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一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福建省泉州一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4.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03-13 19:07: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满分:150分,答卷时间:150分钟 2012.1
一.默写、填空(14分)
1.根据课文内容,将下列名句补充完整。(12分)
(1)既无叔伯,终鲜兄弟。 ,晚有儿息。(李密《陈情表》)
(2)过蒙拔擢, ,岂敢盘桓,有所希冀?(李密《陈情表》)
(3) ,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王勃《滕王阁序》)
(4)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 。(王勃《滕王阁序》)
(5)五步一楼,十步一阁; ,檐牙高啄;各抱地势, 。(杜牧《阿房宫赋》)
(6)出师未捷身先死, 。(杜甫《蜀相》)
(7)吴楚东南坼, 。(杜甫《登岳阳楼》)
(8)细草微风岸, 。(杜甫《旅夜书怀》)
(9) ,青楼梦好,难赋深情。(姜夔《扬州慢》)
(10)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李白《将进酒》)
(11)小楼昨夜又东风, 。(李煜《虞美人》)
2.文化常识填空(2分)
(1) (填人名)在建安诗人中成就最为突出,他的五言诗“骨气奇高,辞采华茂”,钟嵘《诗品》誉之为“诗中之圣”。
(2)汉代散文可分为 、政论文、赋三类。
二.基础知识(9分)
3.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鼙(pí)鼓 千乘 (chéng) 玉扃(jiōng)?? 云消雨霁(qì)
B.騞然(huā)??? 砉然 (huā)???? 肯綮 (qìn)?? 游刃有余(rèn)
C.缦立 (màn)???? 媵嫱 (yìng)??? 逦迤 (lǐ)?? ?? 鼎铛玉石(chēng)
D.垓(gāi)下 ??田父?(fù)???十余创(chuàng) 抱薪救火(xīn)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3分)
A、许多家长以为只要给孩子单独租房居住并且家长陪读就会提高学习成绩,结果弄巧成拙,孩子反而由于心理问题而成绩滑坡。
B、一开盘,这只股票就一路狂跌,势如破竹,使已经遭受股市重重打击的股民又雪上加霜。
C、他们以实际行动履行自己的誓言,发奋苦练,终于在北京夺得四枚金牌,雄辩地说明哀兵必胜。
D、似乎人类在自然科学上一遇到“起源”的问题就一筹莫展,宇宙起源、生命起源、思维起源都是人类碰到的几个最大的难题。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网上购物方便快捷,好处多多,但是由于“好处”的兑现并没有实现,目前很难受到人们青睐。
B.世博会吉祥物“海宝”设计独具匠心,鲜明的中国特色、浓郁的传统风格以及时尚的现代造型令世人耳目一新。
C.要从根本上解决水资源利用效率低和严重的用水浪费,必须大力提倡节约用水,建设节水型社会,这是保障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D.“IP长途,每分钟不到两角钱”、“手机新打法,接听全免费”……这些平时在各种路牌、平面、媒体杂志以及电视上的通信产品广告中被广泛宣传的“超值”服务,被国家发改委通报涉及价格违法。
三.古诗文阅读(18分)
阅读文段,回答文后6---9题
六国论
李 桢
宋二苏氏论六国徒事割地赂秦,自弱,取夷灭,不知坚守纵约;齐、楚、燕、赵不知佐韩、魏以摈秦:以为必如是,而后秦患可纾。
夫后世之所以恶秦者,岂非以其暴邪?以余观之,彼六国者皆欲为秦所为,未可专以罪秦也。当是时,东诸侯之六国也,未有能愈于秦者也;其溺于攻伐,习于虞诈,强食而弱肉者,视秦无异也。兵连祸结,曾无虚岁。向使有擅形便之利如秦者,而又得天助焉。未必不复增一秦也。惟其终不克为秦之所为,是以卒自弱,而取夷灭。
当苏秦之始出也,固尝欲用秦,而教之吞天下矣。诚知其易也。使秦过用之,彼其所以为秦谋者,一忧夫张仪也。惟其不用,而转而说六国以纵亲,彼岂不逆知天纵约之不可保哉?其心特苟以弋一时之富贵,幸终吾身而约不败。其激怒张仪而入之于秦,意可见也,洹水之盟,曾未逾年,而齐、魏之师已为秦出矣。夫张仪之辨说,虽欲以散纵而就衡,顾其言曰,亲昆弟同父母,尚有争钱财,而欲恃诈伪反覆,所以状衰世人之情,非甚谬也。彼六国相图以攻取,相尚以诈力,非有昆弟骨肉之亲,其事又非特财用之细也。而衡人方日挟强秦之威柄,张喙而恐喝之,即贤智如燕昭者,犹且俯首听命,谢过不遑,乃欲责以长保纵亲,以相佐助,岂可得哉!
