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海水的运动
一、单选题
潮汐时刻表能够反映不同时刻的潮水高度,是船舶进出港口的重要依据。2020年6月20日某海洋运输船来到中国辽宁省锦州港,该船是符合进港条件的最大吨位船舶。下图表示锦州港当日的潮汐时刻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此日,这艘船舶要进港卸货,最合理的进港时间是( )
A.6 时 B.11 时 C.16 时 D.21 时
2.下列关于潮汐说法正确的是( )
A.海水上升称为潮,海水下降称为汐
B.潮汐的形成与太阳对月球的引力有关
C.潮汐是深层海水最基本的运动形式之一
D.钱塘江大潮与杭州湾“口大肚小”的形状有关
发生在日本本州岛东部海域(142.6°E,38.1°N)的9.0级大地震,导致了福岛第一核电发生核泄漏事故。下图是“福岛核电站泄露辐射范围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日本核电比重较高的主要原因是
A.常规能源缺乏,核电技术成熟 B.靠近核燃料地,运费低
C.核能是清洁能源,没有污染 D.经济发达,能源消耗量大
4.导致福岛核电站核泄露辐射范围向东扩展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风向 B.洋流、海陆分布
C.地形、海陆分布 D.风向、洋流
下图示意位于大陆西岸的某区域,图中等高距为100m。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图中沿海地区的主要景观特点最可能是( )
A.热带沙漠广布 B.温带草原广布 C.亚寒带针叶林广布 D.亚热带森林广布
6.图示区域( )
A.甲处有寒流经过 B.湖泊为淡水湖 C.乙地海拔可能为450m D.夏季流水作用较强
海洋—大气之间进行着广泛的水热交换,深刻影响着全球环境及其变化。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海洋向大气输送热量的主要方式是
①洋流热量输送
②海气之间对流
③海面长波辐射
④蒸发潜热输送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8.图中中纬度海域数值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大气运动 B.洋流分布 C.天气变化 D.太阳辐射
9.图中向大气输送热量最少的海区
A.雨雾天气较多 B.浮冰和冰山广布
C.渔业资源较丰富 D.盐度比周围海域高
10.2013年4月5日,我国帆船手驾驶“青岛号”帆船荣归青岛港,实现了中国人首次单人不间断环球航海的壮举。下图为此次航行的航线图。据材料完成问题。
此次航行中,最能利用盛行风和洋流的航程是( )
A.南美洲以南→非洲以南 B.非洲以南→南海
C.南海→台湾海峡 D.台湾海峡→青岛
读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11.有关洋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洋流的规模远超过河流的流量 B.洋流方向随季节而变化
C.暖流的水温比寒流高 D.自北向南流的是暖流
12.图一所示( )
A.甲为北半球暖流乙为北半球暖流 B.甲为南半球寒流乙为北半球寒流
C.甲为北半球寒流乙为南半球暖流 D.甲为南半球暖流乙为南半球寒流
13.图二中洋流与图一中洋流性质一致的是( )
A.①一甲 B.②—乙 C.①—乙 D.②一甲
14.关于图二洋流的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使向北航行的游轮加速 B.②带来南极冰川,威胁航海安全
C.②沿海泄漏的原油不会污染①海域 D.②洋流流经海区有世界著名渔场
海水透明度是表示海水能见程度的一个量度。海水透明度是指用直径为30厘米的白色圆板(透明度板)垂直地沉入水中,直至刚刚看不见的最大深度。下图为我国台湾海峡多年来夏季海水平均透明度遥感影像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台湾海峡夏季海水透明度的总体分布特点是( )
A.近岸海域透明度高于台湾海峡中部
B.近岸海域透明度低于台湾海峡中部
C.由大陆沿海向台湾沿海透明度逐渐降低
D.由台湾海峡向大陆和台湾沿海透明度逐渐升高
16.导致台湾海峡海域夏季海水透明度分布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
A.云层厚度 B.海洋深度
C.沿岸径流 D.海洋浮游生物
17.读图,根据图中等温线数值分布及弯曲形态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图所示区域位于北半球 B.乙图所示区域位于北半球
C.甲图洋流为暖流 D.乙图洋流为寒流
下图示意北大西洋洋流分布简图。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8.甲渔场的成因主要为( )
A.上升补偿流 B.径流入海 C.寒暖流交汇 D.人工养殖
19.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的洋流有(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波浪能是指海洋表面波浪所具有的动能和势能,受风、洋面、地形等因素影响。我国有广阔的海洋资源,波浪能的理论存储量为7000万千瓦左右。下图示意我国沿海局部海域波浪能密度的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图中区域( )
