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人口分布同步练习(Word版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1.1人口分布同步练习(Word版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4-28 10:40: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1.1 人口分布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人口分布与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等有着密切关系,完成下面小题。
1.亚马逊河流域是世界人口分布的稀疏地区,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地形复杂 B.气候湿热 C.资源匮乏 D.地处内陆
2.巴西高原东南部,是南美洲人口相对密集地区,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气候适宜 B.文化单一 C.地势崎岖 D.水力资源短缺
下图示意我国天山南坡和北坡人口垂直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天山北坡的人口分布占比最多的地带是( )
A.0—500米 B.500—1000米
C.1000—1500米 D.1500—2000米
4.该山地南坡1000~1500米地带人口分布较多,主要原因是( )
A.水资源多 B.气温适宜 C.地形平坦 D.土壤肥沃
我国西藏地区人口密度大约为2人/km2,而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口密度大约为500人/km2。据此完成下题。
5.造成西藏与长江三角洲人口密度差异巨大的主要自然因素有( )
A.地形、气候 B.地形、矿产 C.植被、水源 D.植被、土壤
6.下列措施中,可以合理提高长江三角洲地区环境人口容量的是( )
A.扩大耕地面积 B.大规模建设新城市
C.提高科技水平 D.大规模开发矿产资源
7.读某地区人口分布图,回答下题。该地区南部人口密度相对较高,这主要是由于南部( )
①气温较适宜②位于平原地带③开发历史较长④经济相对发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下图中甲为“巴西主要城市和人口密度分布图”,乙为“巴西矿产资源分布图”,读下图,完成下列小题。
8.巴西的人口主要分布在( )
A.西部地区 B.中部地区 C.北部地区 D.东南沿海
9.对巴西人口分布影响最小的因素是( )
A.矿产分布
B.气候因素
C.地形因素
D.交通因素
亚洲人口众多,人口自然增长率位居世界第三,仅次于非洲和拉丁美洲。下图为中国、日本、印尼三国2000-2019年人口自然增长率统计图。完成下面小题。
10.A、B、C三个国家分别为( )
A.中国 印尼 日本 B.中国 日本 印尼 C.日本 中国 印尼 D.印尼 日本 中国
11.根据B国的人口现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国近20年来人口持续减少 B.少年儿童在总人口中比重增加
C.社会养老负担加重 D.劳动力资源丰富
下图示意某地区人口密度,读图,完成问题。
12.该地区人口密度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有( )
①纬度 ②河流 ③降水 ④地形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3.甲、乙两地都形成了特大城市,与甲地相比,乙地形成城市的区位优势是( )
A.地形平坦 B.水源充足
C.陆路交通方便 D.水陆交通枢纽
下图示意世界人口比例随海拔变化统计。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4.据图推测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气候 B.地形 C.水资源 D.土壤
15.东非高原上1000—2000米处人口较稠密,其主要自然原因是( )
A.地势较高,便于防御 B.气候凉爽,利于排水
C.开发历史悠久 D.交通便利
图示的西伯利亚地区是俄罗斯的一个重要开发区,这里针叶林广布。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6.该地区的区域地理特征包括( )
①地广人稀②气候宜人③矿产丰富④交通便捷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7.该地区南部人口密度相对较高,这主要是由于南部( )
①气温较适宜②位于平原地带③开发历史较长④经济相对发达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2020年“十一”期间,中央电视台播出《坐着高铁看中国》系列报道,选取代表性铁路线路(下图),全景展示“十三五”规划成就和中国之美。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图示高铁( )
A.沿途区域内人口密度小的是① B.经过省级行政区域最多的是②
C.连接省级行政中心最少的是③ D.经过少数民族聚集区多的是④
19.乘坐高铁①从北京出发,沿途( )
A.典型植被从落叶阔叶林过渡到常绿阔叶林
B.地势由第二级阶梯逐渐过渡到第三级阶梯
C.横跨黄河上游、长江上游和珠江下游地区
D.先后穿越阴山、秦岭以及南岭的山体隧道
