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学年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
第3章 第2节 力的存在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力是看不见的,所以可以没有物体,既没有受力物体,也没有施力物体
B.一个物体也可能产生力的作用
C.是否接触是能否产生力的作用的关键所在
D.-定既要有受力物体,又要有施力物体,力不能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
2.下列有关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产生力的两个物体一定发生了作用
B.一个物体也能产生力的作用
C.力能脱离物体而存在
D.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一定产生力的作用
3.如图所示的几种现象中,力所产生的作用效果与其它三个不一样的是( )
A.手拉开弓
B.运动员罚点球
C.小明压弯跳板
D.熊猫拉弯竹子
4.如图所示,用撬棒撬石头,手握在撬棒的末端跟撬棒垂直用力比竖直向下用力要省力些;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下列哪个因素有关。( )
A.力的大小 B.力的方向 C.力的作用点 D.施力物体
5.如图所示,放在水平桌面上的书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这两个力相同的是( )
A.力的作用点 B.力的大小
C.力的方向 D.力的大小和作用点
6.弹簧测力计在端点附近断裂,小明把断裂的那一部小段取下,将剩余部分弹簧重新安装好,并校准了零点,用这个测力计来测量力的大小为测量值M,弹簧没有断裂前测量相同的力的测量值为N,比较两次测量值的大小则( )
A.M比N大 B.M比N小
C.M等于N D.以上都有可能
7.如图所示,A、B为两个弹簧测力计,所挂重物的重均为10N,如果滑轮的摩擦不计,当重物处于静止状态时,A、B两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分别为( )
A.10N,20N B.0,10N C.10N,0 D.10N,10N
8.小明和小忠想把一条弹性绳拉开,使弹性绳两端的拉环能分别套在相隔一段距离的两根柱子上,用来晒衣服。现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按图甲的方法做,另一种是按图乙的方法做。关于这两种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每个人所用的力比图乙中每个人所用的力要小
B.图乙中每个人所用的力比图甲中每个人所用的力要小
C.图甲中每个人所用的力与图乙中每个人所用的力相同
D.条件不足,无法比较图甲中每个人所用的力与图乙中每个人所用的力的大小
9.在探究弹簧长度与力的关系时,选取甲、乙、丙、丁完全相同的四根弹簧,将甲、乙弹簧左端固定在墙上,用大小为F的力拉甲的右端,用大小为F的力压乙的右端,在丙弹簧左右两端施加大小为F的拉力,在丁弹簧左右两端施加大小为F的压力,四根弹簧都水平静止,如图,此时四根弹簧的长度分别是L甲、L乙、L丙、L丁,则( )
A.L甲=L乙=L丙=L丁 B.L乙=L丁<L甲=L丙
C.L甲=L乙<L丙=L丁 D.L丁<L乙<L甲<L丙
10.某同学在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一个物体的重力时,错将物体挂在拉环上,当物体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4N,则物体的重力( )
A.一定大于4N B.一定小于4N
C.一定等于4N D.以上判断均不正确
11.如图所示,使一薄钢条的下端固定,现分别用不同的力去推它,F1=F3=F4>F2使其发生(a)、(b)、(c)、(d)各图中所示的形变,能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的两张图是( )
A.ab B.bd C.ad D.ac
12.如图所示,劲度系数为k1的轻质弹簧A一端固定在地面上并竖直放置,质量为m的物块压在弹簧A上,用一细绳跨过定滑轮,一端与m相连,另一端与劲度系数为k2的轻质弹簧B相连。现用手握住弹簧B的右端使其位于c点时,弹簧B恰好呈水平且没有形变,将弹簧B的右端水平拉到d点时,弹簧A恰好没有形变。已知:k2A. B. C. D.
二、填空题
13.一根弹簧一端挂在墙上,用490N的力拉另一端,弹簧伸长了20cm。如果改为两个人分别拉弹簧的两端,把它也拉长了20cm,则每个人各用了 N的力。
14.如图所示,坐在船中的人用力向前推动另一艘船时,发现自己坐的船向后退,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还可说明物体间 。
15.在图甲、乙中,河里停着两只完全相同的小船,两船离岸的距离相等,船上各站着一个质量相等的人,河岸上也各站着一个人,现要使两船靠岸,甲图中只有岸上一人用力F收绳,乙图中岸上和船上的两人都用力F收绳,则 (选填“甲船先”“乙船先”“甲、乙两船同时”)靠岸。
16.一个弹簧挂30N的物体时,弹簧伸长1.2cm,若改挂100N的物体时,弹簧的总长为20cm,则弹簧的原长是 cm。
17.如图(甲)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水平桌面上的钩码所受的重力.弹簧测力计从图示位置开始向上缓慢提升,其示数F与上升的高度h之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试解答下列问题.
(1)钩码所受的重力为 N.
(2)当h=4cm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 N,桌面对钩码的支持力是 N.
18.牛顿第三定律
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这就是牛顿第三定律.
