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
1.在一定条件下,下列粒子的还原性顺序为:Cl-<Br-<Fe2+<I-<SO2,由此判断下列各反应在溶液中不能发生的是( )
A.2Fe3++SO2+2H2O====2Fe2+++4H+
B.2Br-+4H++====SO2+Br2+2H2O
C.2Fe2++Cl2====2Fe3++2Cl-
D.I2+SO2+2H2O====4H+++2I-
2.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
A.蒸馏操作时,先得到的少量液体可能会与器壁等接触而含杂质较多,可以弃掉
B.分液操作时,首先要打开分液漏斗的上口活塞,或使活塞上的小孔与上口部的小孔对准,然后进行分液
C.萃取操作时,应选择有机萃取剂,且萃取剂的密度必须比水大
D.萃取分液后,要得到被萃取的物质,通常还要进行蒸馏,为了更好的控制温度,用水浴加热比直接加热要好
3.判断下列有关化学基本概念的依据正确的是( )
A.单质:是否只含一种原子 B.氧化还原反应:元素化合价是否变化
C.共价化合物:是否含有共价键 D.强电解质:熔融状态下是否完全电离
4.酸碱质子理论认为:凡是能够给出质子(H+)的物质都是酸、凡是能够接受质子的物质都是碱。下列微粒中,既可以看做酸又可以看做碱的是( )
A. HCO3- B. CO32- C. S2- D. NH4+
5.我国所生产的碘盐中含有少量的碘酸钾(KIO3),以补充人体所需的碘元素而预防甲状腺疾病,而核应急专用碘片中含有的主要成分是碘化钾(KI),食用一定的碘片可以阻止放射性碘被人体甲状腺所吸收,那碘化钾中碘元素的化合价为( )
A.+5 B.+1 C.—5 D.—1
6.今有150ml 1mol/L的烧碱溶液,吸收了2.24LCO2(标准状况),下列有关离子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HCO3-等于CO32- B. HCO3-略多于CO32-
C. HCO3-略少于CO32- D. Na+等于HCO3-与CO32-之和
7.下列实验方案可行的是( )
A.加稀盐酸后过滤,除去混在铜粉中的少量镁粉和铝粉
B.用萃取的方法分离汽油和煤油
C.用溶解、过滤的方法分离KNO3和NaCl固体的混合物
D.将O2和H2的混合物通过灼热的氧化铜,以除去其中的H2
8.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剩饭变馊 B.自行车生锈 C.牛奶变酸 D.电灯发光
9.0.25 mol A的质量是16 g,A的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是( )
A.32 g·mol―1 B.64 g·mol―1 C. 32 D.64
10.下列各组气态氢化物中,按稳定性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SiH4> PH3>H2S>HCl B.HF>HCl>HBr>HI
C.NH3>PH3>AsH3>HF D.PH3>AsH3> H2S>HCl
11.下列各项比较中,正确的是( )
A.含碳量:生铁>钢 B.熔点:铁<汞
C.氢氧化钙的溶解度:80℃>20℃ D.核外电子数:钠原子<钠离子
12.如图是进行气体性质实验的常用装置,下列对有关实验现象的
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若水槽中是NaOH溶液,试管中是Cl2,可看到液面上升,试
管中黄绿色褪去
若水槽中是水,试管中是NO2,可看到试管中液面上升并充满
整个试管
C.若水槽中是水(并滴有一定量酚酞),试管中是NH3,可看到液面上升并呈红色
D.若水槽中和试管中都是氯水,光照后可在试管中收集到氧气
13.设NA表示阿伏加得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1mol NH3所含有的原子数为NA
B.22.4L氧气所含的原子数为2NA
C.48g O3所含的氧原子数为3NA
D.1 L 0.1mol/L NaCl溶液中所含的Na+为NA
14.以下命题,违背化学变化规律的是( )
A.石墨制成金刚石 B.煤加氢变成人造石油
C.水变成汽油 D.海水淡化可以缓解淡水危机
1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用稀NaOH清洗沾到皮肤上的苯酚
B.Na2CO3溶液保存在带玻璃塞的试剂瓶中
C.配制FeCl3溶液时,向溶液中加入少量Fe和稀盐酸
D.用冷凝的方法从氨气、氮气和氢气的混合气体中分离出氨气
16.下列物质,不能由单质直接化合而制得的是( )
A.HCl B.FeCl2 C.NaCl D.Na2O2
17.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含金属元素的离子一定都是阳离子
B. 现代化学分析测试中,常借助一些仪器来分析化学物质组成。例如,可用元素分析仪确定C、H、O等元素,用红外光谱仪确定物质中的有机原子团,用原子吸收光谱确定物质中含有哪些非金属元素
C. 某元素从化合态变为游离态时,该元素一定被还原
D. 金属阳离子被还原不一定得到金属单质
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100℃时PH=2的盐酸与PH=12的KOH的体积混合,混合后的溶液为中性
