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祖父的园子同步练习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祖父的园子同步练习 (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0.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28 15:18: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五年级下 2 祖父的园子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祖父浇菜,我也过来浇。但( )往菜上浇,( )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一扬,大喊着:“下雨啰!下雨啰!”括号里关联词语运用恰当的一组是( )
A.只要……就 B.不是……而是 C.因为……所以
2.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祖父反复教育我要仔细区分谷子和狗尾草。
B.金字塔是人类劳动和智慧的结晶。
C.《跳水》的作者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
D.由于困窘和羞愧,我的脸一下子涨得通红。
3.对课文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四时田园杂兴》作者是范成大,描写了农村初夏时紧张的劳动气氛,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赞美。
B.《稚子弄冰》作者是杨万里,这首诗写了冬天孩子们的一场嬉戏,把稚子的喜乐与失望写得栩栩如生。
C.《村晚》作者是陆游,这首诗是描绘乡村傍晚的景色,抒发了诗人对乡村晚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D.《祖父的园子》作者是萧红,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
4.读语段,根据要求选择正确的答案。(填字母)
1.对“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对一景一物的描写,都包含“我”对自由的向往和追求,也暗含着“我”对童年生活的无限怀念
B.“我”作为一个小孩子,喜欢重复表达
5.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晃动(huàng)    明晃晃(huǎng)
B.樱桃(yīng) 河蚌(bàn)
C.倭瓜(wēi) 蚂蚱(zhe)
D.啃草(kěn) 毛嘟嘟(dōu)
二、填空题
6.写同音字组词。
gē 唱( ) ( )草 ( )壁 ( )膊
zhòu( )夜 宇( ) ( )眉 ( )然
7.读句子,按要求完成练习。
1.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在说话似的。
(1)在作者笔下,花、鸟、虫子仿佛都有了___________,可以睡觉、乱逛、说话。
(2)照样子,写句子:知了叫了,就像________。________,就像______________。
2.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
(1)这几句话运用了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从中我们感受到园中事物_______的特点。
(2)请你发挥想象,用加点字词写一写作者在园子里的生活:我愿意__________就______,我愿意________就________,祖父从不责备,只是笑眯眯地看着我。
三、语言表达
8.根据要求写句子。
1.凡是在太阳底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拍一拍手,仿佛大树都会发出声响;叫一两声,好像站在对面的土墙都会回答似的。(仿写拟人句)
凡是在太阳底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___________
2.来了风,榆树先呼叫,来了雨,榆树先冒烟。(仿写拟人句)
____________
3.老人总是摇摇头,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说:“颖儿,你还小,不懂!”(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
4.梅花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洁白的梅花,是能玷污的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
6.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
9.照样子,写句子。
1.童年是一幅画,画里有我们五彩的生活。
童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时不但没有盖上菜种,反而把它踢飞了。
______________,反而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一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要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
10.用“ ”画出选段的中心句。
11.读完选段,你的脑海中浮现出了哪几幅画面?请简要概括,补全下图,并完成练习。
作者描绘这几幅画面时,用得最多的句式是“ …… ……”,请你运用这个句式,发挥想象,再写一种园中的事物。
12.下列诗句描写的意境与选段相似的一项是( )
