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注意:请将第Ⅰ卷的答案按要求填在第Ⅱ卷答题卷的指定范围内。
第Ⅰ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读下图。回答1~2题.
1. 图中降水量最多的位置和最少的位置海拔高度相差约为
A.1000 m B.2000 m
C.3000 m D.4500 m
2. 图示区域降水的主要类型为
A.地形雨 B.锋面雨
C.台风雨 D.对流雨
读2011年12月12日我国东部及西太平洋海平面等压线(单位:百帕)示意图,回答3~4题。
3.影响甲、乙两地气温日较差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A.海陆位置 B.天气状况
C.地形差异 D.气压不同
4.此时,甲、乙、丙、丁四地天气阴雨的是
A.甲、丁 B.乙、丙
C.甲、丙 D.乙、丁
读下图,回答5~6题。
5. 流域降水量从东南部向西北部不断增多,其影响因素为
A.地形 B.海陆位置 C.洋流 D.大气环流
6. 下列关于图示河流的水文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冬季有较短时间的结冰期 B.全年有较长的汛期
C.年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小 D.地势落差小,河流流速慢
洞里萨湖是东南亚最大的淡水湖,通过洞里萨河与湄公河相连。根据材料和图,回答7—8题
7.图中显示洞里萨湖的面积大约为
A.3000km2 B.5000km2
C.7000km2 D.9000km2
8.关于图示地区地理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图中山脉东侧常年受东北信风影响,降水量很大
B.这里山岭很多,地形崎岖,河流短促,多火山、地震
C.这里气候炎热,地势低洼,人口稀少
D.这里全年高温,农作物多在雨季播种,旱季收割
读图,X、Y、Z为某城市的局部区域,回答9~10题:
9.若图中X、Y、Z分别是西欧某城市的三个功能区(假定布局合理),那么
A.X是工业区 B.Y是绿化带
C.Z是高级住宅区 D.Y是工业区
10.若X、Y、Z为我国三个面积相当的省级行政区,人口密度X>Y>Z,则三个区域中同级别地级市的服务范围可能是
A.X地最大 B.Y地最大
C.Z地最大 D.不确定
跨国公司是指在两个以上国家(包括公司母国)具有生产或实际性经营活动的公司。右图为某新产品在母国及跨国生产、经营的时空变化模式图。回答11~12题。
11.为保证新产品开发的最主要条件是
A.科学技术 B.原材料
C.交通运输 D.动力
12.生产该产品的公司母国是
A.A国 B.B国
C.C国 D.无法确定
右图所示为我国不同地区人均收入与从事制造业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图。读图回答13~14题。
13.图中从A→B表示我国近几年制造业的迁移方向,则箭头应该表示
A.资金、技术
B.劳动力
C.工业制成品
D.资源
14.图中所示现象将对B地区造成的不利影响是
A.激活市场,带动B地区经济及相关产业发展
B.减少就业机会,加剧当地就业紧张的局面
C.使B地区同类工业部门受到严重冲击,在竞争中处于劣势
D.促进B地区资源开发,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
以第五次人口普查为参考,绘制了我国理想人口模式图,下图为1990年与2040年各年龄人数 和“理想人口”年龄结构对比图。读图,回答15~16题。
15. 与1990年相比,2040年下列现象不可信的是
A.总人口数减少 B.在校学生减少
C.死亡率升高 D.养老产业发达
16. 2040年各年龄段比例最高的人口出生年代大约在
A.20世纪50年代 B.20世纪70年代
C.20世纪90年代 D.21世纪l0年代
甲图为我国2010年主要出口市场棉织物出口数量及单价,乙图为我国2010年主要进口市场棉织物进口数量及单价。读图,回答17~18题。
17. 据图可知,我国2010年
A.棉织物进口量大于出口量
B.棉织物出口价格高于进口价格
C.棉织物进口市场以周边国家和地区为主
D.从香港地区进口棉织物的总金额最多
18.2010年我国从日本进口的棉织物单价高于全国进口均价,主要原因是日本
①原料丰富 ②技术含量高 ③劳动力成本高 ④距离近,运费成本低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007年7月8日,某一海洋探险帆船队从葡萄牙首都里斯本起航,踏上了600年前达·伽马通往印度的航程。探险队每日固定时刻都要对船队进行定位。他们所使用的测量工具是:里斯本不同日期正午太阳高度表、表达里斯本时间的时钟、测量太阳高度仪等。回答19~21题。
19.为了定位,船员每日都要在固定时刻进行测量,该时刻是( )
A. 里斯本时间12时 B. 船队桅杆影子最短时刻
C. 里斯本时间6时 D. 船队看到日出、日落时刻
20.船员测定船队经度位置的测量工具有( )
A. 里斯本不同日期正午太阳高度表 B. 表达里斯本时间的时钟
C. 测量太阳高度仪 D. 表达船队所到之处时间的时钟
21.在船队沿着非洲西海岸一路南下到达好望角的时间里,船队航向与洋流的关系主要是( )
A. 先顺后逆 B. 先逆后顺 C. 一路顺流 D. 一路逆流
读右图,图中①②③表示北半球不同纬度三地白昼长度随时间变化。完成下列22~24题
2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表示3月21日前后
B.乙表示6月22日前后
C.三地纬度可依次为40°N、66°N、30°N
D.①地较②地昼夜长短的年变化幅度小
23.若黄赤交角增大到24°,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乙日期,③的昼长可能增大
B.在甲日期,③的昼长可能增大
C.在乙日期,②的昼夜更替周期可能增大
D.在甲日期,②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可能增大
24.图示时间内南京地区正午旗杆影长变化正确的是 ( )
2012-2013学年泉州一中高三上学期期末考地理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答题处:(48分,每题2分)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序号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第II卷
二、综合题(三个小题,共52分)
25. (21分)“换个角度看区域”。图11为H河流的流域图,该河干流全长4370千米,大小支流有200多条,流域面积约达184万平方千米。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1)分别指出图中①、②山脉的走向。(4分)
(2)列举H河流两方面的水文特征,并分析说明其形成原因。(8分)
(3)简述图中甲区域发展种植业的优势自然条件。(6分)
(4)扼要说明图中乙地区至今人烟稀少的主要自然原因。(3分)
26.下图为我国40oN附近的剖面图,读图回答。(16分)
(1)图中所示地形区的地形或地表形态,因外力作用在成因上具有一定的联系。请你根据图示信息在下图括号中填出各地区主导外力作用类型。(8分)
(2)简要说明图示区域自然景观的空间变化规律及形成原因。(7分)
(3)当图示灾害性天气出现时,当地的气温日较差会发生怎样的变化,简要分析其原因。(6分)
27.《自然灾害和防治》(12分)
下图为我国三个流域“水灾受灾比(受水灾的县城个数与总县城个数的比值)多年平均的月变化图”
1.指出三个流域水灾受灾比的共同特点,并分析珠江的受灾比最小原因。(6分)
2.各流域内应该采取哪些措施降低水灾受灾比?(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