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五首》

文档属性

名称 《词五首》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03-13 20:59: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7张PPT。词 五 首  词是配乐歌唱的诗体,产生于隋唐之际,中唐后有较多文人从事创作,晚唐五代渐趋繁荣,鼎盛时期出现在宋朝。
词又因句子参差不齐而称长短句。词,要按照曲 调 的要求来写,每一个曲 调 都 有一个名称,叫“词牌”。词牌规定着这首诗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按字数的多少分小令(58字以内)、中 调( 59- 90字)和长 调( 91字以上)三种。词从结构上看多数是分段的,称为上片和下片或上阕和下阕。婉约派:内容上以情感为题材;语言清新、含蓄,情思曲折而真切;风格委婉,绮丽。代表人物:李清照、温庭筠。豪放派:内容上多以抒发强烈的政治热情,豪爽的英雄本色;语言畅达流利,直抒胸臆;风格豪迈奔放,意境雄奇阔大。由北宋词人苏轼开创,经南宋词人辛弃疾发展而推向高峰。望江南
温庭筠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频洲 。这是一首风格清新、明快的小令,不到30个字,却容纳了很多内容: 就时间而言,就景物而言,就人物内心情感而言,从清晨写到黄昏;从楼、千帆,写到斜晖、江水,又写到白蘋 洲.
从希望到失望以至最后的“断肠”
小结描写一位女子对爱人的深深思念之情。(闺怨词)武 陵 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作者简介:  李清照,宋代女词人。号易安居士,婉约派代表。齐州章丘(今山东)人。所作词,前期多反映其悠闲生活,女子的多愁善感,后期多悲叹身世,寓故国之悲,情调感伤。
李清照词,擅长白描,善用口语,被称为“易安体”。现传《漱玉词》。词作背景:北宋败亡后,李清照于建炎元年(1127)来到南方,故乡陷入金人之手,她家中所藏的大批书籍文物被焚毁。建炎三年(1129)丈夫赵明诚病故之后,金人挥兵南侵,李清照为避兵乱而只身各处流亡。绍兴五年(1135)寓居在浙江金华时写了这首《武陵春》词。这时她已经53岁了,经历了国家败亡、家乡沦陷、文物丧失、丈夫病死等不幸遭遇,处境凄惨,内心极其悲痛。这首词中所反映的正是她真实的生活片断和思想情感。 国破家亡夫死词人是如何表现愁苦之情的?下片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感情变化?诗词中的“愁”“愁”被称为“离人心上秋”,试析下面的诗句中的“愁绪”。
1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2、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
3、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李煜《相见欢》)
4、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声声慢》)
5、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 这首词表达了女词人因国破、家亡、夫死而万念俱灰的惆怅与悲伤之情。小 结《渔家傲· 秋思》范仲淹(宋)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渔家傲?
【宋】范仲淹
作家简介
自幼孤贫 勤学苦读(求学)
庆历新政 政治革新(政治)
几起几落 百折不挠(仕途)
军中一范 西贼破胆(军事)
先忧后乐 心系天下(思想)渔家傲上阕写景雁去
边声
千嶂里
长烟落日孤城闭渲染荒凉萧瑟气氛 下阕抒情异边患未平
有家难归
抒发思乡报国之情借景抒情 苍凉悲壮,沉郁雄浑小结写边塞荒凉萧瑟之景
抒作者思乡报国之情理解性默写:1.点明地域和季节的句子是: 塞下秋来风景异2.写边地天气渐寒,北雁南飞的句子:衡阳雁去无留意3.边地战事吃紧,戒备森然的句子:长烟落日孤城闭。
4.表现战士们思念家乡又渴望建功立业的矛盾心情的句子: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5.夜寒霜重,笛声凄然的句子:羌管悠悠霜满地。6.以互文的形式写出将士功业难成,哀伤流泪的句子:将军白发征夫泪。
江城子苏轼苏轼生平苏轼 (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诗、词、文、书、画均卓然大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在词学上,为北宋词坛豪放派主要作家之一。江 城 子
密州出猎
【宋】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 左牵黄, 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 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上片叙事: 下片抒情: 表明作者杀敌报国的决心,希望重受重用①以孙权自喻,表明仍有少年狂气;②希望重新受朝廷重用;③表明要抵御侵略者,建功立业的决心。 “亲射虎”“遣冯唐”“射天狼”三个典故分别表达了什么意思? 描绘打猎的威武场面,突出“狂”破 阵 子
为陈同甫赋壮语以寄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字幼安,号稼轩,著有《稼轩词》,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辛词的基本思想内容,他是山东济南人,出生时山东已被金兵占领,年轻时参加抗金军,后来提出抗金主张一直未被采纳。 他不得已而在上饶带湖赋闲家居。陈同甫,名亮,也是主张北伐的爱国志士,与辛弃疾是志同道合的朋友,二人经常有书信往来,诗词唱和。这首词就是寄给陈亮的。
“壮词” 即内容、情感、形象、语言等方面都豪放、壮美的作品。 写作背景 淳熙八年(1181年),
辛弃疾被人弹劾罢官。 醉里挑灯看剑:
醉里还挑灯看剑,念念不忘的是杀敌报国。
当时作者受到南宋投降派的排斥和打击已经闲居已久,请缨无路,但仍怀报国之志。梦回吹角连营:
在迷离的恍惚的醉态中,词人酣然入梦,仿佛回到了响彻号角声的军营,“吹角连营”意味着动员令已经下达,军心振奋,这是诗人的愿望,也是人民的愿望!——投入备战。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部下的官兵们分食烤熟的牛肉,军队奏起雄壮的战歌。进一步渲染了军中的战斗生活气息,官兵斗志昂扬。
“沙场秋点兵”:人们仿佛看到了这支队伍的赫赫军威。
对上文所描写的情况作出了出色的小结。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两句是说马飞快如的卢,弓弦惊如霹雳。
“马作的卢飞快”:是运用典故,“的卢”是古代著名的快马,相传一跃三丈,这里用来比喻战马都像的卢那样飞速奔驰。 英雄们骑着快马,拉着有力量的弓,飞驰战场,英勇杀敌,生动地描绘了惊险激烈的场面,进一步刻画了冲锋陷阵、杀敌报国的抗战英雄形象。使读者对爱国将士们冲锋陷阵,所向无前的英勇气概,历历如在目前。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指完成了君王统一大业,自己也取得了盖世英名。
这是作者的壮志也是理想。字里行间洋溢着爱国的热情。 作者在结尾处为什么说“可怜白发生”?转笔使感情从极高点跌落下来,剩下的只有悲愤,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感慨,壮志和理想是美好的,可是祖国没有统一,自己没有功名,却已经年纪大了,生了白发,没有机会了。
作者从21岁起投笔从戎,从军杀敌,23岁时,突入敌营,生擒叛将,智勇双全,气吞山河。40岁以后一直闲居在农村,英雄无用武之地。
描写了军中的战斗生活,抒发了作者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以及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