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1.2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中法德领导人气候视频峰会于2021年4月16日举行,三国领导人分别在巴黎(48°52′N,2°17′E)、柏林(52°31′N,13°2′E)、北京(40°N,116°E)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就应对气候变化、中欧关系、抗疫合作以及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深入交换意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从工作时间考虑,4月16日视频峰会最适合举办的时段是北京时间( )
A.8:00~10:00 B.10:00~12:00 C.14:00~16:00 D.16:00~18:00
2.视频峰会举行当日,三地( )
A.昼长:北京>巴黎>柏林 B.正午太阳高度:柏林>巴黎>北京
C.日落旗杆影子朝向东南 D.地球自转线速度:北京<巴黎<柏林
读下面的“日照图”,回答下面下列小题。
3.关于图中信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下一刻D点将进入白昼 B.C在昼半球
C.D E两点的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都相同 D.AB是昏线
4.此时,地方时为0:00的经线是( )
A.120°E B.100°W C.20°W D.60°E
北京时间2020年7月23日12时41分,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在文昌(20°N ,110°E)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经过295天的航行,于2021年5月15日8时20分左右成功着陆。这是我国火星探测史上的一个历史性时刻,意味着我国正式成为第二个成功登陆火星的国家。下图示意二分二至日地球的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天问一号发射时,文昌的地方时是( )
A.23日12时1分 B.23日12时15分
C.23日13时21分 D.23日13时05分
6.天问一号成功着陆时,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 )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7.天问一号从发射到着陆期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球公转速度先变慢,后变快 B.文昌昼长先变长,后变短
C.太阳直射点两次经过赤道 D.文昌正午太阳高度角持续减小
下左图为我国某地一住宅小区示意图,右图中四个方向的阴影分别为小区内某栋住宅楼二至日8:00和16:00的日影。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8.该小区最可能位于( )
A.北京 B.银川 C.杭州 D.海口
9.小区内各住宅楼高一致,休闲广场被楼影遮挡面积最大的时段是( )
A.夏至日8:00~12:00 B.夏至日12:00~16:00
C.冬至日8:00~12:00 D.冬至日12:00~16:00
读110°E经线M城市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年内变化图,该地冬至日和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相差40°,回答下面小题。
10.M地的纬度位置为( )
A.23°26′N B.20°N
C.23°26′S D.20°S
11.M地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为( )
A.46°34′ B.43°26′
C.86°34′ D.83°26′
下图为我国某地2019年元旦日出景观素描图,图中小船逆流而上,划船人的影子刚好与船垂直。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2.图中河流大致流向为( )
A.由南向北 B.由西北向东南 C.由北向南 D.由东北向西南
13.该地可能再次出现图示日出景观的日期在( )
A.2019年2月 B.2020年7月 C.2019年12月 D.2020年1月
某年3月9日,在挪威新奥尔松的中国北极黄河站(78°55'N,11°56'E),中国大学生北极科考团迎来极夜后首次日出。如图示意科考团拍摄的日出照片。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4.科考团拍摄日出照片时,当地地方时和拍摄方向约是( )
A.18时 正西 B.12时 正南
C.6时 正东 D.0时 正北
15.推测该年北极黄河站极昼开始的时间是( )
A.9月12日前后 B.7月3日前后
C.6月11日前后 D.3月31日前后
16.夏至日,北极黄河站的观测者观测到的最小太阳高度约为( )
A.0° B.12.5°
C.22° D.34.5°
下图为某区域经纬网和昼夜分布示意图,虚线为日界线,阴影表示黑夜。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7.苏瓦与阿洛菲两地比较( )
A.日期相同,区时阿洛菲早 B.日期苏瓦早,区时两地相同
C.日期苏瓦早,区时阿洛菲早 D.日期苏瓦晚,区时阿洛菲早
18.图示时刻,地球上分属两个日期的范围之比约为( )
A.1∶11 B.1∶5 C.1∶17 D.7∶17
某日,小明在互联网上看到世界各地好友当天发来的信息:
甲:温暖的海风夹着即将到来的夏天的味道扑面而来。
乙:冬季临近,金黄的落叶铺满了一地。
丙:又一次入秋失败了,这还是我四季分明的家乡吗