A.位于我国渤海和黄海沿岸 B.波浪能密度北部小于南部
C.海域的水深北部大于南部 D.海岸线平直处波浪能集中
21.下列关于波浪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波浪能不可再生,是新兴清洁能源 B.波浪能较稳定,已被广泛开发利用
C.北半球比南半球洋面广,能量更大 D.我国东南沿海夏秋季节波浪能较大
德雷克海峡海冰较常年增多会导致海水流通量减少,海峡西侧水位增高,北上水流增加。下图为南太平洋周围区域洋流分布图。完成下题。
22.德雷克海峡海冰较常年增加时( )
A.②附近海区降水增加
B.③附近海区降水增加
C.②附近海区气温升高
D.③附近海区气流对流减弱
23.①附近海区的洋流( )
A.受西南风影响
B.属于副热带为中心的环流
C.性质属于暖流
D.围绕南极大陆逆时针流动
下图为2017年1月7日水温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4.有关甲海域洋流性质及其流向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寒流,流向西北 B.暖流,流向东南
C.寒流,流向东南 D.暖流,流向西北
25.甲海域( )
A.较同纬度其他海域水循环更活跃
B.沿岸降水稀少,以荒漠景观为主
C.分布有寒、暖流交汇成的大渔场
D.水温分布主要受沿岸大陆影响
如图是副热带某海区海水温度立体空间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6.图中洋流可能是流经( )
A.美国东海岸的寒流 B.澳大利亚东岸的暖流
C.南美洲西岸的寒流 D.北美洲西岸的寒流
27.若该洋流位于南半球,则它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 )
A.减缓北上海轮航速 B.缩小海水污染范围
C.降低沿岸地区气温 D.增加沿岸地区降水量
下图为“某区域洋流环流简图”,右侧为相应风带的盛行风。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28.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海区位于南半球 B.①处洋流的性质为寒流,温度最低
C.②处洋流的性质为暖流,温度最高 D.③处洋流主要是由西风吹拂形成的
29.流经①处的洋流流向与下列四幅图所示一致的是 ( )
A. B. C. D.
海雾大多是暖湿空气经过较冷洋面形成的。寒暖洋流交汇处往往具备这样的条件,因此很容易形成海雾。下图示意日本群岛附近海域洋流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0.一年中,日本群岛附近海域海雾多发的时段应是( )
A.1—2月 B.3—4月 C.7—8月 D.11—12月
31.①②洋流交汇形成的大渔场是( )
A.北海渔场 B.北海道渔场 C.纽芬兰渔场 D.秘鲁渔场
二、综合题
32.读高潮和低潮图与月相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
高潮和低潮图 月相变化图
(1)海水的运动形式主要有波浪、洋流、___________三种。
(2)潮汐是海水在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下发生的周期性涨落现象。
(3)图①中,A点出现高潮的原因是___________,出现高潮的农历日期可能为_____________。图②中,A点出现低潮的原因是________,出现低潮时所见的月相可能为月相变化图中的__________(填字母)。
33.下图为北大西洋洋流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分别判断①②两支洋流的类型,并说明理由。
(2)都柏林和圣约翰斯所处的纬度差不多,但1月份都柏林的气温为8℃时,圣约翰斯的气温常在0℃以下,试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3)图示海域可能存在一大型渔场,用 标出,并分析该渔场形成的主要条件。
(4)古代,哥伦布从欧洲去美洲时,走了图中A、B两条不同的路线。有趣的是,距离较短的A路线用了37天,距离较长的B路线却只用了22天,试分析原因。
3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红海地处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张裂地带是世界上盐度最高的海域,与相邻的印度洋之间有较大的盐度差异,给沟通两水域的海峡表层海水流向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尽管红海是世界上盐度最高的海域,但在红海周围利用海水制盐的盐场却并不多见。下图为红海周边示意图及某盐场景观图。
(1)分析红海盐度高的原因。
(2)指出沟通红海与印度洋的海峡表层海水流向,并分析原因。
(3)从地形角度分析红海周围盐场并不多见的原因。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2.D
【解析】
【分析】
1.
