,迅速有效的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探知热情。 0.5分钟
活动2: 课前探知 一、课前教师让学生搜集有关汽车的资料,课上学生分享与家人一起探索的汽车知识。 二、教师整理总结汽车知识。 老师也找了一些有关汽车的知识,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世界上最早的汽车你们猜猜长的什么样? 展示世界上最早的汽车,以及德国人卡尔·本茨和他制造的第一辆汽车。 通过学生课前自主探究、教师整理总结,让学生对汽车有一定了解,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有利于其更快的进入课堂角色。 2分钟
活动3: 功能分析 一、简单了解了汽车小知识,老师想问问大家,在生活中你见过什么车?它可以为我们做些什么呢? 学生展示汽车模型,介绍生活中见过的汽车及其用途。 二、出示生活中的功能车图片并分析功能。 老师这里还有一些汽车图片,这些车你见过吗? 出示吊车、铲装车、叉车、雪地车、洒水车、清扫车图片。 三、从环境污染问题引出新型汽车。 功能多样的汽车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问题,城市交通堵塞、能源的大量消耗、汽车尾气导致环境污染等等,这就让我们在设计汽车时不得不考虑这些问题。 出示充电汽车、氢气车、超级电容车、太阳能车图片。 利用线上课堂的优势,让学生展示分析汽车模型。 强化学生对功能车的概念,拓宽其认知,同时启发了学生的联想。 从问题出发,引发学生联想,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并拓宽其视野,丰富学生的感知经验。 3分钟
活动4: 造型解析 一、了解汽车的结构。 看了这么多功能多样的汽车,老师相信大家一定被它们形态各异的外形吸引了,我们赶紧来看看汽车的外形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车身、车轮、车灯、车窗。 二、回顾汽车基本形。 个性的汽车外形一直吸引着老师的注意,我想用最简单的绘画语言表现他们,谁来告诉老师该如何表现呢? (一)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拼摆小游戏。请同学们对照汽车图片,找出相似的图形,在拼摆区拼出汽车基本形。 这辆赛车我们可以给它概括成简单的三角形,它由梯形、椭圆形、长方形、和圆形组成的。 这张汽车比之前的要稍复杂一些,哪位同学想尝试一下呢? 这辆水泥搅拌车像长方形,可以用梯形、正方形、长方形、椭圆形和圆形拼摆。 (二)为什么赛车的形状和水泥搅拌车的形状不一样呢? 因为赛车需要跑的快,所以设计的形状的流线型,而搅拌车需要运输水泥,所以车型就会偏大。 三、通过分析汽车外形的区别,引出汽车的外形发展史。 说到这里,老师就要告诉大家一个关于汽车外形的小知识。最初的汽车是作为马车的替代品出现的,因此外形更接近马车的车厢,后来人们设计出T形汽车,为了让车跑的更快,人们又设计出了外形像甲壳虫的流线型汽车,之后我们又看到了船型的汽车,但这些车都有各自的问题,最后,人们找到了至今最合适的造型——楔形汽车,这就是今天最常见的汽车造型了,汽车的造型不是直接就被确定的,而是研究人员善于思考和观察生活的劳动成果。 了解汽车的结构,为进行汽车的联想和艺术创作做铺垫。 通过教师演示拼摆,使学生直观了解到汽车的各部分可以用基本形概括并组合。 学生在基本形拼摆小游戏中,通过观察、思考、拼摆,进一步理解汽车的造型可以用基本形组合表现,解决教学重点。 通过有目的的观察,使学生能更好地把握观察对象的视觉艺术特征。 了解汽车的外形发展历史,分析不同时期的汽车外形及功能,引发学生联想。 3分钟
活动5: 创意联想 一、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很多物品,可以把哪些物品想象成汽车的形状呢? 每到炎炎夏日,老师第一个想到就是冰激凌,如果能把冰激凌联想成汽车,那每到夏天我就可以在凉爽的车里吃冰激淋啦;我还想到了洒水壶,如果能把它联想成洒水车,那他自带的长长的喷嘴就可以大面积的快速清洁马路,省时省力,美化我们的城市。 鼓励学生联系生活中的物品来设计汽车外形,感受美术与生活紧密相连。在解决教学重点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1分钟