所以然者,何也?则以误于欲为秦之所为也。六国皆欲为秦之所为,而秦独为之,而遂焉者,所谓得天助云尔。嗟夫!自春秋以来,兵祸日炽;迄乎战国,而生民之荼毒,有不忍言者。天之爱民甚矣,岂其使六七君者,肆于人上,日驱无辜之民,胼手胝足、暴骸中野,以终刘于虐乎?其必不尔矣!是故秦不极强,不能灭六国而帝,不帝,则其恶未极,其恶未盈,亦不能以速亡。凡此者,皆天也,亦秦与六国之自为之也。后之论者,何厚于六国,而必为之图存也哉!
曰:“若是,则六国无术以自存乎?”曰:奚为其无术也。焉独存,虽王可也。孟子尝以仁义说梁、齐之君矣,而彼不用也,可慨也夫。
6.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以为必如是,而后秦患可纾???????????????????? ? 纾:消除
B.夫后世之所以恶秦者???????????????????????????????? 恶:痛恨
C.当苏秦之始出也,固尝欲用秦????????????????? ????固:固执
D.后之论者,何厚于六国???????????????????????????? 厚:偏重
7.下列说法全属于李桢观点的一项是????????????????????????????? ?? (  ) (3分)
彼六国者皆欲为秦所为,未可专以罪秦也 
②齐、楚、燕、赵不知佐韩、魏以摈秦 
③其溺于攻伐,习于虞诈,强食而弱肉者 
④日驱无辜之民,胼手胝足、暴骸中野 
⑤而秦独为之,而遂焉者,所谓得天助云尔 
⑥奚为其无术也。焉独存,虽王可也
A.①②③⑤?????????????? B.①③⑤⑥?????????????? C.②③④⑤?????????????? D.③④⑤⑥
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 (  ) (3分)
A.宋朝苏洵和苏辙认为六国因为割地贿赂秦国削弱自己的力量而导致灭亡。
B.后人痛恨秦国的原因是因为秦国统治者的残暴。
C.六国如果借助有利的地理形势也能像秦国一样统一中国。
D.作者认为秦国的灭亡是秦国残暴到极点,恶贯满盈所致。
9.把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3分/题)
(1) 孟子尝以仁义说梁、齐之君矣,而彼不用也,可慨也夫。
译文:
???????????????????????????????????????????????????????????????????????
(2) 与尔三矢,尔其勿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
译文:
???????????????????????????????????????????????????????????????????????
(3) 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项脊轩志》)
译文:???
????????????????????????????????????????????????????????????????????
