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一、单选题
1.不属于陆地环境整体性表现的是
A.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
B.某一要素变化会导致其它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发生变化
C.陆地上可能存在两个自然状况完全相同的区域
D.地理环境中各要素乃至整个生态系统的特征总是力求保持协调一致
在过去20年的时间里,由于高山冰川融化加剧,青藏高原大约70%的湖泊正在扩张,湖泊面积从2.56万平方千米增加到3.23万平方千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引起青藏高原湖泊变化的原因是( )
A.全球变暖 B.臭氧层破坏
C.酸雨范围扩大 D.土地沙漠化
3.资料所述问题引起地理学家的紧张,主要是由于它可能会( )
A.改变地球圈层结构
B.影响水循环,危及水资源安全
C.形成新的生态系统
D.预示着全球的经济将出现衰退
土壤有机碳密度是指单位面积(1m2)中一定厚度的土层中有机碳储量,是反映土壤特性的重要指标表1示意我国某地区草地表层土壤有机碳储量及其变化情况,该地区自东北到西南依次分布有草甸草原、典型草原和荒漠草原。读表完成下列各题。
4.该地区最可能位于
A.内蒙古 B.新疆 C.贵州 D.西藏
5.草甸草原的土壤有机碳密度最高是因为
A.年均温相对较高 B.降水量最少 C.植被覆盖率低 D.有机质分解慢
我国西北地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从地理环境整体性分析,下列地理现象中与我国西北内陆景观不相符的是( )
A.气候干旱,降水稀少 B.植物稀少,土壤瘠薄
C.化学风化微弱,物理风化剧烈 D.流水侵蚀显著,风力侵蚀微弱
7.青海、内蒙古、甘肃等地大量挖掘“发菜”、“甘草”,导致环境恶化反映了( )
①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
②地理环境具有差异性
③陆地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制约和影响
④某一要素的改变必将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8.下列有关图示内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示地区多为平原
B.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大
C.城市都分布在石油产地
D.河流众多,水资源充足
9.图中卡维尔盐沼的成因有( )
①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海水倒灌②山脉阻挡海洋水汽深入,气候干旱③地势四周高中间低④多外流河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几千年来,尼罗河定期泛滥,带来了肥沃的淤泥,使尼罗河谷地变成了沙漠中一条生机勃勃的“绿色走廊”。为防止洪涝和增加沿岸用水,埃及政府于20世纪70年代修建了阿斯旺大坝。读“建坝后地理环境关联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0.埃及境内尼罗河沿岸成为沙漠中一条生机勃勃的“绿色走廊”体现了( )
A.纬度地带性 B.陆地干湿度地带性
C.垂直地带性 D.非地带性地城分异规律
11.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的是( )
A.增多、减少、减少、减小 B.增多、增多、减少、减小
C.增多、减少、增加、扩大 D.增多、减少、减少、扩大
12.该示意图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
A.差异性 B.稳定性 C.整体性 D.地带性
10年被认为是刺槐林生长的速生点。下图为我国黄土丘陵沟壑区小流域不同林龄刺槐林以及对照荒草地土壤水分垂直剖面变化图(图中数据为各样地不同监测点同一土层深度的土壤含水量的平均值)。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图示不同林龄的刺槐林土壤水分垂直方向上的变化趋势是
A.逐渐增加 B.逐渐减少
C.先增加,后减少 D.先减少,后增加
14.50-220 cm土层,10年刺槐林土壤水分含量较小的主要原因是()
A.蒸发旺盛,耗水量大 B.生长旺盛,需水量多
C.气候干旱,降水量稀少 D.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完成下面小题。