本题考查潮汐;潮汐变化。海洋的潮汐对于乘潮进港和乘潮出港的船舶靠泊和离泊作业影响很大,必须准 确把握高潮位的时间进行靠泊和离泊作业,快速接卸减少船舶吃水,一般情况, 将会选择大潮时,靠泊作 业,增加助航的力度,并结合上表判断, 16:00时,高潮的水位较高, 16 后点潮高升高最有利于这艘船舶要 进港卸货。故C正确, ABD错误。故选C。
2.
潮汐是在月球和太阳引力作用下形成的海水周期性涨落现象。在 白天的称潮,夜间的称汐,总称“潮汐”。一般每日涨落两次,也有涨落一次的。 发生在海水的表层,因 此ABC错误;钱塘江大潮跟钱塘江口状似喇叭形有关。钱塘江南岸赭山以东近50万亩围垦大地像半岛似 地挡住江口,使钱塘江赭山至外十二公里段酷似肚大口小的瓶子,潮水易进难退,杭州湾外口宽达100公 里,到外十二工段仅宽几公里,江口东段河床又突然上升,滩高水浅,当大量潮水从钱塘江口涌进来时, 由于江面迅速缩小,使潮水来不及均匀上升,就只好后浪推前浪,层层相叠。从而增加了潮水的水位,D正确,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潮汐的概念及潮汐的影响。要求学生掌握潮汐的原理及影响因素和影响等。考查学生图 表信息的提取能力和分析能力。
3.A
4.D
【解析】
【分析】
本题组主要以日本为背景,考查了日本的自然地理特征及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试题难度一般。
3.日本地域面积狭小,矿产资源贫乏,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常规能源缺乏,而日本科技水平高,核电技术成熟,所以日本核电在能源消费构成中的比重较高,故A正确;日本没有靠近核燃料地,故B错误;核能一旦发生事故,对环境的污染很严重,故C错误;日本经济发达,对能源需求量大不是日本发展核电的主要原因,故D错误。综上所述,选A。
4.福岛核电站核泄露的海区有日本暖流流经,受日本暖流和北太平洋暖流的影响,核泄露辐射污染的范围不断向东扩展,日本东部海域位于北半球的盛行西风带内,盛行风也是导致辐射污染的海水向东扩展的原因,所以ABC错误,故选D。
5.D
6.A
【解析】
【分析】
5.
依据上题分析,图中沿海地区为地中海气候,对应的植被景观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D正确;热带沙漠气候对应热带沙漠景观,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应温带草原或亚寒带针叶林或温带荒漠景观,ABC错误。故选D。
6.