10.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8分)
幽居初夏 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注]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注]箨龙,就是笋。木笔,又名辛夷花。两者都是初夏常见之物。
(1)诗人写景是从哪几方面突出表现一个“幽”字的?试作简要分析。(4分)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4分)
四.文学名著、文化经典(17分,名著11分,经典6分)
11.下列关于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秦可卿去世后,宝玉推荐凤姐料理丧事。贾珍便向王夫人提出请求,但王夫人还有些担心,后听凤姐说得在理,便不作声。后贾珍通过宝玉把对牌递给了凤姐。(《红楼梦》)
B.贾迎春,贾珍的妹妹,由于没有父母怜爱,养成了孤僻冷漠的性格,心冷嘴冷,后入栊翠庵为尼。(《红楼梦》)
C.觉慧因参加学生运动被囚禁在家,闲逛时在梅林里碰见了奉太太之命来摘梅花的鸣凤,觉慧告诉鸣凤,将来一定要娶她。鸣凤凄然地说,她害怕梦做得太好不会长。(《家》)
D.梅表姐出嫁后不久就守寡,一次为躲避军阀混战,她被迫躲入高公馆,并与觉新相遇。善良的瑞珏知道了他们的隐情。心里十分同情,她真诚的安慰梅,两人随后也成了朋友。
12.下列对《家》、《红楼梦》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觉新的办公室,觉慧反复朗读《新青年》杂志里的“我们是青年,不是畸人,不是愚人,应当给自己把幸福争过来”这句话,不仅激起了觉民的热情,也唤起了觉新痛苦的回忆。(《家》)
B.醉金刚倪二因酒后辱骂雨村,被雨村拿回衙门惩处。倪二的妻女便求贾芸帮忙找荣府说情。谁想贾芸连进门的机会都没有,又怕被人耻笑,只找理由搪塞。倪二回家后听说这件事十分生气,便发誓有机会就将贾府各种丑事说出来,把他们整垮。后来贾母去世,众人去送殡,倪二便勾结周瑞的干儿子何三抢劫贾府,掳走妙玉。
C. 《家》中,觉慧是高家年轻一代中最激进、最富有斗争精神的人。他积极参加学生运动,创办进步刊物,公开支持觉民抗婚,大胆地和丫头鸣凤恋爱,最后奔赴上海,踏上了彻底叛逆的道路。(《家》)
D.宝玉丢玉之后,人也变得呆傻起来。但黛玉为宝玉失玉而喜,她认为宝玉失玉说明和尚道士的金玉良缘之说是不可信的,否则宝玉如何能把玉丢了?(《红楼梦》)
13.简答题(只选做一题,5分)
(1)《红楼梦》中“你从此可都改了罢!”这句是谁说的?指的事是什么?请简要叙述。
(2)《红楼梦》第五回中有这样的判词:“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这是谁的判词?其中的“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概括了她的什么命运?请简述。
14.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
  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子曰:“巧言令色,鲜仁矣。”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论语·学而》)
 (1)下列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做一个有道德修养,博学多识的君子,这是孔子弟子们孜孜以求的目标。
  B.孔子认为,作为一个君子,首先要说出自己的观点,然后再去做。
  C.孔子认为,花言巧语,表面上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其实内心很少“仁”。
  D.孔子说,古人不轻易说话,更不说随心所欲的话,因为他们怕做不到。
 (2)在以上材料中,你是如何理解孔子关于言与行的主张的。(3分)
 

五.现代文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7题。
绝唱
严阵
我每年都要到圆明园去,虽然圆明园一直有荷花池,三四月间,荷叶出水,一片清绿;五六月间,花瓣初展,点点新红。可我到圆明园看荷花,既不在三四月间去看它的绿叶,也不在五六月间去看它的红花。不知为什么,我总觉得圆明园的荷花和别处的荷花不一样,它说的话不一样,它做的梦也不一样。
因此我愿在每年的初冬季节到圆明园去,不是为别的去,就是为了在这个时候,到那里的荷花池去看荷花。
诚然,荷花的绿叶的美是无可比拟的,它浅浅的深深的绿叶上凝聚着汪汪点点的水露,在阳光的照射下,宛如透明的翡翠上滚动的几颗珍珠。
这是一塘荷花最美的时候吗?“接天莲叶无穷碧”的名句曾被人无数次地吟咏过,的确,我起初曾经以为,这是荷花最美的时候,可是我现在却觉得,也许这一切并非如此。
诚然,荷花的红花的美是有口皆碑的,它粉粉的,淡淡的,文文的,雅雅的,仿佛永远是十五六岁的年纪,不管在明亮的阳光下或是在轻风细雨中,它婷婷于岸畔又隐隐于水底的那些神秘莫测的艳影,都会使人心醉神迷。
这是一塘荷花最美的时候吗?“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诗行,人们总是不绝于口,当然,我也曾经以为,满塘红艳是荷花最美的时候,可是,我现在越来越不这么以为了。
既然绿叶不是最美,红花也不是最美,那么荷花到底在什么时候才是最美的呢?