15.影响甲半岛河流流向的主要因素是( )
A.土壤 B.气候 C.植被 D.地势
16.图示区域板块数量和边界类型分别是( )
A.2个、1类 B.2个、2类 C.3个、1类 D.3个、2类
龙血树是索科特拉岛上的独特植物,其树冠茂密,形似雨伞(如下右图所示),叶片为蜡质。该树种主要分布于亚洲和非洲热带地区海拔较高的石灰岩地带,通常生长在干旱的半沙漠区,生长缓慢,几百年才能长成一棵树。龙血树受到损伤时,会流出红色的树脂,可用于提炼名贵中药——血竭。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7.下列关于龙血树的生长习性或生长状况,描述正确的是( )
A.喜湿耐涝 B.耐寒耐旱
C.自然更新能力差 D.喜肥沃土壤
18.龙血树叶片向上生长的巨伞树冠,其功能主要是( )
A.叶片向上生长,积极获得更多阳光 B.巨伞树冠有利于提高光合作用强度
C.有利收集雨水并减少土壤水分蒸发 D.增加叶面蒸腾散热适应干热环境
岳桦林带是长白山海拔最高的森林带。岳桦林带气候寒冷,生长季短,只有其下部的岳桦才结实(种子)。岳桦结实的海拔上限称为岳桦结实线,岳桦林分布上限即长白山林线。监测表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白山北坡气候持续变暖,岳桦结实线基本稳定;林线的海拔快速提升了70~80米,但近年趋于稳定。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目前,长白山北坡林线附近的岳桦多为( )
A.幼树 B.中龄结实树
C.老树 D.各树龄组混生
20.推测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白山北坡岳桦林带( )
A.冬季升温幅度小,生长季稳定 B.冬季升温幅度大,生长季延长
C.冬季升温幅度大,生长季稳定 D.冬季升温幅度小,生长季延长
21.在气候变暖背景下,长白山北坡林线近年却趋于稳定,原因可能是( )
A.降水稳定 B.水土流失量稳定
C.土壤肥力稳定 D.岳桦结实线稳定
玉龙雪山(26°59 N~27°17 N,100°04 E~100°15 E)位于横断山南端,南北长35km,东西宽18km,主要受高空西风环流和西南季风环流影响。玉龙雪山是亚欧大陆距赤道最近的冰川区,分布有15条现代冰川,其中最大的白水1号冰川位于其东坡,长2.26km,面积1.32km2。下表为白水1号冰川2008-2013年物质平衡与累积面积比例(冰川处于稳定状态时,非消融区的冰川面积与冰川总面积之比)统计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年份 2008—2009 2009—2010 2010—2011 2011—2012 2012—2013
物质平衡(mmw.c) -1017 -1476 -907 -1709 -1892
累积面积比例(%) 0.06 0 0 0 0
22.观测表明,在目前的气候变化趋势下,玉龙雪山白水1号冰川面临的是( )A.面积的缩小 B.整体的消失 C.雪线的上升 D.厚度的减小
23.白水1号冰川的物质平衡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表现在( )
A.冬季大于零 B.夏季大于零 C.冬季等于零 D.夏季等于零
黄山市某地因菊花经济效益高,农民开垦坡地种菊花,因而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生态问题,如下图所示。据此回答下题。
24.黄山市某地因菊花经济致使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这体现了( )
A.环境要素的相互制约 B.不同区域之间相互制约
C.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D.一个区域的变化影响到另一个区域
25.若此种活动不加以限制,任由其发展则最可能直接导致该地区( )
A.蒸发量增加 B.降水量增多 C.地表径流变化增大 D.地下径流增多
受热带季风气候影响的薄荷岛,位于菲律宾中部,森林茂密。但岛上多座高度在40-120米的石灰岩小山上却只长草不长树,形似草堆,每年热季,草堆干枯,转为褐色,犹如一排排巧克力摆放在大地上,因此它们被当地人称为“巧克力山”。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6.巧克力山“只长草不长树”的原因是( )
A.森林破坏,石漠化严重 B.地势较高,热量条件差
C.山坡陡峻,水源难保持 D.土层过薄,树木难生长
27.能够观赏到该岛地面褐色“巧克力山”的旅游时间在( )
A.12-次年2月 B.9-11月
C.6-8月 D.3-5月
