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物理九年级 12.2 熔化与凝固 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 12.2 熔化与凝固 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0.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4-27 17:57: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九年级 物理备课组教案
教师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课时 1课时
课题 12.2 熔化与凝固 课型 新课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1.理解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2.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3.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4.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晶体与非晶体的熔化、凝固过程培养观察能力. 2.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3.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认识图象、利用图象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 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善于实践和勇于克服困难的良好意志和品质.
重点 通过观察晶体与非晶体的熔化、凝固过程培养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难点 指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概括,总结出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并用图象表示出来.
教学环节 说明 备注
课程讲授 ]复习提问:1、物质的存在哪几种状态? 2、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3、体温计和实验用温度计的区别? 春暖花开,冰雪消融。寒冬腊月,滴水成冰。上述自然现象与发个因素有关?上面两过程中,水的状态是如何转换的?  固态变成液态,液态变成固态,这两种物态变化在生活中常常出现。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下这两种物态变化。熔化与凝固。 熔化与凝固 熔化和凝固的概念: 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 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生活中常见的熔化与凝固现象有:固态岩石在高温下化成液态岩浆从火山中喷出,刚从火山口喷出的液态岩浆冷却之后则成固态,雕像的制作等。 大部分的固体都能发生这两种物态变化,那不同物质熔化和凝固的规律一样吗? 1提出问题:不同物质的熔化与凝固的规律一样吗? 主要是探究熔化与凝固时的温度变化、状态变化规律 2假设和猜想: 不同物质的熔化规律相同或不同物质的熔化相同。 实验所需器材 酒精灯、铁架台、试管、烧杯、温度计、石棉网、搅拌器、火柴、海波、松香 3实验设计及要求: 把硫代硫酸钠和松香加热,并把温度计放入两种物质中,从40℃开始1分钟观察它们的状态和读出相应的温度,直到全部熔化后为止。 思考:对海波的加热方式是水浴加热,实验中为什么要水浴加热? 总结规律: 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晶体有固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 晶体熔化的条件:温度达到熔点并能继续吸热 晶体熔化的特点: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 非晶体熔化的特点:吸收热量,温度持续升高 介绍常见的晶体与非晶体: 晶体:明矾、石膏、洋、食盐、所有金属 非晶体:玻璃、蜂蜡、橡胶、塑料、沥青、松香 并引导学生课本P13面常见晶体的熔点表 7、晶体在熔点以下是固态,熔点以上是液态,在熔点可以是固态可以是液态还可以是固液共存。 晶体与非晶体的凝固过程: 总结规律: 晶体凝固的条件:达到凝固点并继续放热 晶体凝固的特点:放出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 同种晶体的熔点与凝固点温度相同,非晶体无熔点与凝固点。 非晶体凝固的特点:放出热量,温度降低。 凝固放热的应用:冬季在地窖里面放几桶水,以防菜被冻坏 冬季温度急遽降低时,果农会向果树上喷水,利用水凝固放热以防果树被冻坏
课堂练习 试管与玻璃杯中都装有冰,当玻璃杯中冰还有少许没有熔化完时,试管中的冰( ) A已熔化完 B早已开始熔化,但未熔化完 C一点都没有熔化 在下图所示的四个图像中,表示海波凝固的图像是( ) 3、把0℃的水和0℃的冰同时拿进0℃的房间将会 ( ) A.冰将会熔解 B.水将会结冰 C.水和冰都保持原状态 D.无法判断。 4、如图两种物质在固态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请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判断出 图线是晶体,该晶体的熔点是 ,熔化时间是 分钟,另一图线的物质是 。 2)晶体温度升高的是 段,温度不变的是 段, AB段处于 状态,BC段处于 状态, CD段处于 状态,吸热的是 段,
小结
作业布置 同步训练
课后 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突出对学生实验能力的的培养,使学生充分认识固体熔化时的特点,并培养学生设计实验能力,小组合作共同研究问题的能力,动手能力和利用实验数据绘制图象分析问题的能力。在课堂上多给学生自主发挥的空间,让他们真正参与到探索物理规律的活动中来。让学生自己根据图像说出不同固体熔化时的特点,通过看熔点表分析物理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