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与实践《防灾小常识》
教材分析:教材通过“灾难”这一主题图,引入“防灾小常识”的学习。教材编排这节课
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正确地掌握避险或自救的方法,以及通过观察、判断、分析,
清楚地知道“活命三角区”的位置选择。
学情分析:学生通过《生命与安全》已经掌握了灾害应急避险、自救互救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这节课通过了解灾难的危害,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灾难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了解并掌握生活中的一些防灾小常识,知道灾难中有序疏散和时间的重要性。
2、知道“活命三角区”,感受三角形在灾难中的重要作用。
3、在活动的过程中,了解灾难的危害,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灾难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掌握防灾自救的小常识,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灾难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知道“活命三角区”。
教学方法:讲解法、自组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知道“5.12汶川大地震”吗?在这次大地震中,伤亡、失踪的人数达到了10多万,直接经济损失超过了1万亿元!你知道2010年上海“11.15”特大火灾吗?在这次大火中有58人遇难,还有70多人受伤!
在我们生活的世界里,经常都会发生一些自然灾害或人为的灾难。同学们,你还知道有哪些灾难?
灾难给人们带来了这么多的危害,那灾难来临时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预设1:地震时我们应迅速地跑到空旷的地方。
预设2:地震中,要是来不及跑,我们应躲在坚硬的物体下面。
预设3:要是发生火灾了,我们应迅速地沿着楼道跑,然后及时拨打119报警。
【设计意图:通过5.12汶川大地震,让学生感受灾难给我们带来的伤害和经济损失。】
3、揭示课题。
二、学习自救方法
自救方法一:有序疏散
案例分析
下面我们先来看两个案例。
案例一:2005年10月25日晚八时,四川省通江县广纳镇小学下晚自习时,学生刚出教室,灯突然熄灭,这时不知谁大喊了一声“鬼来了!”楼道一片漆黑,大家都争着向楼下奔跑,突然前面有同学摔倒、踩踏,现场惨叫不断,但后面的同学仍不断地向楼下奔跑,现场一片混乱。这次踩踏事故造成了7名同学被踩死,5人重伤,13人轻伤的严重后果。
案例二:4月19日,几声刺耳的警报响彻校园,警报响起后,学生们弯着身躯、手掩口鼻迅速从教学楼跑到了室外指定地点集合。这是八庙小学正在进行的消防疏散演练活动场景。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震痛了学校,震痛了家庭,震痛了社会,也让全国人民知道了桑枣中学。桑枣中学的叶志平校长带领师生用4年的坚持,在大难来临之际,创造了1分36秒挽救2300名师生的生命奇迹。八庙小学从桑枣中学的事迹中认识到了紧急疏散的重要意义,从2015年3月开始,八庙小学坚持每月进行不同主题的紧急疏散演练并力求在演练中获得实效。通过演练让每位教师明确了自己在应急疏散中的位置和作用,真正做到临危不乱镇静对待;通过疏散演练让各班学生熟记了班级疏散路线;通过演练师生熟记了防火自救和防震自救自护的技能。
同学们,听了这两个案例,你有什么感受?
预设1:遇事不要惊慌,应有序疏散。
预设2:我们平时应多进行疏散演习。
预设3:在疏散中我们应按疏散图的指向离开。
认识紧急疏散图。
同学们说得真好!刚才有同学说了紧急疏散图,那你能看懂我们教室的紧急疏散图吗?老师出示班级紧急疏散图。
谁能给大家说一说我们教室的紧急疏散线路?
一楼的同学又该按怎样的路线疏散呢?