四川盆地西侧西岭雪山一线有“华西雨屏”之称。2020年8月18日黄昏,雨后初睛的成都,西岭雪山清晰可见,呈现出“难得”的“窗含西岭千秋雪”般的胜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8.西岭雪山平时“难见”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①西岭雪山高远,云雾遮挡②受季风影响,降水较多③盆地地形,水汽不易扩散④三峡水库建成,盆地内雨日增多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9.该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与“华西雨屏”无关的是( )
A.云量大,为我国年太阳辐射量最少的区域
B.生物多样性丰富,拥有大量珍稀独特的动植物
C.垂直方向上有亚热带到永冻带的各种气候类型
D.降水丰沛,河川众多,径流量大
丹霞地貌典型特征是陡崖广泛发育,许多山峰四面陡崖,山顶平坦狭小,崖底则是山峰和悬崖围闭的沟谷。由于相对高度小,山体植被垂直分异呈现出非地带性特征。下图示意湖南崀山丹霞地貌植被。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0.导致山顶植被类型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降水 B.土壤 C.热量 D.坡度
31.图中沟谷雨林区域热量异常充足,其主要原因是( )
A.纬度低 B.海拔低 C.陡崖反射阳光 D.地形封闭
32.若只考虑山体的崩塌和侵蚀,该地植被的演变最可能是( )
A.沟谷雨林的范围将会扩大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将会扩大
C.坡麓常绿灌丛林海拔上限持续下降 D.区域植被类型将会增加
二、综合题
3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伊犁河是亚洲中部的一条国际河流,全长1236km,流域面积15.1万km2,是巴尔喀什湖的主要补给水源。雅马渡以上为上游,雅马渡至哈萨克斯坦的伊犁村(卡普恰盖)为中游,伊犁村至巴尔喀什湖为下游。在伊犁村以上,河道蜿蜒曲折,穿流在多沼泽与湖泊的宽河谷中。自伊犁村以下,进入卡普恰盖峡谷,水流清澈。伊犁河上游水资源最为丰富,干支流均有汛期,且干流汛期较长,流量相对平稳,历史上未出现过大范围的严重洪涝灾害。下图示意伊犁河流域。
(1)说明伊犁河成为巴尔喀什湖主要补给水源的原因。
(2)分析伊犁河干流汛期长,流量平稳的原因。
(3)说明伊犁村以下河段水流清澈的主要原因。
34.图左为伊朗地形图,图右为沙漠古城亚滋德的气候资料。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1)简述亚滋德昼夜温差大的原因。
亚滋德古老的“风塔”是建筑物中用来通风降温的建筑。(图1)风塔高过屋顶的部分四面镂空,悬空连接到室内大厅,塔下中央建有一个水池。(图2)
(2)“风塔”顶部四面镂空的主要目的是( )
A.便于室内空气流出 B.便于室外空气流入 C.便于室内热量散发 D.便于采光
(3)推测白天“风塔”室内大厅的空气运动方向,绘图说明。
(4)分析该国地形、降水对甲地区河流的影响。
3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冰雪是地球表面上的宝贵淡水资源,也是寒区自然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绒布冰川南部濒临印度次大陆,受亚洲季风影响,2005年5月,在冰川新降雪中检测到了有机氯农药。部分冰川表面会覆盖有由岩石碎屑组成的表碛,一般是越向冰川下游,表碛覆盖越厚,面积也越大。对全球不同地方冰川观测,发现表碛厚度会影响冰川融化速度。
(1)推测新降雪中有机氯农药的源地,并说明判断依据。
(2)简述图1所示区域的地形特点。
(3)归纳图2中曲线的变化特点,并分析原因。
(4)同年6月在图1中水文站观测到夜间流量普遍大于白天,试分析原因。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BD三项表述的内容都属于陆地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可知ABD不符合题意。陆地上是不存在两个自然状况完全相同的区域的且这是差异性的表现,可知C项的内容不属于陆地环境整体性的表现,C符合题意。故选C项。
【点睛】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自然地理环境中各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
2.A
3.B
【解析】
【分析】
2.