结合前面的分析,图示区域为南半球大陆西岸中低纬度,甲处有寒流经过,根据等温线在甲处的凸出方向,也可判断甲地洋流由南向北流,为寒流,A正确;河流注入湖泊,且图中湖泊无出湖径流,湖泊可能为咸水湖,B错误;根据等高线的分布,在河流处等高线凸向高海拔处,可知南部海拔高,北部海拔低,根据等高距100m,可知北部的等高线为400m,乙处附近闭合等高线与相邻的等高线中数值高的相等,故乙地海拔范围500-600米,C错误;图示区域为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降水少,流水作用弱,D错误。故选A。
【点睛】
该题突破点为甲处洋流,图示甲处位于中低纬大陆西岸,有向北流的洋流,可推断该地区属于地中海气候,位于30°S-40°S的大陆西岸,植被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甲处洋流为南半球寒流。
7.D
8.B
9.C
【解析】
7.对流大多是由局部气流受热上升导致,因海域纬度范围广,各地冷热状况不同,因此对流常产生于局部区域,而海——气之间的输送热量则是整个海洋面与大气间,并不是局部区域的表现,故②不是主要的输送热量方式;海面的温度与太阳辐射的温度相比较低,而热量值越大、能量越大,波长越短,所以海面的辐射应为长波辐射,③对;海洋水蒸发时会吸收热量,在遇到一定低气温时会产生潜热释放(即水汽凝结时会释放热量),这种海气热量的交换方式会在整个海域都能产生,且热量交换明显,④对;洋流热量输送主要表现在不同的海域间温度的交换,虽然也会对沿途环境产生增温或降温的效果,即产生热量交换,但这种交换通过直接传导的方式进行热量交换的量少,仅局限于近洋流面的大气,所以最终也是通过蒸发潜射输送交换的热量更多,①不是主要方式。故选D。
8.从图上可以看出,中纬度沿线向大气输送热量的年总值在大洋东岸接近甚至小于50,这表明大洋东岸海洋几乎没有向大气输送热量,反而接收大气热量多,根据洋流分布原则可知这里有寒流流经,降温效果明显,水温低,蒸发弱,向大气输送的热量少;而大洋西岸则大于200,这表明大洋西岸向大气输送热量多,根据洋流分布可知该海域有暖流流经,增温效果明显,水温高,蒸发强,因此向大气输送的热量多,故两侧洋流分布不同造成数值差异,B对;大气运动主要表现在天气现象及风等现象,对大范围海水温度的影响非常弱,且这个纬度附近的两地风向大多以东北信风为主,AC不符;影响太阳辐射的最基本因素是纬度,两地纬度相同,且下垫面同为洋面,太阳辐射值应相似,故D不对;故选B。
9.从图上可以看出向大气输送热量最少的海区位于20°N的美国西部,该海域大部分区域受东北信风影响明显,东北信风在该区域是从陆地吹向海洋,该海域受离岸风影响,深层海水应上泛,将深层盐分带至表层,有利于浮游生物生长,为鱼类提供饵料,渔业资源较丰富,C正确;这里地处热带区域,太阳辐射较强,海水蒸发较为旺盛,天气具有热的特点,寒流流经的时候,会导致近洋面的气温下降,随着气温下降,空气中水汽就会凝结,形成海雾,因此多雾,由于寒流减湿作用明显,再加上这里近30度,受副高影响,近洋面常形成逆温层,不利于水汽对流上升,因此少雨,A错误;纬度较低,没有浮冰和冰山,B错误;受寒流影响,盐度比周围海域低,D正确;故选C。
10.A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我国帆船手的航行航线图为背景区域,考查气压带、风带分布规律,洋流分布规律等知识点,意在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材料中只告诉了到达时间,是帆船航行,说明要借助风力和洋流的力量。要根据图示航线的位置,判断所在风带,所经海区的洋流状况。所以要熟悉气压带、风带知识,洋流分布规律及特征。
【详解】
4月5日荣归,航行时间在此之前,根据图中航线位置,南美洲以南→非洲以南航段主要在西风带范围内,顺风顺水,A对;非洲以南-南海之线在南半球是东南信风带,不是顺风,赤道是无风带,也难利用,B错;南海-台湾海峡时段,大概在春季,风力不明显,C错;台湾海峡-青岛时段,季风不明显,不是利用风最方便的时段,D错。故答案选A项。
11.A
12.C
13.B
14.A
【解析】
【分析】
11.
