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古诗词诵读《虞美人》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古诗词诵读《虞美人》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27 21:35: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教学目标】
1.运用多种方法朗读,了解三个不同时期听雨的场景,理解词人对人生不同阶段的感受。
2.通过三幅听雨场景的对比写法,品味词人内心世界的情感变化。
学法指导
这是一篇伤时感事的词,可运用多种方式朗读、圈划、品读等方法,把握文中有感染力的字词,感受作者在“听雨”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身世之衰和亡国之恨相融和的情感。
【教学重点】
鉴赏李煜词深远的意境美,真挚的情感美,动人的音乐美。
【教学难点】
把握艺术技巧,提高词的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
导入:请同学以“雨”为话题“说话”,由此引入对作者借“听雨”抒怀的赏析。
一、感知词作:
1.借助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小组互助,落实解释,读懂这首词。
2.朗读:老师范读——学生小组交流读——个别读(教师指导)——教师范读——集体读
3.朗读指导:词中“少年”、“歌楼上”、“壮年”、“客舟中”、“而今”、“僧庐下”等朗读时可强调;语速从起始到结束可逐渐变缓。
二、品读词作:
1.说说词中有关“听雨”的三个画面。
2.圈划词中关键字词,品读体会。
3.从三个“听雨”画面,感受作者内心情感的变化:(先小组互动后交流)
(1)第一个画面——歌楼听雨
作者“少年期”在歌楼上“听雨”时:是过着“锦衣丰食”的生活,心情是“欢快的、无忧无虑的”,有一种“少年不知愁滋味”的情怀。
(2)第二个画面——客舟听雨
作者“中年期”在客舟中“听雨”时:是过着“东奔西走、漂泊四方”的生活,心情是“孤独的、凄冷的”,有一种“望断乡关”的情怀。
(3)第三个画面——僧庐听雨
作者“而今”即“老年期”在僧庐下“听雨”时:是过着“极端萧索”的生活,心情是“极端孤寂、悲苦的”,以至于“万念俱灰的”,有一种“木然、无动于衷”的情怀,特别是“一任”两个字,看似冷漠之极,但绝非作者对痛苦的解脱,却是痛苦、孤凄之极的表现。
【教学反思】
(1)三个画面按时间顺序,由少年写到壮年,再写到老年,写了三个不同时期的不同环境、不同生活和不同心情。作者从自己漫长的人身和曲折的经历中截取的这三个画面,富有暗示性和象征性,也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典型性。
(2)三个画面,从少年的无忧无虑到中年的劳苦奔波,再到晚年的孤寂悲凉,通过比照,充分表达出个人的漂泊之感与亡国之痛相融合的极端孤寂的情怀。
【作业布置】
1.背诵这首词;
2.将这首词改写成一篇记叙文。
2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