读澳大利亚人口和城市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20.澳大利亚的人口和城市集中分布在( )
A.北部沿海地区 B.中部内陆地区 C.西部高原地区 D.东南沿海地区
21.影响人口和城市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①河流②交通③气候④地形⑤开发历史长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①③④ D.③④⑤
下图为我国人口分布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22.下列省区中,人口密度最大的是( )
A.西藏 B.内蒙古 C.广东 D.江苏
23.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是( )
A.东部地区人口多,西部地区人口少
B.地势第一阶梯人口多,第三阶梯人口少
C.经济落后地区人口多,经济发达地区人口少
D.少数民族集中地区人口多,汉族集中地区人口少
地形起伏度是指在一个特定的区域内,最高点与最低点海拔的差值(数值为相对值,数值越大表示地形起伏越明显)。下面两图分别为“我国沿某经线的地形起伏度”和“我国不同地形起伏度上人口的累积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24.①地形区为:
A.青藏高原 B.四川盆地 C.黄土高原 D.东南丘陵
25.下列关于我国人口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形起伏度越大,人口分布越多 B.地形起伏度1以下地区人口超过80%
C.地形起伏度1-2地区分布人口达20% D.②地区人口空间分布比较均衡
26.位于鄂中大洪山国家风景名胜区内的黄仙洞(石灰岩溶洞)尽头上方有一个水没坪村,是典型的山地农耕古村落。因夏季多暴雨,经常洪水漫坪(坪为山间平整的场地),故称“水没坪”。该村筑造多级台地,在台地上建造房屋。据说水没坪村居民数百年来维持在90人左右,没有大幅度的增减。下图为该村的地理环境与聚落位置示意图。水没坪村数百年来人口数量变化不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自然灾害 B.环境容量 C.地形地质 D.交通通信
下图为“塔里木盆地的绿洲与城镇分布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27.塔里木盆地的人口分布特点正确的是( )
A.紧邻沙漠和盐沼泽 B.分布于地势低平的盆地内部
C.沿山麓地带和河流分布 D.分布于气候湿润的谷地
28.人口较为集中的城镇如图分布的原因是( )
A.太阳能丰富,电力充足 B.风景优美,旅游资源丰富
C.航运价值高,交通便利 D.水源充足,满足生活生产需求
二、综合题
29.读世界人口分布分类统计图,完成下列问题。
(1)分析图甲,从地形类型来看,世界56%左右的人口主要分布在____地区。
(2)分析图丙,在距海岸200千米范围内陆地面积占洲总面积比例小于30%的大洲中,人口占总人口比例最大的是____洲。
(3)综合分析,世界人口分布具有集中于地势____地区、____纬度地区和____地区的趋向性。
(4)根据上述世界人口分布的趋向判断,下列地区中属于世界人口稠密区的是( )(多选)
A、恒河平原 B、西欧平原 C、青藏高原 D、塔里木盆地
30.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分别是世界人口纬度分布图、世界人口距海岸分布柱状图。
材料二 下图分别是世界人口垂直分布状况图、世界人口密度分布图。
材料三 下图中,左图为西藏自治区各地市人口和主要城镇分布图(图中数值为各地市人口在全自治区总人口的百分比),右图为巴西人口分布图。
    
(1)结合材料一、二,描述世界人口分布的一般特点。
(2)结合材料三,分析我国西藏人口分布的主要特点;巴西北部平原人口较为稀少的自然原因。
31.图a为秘鲁地形、气候和河流分布示意图,图b为秘鲁人口和城市分布示意图。请描述秘鲁的人口和城市分布特点并分析成因。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2.A
【解析】
【分析】
1.
亚马逊河流域以平原为主,地形单一,A错误;区域内属热带雨林气候,气候湿热,居住环境差,人口分布少,B正确;区域内生物资源、水资源、水能资源丰富,C错误;区域东临大西洋,D错误。故选B。
2.
巴西地处热带,终年高温,巴西高原东南部,地势较高,气候凉爽,适合居住,A正确;该地是西方殖民者首先开发的区域,文化多元,B错误;高原面上较为平坦,起伏小,且地势崎岖不利于形成聚落,C错误;河流流量大,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且资源短缺不利于人口聚集,D错误。故选A。
【点睛】
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有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自然因素有地形、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一般说来,地形平坦、气候温暖湿润、水源充足、土壤深厚肥沃、植被丰富的地区,较适合人类生产生活,人口分布密集。但热带地区,平原地势低气候炎热,高原较为凉爽,因此人口常集中在高原地区。
3.B
4.A
【解析】
3.
根据图中人口的分布判断:北坡的低海拔地带人口占比多,特别是500—1000米的地带占比最大,超过40%,B正确,ACD错误,故选B。
4.
