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复习训练题
选择题
1. 请仔细观察右图“大包干纪念馆”里18个农民按手印群雕,从中获取的正确历史信息是( )
A. 四川农民率先建立生产合作社
B. 安徽农民率先实行土地私有
C. 四川农民率先实行政社合一
D. 安徽农民率先分田包产到户
2.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下列城市中,最早实行对外开放的是( )
A.广州 B. 上海
C. 深圳 D. 宁波
3. 学习历史,需要分清哪些是史实,哪些是观点。下列表述属于观点的是( )
A. 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B. 1992年,邓小平到南方视察并发表重要谈话
C. 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D. 2013年,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当选为国家主席
4.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定义了“中国梦”,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21世纪头20年的“中国梦”。2013年的两会,将“中国梦”的伟大构想化为美好现实。那么实现中国梦有三个必须,分别是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 )
A,凝聚中国力量
B. 提高国际地位
C. 增强文化软实力
D. 提高综合国力
5. 国外一位学者提出了“21世纪始于中国的1978年”的观点。1978年中国发生的重大事件有( )
A.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开始在国际舞台发挥更大作用
B. 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文化大革命”
C.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D. 邓小平理论成为党的指导思想
6. 民族精神是一个国家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集中体现。下列民族精神按其形成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五四精神 ②抗战精神 ③小岗精神
④长征精神 ⑤井冈山精神
A.①②③④⑤ B. ①⑤④②③
C. ①⑤④③② D. ⑤①④②③
7.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中国对外开放领域逐步扩大,下列城市按照开放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厦门——浦东——海南岛——重庆
B. 厦门——海南岛——浦东——重庆
C. 浦东——海南岛——厦门——重庆
D. 厦门——重庆——海南岛——浦东
8. 作为一名中共党员,最早拥有一部印有“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作为自己行动指南”的中国共产党党章应该是在( )
A.中共十五大后
B. 中共十九大后
C. 中共十七大后
D. 中共十八大后
9. 热词,反映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在一个时期人们普通关注的问题和事物,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下列2012年中共十八大召开后的热词最有可能是( )
A.当家作主 B. 公共食堂
C. 大包干 D. 中国梦
10. 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召开,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其重大意义是标志着( )
A. “文化大革命”结束
B. 改革开放拉开了序幕
C. 中国共产党在组织路线上完成拨乱反正
D. 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11. 读“全国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抽样统计曲线图”,从图上看出,全国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抽样份数:18 529户)从1978年到1982年呈现上升趋势,出现这种趋势的主要原因是( )
A. 农村土地改革
B. “大跃进”运动
C. 人民公社化运动
D. 农村逐步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2. 1980年,我国建立深圳等经济特区;1984年,开发14个沿海城市;1985年,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1988年,划海南岛为经济特区;1992年,决定开放内地部分省会城市、沿江沿边城市;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13年,设立上海自由贸易区。以上史实主要说明了我国( )
A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B. 国际地位逐步提高
C. 体制改革走向深入
D. 扩大开放融入世界
13. “我们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使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适应供求关系的变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发挥计划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B. 运用市场促进生产和需求的协调
C. 发挥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作用
D. 经济活动要遵循价值规律
14. 古代丝绸之路是东西方之间经济、政治、文化等交流主要道路,十八大以来我国提出并实施的哪一倡议与此相关( )
A.加快自贸试验区建设
B. “一带一路”倡议
C. 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D. 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15. 20世纪以来,中华民族经历了伟大的三个三十年的探索和实践。在一百年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人民在1919、1949、1979年谱写的历史乐章的主题分别是( )
A.民族觉醒、民族独立、民族振兴
B. 民族觉醒、民族振兴、民族独立
C. 民族觉醒、民族独立、民族崛起
D. 民族振兴、民族独立、民族觉醒
16.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的是( )
A.《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发表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C.通过《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D.中共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二、非选择题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始终与土地政策的调整相联系。某校八年学生对不同时期的政策进行了材料搜集和探究学习。
【第一阶段:土地梦想的实现】
【第二阶段:组织形式的变化】
【第三阶段:新时期农民的创举】
材料三:我刚到安徽那一年(1977年),全省28万多个生产队,只有10%的生产队能维持温饱,67%的队人均年收入低于60元,40元以下的约占25%。我这个第一书记,心里怎么能不犯愁啊?
——万里《农村改革是怎么搞起来的》
(1)材料一中,两幅图片反映了建国初期我国农村社会变革中的哪一事件?它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材料二中,反映了建国初期我国农村怎样的变化?
(2)据材料三,概括说明当时安徽农村存在什么严重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安徽省率先在农村采取了什么措施?
(3)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农村社会发展概况,这对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哪些启示?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示意图
材料二 从特区可以引进技术、获得知识、学到管理,管理也是知识。特区成为开放的基地,不仅在经济方面、培养人才方面使我们得到好处,而且会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听说深圳治安比过去好了,跑到香港去的人开始回来。原因之一是就业多,收入增加了,物质条件也好多了。可见精神文明说到底是从物质文明来的嘛!
——邓小平
(1)根据材料一指出,我国最早设置的4个经济特区分布在哪两个省份
(2)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
(3)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我国设立经济特区的主要好处。
(4)经济全球化给我国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在今后的对外开放中,我国应当如何面对 请你提一些合理化建议。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在毛泽东等共产党人的领导下,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奋斗,让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而挽救社会主义的邓小平找到了一条使国家强盛、人民富裕的道路。
——《复兴之路》解说词
材料二 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日本敢于欺负我们,主要的原因在于中国民众的无组织状态。克服了这一缺点,就把日本侵略者置于我们数万万站起来了的人民面前,使它像一匹野牛冲入火阵,我们一声唤也要把它吓一大跳,这匹野牛就非烧死不可。
——《毛泽东选集》
材料三 中共八大指出,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中共十九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材料四 20世纪50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由此开始了中华民族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
——中央电视台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解说词
材料五 邓小平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核心。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地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旗帜问题至关重要。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形象,高举邓小平理论的旗帜不动摇。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共一大召开的重大意义。材料一中“使国家强盛、人民富裕的道路”是指什么道路
(2)材料二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 这一事件胜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归纳指出,中共八大和中共十九大对当时国内主要矛盾的分析有何相同之处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标志性事件。
(5)邓小平理论在哪次会议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依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回答为什么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答案
1-5DCAAC 6-10BBDDD 11-16CDABAC
17、(1)事件:土地改革运动;
影响:土地改革彻底废除了中国2 000多年来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身成为土地的主人,巩固了人民政权,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变化: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2)问题:粮食短缺,贫穷落后;
措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制定政策必须从国情出发;尊重市场价值规律;保护农民生产积极性;坚持改革;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等。
18、(1)福建省、广东省。
(2)我国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3)设立经济特区,对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内的进一步改革,扩大对外经济交流,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4)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积极开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升国际竞争能力;积极参与各种国际组织,开展国家间的交流与合作。
19、(1)意义:是中国历史上一件开天辟地的大事,从此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事件:抗日战争。
根本原因: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或进行全民族抗战。
(3)人民日益增长的经济文化和生活需要同现实发展不能满足人民需要之间的矛盾。(答“供不应求”也可以,意思相近即可)
(4)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5)会议:中共十五大。原因:第一次系统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系列问题;或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意思相近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