如果一楼、二楼的同学同时都需要疏散,那又该怎样疏散呢?(引导学生理解这种情况一定要沿规定路线有序疏散,先一楼在二楼。)
小结:同学们说得真不错!看来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都知道了我们教室的紧急疏散线路。其实我们在紧急疏散时,就要按照平时训练的线路走,而且还要做到不惊慌和有序,这样我们才能安全疏散。
自救方法二:活命三角区
刚才同学们知道了灾难自救的第一种方法:有序疏散。下面我们来学习第2种灾难自救方法。
了解“活命三角区”。
加拿大人库普号称“全世界最有经验的救援队长”,他在1996年做了一个实验。他的团队将20具人体模型分别放在一栋楼的桌子底下和旁边,然后炸毁这座楼房。现场清理报告显示,桌子底下的10具模型均被掉下的房顶“砸死”,而旁边的10具则全数“生还”。
这是怎么回事呢?这是因为地震发生后,室内的人因该躲在大而坚硬的物体旁,这样墙体和梁倒下后能与该物体形成一个三角空间,躲在里面便可以活命,这个三角空间叫“活命三角区”。
找“活命三角区”。
我们先来看看讲桌的活命三角区在哪里。
请一个学生上台蹲在讲桌的旁边,教师讲解示范讲桌的活命三角区在哪里。
老师指定一些物体,让学生找到它的“活命三角区”。
在教科书上画出冰箱、沙发、书桌的活命三角区。
了解更多自救的方法。
同学们,当灾难来临时我们还有很多的自救方法,你还知道哪些呢?
预设1:当楼房发生火灾时不能乘坐电梯,因为火灾时要断电,这样就会被困在电梯里,我们应从楼道迅速撤离。
预设2:当在户外遇到雷电时,我们应迅速躲在干燥的屋檐下或躲进屋里。
预设3:当遇到洪水时,我们应往高处跑。
小结:同学们说得真好!当灾难来临时,我们首先应保持清醒的头脑,千万不要慌乱,在迅速采取方法自救和互救。
【设计意图:通过讲解,让学生懂得灾难来临时,冷静的心态是成功逃生的先决条件,激发对逃生方法的思考.】
解决问题
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已经掌握了一些防灾小常识和自救的方法,那在灾难中,数学知识能帮我们解决那些问题呢?
1、老师举例示范。同学们,
地震一般持续的时间是30秒到1分钟。如果我校紧急疏散1层楼的所有学生需要15秒,当地震来临时,我校4层楼的所有学生能安全疏散吗?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算一算。
学生独立做后反馈。
4-1=3(层) 3×15=45(秒)
2、学生举例。
同学们,你能像老师这样举例说一说数学知识在灾难中的应用吗?
预设:在火灾中,一般火灾的初期阶段是3-5分,这个阶段最好逃生,当楼层失火时,只能走楼梯,紧急逃生一层楼需要15秒,我家住14楼,我们能安全逃到1楼吗?
3、练习。
同学们说得真好!下面我们就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灾难中的问题。
小芳家住15楼,当火灾来临时,只能走楼梯,若小芳爷爷走一层楼需要28秒,请你帮小芳算一算爷爷需要多少时间才能走到楼下?
学生独立做后反馈,反馈时说一说自己的解决方法。
15-1=14(层)14×28=392(秒)
如果消防大队接火警后集结需1.5分,以每时60km的速度到3km外的小芳家,共需多少时间?
学生独立做后反馈,反馈时说一说自己的解决方法.(同时也让学生明白火势较大时不能乘坐电梯的防灾小常识。)
60÷60=1(km) 3÷1=3(分) 3+1.5=4.5(分)
小结。
同学们,看来数学知识的用处真大!能帮我们解决这么多灾难中的问题。当灾难来临时,时间就是生命,我们应抓紧时间逃生、自救、互救,把灾难的危害降到最低。
【设计意图:通过计算,让学生知道灾难来临时我们要掌握好逃生的时间,因为时间就是生命。】
活动拓展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防灾小常识,你都有哪些收获呢?
同学们,我们还可以通过查阅资料,上网收集等途径,了解还有哪些灾难?每种灾难来临时可以采取哪些避险和自救、互救的方法?
板书设计:
综合与实践《防灾小常识》
自救方法一:有序疏散
自救方法二:活命三角区
教学反思:这节课通过学习演练,让学生掌握逃生的基本方法,明确需要遵循的规则,让学生在遇到危险时能够逃离危险,并找到自救的方法。但由于学生以前对这些知识了解不够详细,学生回答问题不是很积极,所以以后课前要让学生多收集一些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