天山南坡为背风坡,全年降水稀少,山脚主要是荒漠和荒漠草原,1000~1500米地带植被主要为山地草原,草类丰富,水资源多,适合放牧,A正确。由于海拔高,冬季气温低,B错误。山地地形不平坦,C错误。山地土壤贫瘠,D错误,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天山南北坡的人口分布特点,结合南北两坡的自然特点分析,特别从降水和气温分析即可寻找正确答案。
5.A
6.C
【解析】
5.
影响人口分布的自然环境因素有三个方面,分别是地形、海拔、地势起伏和坡向;气候、光热和水分条件;水体、土壤和矿产资源等。西藏位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气候条件差,自然条件较差,人口密度小;长江三角洲为平原地形、亚热带季风气候,自然条件优越,适于人类居住与生产,人口密度大。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
6.
大规模城市建设和大规模开发矿产资源、扩大耕地面积、增加一次性消费,如一次性筷子、一次性饭盒等表面上看是增加了人口容量,但他们都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违背了持续性的原则,时间一长,势必会造成环境人口容量减少,A、B、D错误。 环境人口容量与科技水平成正相关,C正确。故选C。
【点睛】
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很多。例如,资源丰富程度、科技发展水平、经济发达程度、对外开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及消费水平等。资源是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
7.C
【解析】
【分析】
【详解】
该地区南部人口密度相对较高,主要是由于南部纬度较低,气候较适宜,①正确;南部是河流上游,位于高原山区地带,②错误;西伯利亚地区南部纬度较低,气候较温暖,开发历史较长,③正确;由于长期开发该地区南部,加上南部矿产资源丰富,南部经济相对北部发达,人口更加集中,④正确。故选C。
【点睛】
8.D
9.A
【解析】
8.
读图甲可知巴西东南沿海人口密度最大,故选D。
9.
巴西亚马逊流域人口密度小,主要是因为当地为热带雨林气候,闷热潮湿,不易居住;巴西东南沿海人口密度大,主要受地形、气候、交通等因素影响:东南沿海有小片沿海平原,受海洋影响,气候较凉爽,海运便利。由乙图可知矿产在人口稠密区和稀疏区均有分布,因此矿产对人口分布影响不大。故选A。
10.B
11.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世界人口增长地区差异和人口问题。通过图示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在结合所学知识,能够判读出图示A为中国,B为日本,C为印尼,B国属于发达国家,人口增长呈现负增长。
10.
结合材料可知三国分别是中国、日本、印尼。A图例人口自然增长率明显下降,且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应为中国;B图例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且大部分年份低于0,人口呈负增长,应为日本;C图例人口自然增长率是三个国家中最高的,印尼是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迅速,C应为印尼。故选B。
11.
B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从2010年开始持续低于0,人口呈现负增长,应该是日本。该国并没有从20前就开始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人口呈现负增长,A错误;该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目前已经低于0,老龄化严重,少年儿童在总人口中的比重降低,B错误;该国老年人口持续增多,社会养老负担加重,C正确;该国老龄化严重,青壮年劳动力资源短缺,D错误;故选C。
【点睛】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人口问题及解决措施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人口增长状况、面临的人口问题和采取的对策及今后的变化趋势,可采用对比分析的形式如下:
12.D
13.D
【解析】
12.根据图中河流名称和分布特点可知,该地区位于四川盆地,提高甲乙有特大城市,可判断该地区一定不是在青藏高原,长江分布在中低纬度地区,故纬度因素排除,长江流经地区除了青藏高原都是湿润地区,故降水排除,再看图中的人口密集区,基本都与河流靠近,则可知河流和地形是影响地区人口密度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故选D。
13.甲、乙两地都形成了特大城市,根据上题结论可知甲是成都,乙是重庆,与甲地成都相比,处于河流交汇处乙地重庆形成城市的区位优势是水陆交通枢纽。故选D。
14.B
15.B
【解析】
【分析】
14.
该图“示意世界人口比例随海拔变化统计”,可见,海拔越高,人口越少, 可知,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地形。故本题选B。
15.
东非高原地处赤道附近,赤道附近一般全年高温多雨,气候条件不利于人类生存。而高原上的1000—2000米处,气候凉爽,利于排水,所以人口较稠密,B正确。故本题选B。
【点睛】
热带地区,人口主要分布在高原上,主要因为海拔较高,气候凉爽。
16.C
17.A
【解析】
16.