青藏高原属于高寒气候,降水较少,气候干旱,湖泊、河流的补给水源主要为冰川融水,随着全球变暖,温度升高,冰川融化增多,湖泊的补给增多,从而导致青藏高原湖泊面积扩张,A正确。B、C、D选项与气候变暖无关,故选A。
3.
全球变暖会加剧冰川融化,长远来看,会导致淡水资源减少,进而会危及水资源安全,B正确。资料所述问题为全球气候变暖,全球气候变暖不会改变地球圈层结构;全球气候变暖会破坏生态系统,不会形成新的生态系统;全球变暖与全球经济衰退没有必然的联系,A、C、D错误。故选B。
【点睛】
青藏高原的地势特征是西北部较高,东南部较低。由于海拔过高,因此青藏高原冰川广布,一望无际的都是一些冰雪。现如今由于人类的不合理开发,导致青藏高原上面出现了许多生态问题。第一个问题就是青藏高原上面的冰川正在逐步的融化,最主要是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而且这个问题还正在发展越来越严重。如果不加以控制的话,或许只要几十年的时间,上面的冰川就会完全的融化。
4.A
5.D
【解析】
4.由材料可知,地区自东北到西南依次分布有草甸草原、典型草原和荒漠草原。结合中国区域地理判断,该地应位于内蒙古地区,故选A。
5.读材料结合上题分析,草甸草原位于内蒙古东北部地区,纬度较高,气温相对较低,微生物分解有机质的速度慢,所以残留在土壤中的有机碳密度高,故选D。
6.D
7.C
【解析】
6.从地理环境整体性分析,我国西北内陆景观气候干旱,植被稀少,降水少,土壤贫瘠,化学风化微弱,物理风化剧烈,与我国西北内陆景观比较, A、B、C相符。降水少,河流少,水量小,流水侵蚀弱,风力侵蚀强,D不相符。所以选D。
7.青海、内蒙古、甘肃等地大量挖掘“发菜”、“甘草”,导致环境恶化反映了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各要素间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相互制约,①、③对。地理环境具有差异性体现的是区域间的不同,②错。某一要素的改变必将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④对。C对,A、B、D错。
【点睛】
我国西北内陆景观气候干旱,植被稀少,降水少,土壤贫瘠,化学风化微弱,物理风化剧烈。流水侵蚀弱,风力侵蚀强。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各要素间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8.B
9.C
【解析】
【分析】
8.
根据图中海拔高度来看,伊朗主要为高原地形类,A错误。该地热带的草原气候为主,降水明显季节变化,所以河流的径流量季节变化大,B正确。石油产业城市主要分布在石油产地,其他城市不一定在石油产地,C错误。因地形地势原因,河川径流入海过快,高原上有盐沼存在,可见水资源不足,D错误。故选B。
9.
由图示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卡维尔盐沼在大陆内部,地势四周高中间低,山脉阻挡海洋水汽深入,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量大,形成盐沼,②③正确,C正确。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海水倒灌主要发生在沿海地区,①错误,A、B错误。河流大多注入卡维尔盐沼,属于内流河,④错误,D错误。故选C。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及盐沼的成因。
10.D
11.A
12.C
【解析】
10.
按照正常情况下,埃及地带性自然带应为热带荒漠带,但在埃及境内尼罗河沿岸成为沙漠中一条生机勃勃的“绿色走廊”是因为尼罗河的恩泽,体现非地带性规律。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1.
阿斯旺大坝的修建库后,蓄水及水库渗漏会增加地下水补给,地表径流减少,泥沙在库区沉积,河流含沙量减少;下游减少淤积,在海水的侵蚀着作用下三角洲面积减小。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2.