A.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B.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C.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D.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13.作者在原著中还写了“那园里的蝴蝶、蚂蚱、蜻蜓,也许还是年年仍旧,也许现在完全荒凉了”“小黄瓜,大倭瓜,也许还是年年地种着,也许现在根本没有了”这两句话。结合这两句话,谈谈你对选段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
暖冬
小的时候,是那么疯。数九寒天的,跑到村东小河上砸开一块冰,蹿上去,拿一根细竹竿撑着河床,那冰就行驶开来,成一条冰船。
那是一个午后,我把一根竹竿挥得虎虎生风,突然从脚下传来断裂的咔嚓声。低头一看,一块冰分离成两块,慢慢漂向相反的方向。我急了,大叫一声,人掉进了河里,好在河水不深,我颤抖着牙关爬出来,跑回了家。
我被母亲大骂一通,屁股上,落了母亲恶狠狠的笤帚。母亲说那河那么深,你不知道 母亲把我的湿衣裤拿到院子里晒。冬天的阳光,象征性地洒在上面。那些衣服很快冻成冰棍。母亲坐在炕沿,看着我,愁眉不展。那些年月,家里没有多余的棉衣棉裤,冰天雪地的,明天怎么上学
我一直把自己包在棉被里,看母亲愤怒并愁苦的脸。我小心翼翼地吃饭,小心翼翼地和母亲说话,小心翼翼地写作业和睡觉……
夜里我醒来,看到微黄的光圈和一抹年轻的剪影,那是母亲和她的油灯。
早晨我被母亲推醒。我惊奇地发现,母亲竟给我捧来了新的棉袄棉裤。干燥的棉袄棉裤穿在身上,暖和并贴身。每一个扣子都亮闪闪的,像从夜空中摘下的星星。我背着书包上学,走到院子里,突然回头。母亲正在玻璃窗后看着我。那目光是从冬的缝隙抽出的春的阳光,随着我,静静地织成一条温暖的路。
那年冬天特别冷。但我一直认为,那是我今生最温暖的一个冬天。
14.根据句子的意思,从文中找出合适的词语,写在括号里。
(1)由于忧愁而双眉紧锁,形容心事重重的样子。( )
(2)言行举止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大意。( )
15.从文中找出与题目相对应的一句话,用横线画出来。
16.根据短文内容回答问题。
(1)“母亲愤怒并愁苦的脸”中,母亲“愤怒”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愁苦”的原因是___________。
(2)短文第5自然段连用三个“小心翼翼”,这样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那目光是从冬的缝隙抽出的春的阳光,随着我,静静地织成一条温暖的路。”联系上下文,写出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作者借短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思乡 B.对童年快乐生活的怀念 C.对母爱的赞美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关联词语运用。
只要……就:表示条件关系。
不是……而是:表示并列关系。
因为……所以:表示因果关系。
2.C
【解析】
【详解】
这道题考查学生病句分析的能力,需要学生结合学过的知识分析。C答案重复累赘,应改成“《跳水》的作者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或者“《跳水》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
3.C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A项,正确。《四时田园杂兴》是诗人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大型的田家诗,共六十首,描写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同时也反映了农民遭受的剥削以及生活的困苦。这是其中的一首,描写农村夏日生活中的一个场景。诗人用清新的笔调,对农村初夏时的紧张劳动气氛作了较为细腻的描写,读来意趣横生。
B项,正确。《稚子弄冰》是南宋诗人杨万里所作的七言绝句。全诗四句,从小孩幼稚嗜玩的心理特征切入,为读者描绘了一幅稚气满纸而又诗意盎然的“脱冰作戏”的场景。
C项,错误。《村晚》是南宋诗人雷震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是一首描写农村晚景的诗:形象描绘了一幅有着四周长满青草的池塘、似被山咬住的红红落日以及放牛回家的孩子横坐在牛背,用短笛随便地吹奏着不成调的曲子。诗人即景而写,构成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农村晚景图,抒发了诗人对乡村晚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D项,正确。《祖父的园子》的主要内容:作者回忆了童年时期在祖父的院子里玩耍的经历;祖父教导作者分辨谷子和狗尾草;作者跟着祖父铲地、拔草、种菜、浇水,等作者玩累后,就直接在院子里的阴凉处睡觉。全文通过对往事的回忆,表现出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
4.A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赏析。
这个句子连用了“愿意……就……”构成了排比,写出了祖父园子中植物的自由自在,不受拘束,在作者心中,这些植物都是有灵性的,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的向往和追求。重复性的语言充满童趣,体现了作者在祖父园子里的快乐和自由,这样的童年时光令作者十分怀念。A项分析正确。B项分析过于表面,没有触及作者的思想情感。