该地区为西伯利亚地区,该地土地辽阔,但是由于纬度高,气候寒冷,不适宜人类居住,图中显示人口密度大部分不足5人/平方千米,所以该地地广人稀,故①正确,②错误。据图可知,该地区天然气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故③正确。该地区气候寒冷,人口稀少,所以交通线也比较少,故④错误。综上,正确的是①③,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C。
17.
西伯利亚南部,纬度相对较低,气温较为适宜,故①正确。据图可知南部地区为叶尼塞等河上游,说明不是平原地带,海拔相对较高,故②错误。西伯利亚南部城市分布较多,开发历史较早,工矿企业多,经济发达,故③④正确。综上,正确的是①③④。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A。
18.D
19.A
【解析】
18.
①为京广高铁,经过我国中东部地区,人口密集,沿途区域内人口数量不是最少的,A错;②为哈大高铁,只经过东北三省,经过省级行政区不是最多的,B错;③高铁连接杭州、合肥和福州三个省级行政中心,经过的省级行政中心不是最少的,C错;④高铁是成昆线,经过少数民族聚居区最多, D对。故选D。
19.
京广高铁从北向南经过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故典型植被从温带落叶阔叶林过渡到亚热带常绿阔叶林,A对;经过地区都在第三级阶梯,B错;横跨黄河下游、长江中游和珠江下游地区,C错:京广高铁不经过阴山,D错。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的比较综合。以四条铁路为载体,考查沿线地区的地理状况。对学生的知识要求比较高。
20.D
21.C
【解析】
【分析】
20.
由图可以看出,澳大利亚的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北部沿海地区、中部内陆地区和西部高原地区人口分布十分稀疏,故选D。
21.
人口的分布受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大部分人口是分布在中低纬度的近海平原地区,其中自然因素主要包括河流、气候和地形,在河流的中下游、气候适宜的温带地区和地形平坦的平原地区,人口分布稠密,①③④正确;交通、开发历史不是自然因素;故选C。
【点睛】
本题以澳大利亚人口和城市分布图为切入点,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解释地理事物的能力,考查的核心素养是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
22.D
23.A
【解析】
22.
读图可知,下列省区中,江苏省人口密度大于广东省,西藏和内蒙古人口密度更低,人口密度最大的是位于东部沿海的江苏省,所以选D。
23.
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是东部地区人口多,西部地区人口少,A正确。地势第一阶梯人口少,第三阶梯人口多、经济落后地区人口少,经济发达地区人口多,少数民族集中地区人口少,汉族集中地区人口多,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
本题组主要考查我国人口的空间分布的有关知识。
24.A
25.B
【解析】
【分析】
考查地形剖面图,地形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24.读“我国沿某经线的地形起伏度”可知,图中①地形区位于30纬度附近,地形起伏度较小,但向北到37纬度、42纬度附近地形起伏度大,说明该纬度附近有高大山地,我国在此对应分布的山地有昆仑山(37°N附近)、天山(42°N附近)。“我国沿某经线的地形起伏度”图中相应纬度处我国东部地区多低山丘陵平原,地形起伏小,符合我国西部地势起伏特征。则①地形区位于30纬度附近的是青藏高原地形区,高原面上地形起伏小,有“远看成山,近看成川”之说。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5.读取图中信息,可知起伏度越大,人口增加速度越慢,说明人口越少,A错误;在起伏度小于1的地区,集中了我国全部人口的80%以上,B正确;起伏度在1-2之间的地区人口比重占13%,C错误;②地区人口起伏度变化大,人口空间分布不均,D错误。故选B。
26.B
【解析】
【分析】
【详解】
该村数百年来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人口自然增长,该地为典型的山地农耕古村落,耕地面积有限,环境人口容量小,人口自然增长率低,B正确;该地环境容量小受到自然灾害、地形地质、交通通信等因素的共同影响,B选项表述更为全面。ACD只阐述了其中一方面,故选B。
【点睛】
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1资源丰富程度:资源越丰富,环境人口容量越大;资源越贫乏,环境人口容量越小 。2、科技发展水平:科技水平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大;科技水平越低,环境人口容量越小。3、经济发达程度:经济越发达,环境人口容量越大;经济越落后,环境人口容量越小。4、人口受教育水平:人口受教育水平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大;人口受教育水平越低,环境人口容量越小。5、地区开放程度:地区开放程度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大;地区越封闭,环境人口容量越小。6、生活消费水平:消费水平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小;消费水平越低,环境人口容量越大。
27.C
28.D
【解析】
【分析】
27.