B.对于0.1mol/L的NH4Cl溶液,温度不变,则的比值不变
C.丙烷分子的比例模型为:
D.碱性氧化物由金属元素和氧元素组成,MgO、K2O、Na2O2、Mn2O7、Fe2O3中有四种为碱性氧化物
19.下列是某学生自己总结的一些规律,其中正确的是( )
A.氧化物不可能是还原产物,只可能是氧化产物
B.有些化学反应不属于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中的任何一种反应
C.一种元素可能有多种氧化物,但同种化合价只对应一种氧化物
D.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浓度大
20.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酸与碱反直生成盐和水,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酸与碱的反应
B.收集比空气轻的气体可用向下排气法,能用向下排气法收集的气体一定比空气轻
C.有机物是指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物
D.活泼金属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金属
21.将溶质A的质量分数为5X%和X%的两种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中A的质量分数小于3X%,则A可能是 ( )
①H2SO4 ②C2H5OH ③NH3 ④CH3COOH ⑤NaOH
A.①⑤ B、①④⑤ C.②③ D、②③④
22.下列数据有些明显不符合事实。其中不可信的是( )
A.H—Cl的键能为432 kJ/mol,H—F的键能明显高于432 kJ/mol
B.0.1 mol/L氨水中NH3·H2O部分电离,一定温度下该氨水的电离度为55%
C.某Ca(OH)2溶液的浓度为0.5 mol/L
D.十六烷的裂化产物中不饱和烃的分子数超过50%
23.判断下列有关化学基本概念的依据正确的是( )
A.胶体:物质的微粒直径是否在1nm~100nm之间
B.氧化还原反应: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是否变化
C.共价化合物:组成物质的元素是否全部是非金属元素
D.化学变化:是否有热效应、颜色变化、气体或沉淀生成等四种实验现象
第II卷( 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
24.A~I分别表示中学化学中常见的一种物质,它们之间相互关系如下图所示(部分反应物、生成物没有列出),且已知G为主族元素的固态氧化物,A、B、C、D、E、F六种物质中均含同一种元素。
请填写下列空白:
(1)A、B、C、D、E、F六种物质中所含同一种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第_____周期、第_____族 ;
(2)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反应④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反应③的电极方程式:
阳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阴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能量变化的角度看,①②③反应中属于△H<0的反应是___________。(填序号)
三、实验题
25.硝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工业上通常采用氨氧化法制取。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以氯化铵和氢氧化钙为主要原料并设计了下列装置来制硝酸(三氧化二铬为催化剂,加热及夹持装置未画出):
完成下列问题:
实验时,A、C两装置均需加热,应先加热_________装置,原因是__ ____
____________。
D装置中应填充的物质是_________,该物质的主要作用是____ ____
______________。
(3)E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F、G装置中的物质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
(4)若保留上图中黑色粗线框内的装置,但去掉通空气的导管B,将C装置中的双孔橡皮塞换成单孔橡皮塞,请你用图示的方法设计一个最简单的实验方案同样完成硝酸的制取(在下面的方框中画出装置图并注明所用药品的名称)。
四、计算题
26.将6.5gZn加入到200mL的稀盐酸溶液中,恰好完全反应。
(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
(2)试求生成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和稀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3)计算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