丁:又是黑夜漫长的季节,向北望去,小城上空的极光如彩色帷幕般挂在夜空。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以上四人所在地从北到南的排列顺序是( )
A.甲乙丙丁 B.丁乙丙甲
C.丁丙甲乙 D.甲丙乙丁
20.当天可能是( )
A.4月28日
B.6月28日
C.9月2日
D.11月2日
登封观星台位于河南省登封市(约34°N,113°E),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古天文台建筑。观星台上有两间小屋,小屋之间有一横梁,台下正北方有一“长堤”(见图),每天正午,横梁的影子会投在“长堤”上,利用它可以了解四季变化。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21.当地球由丙处向乙处运动期间,正午时横梁在“长堤”上的投影逐日移动方向为( )
A.东 B.西 C.南 D.北
22.若黄赤交角变小,则夏至日该地正午时横梁在“长堤”上投影的位置有何变化( )
A.变远 B.变近 C.向东北移动 D.向西北移动
下图是海河流域某地局部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3.坪是指山区中局部的平地,图中村名中最可能含有坪的是
A.①村 B.②村 C.③村 D.④村
24.M乡某日北京时间4:40分日出,该日最可能在
A.3月份 B.6月份 C.9月份 D.12月份
25.结合图中等高线信息,当M地的人在3月21日看到太阳升起时,太阳位于
A.正北方 B.正东方 C.东北方 D.东南方
某省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到该省一无人海岛(38°N)进行野外考察活动。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6.该兴趣小组采用“立竿测影”的方法测定当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时,必须观测和记录的数据(竹竿长度已知)是( )
A.日最短竿影长度 B.日最短竿影方位 C.北京时间 D.白昼长度
27.该兴趣小组测得日最短竿影长度与竹竿长度相等,则该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 )
A.7°N B.7°S C.17°S D.17°N
晓华于北京时间6月14日17时从北京出发,去M地开启16天的深度游,飞行10个小时后于当地时间22时到达,发现M地刚好日落。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8.M地位于( )
A.加拿大 B.挪威 C.俄罗斯 D.法国
29.旅游期间,晓华发现( )
A.日出时间提前 B.正午日影变长 C.出现极昼现象 D.昼长有时相同
泰州的李先生,每天傍晚坚持从他居住的楼房出发,沿小区的健康步道,锻炼身体。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0.一年中,李先生晨起时间早晚与晨起时日出方位组合正确的是( )
A.夏季晨起早,日出东北 B.夏季晨起晚,日出东南
C.冬季晨起晚,日出东北 D.冬季晨起早,日出东南
31.2020年3月2C日(春分日),北京时间6时,李先生发现在图示线路的某一段,其影子刚好与线路平行且位于其身后。李先生所处的位置及其前进方向最有可能是( )
A.①向西 B.②向南 C.③向东 D.④向南
32.经过长期观察,李先生发现他每天中午回到家时(约12时)住宅楼的影子长短变化很大,下列日期中影子最长的一天是( )
A.5月1日 B.6月22日 C.7月1日 D.8月22日
33.北京市在下列日期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是( )
A.7月1日 B.9月1日 C.11月1日 D.2月1日
二、综合题
34.图1为太阳光照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圆外短线表示地球自转的方向为_________时针方向。
(2)该图1为北半球________(节气)的太阳光照图。太阳直射的纬度为_________。
(3)A与B相比,自转线速度较大的是____,正午太阳高度较大的是_______,白昼时间较长的是_______。
(4)该日,地球位于图2中的______位置(填序号)。此时,地球的公转速度较_______(快、慢)。从③至①的过程,地球公转速度发生怎样的变化________。
(5)若去北京看红叶,应选择在_____之后的时段。(填序号)
35.读“二分二至日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示意图”回答问题。
(1)地球由A位置公转到B位置的过程中,太阳直射点向____移动,纬度变化的范围是____。
(2)①点与②点相比,线速度大的是____。
(3)地球由B位置公转到C位置的过程中,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特点是____。
(4)地球公转至A、B、C、D四点中的____时,南北半球昼夜平分。
36.下图为“以北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上太阳高度为0°,B点为与纬线的切点。图中阴影部分日期与全球其他地区日期不同。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该日深圳(22°N)的正午太阳高度是________。该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分布规律________。
(2)写出从B点沿最短距离到A点的行进方向________。图示时刻国际标准时间是几点钟________。
(3)当B点的纬度逐渐变大时,判断信丰的昼长如何变化。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2.C
【解析】
【分析】
1.