活动6: 教师示范,启发感知 了解了这么多各式各样的汽车,老师也产生了联想,现在我把它画下来。 一、播放教师示范微课《太阳能校车》。 二、出示另外两幅教师示范。 除了用绘画的形式,我们还可以用其他的艺术形式来表现汽车的联想,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拼贴示范:《智能割草车》 超轻黏土示范: 《智能轮胎伸缩车》 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使学生明确艺术实践的过程及方法,解决教学重、难点。 利用多种艺术表现形式拓宽学生的创作思路。 3.5分钟
活动7: 欣赏作品,分析画面 一、展示分析教材第8、9页作品 请打开美术课本的第8页,我们来欣赏一下这幅《自行野营车的截面图》,作者是玛佳莉·吕什,是一位法国的画家。他画的是一辆多功能的房车,我们可以在画面中找到很多功能区,比如说摆放行李的车顶,可以睡觉的上铺,最有趣的是这辆车非常环保,因为它是自行车轮发电,有四个小朋友呀在使劲的蹬自行车呢! 请打开美术课本的第9页,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四幅作品,他们的构图都特别饱满,每辆车的功能都很明确,有的车利用了基本形,有的车利用了生活中的物品。 二、展示分析优秀学生作品。 这四幅作品是比较完整的,第一幅创作的是快速医疗车,患者只要进入这辆车疾病都会痊愈,小作者希望利用这辆车来救助全世界的新冠肺炎患者,帮助他们早日康复; 第二幅是竹蜻蜓汽车,可以随时随地起飞,再也不用担心交通堵塞; 第三幅是快餐汽车,可以做出任何你想吃的食物; 第四幅是各式各样的新型汽车,它们都在遵守交通规则。 拓宽学生思维,启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欣赏同龄学生的作品,消除畏难情绪,激发创作欲望。 2分钟
活动8: 创意表现 一、实践要求 (一)用绘画的方法表现出你心中造型新颖、功能奇特的汽车; (二)大胆想象,勇于创新,突出自己的想法和个性。 明确创意表现要求,体验造型表现的乐趣。 1分钟
活动9: 交流展评 一、出示评价要求 二、展评学生作品 同学们都画的差不多了,现在我们请四位同学来展示一下他们的作品。说一说你画的汽车最独特的地方是哪里?它的功能是什么 (一)《草莓房车》 (二)《四脚龙车》 (三)《快乐的一天》 (四)《垃圾自动分类车》 三、教师及时奖励电子星星 你们说的真精彩!老师送给你们每人一颗小星星,请画在图画本的第一页。 四、现在哪位同学可以结合我们这节课的内容,说一说你最喜欢哪一幅作品呢? 五、教师评价 老师最喜欢的是这辆垃圾自动分类车,首先它的构图非常饱满,功能很明确,颜色也很丰富,如果勾线再明确一些就更好了。 小结:老师想告诉大家,北京从2021年5月1日正式开始实施垃圾分类,垃圾分类不是小事,小小动作推动大大发展,从同学们的联想中,老师看到了大家对垃圾分类的认识和期待,相信我们都能成为环保践行人! 学生运用大胆的联想创作一辆汽车,并结合评价要求生生互评、师评总结。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因线上教学,及时奖励学生电子星星,鼓励孩子大胆展现自我,增强自信心。 肯定、分析学生联想的作品,并引出垃圾分类的意义以及精神,让学生在学有所乐的同时,能够学有所得。 2分钟