那是一个10多年前的十月,我孤自一人到圆明园,想去寻找那里的残秋,可是当我徜徉于既找不到一片绿叶也找不到一朵红花的荷花池的石岸上,无意之间,我却被蓦然呈出在我面前的另一种景色震撼了:在映满圆明园断石残柱所组成的黑白相间的奇妙图案的水影中间,交织其上的是一池残荷。它有枯梗还高高地耸立着,有的则已折断在水中;它有的叶子早就被秋风撕破,有的卷作黑色的一团,却依然在空中高悬;那些它结下的果实,那些曾是翠绿色或者金黄色的莲蓬,有的虽然已变成黑色,却依然在空中高举,有的被风雨摧折,成堆地倒伏在水中,却依然守着这自己的根。看到这种景象,看到圆明园断墙残柱的倒影上,好些由残荷组成的神奇幽秘的大大小小的正方形、三角形、圆圈形、菱形的交相印叠的美丽图案,我顿时感到我走进了一个荷花的神奇的世界。
“留得残荷听雨声”吗?不,我当时的感觉完全不是这样。我感到这满池的荷花没有枯,没有死,那布满池水的断梗残枝,完全是那一池碧绿一池艳红的最高的升华。从它们以残枝断梗和倒在池水中的莲蓬所组成的各种神秘的图案中间,你可以发现一种美,可以发现那处不是红红绿绿的俗美,可以发现那种不是迎合季节的庸美,可以发现那种不被别人所发现的蕴藏于残破枯败之中的那种自信和孤高,那种一直展现到生命最后的充满无比自信的高尚的凄美。
它是满地枯梗残叶,但它却表达了一种力量,一种精神,它不再以绿叶使人清心,也不再以红花使人陶醉,它现在给人们的,和圆明园留下的断墙一样,是一种似乎已被摧毁但却永远无法摧毁的象征,是一种不屈的沉默。因此,我想,这满塘残荷才是圆明园荷池的绝美之处,因为它是远胜于色远胜于香的一池历尽凄风苦雨的绝唱。
何况,隆冬过后,它那散落满池的莲子,又会叶出新芽,用它青青的绿意,覆盖着这片古老的荷池呢!
只要不失去那点孤高和自信,即使不再有绿叶红花,即使只剩下一根枯梗,一片枯叶,也照样会具有永远属于自己的那种独特的美。
不要留得残荷听雨声,还是在风雨声中去听残荷吧!
去听它的精神。
去听它的风格。
去听它的情操。
去听它的力量。
世间如此,人生如此。只要精神拥有美,便谁也摧毁不了你的美。有些时候,越是摧毁,便越是美丽,存在就是力量。
15.文章以“绝唱”为题,有什么深层含义?(4分)
16.作者写“残荷”之前依次写了对荷花绿叶、红花的美的认识,这样写有何好处?(4分)
17.作者说”这满塘残荷才是圆明园荷池的绝美之处”,他这样说的理由是什么?(6分)
六.作文(7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流传甚广的“人生幸福三诀”说:第一,不要拿自己的错误来惩罚自己;第二,不要拿自己的错误来惩罚别人;第三,不要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有了这三条,人生就不会太累了。
要求:
全面理解材料,自选角度,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符合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