由第二小题可知,水库的修建造成流域内的水文、地形等因素的变化,“牵一发而动全身”,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3.C
14.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13.读图可知,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大,不同林龄的刺槐林的土壤水分含量在垂直方向上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小的变化趋势。C正确。
14.由材料可知,10年是刺槐林生长的速生点,因此相对15年和20年刺槐林,10年刺槐林生长旺盛,消耗土壤水分多,所以50-220 cm土层10年刺槐林土壤水分含量较小。B正确。
15.D
16.D
【解析】
15.
河流流向受地势影响,河流总是由地势高的地区流向地势低的地区,D正确。土壤、气候、植被不会影响河流流向,ABC错误。故选D。
16.
图示区域由三大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和美洲板块;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之间是消亡边界,美洲板块与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与非洲板块之间都是生长边界,边界类型有2类。D正确。故选D。
【点睛】
板块构造学说主要内容:地球表层的岩石圈被分成六个板块;板块与板块之间处于相对运动。 全球六大板块:太平洋板块、欧亚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 相互挤压碰撞:消亡边界;相互彼此分离:生长边界。
17.C
18.C
【解析】
17.
读图龙血树所处纬度较低,常年气温高,受索马里寒流影响,气候干燥,所以其生长习性为耐热和耐寒,故ABD错误;根据材料“通常生长在干旱的半沙漠区,生长缓慢,几百年才能长成一棵树”其生长周期很长,所以自然更新能力差,故该题选C。
18.
龙血树向上生长的枝叶利于收集水分并将其导流至根系,故A错误;巨伞树冠利于收集雨水,同时使地面阴凉,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故B错误,C正确;蜡质叶片有利于反射太阳光、减小蒸腾,保存水分,故D错误,所以该题选C。
【点睛】
为适应当地干热的气候特点,植物的形态应有利于其吸收水分和减少水分的散失。结合图示和材料可看出龙血树树干和树枝厚实而粗壮,龙血树枝叶上翘,树冠茂密,能遮挡阳光减少蒸发,适应当地阳光强烈、气候干旱的自然环境,这种巨伞一样的树阴,还能起到“漏斗”的作用,在天空偶然出现一点降雨时,将宝贵的雨水充分收集起来,并通过直溜溜的树干导入每棵树的根系附近,从而增加对降水的利用效率。龙血树叶片较厚,表面有蜡质,以减少水分蒸腾;根系发达,以吸收较深层的地下水,树冠较大,海拔较高的地区气温日较差大,晨雾较多,为龙血树的生长提供了水分。
19.A
20.C
21.D
【解析】
19.
根据材料提示: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白山北坡气候持续变暖,岳桦结实线基本稳定;林线的海拔快速提升了70-80米,但近年趋于稳定。说明目前长白山北坡林线附近的岳桦多为近年来新生长出来的树,所以林线附近的岳桦多为幼树。所以选A。
20.
根据材料提示:岳桦林带气候寒冷,生长季短,只有其下部的岳桦才结实(种子),可知岳桦结实线与生长季长短有关。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长白山北坡气候持续变暖,岳桦结实线基本稳定,说明生长季稳定;林线的海拔快速提升了70-80米,说明北坡冬季升温幅度大,导致林线快速上升,所以选C。
21.
在气候变暖背景下,气温继续缓慢升高而降水稳定,则会导致长白山北坡林线继续上升,A错误;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不是影响林线变化的原因,B、C错误;岳桦结实线稳定,即岳桦林种子分布的海拔上限稳定,因而限定了岳桦林的种子传播范围,在气候变暖背景下,林线上升到一定高度,超过了种子传播范围,就会趋于稳定,因而长白山北坡林线近年趋于稳定,所以选D。
【点睛】
该题难度大,属于新概念试题,需要对岳桦结实线和林线的理解,然后再结合具体问题分析。
22.B
23.A
【解析】
【分析】
22.