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作大规模的流动,规模比河流大,A正确;其并不随季节而改变,B错误;全球表层海水的温度由低纬向高纬递减,因此并不是暖流水温一定高于寒流,C错误;同纬度相比,暖流流经海区的水温高于寒流。北半球自北向南水温升高,由水温低的海域流向水温高的海域为寒流,而南半球相反,自北向南流为暖流,D错误。因此正确选项为A。
12.
根据等水温线变化规律推测半球,结合寒暖流的概念判断洋流性质。图一中,甲等水温线自南向北降低,说明纬度逐渐增加,判断为北半球;乙等水温线自南向北升高,说明纬度逐渐降低,判断为南半球,A、B、D错误;从水温高的海域流向水温低的海域为暖流,从水温低的海域流向水温高的海域为寒流,可判断出甲为寒流、乙为暖流,故选C。
13.
据图可判读出,①为南半球寒流,A错误;②为南半球暖流。图二中②洋流与图一中乙洋流相对应,B正确。故选B。
14.
向北航行与①洋流流向一致,顺洋流航行可以节约燃料,加快航行速度,A正确;②为暖流,由较低纬流向较高纬,不会挟带冰川,B错误;洋流是全球性的大规模海水运动,可以把近海的污染物带到其他海域,扩大污染范围,因此②沿海泄漏的原油也可能会污染①海域,C错误;寒暖流交汇处会形成比较大的渔场,在②附近没有寒暖流交汇,不会形成大的渔场,D错误。故选A。
【点睛】
洋流按照性质可以分为寒流和暖流,寒流是由高纬流向低纬的洋流,暖流则相反。洋流会影响海洋生物,寒暖流交汇处往往形成大规模的渔场;洋流也可以影响气候;还会影响海洋航行;影响海洋污染。
15.B
16.C
【解析】
15.读图可知,台湾海峡海水透明度近岸海域低于台湾海峡中部,故A错B对;海水透明度由台湾海峡中部分别向福建和台湾沿海逐渐降低,故CD错误,所以该题选B。
16.海水透明度的大小主要受地理位置、大陆径流、自然光场(光照强度)、海水浮游生物和悬浮物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台湾海峡沿岸多径流,夏季台湾海峡附近地区降水最大,径流最大(正值汛期),海水含沙量大,河流携带大量泥沙等物质汇入近岸海域,使近岸海域海水透明度下降,因此,沿岸径流是导致台湾海峡海域海水透明度分布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故该题选C。
17.A
【解析】
【详解】
甲图所示区域越往北温度越低,故甲图所示区域位于北半球,故A正确;乙图所示区域越往南温度越低,故乙图所示区域位于南半球,故B错误;甲图中洋流由水温较低的海区流向水温较高的海区,为寒流,故C错误;乙图洋流由水温较高的海区流向水温较低的海区,为暖流,故D错误。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A。
18.C
19.A
【解析】
【分析】
18.
本题考查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甲处位于南美洲东部沿岸,为纽芬兰渔场,由拉布拉多寒流和墨西哥湾暖流在纽芬兰岛附近海域交汇而形成,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9.
本题考查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据图判断,图中①为巴西暖流,②为墨西哥湾暖流,③为北大西洋暖流,④为加那利寒流,因此对沿岸气候具有增温增湿的作用的①②③,故选A。
【点睛】
本题以北大西洋洋流分布简图为切入点,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解释地理事物的能力,考查的核心素养是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
20.B
21.D
【解析】
【分析】
20.
读图可知,图示区域位于我国黄海和东海沿岸,A错;根据图中波浪能等值线分布可知,波浪能密度北部小于南部,B对;根据图中等深线分布可知,海域深度南部大于北部,C错;海岸线平直地区波浪能稀疏,D错。故选B。
21.
波浪能属于可再生能源,A错;波浪能稳定性差,受天气、陆地性质等多种因素影响,B错;根据全球海陆分布图,可知北半球比南半球洋面小,C错;我国东南沿海夏秋季受季风影响,波浪能较大,D对。故选D。
【点睛】
本题以某海域波浪能的空间分布为背景,考查学生对等值线图的判读以及原因分析,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以及图形信息的阅读能力。
22.B
23.D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南太平洋周围区域洋流分布图为载体,以德雷克海峡海冰较常年增多这一现象为情境,考查相关海区洋流特征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
22.
