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版本) 北师大2011新课标版 章节 综合实践
学时 1课时 年级 七年级下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识别七巧板的基本构造,能用适当的图形和语言表达自己的思考结果。2.能力目标(1)通过七巧板的制作活动,进一步丰富对“平行、垂直及角”的认识。(2)在与其他人交流的过程中,能合理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 (3)在拼摆各种图形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及丰富的想象力,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3.情感目标(1)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做“数学实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兴趣。(2)以活动小组形式对本章内容进行综合运用,在与他人的合作过程中,培养学生敢于面对挑战和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以及措施 本节课的内容是以活动课的形式呈现平行、垂直及角的有关内容的综合运用。本节课要求学生了解七巧板是我们祖先的一项卓越创造;学生通过七巧板的制作活动,丰富“平行、垂直及角”的认识;让学生观察几个简单实物的组合,熟悉七巧板拼图的基本要求与技巧;通过小组拼图竞赛中的分工协作,初步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学习重点:通过七巧板的制作、拼摆活动,进一步理解“平行、垂直及角”的有关内容。学习难点:探究七巧板中各图形的面积关系。
学习者分析 1.在小学阶段,学生已经开始使用七巧板进行拼图活动,大多数学生对它都有了初步了解,但当时的活动具有盲目性,缺乏数学思考。2.本册学行、垂直、轴对称等内容,学生有条件对七巧板进行有条理、有逻辑的数学思考。3.学生已经具备从事数学活动、数学交流、数学思考的活动经验,有利于对七巧板进行再活动、再思考。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活动设计 活动目标 媒体、资源使用及分析
一、创设情境,活动引入 1.欣赏图案2.七巧板的起源 师生观看多媒体师生分享七巧板的起源。 1. 多媒体课件演示给学生看,使学生直观、具体、形象地感知图形,激发学习兴趣2.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 1.直观,形象
二、活动探究 探究一:七巧板的制作探究二:七巧板中数学知识探究三、动手实践: 活动一. 学生根据自己的预习和教师提供的图片制作七巧板。活动二:问题串1、图形:(1).七块板各是什么图形?(2).有面积相等的图形吗?它们的面积有怎样的关系?2、线段关系:(1)位置关系。有互相平行的线段吗?有互相垂直的线段吗?(2)数量关系。有相等的线段吗?3.角关系:每一块板中,各角的度数是多少?活动三:动手做1.你能利用一副七巧板,任选几个板块,拼出三角形来吗?你有几种不同的拼法? 根据学生拼摆图形,探究所有拼得三角形之间的共同点,并进而提出新的问题:利用七巧板任选几个板块,拼出等边三角形来吗?为什么?2.你还能拼出长方形、 平行四边形、梯形吗?你是怎样拼的?根据学生拼得的图形,探究所有图形中面积相等的图形都有哪些?可以得到结论:即使拼得的图形不同,但由于七巧板七块板独特存在的面积关系,可以得到很多面积相等的图形。。 活动一目标:在制作七巧板的过程中体会轴对称图形,从而体会到一个大正方形折叠后得到了面积相等的16个小三角形。为后面研究七巧板中七块图形的面积关系做铺垫。活动二目标:通过开展有效的数学活动,组织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积极思考,使他们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从整体上把握“平行、垂直及角”的概念。 活动三目标:拼摆各种七巧板组合体的活动过程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体现转化的数学思想 1.多媒体展示2.展台展示学生的作品
三:七巧板创意拼图 利用制作的七巧板亲手拼一幅具有创意的图案 (1)以小组为单位选出一幅能够代表本组水平的作品;(2) 组长展示到黑板上;(3)解说作品名及通过图形想要传达的美好寓意 目标:活跃课堂,主动参与,动手动脑,培养小组交流合作的意识。 自主展示作品
四、归纳小结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2.你还有哪些疑惑? 畅所欲言 总结本节内容,并提出疑惑,进行解答。
五、达标反馈 选择其中一个图形进行拼摆,看谁拼的快 学生拼图 调动兴趣,主动参与
六、作业布置 B、C组作业:每位同学用一套七巧板拼一个六边形,并且设计一副形象图案,小组交流,全班分享。A组作业:小组合作完成一篇关于趣味七巧板的小论文。 作业分层 分层作业,面向全体学生,学生依能力选择。
七、拓展思维 你还可以制作出其他的七巧板吗? 引发思考,培养学生自主思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