由表中数据可知,2009年之后,白水1号冰川累积面积比例为零,即白水1号冰川已经没有了积累,物质平衡也为负值,说明该冰川不仅是存在面积缩小、雪线上升、厚度变薄的问题,更是存在可能消失的危机,B正确,排除ACD。故选B。
23.
根据冰川与降水和气温的关系推断,冬季因气温低,降水以固态为主,且易积累,物质平衡值为正值;夏季因气温偏高,液态降水远多于固态降水,难以实现冰雪的积累,物质平衡值为负值。A正确,BCD错,故选A。
【点睛】
冰川物质平衡又称冰川物质收支,即积累量与消融量的差值,受大气降水(固态、液态水)气温及风等因素变化的影响。正平衡代表积累量多于消融量,冰川物质扩张,反之冰川物质萎缩。
24.A
25.C
【解析】
【分析】
本题以黄山市某地因农民开垦坡地种菊花,出现的生态问题为情境,考查自然环境整体性原理,考查学生的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人地协调观等地理核心素养。
24.
从图中各要素的关系砍伐植被→开垦坡地→种植菊花→水土流失→土地肥力下降→砍伐植被,这种一个要素变化其它的也发生变化的现象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中各环境要素的相互制约,A正确;此题没有涉及不同区域间的关系,BD错误;没有产生新的功能,C错误。故选A。
25.
由于植被砍伐而导致蒸腾作用减弱,降水量减少,A、B错误;由于植被涵养水源的能力减弱,下渗减少,故地下径流减少,地表径流变化增大,C正确,D错误。故选C。
【点睛】
组成地理环境各要素(气候、地形、水文、生物、土壤)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1)地理环境各要素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而是作为整体一部分发展变化着的。在景观上它们总是力求保持协调一致,与环境的总体特征相统一。(2)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它要素甚至整体的变化。(3)某一要素的变化,不仅影响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还会对其他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26.D
27.D
【解析】
【分析】
26.
由材料可知,该岛屿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岛上其他地方森林茂密,只在小山上不长树,应该不会独独破环山地上植被,故A错误;小山海拔低,此区域纬度低,热量条件并不差,B错误;此区域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多,总体水分并不缺,且这些小山海拔低,坡度较小,故C错误。菲律宾中部为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丰富,该地岩层为石灰岩,受流水侵蚀作用易形成喀斯特地貌,由于石灰岩中含有的粘土和砂粒成分较少,遭受风化后产生的风化壳厚度小,形成的土层薄且在热带季风气候的强降水条件下易遭到强烈侵蚀出现水土流失,土层变薄,有机质含量较少,故当地因土层薄,难以生长树木,只能长草,D正确。综上,答案选D。
27.
读材料可知,每年热季,“草堆”干枯,转为褐色,说明此时为热季、旱季。热季说明此地此时被直射或离直射点近,气温高。菲律宾中部的薄荷岛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6-9月,其他月份是旱季。备选答案中3-5月吻合此地被直射或离直射点近,同时也是旱季的条件,故D正确。综上,答案选D。
【点睛】
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其成因是旱季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下的东北季风影响,雨季受气压带风带移动下的西南季风影响。
28.C
29.C
【解析】
【分析】
28.
造成西岭雪山“难见”的原因是盆地受季风影响降水较多,同时盆地地形,水汽不易扩散。②③,C正确,三峡水库建成对四川盆地的降水影响不大,④错误。云雾遮挡主要与降水多与水汽不扩散有关。①不是主要原因。故选C。
29.