依据材料信息,德雷克海峡海冰较常年增多会导致海水流通量减少,海峡西侧水位增高,北上水流增加,②海区秘鲁寒流增强,所以附近海区降水减少,气温下降,故A、C两项错误;由于②海区气温降低,使南太平洋东西两岸温差增大,澳大利亚东岸地区上升气流增强,会导致澳大利亚东岸地区降水增多。③属于澳大利亚东岸地区,所以本题B项正确。
23.
①附近海区的洋流属于南极大陆外围的南极环流。其形成主要受极地东风的影响,围绕南极大陆逆时针流动,故D项正确。其性质为寒流,属于副极地环流,所以A、B、C三项错误。
【点睛】
南半球西风漂流成为寒流的原因:一是南半球的西风漂流是环绕南极大陆流动的,而南极大陆是一个冰雪覆盖的大陆,气温极低,这必然会影响其周围水域的温度;二是从南极大陆延伸出来的冰舌,进入海面后形成了漂浮的冰山,这些浮冰融化时吸收大量的热能,从而使海水温度降低;三是南极大陆的强劲而干冷的极地东风也加强了海水的降温。
24.A
25.B
【解析】
【分析】
考查洋流分布;洋流对地理环境影响。
24.
从图中轮廓判断,甲海域位于南太平洋东岸,南美洲西岸,该海域有秘鲁寒流流经,流向为自东南向西北,A项正确。故选A。
25.
该海域为寒流,对沿岸起降温减湿作用,加之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沿岸降水少,水循环弱,A错;因甲海域降水少,景观以荒漠为主,B正确;该处受东南信风离岸风影响,表层海水被吹走,底层海水上升补充,盛行上升流,底层营养物质被带到表层,饵料丰富,形成大渔场,C错;水温比同纬度温度低,受寒流影响,D错。故选B。
【点睛】
26.C
27.C
【解析】
26.图中等温线向北凸出,表明洋流向北流,有两种可能:是北半球向北流的暖流,二是南半球向北流的寒流。结合题中选项和世界洋流分布可知,美国东海岸的寒流、澳大利亚东岸的暖流、北美洲西岸的寒流是向南流的,A、B、D错;南美洲西岸的寒流向北流,导致大洋表层海水等温线向北凸出,C对,故选:C。
27.由题,若该洋流位于南半球,则是向北流的寒流,流向与北上海轮航向相同,可使北上海轮航速加快,A错;洋流会扩大海水污染的范围,B错;寒流对沿岸地区的气候起到降温减湿作用,C对、D错,故选:C。
【点睛】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8.D
29.C
【解析】
28.根据风向偏转可知,该地位于北半球,故A项错误;①处洋流的性质为暖流,故B项错误;②处洋流的性质为寒流,故C项错误;③处洋流主要是由西风吹拂形成的,故D项正确。故选D。
29.流经①处的洋流为暖流,位于北半球,洋流的流向与等温线的弯曲方向一致,故C项正确,D项错误;由等温线分布规律可知,A、B项属于南半球,故A、B项错误。故选C。
30.C
31.B
【解析】
【分析】
30.
海雾大多是因为暖湿空气经过较冷表面(冷洋流)被冷却,水汽饱和而凝结形成。日本为季风气候,夏季低纬度来的东南季风性质暖湿,向北经过冷洋面,水汽达到饱和,形成海雾,故该海域海雾多发的时段是7—8月,C正确。故选C。
31.