结合各地经度信息可知,巴黎位于中时区,柏林位于东1区,北京位于东8区。北京时间16:00~18:00(北京当地处于上班期间),中时区区时为8:00~10:00(当地上班时间),东1区区时为9:00~11:00(当地处于上班时间),D正确。北京时间8:00~10:00(北京当地处于上班期间),中时区区时为0点~02:00(当地非上班时间),东1区区时为1:00~03:00(当地处于非上班时间),A错。北京时间10:00~12:00(北京当地处于上班期间),中时区区时为2点~4点(当地非上班时间),东1区区时为3点~5点(当地处于非上班时间),B错。北京时间14:00~16:00(北京当地处于上班期间),中时区区时为6点~8点(当地非上班时间),东1区区时为7点~9点(当地处于非上班时间,一般9点~12点为上班时间),C错。故选D。
2.
4月16日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纬度越高,昼越长,所以昼长柏林>巴黎>北京,A错。正午太阳高度角北京>巴黎>柏林,B错。日落西北方向,旗杆影子朝向东南,C正确。地球自转线速度北京>巴黎>柏林,D错。故选C。
【点睛】
太阳视运动总结:全球除极昼极夜地区外,二分日,全球日出正东,日落正西;北半球夏半年,全球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北半球冬半年,全球日出东南,日落西南。
3.A
4.D
【解析】
3.该题考查晨昏线的判读。根据材料可知,AB为地球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的分界线,应为晨线,D答案错误;
D、E两点位于晨线上,正值日出,下一刻将进入白昼,A对;
C点在夜半球,B错;
D、E两点自转角速度相同,但D点位于赤道,自转线速度最大,E点纬度高于D,线速度小于D,C错;
故正确答案为A。
4.该题考查时差的计算。根据材料,地球该半球被经线平均分成6分,两条经线之间经度差为30°。根据已知条件,此时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的经度为120°W,该条经线地方时为12:00;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经度为150°E,该条经线地方时为6:00;夜半球的中央经线的经度为60°E,该条经线的地方时为0:00,据此,正确答案为D。
5.A
6.C
7.C
【解析】
【分析】
5.
北京时间2020年7月23日12时41分天问一号发射,北京时间是120°E的地方时,有了已知经线和已知时间,文昌经度是110°E,与120°E相差10°,时间差距40分钟,再根据东加西减,文昌位于西边,减去40分钟,可知文昌时间是7月23日12时01分,故选A。
6.
根据地球近远日点位置,可知C位于近日点附近,是冬至;A位于远日点附近,是夏至;那么根据公转方向可知,D是春分,B是秋分;2021年5月15日天问一号成功着陆,5月15日位于春分和夏至之间,所以位于③处。故选C。
7.