云量大,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太阳辐射量最少,A相关;生物多样性丰富,拥有大量珍稀独特的动植物,与区域降水多,热量丰富有关,B相关;垂直方向上有亚热带到永冻带的各种气候类型,这与山地的垂直差异有关,与“华西雨屏”无关,C无关;降水丰沛,河川众多,径流量大,相关,D相关,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四川盆地的自然环境特征,根据材料的信息进行判断即可。
30.B
31.D
32.B
【解析】
【分析】
以丹霞地貌为背景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意在考查学生读图、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和迁移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30.读图,山顶植被类型的差异为:中部是常绿阔叶林与针叶混交林,四周为硬叶小乔木和灌木。由材料可知丹霞山“山顶平坦狭小”,山顶中部与四周纬度相同、地形平坦(海拔相同)、面积狭小,因此中部与四周的热量、降水、坡度条件都极为相近,A、C、D错;但图中显示中部土壤厚度大,四周土层快速变薄;中部土壤厚度大、土壤涵养水源能力强,因此能生长高大和水分需求较大的阔叶林、针叶林,四周土层薄、土壤涵养水源能力差,因此只能生长低矮、耐旱的硬叶小乔木和灌木,故选B。
31.该地为湖南崀山,属亚热带地区,山麓自然带本应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图示沟谷坡麓底部却有雨林分布(本为热带植被),说明该地热量条件异常充足与纬度、海拔因素无关,A、B错;丹霞山相对高度小,对太阳光的阻挡作用小,坡麓光照较好,且陡崖反射的少量阳光不足以造成坡麓底部气温异常偏高,C错;根据材料可知,沟谷被山峰和悬崖围闭,由于地形封闭,沟谷内热量难以扩散,使沟谷内温度偏高,尤其是沟谷底部更热,导致该地热量异常充足形成了非地带性的雨林,D对。
32.随着山体的崩塌和侵蚀,山峰和陡崖高度将减小,沟谷的封闭地形慢慢被破坏,沟谷雨林范围将会减小甚至消失,A错;山体的崩塌和侵蚀形成的堆积物,最易堆积在坡麓地带,使土层变厚、变广,进一步使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扩大,B对;随着坡麓地带土壤厚度的增大,坡麓常绿灌丛林海拔上限可能会上升,C错;崩塌及侵蚀会使丹霞山相对高度变小,局部热量、土壤条件差异减小,区域植被类型将会减少,D错。
33.(1)伊犁河上游位于盛行西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大气降水较多;天山冰雪融水量大,河流上游来水量大;流域面积广,支流众多,汇水量大。
(2)流域内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春季自下游到中游,积雪依次融化,形成春汛;夏季,上游地区冰雪融化形成夏汛;各季节还有山地降水;(前面任答2点得4分)中上游河段多沼泽、湖泊,调蓄作用显著。
(3)上游修建有多个水库,泥沙大量沉积库区;上游沼泽广布,对水流起到过滤作用,导致下游河段泥沙来源减少等。
【解析】
【分析】
本题以伊犁河为背景材料设置三小问,涉及河流补给类型、影响河流水文特征的因素等知识点,考查了学生阅读图文提取信息的能力,对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素养要求较高。
(1)
据图,巴尔喀什湖区域位于内陆地区,大气降水少。根据纬度,伊犁河上游位于西风带,是盛行西风的迎风坡,受高大山地的强烈抬升,多地形雨,降水较多。夏季天山冰雪融水量大,河流上游来水量大,全长1236km,是巴尔喀什湖的主要补给水源。据材料“伊犁河流域面积广,流域面积15.1万km ,河道蜿蜒曲折,穿流在多沼泽与湖泊的宽河谷中”可知其支流众多,汇水量水大。
(2)
伊犁河流域内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气候干旱,降水少。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春季随着气温回升,自下游到中游,积雪依次融化,形成春汛。夏季气温升高,上游地区冰雪融化,加上山地降水,形成夏汛。在伊犁村以上是中上游,河道蜿蜒曲折,穿流在多沼泽与湖泊的宽河谷中,沼泽、湖泊调蓄作用显著。所以干流汛期长、流量平稳。
