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星球版地理 八下 7活动课 认识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区域差异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商务星球版地理 八下 7活动课 认识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区域差异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商务星球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4-28 14:25: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活动课 认识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区域差异》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
(2) 了解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主要地形区、河流、湖泊和岛屿的分布。
(3) 通过南、北方地区的比较,明确各区域主要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
(4) 通过对南、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的比较,在明确南、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差异基础上,理解其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读《南、北方地形图》,培养学生阅读和使用地图的能力和记忆能力。
(2) 初步学会用比较法和归纳法学习区域地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地理的兴趣。
(2) 通过对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学习,进一步了解祖国的大好河山,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
二.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第六章《北方地区》和本章《南方地区》学习这两个地区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的基础上,对两大区域进行比较,在完成对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自然、人文地理差异比较的基础上,分析总结出比较区域差异的方法。因而本课既基于区域特点,同时又是学习区际联系和区域发展的基础。
三.学情分析
现代生活方式的多样性与各类媒介的广泛使用都使学生具有广泛的信息获取渠道,因而八年级学生对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有较多的感性认识,也有部分学生有实际的生活经验。同时,经过一年多的地理学习,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但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所限,分析问题易局限于生活经验或感性认识本身,归纳概括总结的能力还不是很强,因而在本课中总结比较区域差异的方法还有一定难度。
4. 重、难点
按课程标准,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运用列表等方法比较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的差异。
难点:运用资料,举例说明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自然环境对人文特点的影响。
5. 教法、学法
教法设计:我结合学生实际,在教学中主要采用区域比较法、探究学习组织法、合作交流法和归纳总结法。
通过区域比较法,让学生能在对比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差异中形成对区域地理知识的构建;通过探究学习组织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搜集、分析、运用资料的能力;通过合作交流法,充分锻炼学生合作意识;通过归纳总结法,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学会总结知识,抓住重点,落实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
学法指导:突出采用搜集整理、自主学习、小组交流、主动展示等探究式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通过搜集整理、自学、读图、观察等方法获取相关知识,达到“授人以渔”的目的。
6. 课时安排:1课时
七.教学过程
本堂课我将通过: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合作探究,教授新课→巩固深化→反馈练习等环节来实现教学目标。
【1】 课前准备,收集整理资料
1. 教师准备:教学用多媒体课件
2. 布置学生搜集南、北方地区相关资料(地形、气候、植被等)
【2】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2分钟)
从《晏子使楚》的故事入手,故事说的是:齐国的晏子出使到楚国,楚王想戏弄他,故意将一个犯人从堂下押过,楚王问:此人犯了什么罪?属下回答:一个齐国人犯了偷窃罪。楚王就对晏子说:你们齐国人是不是都很喜欢偷东西?晏子回答说:淮南有橘又大又甜,一移栽到淮北就变成了枳,又酸又小,为什么呢?因为土壤不同。
我设置四问:我国南、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是怎样的 它们之间有什么差别?为什么会影响水果的生长?南北方不同的自然特点除了影响到水果的生长,对于生活在当地的人们又有什么影响呢?
【通过设问的方式,激发学生探究问题原因的热情,也以问题的形式带出了本节课的重点,也就是要学的内容。】
【3】 多媒体展示(1分钟)
学习目标:
1.
2. 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比较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差异。
3. 运用事例说明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全班学生齐声朗读,明确本堂课的学习目标。】
【4】 合作探究,教授新课
教师首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组合课前收集成果,实现人人参与,营造良好的氛围。
合作探究一:南、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差异(3分钟)
1. 多媒体课件展示资料一“南、北方地区的位置和地形图”
学生读图、阅读课本资料,以小组为单位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A. 南、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什么?其位置、范围如何表述呢?
B. 南、北方地区各有哪些主要地形区呢 有哪些主要河流、湖泊?其水文特征有何不同?
C. 南北方地区土壤类型有何不同?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展示,教师点评。
2. 课件展示资料二“广州和北京的气温变化曲线与各月降水量柱状图”(3分钟)
学生读图思考回答两地气温和降水的差异。思考造成两地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3. 课件展示资料三“南、北方地区的植被景观图”(1分钟)
学生读图明确南、北方地区植被类型的差异。
4. 课件展示“南北方地区自然地理差异”的对比表格填空,学生完成,教师归纳点评 (5分钟)。
过渡语:“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受自然地理要素的影响,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在人文地理方面也存在着诸多差异。
合作探究二:南、北方地区的人文地理差异
1. 农业生产方面(3分钟)
课件展示南、北方地区农业生产方面的相关图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读图、观察、对比归纳总结出其耕地类型、主要农作物和耕作制度等方面的差异。教师引导点评。
2. 日常生活方面(3分钟)
课件展示相关图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归纳出南、北方地区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差异。教师引导点评。
3. 文化艺术方面(3分钟)
课件展示相关图片,学生读图、观察、讨论对比归纳出南北方地区在传统体育、戏剧曲艺、风土民俗等方面的差异。教师引导点评。
4. 课件展示“南、北方地区人文地理差异”对比表格,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完成对表格的填写。(5分钟)
【5】 小结巩固(3分钟)
这节课我们通过分析南、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差异和人文地理差异,并探索了差异形成的原因,在今后的学习中同学们可以继续采用这种列表比较法来分析其他区域间的差异。
【采用师生合作,相互质疑,互相补充,对学生所学以达巩固之目的。】
【6】 反馈练习(3分钟)
课件展示习题
【7】 知识拓展(5分钟)
请从你家乡人们的衣食住行的某一方面,说说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例如南北方地区的传统建筑与气候、地形的关系。
分组讨论,主动展示。
附:板书设计
活动课 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区域差异
位置、地形、
自然地理的差异
土壤、植被等
1.农业生产方面
人文地理的差异 2.日常生活方面
3.文化艺术方面
7. 说教学反思
1. 成功之处
A. 把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读图、观察、讨论探究、展示,人人参与,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B. 教师引导,结合学生生活实践,通过课件图片,小组探究,采用区域列表比较的方法,落实“三维目标”。
2. 不足之处
A. 由于时间关系,学生展示不能人人参与,有可能挫伤了一部分学生的积极性。
B. 南北方地区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区域差异对比表格本应学生制作,本节老师却代为制作,学生被动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