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八下物理 10.4浮力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苏科版八下物理 10.4浮力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1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4-28 09:49: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浮力》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浮力
科目:物理 教材:苏科版八年级下册
教学时间:1课时(45分钟)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通过实验认识到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物体受到浮力的作用。
2. 了解什么是浮力,知道浮力的方向。
3. 学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浮力的大小。
4. 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影响浮力的大小的因素有哪些,总结出阿基米德原理。
(2)过程和方法
(1)通过观察,认识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2)通过实验,学会测量浮力的方法。
(3)通过探究,总结出阿基米德原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初步建立应用科学知识的意识。
(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设计和动手实验、分析归纳探究物理规律的能力。
(4)通过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团结协作精神。
二、学情分析
  浮力现象是学生在生活中比较熟悉的,也是他们容易发生兴趣的现象。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充分发挥演示实验的作用,迎合他们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初中生的思维方式要求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通过理论分析和推理判断来获得新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当然在此过程仍需以一些感性认识作为依托,可以借助实验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以便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教学方法
苏科版新教材十分重视对学生科学探究素养的培养。教材的设计都是由现实事例引入,让学生根据现象探究其规律,并寻找规律的本质。从而使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其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无论从方法论的角度还是对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获得信息的分析,这种方法都是行之有效的,因此,本课的教法主要是“开放情境、引导探究”,而学法主要是让学生“亲身体验,在探究中学习”。这节课综合应用目标导学、分组实验、直观演示实验、讲授和讨论并辅以电教多媒体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这已列为《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中学物理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初中物理教学目的之一,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教学中创设物理情境让学生参与实验设计,边动手边思考。从实验数据总结出结论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四、教学过程
1、新课引入:
活动一:创设“如何在不倾斜量筒就将掉入量筒里的蜡烛取出。”情境导入新课。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引导学生思考问题,造成悬念,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自己动手解决实际问题。
让学生上讲台演示具体做法,设问并讨论蜡烛上升的原因,分析总结出浮力的定义。
(说明:动态观察、创设情景、激发思维)
2、讲授新课:
任何物理规律的发现和物理理论的建立都离不开实验。这节课主要采用实验的方法来建立浮力的概念。
浮力概念的建立(分两步)
第一步:浮力的方向
在活动一的基础上,设问浮力的具体方向。引发学生深入思考。借助实物投影仪演示,将浮力方向与重锤线方向进行对比。确定浮力的方向一直是竖直向上。
第二步:浮力的大小
“称重法”测浮力:这部分的难点我运用了对比法进行处理。首先将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方,观察此时弹簧测力计示数。再用手给物体施加一个竖直向上的托力,观察此时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变化。让学生讨论示数变化的原因,并计算托力的大小。与此相对比,将此物体慢慢浸入水中弹簧测力计示数也会发生类似的变化。学生们通过这个实验很直观的理解了浮力对物体的作用,使他们掌握称重法的基本原理。
指导学生完成活动(二)
活动(二)
如何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浮力的大小
方法:
公式:F浮 =
数据:
F 1= F 2= F3=
G物= F浮1= F浮2=
浮力与哪些因素有关(控制变量法,探究实验)
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发现问题:
提出猜想:
设计实验:
(1) (2) (3) (4) (5)
实验步骤:
1.将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上,测出物体的重力.
2.将物体逐渐浸入水中,同时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直到其完全浸没,记录在浸入过程中和完全浸没时两次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3.将物体完全浸没在水中不同深度,记录在水中完全浸没时不同深度两次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4.将物体完全浸没在盐水中,记录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与步骤3的数据进行比较.
5.根据上述步骤的结果,分别计算出各次浮力的大小.分析并归纳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实验表格:
F 1= F 2= F3= F4= F5=
G物= F浮1= F浮2= F浮3= F浮4=
分析归纳:
从图(1)、(2)所示的步骤得到的数据可以看出,物体所受的浮力的大小与它排开液体的体积 关。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 。
从图(3)、(4)所示的步骤得到的数据可以看出,物体所受的浮力的大小与其在液体中浸没的深度 关。
从图(4)、(5)所示的步骤得到的数据可以看出,物体所受的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 关。液体的密度越 ,受到的浮力越大。
阿基米德定律
活动(三):验证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重力之间有怎样关系.
实验方法:测量出浮力的大小和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力,比较它们之间的关系。
实验设计:
F3 F4
测出空桶的重力
实验表格:
G物/N G桶/N F3/N F4/N F浮/N G排/N
实验结论: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 等于被物体排开的 。
这就是著名的 原理。
公式:
五、反馈和巩固:
  这节课教学容量大,所以反馈和巩固主要留待课后完成。如果课堂上有剩余时间,可请同学回顾板书内容,归纳出通过本节课学到的测量浮力大小的方法。
六、结束语:
本课的教学设计,比较适合于大部分学生的实际。如果面对的是一个学生自主探究能力较强的班级,本课还可以采用“自主探究法”组织教学。即由教师提供或由学生任选材料和器材,围绕“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这个主题,让学生自主猜想,提出假说,自行设计进行探究,让学生到实验室甚至到教室外面去参与自己设计的实践性活动,在实践探究中去总结、发现阿基米德原理等,这些,都是值得尝试的教学方式。
总之,科学探究设计课堂教学,针对学生易出现的思维障碍“对症下药”有意识地运用科学方法来引导学生的思维,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在自主的探索过程中发现新知,尝试创新,发展实践能力是上好这节课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