(3)
结合图例,伊犁河上游水资源最为丰富,修建有多个水库,泥沙大量沉积库区。上游沼泽广布,对水流起到过滤、净化作用,导致下游河段泥沙来源减少。所以伊犁村以下河段水流清澈。
【点睛】
34.(1)降水稀少,晴天多。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弱,气温高,夜晚大气逆辐射弱,保温作用弱,气温低。沙漠白天升温快,夜晚降温快。
(2)B
(3)
(4)甲区为高原,四周被山地环绕,地势四周高,中间低,河流由山地流向内陆高原;
地形闭塞,降水稀少,河流径流量小、多内流河、季节河、流量从上游到下游减少。
【解析】
【分析】
本大题以伊朗为材料,涉及伊朗的气候、热力环流、地形和降水对河流的影响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以及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
(1)
读气候图可知,亚滋德降水稀少,晴天多;白天云层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弱,沙漠白天升温快,气温高;晚上云层薄,吸收地面辐射的热量少,补偿给地面的大气逆辐射弱,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夜晚降温快,导致昼夜温差大。
(2)
由材料可知,伊朗古城的“风塔”位于沙漠地区,塔下中央建有一个水池,水的比热容较大,气温较低,空气收缩下沉,高层空气由四周向塔中心流,则“风塔”顶部四面镂空的主要目的是便于室外空气流入,B正确,排除A、C、D选项。故选B。
(3)
根据第二小题的分析,塔下中央建有一个水池,水的比热容较大,白天气温较低,空气收缩下沉,流向大厅的四周,画图如下:
(4)
据伊朗地形图,甲区为700-1000m的高原,四周被3000m以上的山地环绕,地势四周高,中间低,所以,河流流向由四周的山地流向内陆高原;又由于四周为山地,地形闭塞,深居内陆,海洋水汽难到达,导致降水稀少,河流径流量小,多内流河、季节河。河流上游流量较多,流入到沙漠地区,不断的蒸发下渗,到下游流量逐渐减少。
【点睛】
35.(1)南亚;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
(2)地势南高北低;高原山地为主,多峡谷;冰川地貌广布。
(3)特点:随厚度变薄或变厚,融化速率都下降(或0~5cm融化速率随厚度上升而上升,5cm后随厚度上升融化速率下降);厚度在5(4~6)cm处,融化速率达到峰值。
原因:表碛吸收太阳辐射能力强,热量向下传导冰川。太薄吸热效果下降,太厚不利热量向下传导给冰川。
(4)冰川下游表碛厚,冰川融化少,主要融化区域离观测点远,融水到达水文站的汇集时间长,所以夜间的流量普遍大于白天。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季风环流、地形特征判读、水文特征等知识点,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1)
“绒布冰川南部濒临印度次大陆,受亚洲季风影响”可看出此处受南亚季风影响,夏季吹西南风,冬季吹东北风。南亚次大陆分布着恒河平原等农业区,农药使用量大,农药成分随西南季风到达冰川地,地形抬升形成带有农药成分的降雪。
(2)
南侧有最高峰珠穆朗玛峰,且河流自南向北流,说明地势南高北低;平均海拔5000米且多冰川呈条带状分布,说明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且多峡谷;冰川地貌广布,多U型谷、冰斗等冰川地貌。
(3)
从图中能看出0~5cm融化速率随厚度上升而上升,5cm后随厚度上升融化速率下降;并且厚度在5(4~6)cm处,融化速率达到峰值。表碛颜色更深,吸收的太阳辐射增加,向下为冰川传递热量,表碛薄了不能很好的吸收太阳辐射;表碛厚了不能很好的向下传递热量,导致5cm后随厚度上升融化速率下降。
(4)
“一般是越向冰川下游,表碛覆盖越厚”,而表碛越厚融化速度会变慢,冰川补给减少,冰川融化主要来自于上游地区,而上游地区距离远,到达水文站的时间较长,所以上游冰川白天融化,夜晚才能流到水文站。
【点睛】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