牛顿第三定律在生活和生产中应用很广泛。人走路时用脚蹬地.脚对地面施加一个作用力,地面同时给脚一个反作用力,使人前进.轮船的螺旋桨旋转时,用力向后推水,水同时给螺旋桨一个反作用力,推动轮船前进。汽车的发动机驱动后轮转动,由于轮胎和地面间有摩擦,车轮向后推地面,地面给车轮一个向前的反作用力,使汽车前进。汽车的牵引力就是这样产生的。如果把后轮架空,不让它跟地面接触,这时让发动机驱动后轮转动,由于车轮不推地面,地面也不产生向前推车的力,汽车就不能首进。
根据上述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 ,方向 ,作用在 ,这就是牛顿第三定律。
(2)以卵击石,石头没有损伤而鸡蛋破了,这一现象中,石头对鸡蛋的作用力大小 (填空“大于”、“等于”或“小于”)鸡蛋对石头的作用力大小。
(3)人走路时用脚蹬地,脚对地施加一个作用力F1,地面同时给脚一个反作用力F2,则这两个力的大小关系是
A.F1>F2 B.F1<F2 C.F1=F2 D.无法确定
(4)下列现象中,不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是
A.划船时,船桨对水的力与水对桨的力
B.汽车行驶时,汽车轮后推地面的力与地面对车轮向前的力
C.地球对人的吸引力与人对地球的吸引力
D.静止在桌面上的茶杯,所受的重力与桌面对它的支持力
E.提水时,手提水桶的力与水桶对手向下的拉力.
三、实验探究题
19.为探究一对相互作用的力之间的大小关系,小丽和小红合作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她们用F表示弹簧测力计A的示数,用F′表示弹簧测力计B的示数.通过实验她们得到下表中数据.
(1)分析表中数据可知:两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两个力大小总 .
(2)以卵击石,石头没有损伤而鸡蛋破了.在这个现象中,石头对鸡蛋的力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鸡蛋对石头的作用力的大小.
20.用弹簧测力计缓慢地将放在桌面上的物体提起,其示数 F 与弹簧测力计上升的高度 h 之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试解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拉力为 N,钩码所受的重力为 N。
(2)当 h=4cm 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 N,桌面对钩码的支持力是 N。
21.为了研究弹簧受到拉力作用时,其伸长量与弹簧自身因素的关系。小明同学选择了如下器材弹簧测力计,弹簧A、B、C、D,其中弹簧A、C由同种金属丝绕制而成,弹簧B、D由另一种金属丝绕制而成。A、B原来的长度均为L0,C、D原来的长度均为L0',且A、B、C、D的横截面均相同。实验操作如下:他将弹簧A、B、C、D的左端固定,并分别用水平向右的力通过测力计拉伸弹簧,它们的长度各自增加了△L1、△L2、△L3和△L4,如图甲、乙、丙、丁所示。
(1)甲实验中弹簧测力计受到A弹簧水平向 (选填“左”或“右”)的拉力。
(2)操作甲、乙、丙、丁中,比较 ,说明弹簧的伸长量与金属丝的材料有关。
(3)小明同学通过比较甲、丙和乙、丁,进一步得出“同种材料制成的粗细相同的弹簧,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越大产生的弹力越大”的结论。你认为他的结论是否正确 ,并说明理由 。
22.某学生在探究“弹簧的长度与外力的变化关系”时,利用所示器材和数只钩码做实验,并记录了相应的数据,如下表
(1)这项研究在实际中的应用是 ;
(2)分析数据,你可得出的结论是 ;
(3)该同学作了弹簧受力与弹簧伸长长度的关系图2,如上图.其中正确的图象是 ;
(4)由图可知,该弹簧受到的拉力每增加1牛顿,弹簧的伸长增加 cm.
23.小帆在练习使用弹簧测力计测物体重力时,她先将测力计竖直放置,反复几次轻拉挂钩后,测力计的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
(1)此测力计的量程是0~ N.若此时她将一个3N重的物体悬挂于挂钩上,静止后,测力计的示数应 3N(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在老师的指导下,小帆调整好了测力计,将某物体悬挂好,物体静止后,指针指在如图乙所示的位置,此时物体的重力G= N.
(3)小娟想要探究弹簧测力计的原理,除了需要如图丙中所示的一根两头带钩的弹簧、若干相同的钩码(每个钩码重力已知)、铁架台以外,还需要的测量仪器是 .进行实验后记录数据如表,表中明显错误的数据是 .
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7
拉力(钩码总重)F/N 0 1 2 3 4 5 6
弹簧伸长量△L/cm 0 0.4 0.8 1.7 1.6 2.0 2.4
(4)由图象可知,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是:在一定范围内, .
(5)若将两根同样的弹簧并排使用,更 (选填“易”或“难”)拉伸,则两根同样的弹簧并排使用做成的弹簧测力计比一根同样的弹簧做成的弹簧测力的量程 (选填“大”或“小”).
(6)选取A、B完全相同的两根弹簧,将A弹簧左端固定在墙上,用大小为F的力拉A的右端;在B弹簧左右两端均施加大小为F的拉力,当两根弹簧都水平静止时(如图丁),此时弹簧的长度LA LB(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2.【答案】A
3.【答案】B
4.【答案】B
5.【答案】B
6.【答案】B
7.【答案】D
8.【答案】B
9.【答案】B
10.【答案】B
11.【答案】C
12.【答案】A
13.【答案】490
14.【答案】运动状态;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5.【答案】甲、乙两船同时
16.【答案】16
17.【答案】(1)4.5
(2)3;1.5
18.【答案】(1)相等;相反;一条直线上
(2)等于
(3)C
(4)D
19.【答案】(1)相等
(2)等于
20.【答案】(1)2.4;4.5
(2)3;1.5
21.【答案】(1)左
(2)甲和乙(或丙和丁)
(3)错误;没有控制弹簧原长相等
22.【答案】(1)弹簧测力计
(2)在弹性限度内,弹簧伸长量与外力成正比
(3)(b)
(4)2
23.【答案】(1)5;大于
(2)2.6
(3)刻度尺;1.7
(4)弹簧的伸长量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5)难;大
(6)等于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