5.A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对字音的辨析。
A选项,全部正确。
B选项,河蚌(bàn)——河蚌(bàng)。
C选项,倭瓜(wēi)——倭瓜(wō),蚂蚱(zhe)——zha。
D选项,毛嘟嘟(dōu)——毛嘟嘟(dū)。
故答案为:A。
6. 歌 割 戈 胳 昼 宙 皱 骤
【解析】

7. 生命 唱歌似的 树绿了 穿了一身绿衣裳似的 拟人、排比 自由(随心所欲、不受约束) 拔草 拔草 摘花 摘花
【解析】
【详解】
1.(1)考查了对修辞手法的辨析。通过阅读可知,文中赋予园中的花儿、虫子、蝴蝶的行为特点,将它们当作人来写,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园子里的动物、植物的生活的悠闲自在,使文章富有情趣。
(2)考查了仿写句子的能力。结合“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可知,仿写的句式是“……,就像……似的”,进行合理的想象,进行仿写。
2.(1)考查了学生对修辞手法的掌握。句子中“倭瓜爬上架”等可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同时运用了排比的手法,排比句是把三个或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并排在一起组成的句子。有时候两个句子或以上的并列句子也可以称为排比句,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园中事物的悠闲自在,使文章语言灵动活泼。
(2)考查了造句,注意写出原意做的的事情以及结果,用上两个“愿意……就……”。答案不唯一,能做到语意连贯;内容设计合情合理,表述只要清楚即可。
8. 拍一拍手,仿佛花朵都在点头;叫一两声,好像小鸟都在应和。 小溪一边哼着歌儿,一边欢笑着奔向前方。 老人总是摇摇头,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说,颖儿,她还小,不懂。 难道梅花不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吗? 这洁白的梅花,是不能玷污的。 这里的山泉水真的很甜,可是我还是想念故乡的水井。
【解析】
【详解】
1.仿写句子,一般要根据例句,从形式(结构、修辞、句式、字数)和内容两方面入手进行仿写。应遵循:内容统一;结构一致;修辞相仿的要求。首先应注意运用了排比的修辞,再注意句子结构。
2.仿写拟人句。拟人句:是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作用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3.考查引述句和转述句之间的转换。
①A标点符号的改变:引述句改转述句,冒号和引号要改为逗号。
B人称的变化:a引述句改转述句时,说话人即第一人称“我”要改为第三人称“他”或“她”;b当引述内容涉及第二人称,在改为转述句时就应改为第一人称。应注意,冒号和引号前的内容不变。
②陈述转转述句,要将冒号和双引号去除,主观人物的主语由第一人称变为第三人称。
4.感叹句变为反问句,首先注意反问成分的变换,有否定词改时去掉,没有否定词改时加上,然后在句首加上“难道”,句尾加上“吗”,句末的感叹号改为问号。
5.考查反问句改陈述句。
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如下:
第一步:问号改为句号;第二步:删掉疑问词比如:“难道…吗?”和“怎能……呢?”等;第三步:否定改为肯定,肯定改为否定。
6.仿写句子,一般要根据例句,从形式(结构、修辞、句式、字数)和内容两方面入手进行仿写。应遵循:内容统一;结构一致;修辞相仿的要求。首先应注意运用了排比的修辞,再注意句子结构。
9. 一首歌 歌声中充满了换了 不去找它的时候 自己冒了出来
【解析】

10.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11.黄瓜开花、结瓜玉米生长 蝴蝶飞舞
愿意 就 小鸟愿意唱歌就唱歌,就算唱上一整天,也没人嫌它吵。
12.C
13.选段中作者写记忆中园子里的事物都是自由自在的,而这一切如今只能是想象而不能亲见了,这种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日子也一去不复返了,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对童年美好生活以及祖父的深深怀念。
【解析】
【分析】
10.
本题考查获取信息的能力。选段通过对园中事物的描写,表现了园中的事物都是自由的。围绕这个意思,从选段中找出相关句子即可。可以找出中心句子文段的第二行。
11.
本题考查整体感知和创意运用的能力。概括画面时,要仔细阅读选段,然后仿照例子进行概括。仔细阅读选段,即可发现“愿意……就……”是出现最多的句式。用这个句式仿写句子时,可以选择文中出现的其他事物,也可以选择自己想象的其他事物,重点要写出事物的自由自在。
12.
本题考查形成解释的能力。选段写出了园中事物的自由自在。只有C项让我们感受到了牧童的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本题选C。
13.
本题考查形成解释的能力。在充分理解选段意思和题目所给原著中的语句意思的基础上进行作答。作者在选段中描写了童年园子里自由自在的事物,而后来却不能亲见了,以此来突出自己对童年生活和祖父的怀念之情。
14. 愁眉不展 小心翼翼
15.那年冬天特别冷。但我一直认为,那是我今生最温暖的一个冬天。
16. “我”因为贪玩,掉进冰水里,母亲又心疼,又担心 家里没有多余的棉衣棉裤,冰天雪地的,明天“我”怎么上学 突出强调“我”知道错了以后的表现
17.①“我”有了新的棉衣可以御寒,无受冻之忧;②“我”有了母亲用爱的目光编织成的可以伴随“我”人生的温暖的路。
18.A
【解析】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