①为日本暖流,②为千岛寒流,千岛寒流和日本暖流交汇处形成的大渔场是北海道渔场,故选B。
【点睛】
本题解题关键在于对题干材料信息的解读和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信息,进行试题解答。
32. 潮汐 月球和太阳引力 日地月三者成一条直线,海水所受引力大 初一或十五 日地月三者成直角,海水所受引力较小 C或C′
【解析】
【分析】
潮汐是海水在月球和太阳引力作用下发生的周期性涨落现象,白天的海水涨落称为潮。日地月三者成一条直线,海水所受引力大,出现大潮,农历日期可能为初一或十五。一天之内有两次潮水涨落现象,涨潮、落潮各两次。
【详解】
(1)海水运动形式主要有波浪、洋流、潮汐三种。风浪是最常见的一种波浪
(2)在月球和太阳引力作用下,海洋水面周期性的涨落现象。在白天的称潮,夜间的称汐,总称“潮汐”。
(3)图①中,A点出现大潮的原因是日地月三者成一条直线,海水所受引力大,出现大潮,农历日期可能为初一或十五。图②中,A点出现小潮的原因是日地月三者成直角,海水所受引力分散,出现小潮时所见月相可能为图(二)中的C或C’。
【点睛】
上弦月出现在上半夜的西南天空,下弦月出现在下半夜的东南天空,满月整夜可见。
33.(1)①是从水温低的海域流向水温高的海域的洋流,为寒流。②是从水温高的海域流向水温低的海域的洋流,为暖流。
(2)洋流②为暖流,增温作用明显,都柏林受其影响,气温较高;洋流①为寒流,降温作用明显,圣约翰斯受其影响,气温较低。
(3)如图所示。
该渔场位于寒暖流交汇的海域,海水受到扰动,将下层营养盐类带到表层,有利于浮游生物大量繁殖,饵料丰富,成为世界著名大渔场。
(4)A路线是逆洋流航行,速度较慢;B路线是顺洋流航行,速度较快。
【解析】
【分析】
题目通过北大西洋洋流分布示意图,考查洋流分布及其对环境影响等问题的分析能力。
【详解】
(1)读图可知,①是从高纬水温低的海域流向低纬水温高的海域的洋流,为寒流。②是从低纬水温高的海域流向高纬水温低的海域的洋流,为暖流。
(2)暖流流经增温增湿,洋流②为暖流,增温作用明显,都柏林受其影响,气温较高;寒流流经降温减湿,洋流①为寒流,降温作用明显,圣约翰斯受其影响,气温较低。
(3)寒暖流交汇的海域海水扰动强,营养物质多,浮游生物多往往形成渔场,图示区域主要是北美洲大陆东岸的纽芬兰游渔场;是东格凌兰寒流与墨西哥湾暖流相遇处,海水受到扰动,将下层营养盐类带到表层,有利于浮游生物大量繁殖,饵料丰富,成为世界著名大渔场。标注在③①交汇处。
(4)A路线是逆中纬西风带和北大西洋暖流而行,是逆洋流航行,逆风逆水,速度较慢;B路线是顺东北信风带和北赤道暖流而行,顺洋流航行,顺风顺水,速度较快。
【点睛】
34.(1)气候干燥,蒸发强;海区封闭;缺少大河注入。
(2)流向:由印度洋流向红海。原因:印度洋海域盐度低,密度小,水位高,表层海水由印度洋流向红海。
(3)盐场要求平坦且广阔的地形;红海(由于地处板块张裂地带)海岸带地势陡峻,不利于开发盐田晒盐。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海水的盐度、流向以及盐场的区位因素。
【详解】
(1)根据图文材料,该地位于副热带地区,推知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降水稀少,蒸发旺盛,加之周边地势陡峻,缺少大河注入,海域封闭度高,与外界海洋联系少,故盐度越来越大。
(2)蒸发强,盐度大,故海平面低,由图可知,红海盐度高于印度洋,故很容易判断表层水移动方向为印度洋流向红海。
(3)晒盐需要盐度较高的海水、充足的劳动力、低廉平坦的土地以及晴朗的天气。虽然红海满足盐度较高的海水、充足的劳动力以及晴朗的天气等条件,但是因为红海位于板块张裂地带,所以地势起伏较大,不利于晒盐。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