2020年7月23日发射,2021年5月15日成功着陆。12月初是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所以地球公转速度先变快,后变慢,排除A。期间经历冬至是北半球昼最短的时候,所以文昌昼长先变短,后变长,排除B。太阳直射点分别于2020年9月23、2021年3月21两次经过赤道,C正确。冬至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正午太阳高低最小,所以文昌正午太阳高度角先变小再变大,排除D。故选C。
【点睛】
地方时计算的一般步骤1.找两地的经度差
2.把经度差转化为地方时差,即:地方时差=经度差÷15°/h
3.根据要求地在已知地的东西位置关系,加减地方时差,即:要求点在已知点的东方,加地方时差;如要求点在已知点西方,则减地方时差。
8.D
9.C
【解析】
8.题意表明,右图表示8:00和16:00(我国统一使用北京时间)的我国某地一住宅楼日影,08:00和16:00是关于北京时间正午对称的两个时刻,如果该地位于120°E经线上,则两个时刻的太阳高度相同,日影长度相同,图中日影并没有对称相等,表明当地不在120°E经线上,图中显示,朝偏东方向日影短于朝偏西方向日影,即北京时间8:00的太阳高度低于16:00的太阳高度,表明当地时刻晚于北京时间,即该地应位于120°E西侧,杭州的经度大致为120°E,因此排除C。北京时间16:00时,当地地方时应16:00之前。图中朝偏东方向的两个日影中,朝东北方向的日影较长,应是当地冬至日地方时16:00以前的日影,朝东南方向的日影较短,应是当地夏至日地方时16:00以前的日影,即当地夏至日时在正午过后不久太阳位于西北方位。北京、银川位于北回归线以北,且离北回归线较远,太阳位于西北方向应仅在日落前一段时间,太阳不太可能在地方时16:00以前位于西北方位,排除AB;夏至日时,太阳直射纬线(北回归线)位于海口(20°N)以北,海口正午太阳位于正北方位,整个下午太阳均在西北方位,因此该小区最可能位于海口,D符合题意。故选D。
9.该小区位于我国,冬至日的太阳高度角更小,楼影更长,休闲广场被遮挡的面积更大,排除AB;冬至日08:00~12:00,太阳位于当地东南侧天空,图中休闲广场东南侧住宅楼更为密集,休闲广场被楼影遮挡面积较大,C正确;冬至日12:00~16:00,太阳位于当地西南侧天空,图中休闲广场西南侧楼房间距相对较大,且错落分布,休闲广场被楼影遮挡面积相对较小,D错。故选C。
【点睛】
太阳方位规律:直射点在北半球,全球有太阳升落现象的各地东北升西北落,直射点在南半球,全球有太阳升落现象的各地东南升西南落;直射点以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方向,直射点以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正北方向。
10.B
11.A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正午太阳高度角,学生要掌握正午太阳高度角计算公式。
10.南北回归线上冬至日和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相差46°52′,由材料可知冬至日和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相差40°,该地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AC错误;该地6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大于12月22日,所以说该地位于北半球,B对D错误。所以选B。
11.从上题可知该地位于北半球的北回归线和赤道之间的20°N,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可知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46°34′,选择A。
12.D
13.C
【解析】
【分析】
12.
2019年元旦,太阳直射南半球,则该地日出方向为东南,说明图示地区太阳所在的方向为东南方,影子朝向的方向与太阳方向相反即西北方向,而“划船人的影子刚好与船垂直”,则船的朝向为东北-西南;“图中小船逆流而上”,说明图示左侧为上游,右侧为下游,左侧为东北方向右侧为西南方向,因此河流的流向是由东北流向西南,D对,A、B、C错。故选D。
13.
太阳直射的纬度相同,则日出的方位角相同,一年内,该地可能再次出现图示日出景观的日期即与这一天直射纬度相同的日期。该日为元旦(1月1日),距离冬至(12月22日)约为8天,则与元旦直射纬度相同的日期是12月22日减8天为12月14日左右,故选C;元旦后直射点北移,2月份,太阳直射纬度比元旦位置偏北,日出方位角不同,A错;7月份太阳直射北半球,日出为东北,B错;2020 年1月距离2019年元旦时间已超过一年,D错。故选C。
【点睛】
本题以我国某地2019 年元旦日出景观素描图为切入点,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解释地理事物的能力,考查的核心素养是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
14.B
15.D
16.B
【解析】
14.因为极夜后昼长时间是逐天加长的(也就是昼长从0开始).极夜后首次日出的那天昼长最短,正午十二时日出,也是正午十二时日落(太阳就在地平线那里显露一下又沉到地平线下去了),时间短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所以昼长为0.以后昼长会逐渐加长,日出时间也会慢慢变早,直到变成极昼.由材料可知这次是极夜后首次日出,昼长最短,因此应12点左右日出,日出方位正南,B正确;其余选项可排除。
15.由材料可知该地3月9日极夜结束,到春分日3月21日有12天;因此春分后12天,也就是4月1日就可以出现极昼,3月31日最接近,D正确。
16.夏至日,黄河站出现极昼,最小太阳高度为子夜时的太阳高度;夏至太阳直射23.5°N,黄河站纬度为79°N,子夜太阳高度=90-(90-23.5)-(90-79),可算出子夜太阳高度为12.5°,B正确。
【点睛】
子夜太阳高度可利用正午太阳高度从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的原理来计算,夏至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点的太阳高度是23.5°,黄河站距北极点11°,因此黄河站子夜太阳高度比北极点正午太阳高度小11°,是12.5°。
17.C
18.D
【解析】
【分析】
17.