活动10: 总结拓展,畅聊联想 一、出示中国第一辆“解放牌”汽车图片。 你们知道吗?我国的汽车业是在解放后开始的,这是1956年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的第一辆解放牌汽车,当时制造一辆汽车非常不容易,它凝聚了我国众多劳动人民的心血,这种吃苦耐劳的精神很值得我们去学习。 总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对汽车产生了丰富的联想,并用绘画的形式进行了表现。也许我们现在的科学技术还没有达到同学们所联想到的,但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汽车一定会更美观、更环保、更智能化,你们这些神奇的联想一定会成为现实的。 利用我国第一辆解放牌汽车,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肯定其对汽车的联想并激励学生梦想终会成真。 1分钟
一、问题框架 (一)提问学生生活中见过的车并分析其用途。 (二)引导学生回忆基本形状并掌握将其组合成汽车外形的方法。 (三)引导学生把生活中的物品联想成汽车,为后续大胆想象打下基础。 (四)通过学生介绍汽车最独特的地方以及功能,再次明确教学重难点。 一、核心问题: (一)如何表现汽车的外形? (二)如何把汽车概括成简单的基本形? (三)可以把哪些物品联想成汽车的形状呢? (四)你联想到了什么车? 一、问题链: (一)你见过什么车? 它可以为我们做些什么? (二)汽车的外形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如何表现汽车的外形? 如何把汽车概括成简单的基本形? 为什么赛车的形状和水泥搅拌车的形状不一样呢? (三)可以把哪些物品联想成汽车的形状呢? 你联想到了什么车呢? (四)说一说你画的汽车最独特的地方是哪里? 它的功能是什么?
信息技术 应用分析 教学中用到的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对教学支持的分析
Microsoft PowerPoint 利用该软件承载整节课的讲授内容,是教师线上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
腾讯会议 通过该软件,与学生进行在线教学,实现了教授内容的传播。
格式工厂 完成对腾讯会议的录屏任务,对线上教学过程做出记录。
Media Editor 剪辑录制完成的线上教学视频、教学微课,以精准控制时间。
腾讯QQ 腾讯QQ中的“作业”功能,用于及时了解线上教学成果并作出反馈。
微信 用于家长与学生课前自主探究照片及视频资料的收集。
教学反思 一、教学前: 通过对一年级学生的课前调查,部分学生已了解基本形状,但由于本学段学生认知能力有限,对于利用形状的组合表现汽车的联想,或依汽车的外形把生活中的物品变成汽车的形象,有一定难度。为此,我利用线上课堂的优势,让家长和孩子共同查找有关汽车的知识,并让学生把家中的汽车模型进行展示并分析用途,通过这一方式,加强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也为本课作铺垫。 二、教学中: 在线上教学的艺术实践、启发感知环节,我让学生依据授课内容进行联想,有学生提出联想的是“垃圾自动分类车”,对于这一联想,我抓住机会进行了剖析,肯定了该学生的联想,并向学生分析了垃圾分类的意义以及精神,让学生在学有所乐的同时,能够学有所得。 三、教学后: (一)由于是线上课堂,学生能否顺畅的听到教师提问主要依靠家庭网络,有些网络不稳定的学生很难及时作出反馈,从而影响学习效果; (二)教师在学生创作环节很难观察到每个学生的现场创作过程,对于有疑问的学生可以线上作出反馈,而对于没有提问,但实际操作时需要指导的学生,教师则不能及时作出有效解答。因而,我让学生课后把线上实践作品发送到QQ作业,及时了解线上教学成果并作出反馈,以尽量弥补不足。 (三)在线教学缺乏时时互动的同伴,降低了同伴间的交流互动,同时也减少了学生间的竞争与合作,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想能否通过寻找同班同年级的“线上学伴”来解决这一问题?此次线上教学不仅是教学方式的一次重大考验,也是对每个学生在学习深度方面的一次考验,鉴于一年级学生自律能力有限,只有家校配合才能更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