读“塔里木盆地的绿洲与城镇分布图”可以看出,城镇主要沿山麓地带和河流分布,因为塔里木盆地深居内陆,气候干旱,而山麓地带和河流沿岸有高山冰雪融水和地下水灌溉,是新疆的绿洲农业区,水源相对充足,能满足生产生活需求,因此人口和城镇分布于此,C正确。紧邻沙漠和盐沼泽地区水源较缺乏,不利于人们生产生活,A错误。盆地内部为沙漠,水源缺乏,不利于人们居住,B错误。塔里木盆地整个区域气候干旱,D错误。故选C。
28.
据上题分析可知,塔里木盆地人口较为集中的城镇主要沿山麓地带和河流沿岸的绿洲分布,原因是该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而绿洲地区水源相对充足,能满足生活生产需求,D正确。山麓地带和河流沿岸太阳能与盆地内部相比并不丰富,A错误。塔里木盆地中风景优美,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不是山麓地带和河流沿岸独有,B错误。塔里木盆地的河流均为内流河,流量小,流程短,季节变化大,航运价值低,C错误。故选D。
【点睛】
新疆地区地表径流缺乏,新疆地区的河流,数量虽多,但短小,多季节性河流,航运价值极小。除额尔齐斯河属于北冰洋水系外,均属于内流河。塔里木河是我国最大的内流河。湖泊多为咸水湖。
29. 平原 南美 平坦 中低 沿海 AB
【解析】
【分析】
本大题以世界人口分布分类统计图为背景材料,涉及世界人口主要分布的地形、纬度、海陆位置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及综合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
【详解】
(1)由图甲可知:在垂直方向上,世界56%左右的人口主要分布在海拔200米以下的地区,就地形类型而言,平原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
(2)由图丙可以看出,在距海岸200千米范围内,陆地面积占洲总面积比例小于30%的大洲有亚洲、非洲、南美洲,其中人口占总人口比例最大的是南美洲。
(3)结合三则材料即可得出结论: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沿海的平原地区。
(4)由分析得知,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沿海的平原地区。备选地区中,恒河平原、西欧平原位于中低纬度沿海的平原地区,属于世界人口稠密区,AB正确。青藏高原气候高寒,人口稀少;塔里木盆地因为深居内陆,距海遥远,降水稀少,不适于人类居住,CD错误。故选AB。
30.(1)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中低纬度的沿海平原地区
(2)沿河(谷)分布; 气候湿热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原因。
【详解】
(1)读材料一可知,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北纬10°-40°的中低纬度地区,读材料二可知,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海拔200米以下的沿海平原地区。所以世界人口分布的一般特点是: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中低纬度的沿海平原地区。
(2)读材料三可知,我国西藏的人口主要分布在日喀地区至昌都地区一带,这一带地区地处雅鲁藏布江谷地,地势低,气候相对温暖,所以人口沿河(谷)分布。读图可以看出,巴西人口主要分布在东南部沿海地区,北部亚马孙平原为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气候湿热,人口稀少。
【点睛】
分析人口分布的原因可以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方面考虑:
自然条件:气候、地形、土壤、河流、资源等
社会经济条件:交通、经济发展水平、科技、开发历史等
31.分布特点:人口分布不均;西部沿海人口密集,中部山地和东部平原人口稀少。原因:沿海地区,地势较低平,河流众多,渔业资源丰富,海陆交通便利,城市多,人口密集。中部为高原山地气候,海拔高;东部平原为热带雨林气候,气候湿热,不适宜人类居住,因此人口稀少。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秘鲁的人口和城市的分布特点和成因分析,难度一般。解题关键是掌握点状地理事物分布的判读方法,熟练应用人口和城市分布的条件即可解答。
【详解】
从图中看,秘鲁的人口和城市整体分布不均;西部沿海地区大城市较密集,人口密度较大;中部山地和东部平原城市少有分布,人口密度不足10人/千米2,人口稀少。从等高线地形图上看,秘鲁的西部沿海地区,地势较低平,有利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秘鲁西海岸是热带沙漠气候,从图中看沿海地区河流众多,水资源相对较多;沿海有世界大渔场分布,渔业资源丰富;沿海多港口城市,故海陆交通便利;因此城市多,人口密集。根据图示和所学知识,秘鲁的中部为高原山地气候,海拔高,东部平原为热带雨林气候,气候湿热,不适宜人类居住,因此人口稀少。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