从图中所给出的经度可以看出,苏瓦位于东十二区,阿洛菲位于西十一区,位于更东边,根据东早西晚的规律,故阿洛菲的区时比苏瓦早;但这两地分别位于日界线的两侧,苏瓦位于日界线之西,故其日期要比阿洛菲早,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8.
由题图可知,此时的晨线与赤道交于165°E经线,即165°E经线的地方时为6时,能算出此时75°E的地方时为0时,全球以75°E经线和日界线为界分属两个日期,75°E经线以东到日界线为新的一天,75°E经线以西到日界线为旧的一天,故地球上两个日期范围之比约为7∶17。故选D。
【点睛】
日界线有两条,一条是国际日期变更线(固定不动),一条是0时所在的经线(自东向西移动),一静一动形成日期更替。
0时东侧为新的一天,0时西侧为旧的一天。
19.B
20.D
【解析】
19.根据四人所发状态,丁处有极光现象,纬度最高,B、C错。甲处在夏季来临前,海风温暖,应在亚热带或热带地区。乙处冬临近,应是秋季落叶,位于温带地区。丙处入秋不明显,可能在亚热带。四人所在地从低纬到高纬的排列顺序是甲丙乙丁,D对,A错。
20.乙地秋季落叶,可能是北半球温带季风气候区。丙地四季分明,也是季风气候。丁夜长。乙丙丁同在北半球。甲夏季将到,在南半球。某日最可能是北半球秋末景观,可能是11月4日,D对。A、B、C错。
点睛:四地中,丁处有极光现象,纬度最高。乙秋季落叶,位于温带。丙四季分明,入秋失败,应是亚热带。三地都在北半球,正值秋末季节,甲处夏季将到,应在南半球热带、亚热带地区。某日最可能是秋末的日期。
21.D
22.A
【解析】
【分析】
本题目以登封观星台横梁影子的正午太阳高度四季变化为背景,考查地球运动知识内容,对学生信息提取能力和地球运动部分的迁移应用能力要求较高。
21.
由右图图名及图示信息可知,当地球从丙处向乙处运动期间,大致处于秋分向冬至过渡期间,该时期内我国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角渐小。登封观星台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在南,因而正午时影子落于北侧长堤上,若该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小,则影长会逐渐变长,因而投影的移动方向为向北移动。故选D。
22.
黄赤交角是指地球自转轨道面和公转轨道面的夹角,主要影响地球上一年中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以及回归线和极圈线等,若黄赤交角变小,则回归线度数减小,而极圈线度数扩大,热带范围减小,因而导致夏至日时北回归线以北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相较于原来减小,因而正午时长堤上的投影影长向北移动,即变远。故选A。
【点睛】
黄赤交角为地球自转轨道面和公转轨道面的夹角,为23°26′(也记作23.5°),其影响回归线的度数也为23°26′,回归线度数与极圈线度数互余,极圈线度数为66°34′(也记作66.5°);回归线到赤道之间为热带,回归线与极圈线之间为南温带和北温带,极圈线和极点之间为南寒带和北寒带;且回归线即为太阳直射点在一年中的移动范围,直射赤道时为春分或者秋分,直射北回归线时为夏至,直射南回归线时为冬至。
23.C
24.B
25.D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等高线地图的判读及综合应用,昼夜长短的变化和日出日落方位等考点的理解。小题1要结合等高线的疏密与坡度陡缓的关系进行分析,等高线越密集说明坡度越大,反之越小。①②④处等高线相对较密集,说明地势起伏较大,不能称之为“坪”;③处等高线稀疏,说明地势起伏小最可能含有“坪”。小题2要根据当地日出时间远早于6点,说明出现了昼长夜短的现象,是夏季。小题3要接合日出日落的方位来进行判读,秋分日全球除极点外都是正东方向日出。
23.
据等高线知识可以判断①②④处等高线相对较密集,说明地势起伏较大,不能称之为“坪”;③处等高线稀疏,说明地势起伏小最可能含有“坪”,故本题选C。
24.
北半球夏季昼长夜短,纬度越高白昼越长。M乡某日北京时间4:40分日出,说明当地日出时间早,当地是昼长夜短,6月份昼最长,最可能是6月份,故答案选B。
25.
春秋二分,全球除极点外都是正东方向日出,正西方向日落。M乡人秋分日看到太阳升起时候,由于东侧有山地阻挡,太阳升起一定高度M乡人才能看到太阳,这是太阳已经位于东南方。所以选D。
26.A
27.B
【解析】
【分析】
26.
正午太阳高度角公式:H=90°-(当地纬度±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太阳直射点与当地属于同一半球时用-,不同半球用+),tanH=竹竿长度/日最短竿影的长度。由材料可知,当地纬度为38°N,竹竿长度已知,观测到日最短竿影的长度就可以计算出正午太阳高度角,从而可得出太阳直射点的纬度,A正确。测定当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与日最短竿影方位、北京时间、白昼长度无关,B、C、D错误。故选A。
27.
若该兴趣小组测得日最短竿影长度与竹竿长度相等,则该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为45°;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公式,代入数据,可计算出该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7°S,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
正午太阳高度角公式:H=90°-(当地纬度±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太阳直射点与当地属于同一半球时用-,不同半球用+)
28.C
29.D
【解析】
28.
由材料知,晓华的起飞时间:6月14日17:00(东八区),飞行10小时后,北京时间应为6月15日3时,而M地当地时间为6月14日22时,比北京时间晚5个小时,说明M地位于东三区。加拿大位于西时区;挪威和法国位于东一区;ABD错误。俄罗斯位于东三区至东十二区,C正确。故选C。
29.
晓华的旅游期间为6月14日至6月30日,期间度过了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向北至北回归线再向南移动,日出时间会先提前后延迟。正午日影会先变短后变长。根据M地的日落为22时可知,此时的夜长为4小时,但是日期已经非常接近夏至日了,因此不会出现极昼现象,ABC错误。6月14日出发,6月30日结束旅程,其中包括夏至日,所以有可能存在关于夏至日对称的日期,昼长相等,D正确。故选D。
【点睛】
日出日落方位与昼夜长短的关系:可记作“点北北升落,点南南升落”
时间 昼夜状况 日出 日落
地方时 方位 地方时 方位
春分日、秋分日 昼夜平分 6:00 正东 18:00 正西
夏半年 昼长夜短 早于6:00 东北 晚于18:00 西北
冬半年 昼短夜长 晚于6:00 东南 早于18:00 西南
30.A
31.C
32.D
【解析】
【分析】
30.
夏季时,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日出时间早,李先生晨起时间早;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全球(极昼和极夜范围除外)各地日出东北、日落西北,A正确,B错误。冬季时,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日出时间晚,李先生晨起时间晚;太阳直射南半球时,全球(极昼和极夜范围除外)各地日出东南、日落西南,CD错误。故选A。
31.
该地经度为120°E,北京时间即为当地地方时。该日为春分日,当地日出时刻为6时,日出正东方。依据图中超市位于小区东南,可判断③线路前行方向最可能向东,日出前后李先生的影子朝向西方,位于其身后且与线路平行。因此,李先生所处的位置是③,其前进方向最有可能是向东,C正确。ABD错误。故选C。
32.
该城市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夏至日(6月22日)该地距离太阳直射点最近,正午太阳高度最高,住宅楼的影子最短。依据太阳运动轨迹的对称性原理可推测,选项所给的四个日期中,8月22日该地距离太阳直射点最远,住宅楼的影子最长,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
日出日落方位变化规律(极昼极夜地区除外):直射北半球:东北升,西北落。直射南半球:东南升,西南落。直射赤道:正东升,正西落。
33.A
【解析】
【详解】
越靠近6月22日,北京市正午太阳高度越大。7月1日离6月22日最近,北京市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故选A。
【点睛】
6月22太阳直射点达最北(北回归线),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全年最大。
34. 逆时针 夏至 23°26′N A A B ① 慢 先变快再变慢 ④
【解析】
【分析】
题目通过极地俯视太阳光照图和地球公转轨道图,考查地球运动相关知识的识记和应用能力。
【详解】
(1)由图中字母可知,该图为北极俯视图,根据地球自西向东自转的特征,圆外短线表示地球自转的方向为逆时针方向。
(2)图1中晨昏线与北极圈相切,北极圈以北为极昼,所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为北半球夏至日。太阳直射的纬度为23°26′N。
(3)A与B相比,A点离赤道更近,根据自传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的规律分析,自转线速度较大的是A。正午太阳高度自直射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该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A点离北回归线更近,A点正午太阳高度较大,该日昼长由北向南递减,所以白昼时间较长的是离北极更近的B点。
(4)该日为北半球夏至日,根据图2中的公转方向和地轴倾斜方向,图2中①位置为夏至。此时为6月22日接近7月初远日点,地球的公转速度较慢。从③冬至日至①夏至日的过程,经过了1月初近日点,所以地球公转速度先变快后变慢。
(5)若去北京看红叶,应选择在秋季,在秋分日④之后的时段。
35. 北 从赤道移动到北回归线 ① 先变慢后变快 B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地球公转图中二分二至的判断及线速度的变化特点、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详解】
(1)根据地轴倾向及太阳位置,B位置应该是夏至日,D应该是冬至日,据此推断A是春分日,C是秋分日。地球由A位置公转到B位置的过程中,是从春分到夏至,太阳直射点从赤道移动到北回归线,直射点向北移动。
(2)线速度赤道地区最大,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地区变小。①点位于北回归线,②位于北回归线以北,①点线速度大于②点。
(3)地球由B位置公转到C位置的过程中,时间是从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到秋分日(9月23日前后),途中经过远日点(7月初左右到达远日点),地球公转速度最慢;因此地球由B位置公转到C位置的过程中,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特点是先变慢后变快。
(4)当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时,全球昼夜平分,时间是春分日和秋分日。地球公转至A、B、C、D四点中,A是春分日,C是秋分日。因此地球公转至A、B、C、D四点中的BC时,南北半球昼夜平分。
【点睛】
36. 83° 正午太阳高度角从15°N向南北两侧递减 西南 16时 变短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晨昏线光照图为背景材料,考查晨昏线相关知识,学科素养方面注重考查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
【详解】
(1)因为阴影部分的日期和全球其他地方的日期不同,可知OM为零点经线,OD为国际日期变更线。由ABC上太阳高度为0°可知ABC为晨昏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极圈的俯视图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方向的,可知BC为晨线,AB为昏线,可知此时75°N以北的区域出现了极昼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太阳直射点处在15°N上。因为阴影部分的日期和全球其他地方的日期不同,可知OM为零点经线,OD为国际日期变更线,结合图中信息可知OM为120°E,可知120°E之上为0:00,可知60°W之上为12:00,即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经运用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公式计算可知该日深圳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为83°;该日太阳直射15°N,可知此时15°N之上的太阳高度角最大,向南北两侧逐渐递减。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B点沿最短距离到A点的行进方向应该为西南方向,由第1题的解析可知60°W之上为12:00点可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际标准时间比60°W之上的时间晚四个小时,此时国际标准时间即中时区的时间16:00。
(3)B点所在纬线为出现极昼的最低纬度,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出现极昼极夜的最低纬度与直射点的纬度互余,B点纬度逐渐变大,说明直射点纬度变小,直射点南移,信丰地处北半球,故信丰的昼长逐渐变短。
【点睛】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