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的花儿落了

文档属性

名称 爸爸的花儿落了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03-13 21:08: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3张PPT。 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但是童年却一去不还。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
可是,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场面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我对自己说,把它们写下来吧,让实际的童年过去,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
就这样,我写了一本《城南旧事》。
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听见缓慢悦耳的铃声,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爸爸的花落了林海音林海音 (1918—2001),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台湾。父母曾东渡日本经商。生于日本大阪,不久即返台,因父亲不甘在日寇铁蹄下生活,举家迁居北京,林海音即在北京长大,1948年回到故乡台湾。
她的创作丰富,代表作有散文集《两地》《芸窗夜读》;短篇小说集《城南旧事》《烛心》;长篇小说《春风》《晓云》;广播剧集《薇薇的周记》等。 本文选自《城南旧事》,《城南旧事》是一本自传性质的小说。
小说透过主人公英子童年生活故事的描述,寄托了作者对童年、对北京的缅怀。
《爸爸的花儿落了》是小说的最后篇章,是悼念她过早离开人世的父亲的。
文题解读给黑体字词注音衣襟恐惧挪窝儿鸡毛掸子咻咻哭号狼狈栅栏玉簪花麻渣廊檐骊歌抽屉jīnjùnuódǎnxiūháobèizhàzānzhāyánlítì肿胀zhàng花圃pǔ叮嘱zhǔ徘徊páihuái预习展示1.初步感知,把握内容 1)哪些段落是在记叙现在,哪些是在回忆过去吗?(2)哪些事、哪些物贯穿于故事的始终(即本文的叙事线索)?(3)结合文章的线索,审视题目,感受题目的深层含义?
(1)你能找出哪些段落是在记叙现在,哪些是在回忆过去吗?
(1)毕业典礼前
(2—12)回忆昨天去看爸爸的情景
(13—31)回忆一年级爸爸逼我上学
   及此事以后我的变化
(32)毕业典礼开始
(33—34)回忆爸爸喜欢花
(35—37)毕业典礼进行
(38—45)回忆常常有人要我做大人
(46—53)回忆爸爸鼓励我独自寄钱
(54—68)毕业典礼后我长大了爸爸的花儿落了关于插叙 别致生动的穿插——文章时而写眼前的事,时而又穿插往事,但每次忆述往事都是由眼前的事引发的,这样显得波澜起伏,跌宕有致同时浓缩了时间,增大了文章的容量,可读性增强 。
双线并行的结构——文章一是以花为线索贯穿小说始末,二是毕业典礼,“两线相互辉映,既有利于情节的展开,又使两个人物主次分明,相映生辉。”(张百栋语)
(2)哪些事、哪些物贯穿于故事的始终(即本文的叙事线索)? 一语双关的文题——“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方面实指夹竹桃的败落,一方面象征天性爱花的爸爸的辞世。(3)结合文章的线索,审视题目,感
受题目的深层含义?探究释疑一.说一说爸爸 探究人物形象
——重点研读文章第2—29、33—34、39—53段,力求以与人物相关的事件及人物的言行举止为依据,说说爸爸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大爱无言
(1)爸爸表面严厉,实际上却充满爱心。
(2)爸爸善于教子,总是逼“我”去闯练。
(3)爸爸注重感情,听到弟弟被日本人害死的消息, 便急得吐血。
(4)爸爸特别爱花,每天下班回来,第一件事就是浇花。找找文中暗示爸爸将不久于人世的句子?(1)昨天我去看爸爸,“他的喉咙肿胀着,声音是低哑的”。
(2)“没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经大了,是不是?”
(3)妈妈今早的眼睛“红肿着”,(4)快回家去!快回家去!拿着刚发下来的小学毕业文凭红丝带子系着的白纸筒,催着自己,我好像怕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 首尾圆合的照应——文章从“我的襟上”的“粉红色的夹竹桃”起笔,到爱花的爸爸病死,处处有伏笔,事事有照应,沉郁的氛围和丧父的伤痛一直笼罩着全文。(5)弟弟妹妹们只是自顾自地玩着;爸爸种的夹竹桃
垂下好几枝,很不像样子;小青石榴从树上掉了
下来……关于照应从文中找出对父亲的病情写的含蓄的地方并分析其作用1(P13) “我的襟上有一朵粉红色的夹竹桃,是临来时妈妈从院子里摘下来给我别上的,她说:‘夹竹桃是你爸爸种的,戴着它,就像爸爸看见你上台一样!’”——伏笔,最后的感叹号“!”表明了妈妈的语重心长。也为文章设置了悬念:爸爸到底病得怎样了,为什么不能来看她上台?它所起的作用呢,就是让读者有一种继续往下看的欲望,这正是我们所说的“文章能吸引人”。
2 (P13)“昨天我去看爸爸,他的喉咙肿胀着,声音是低哑的。”-----“喉咙肿胀着”说明了父亲的病已经不轻了。
3(P14)“没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经大了,是不是?”——这同样是一处伏笔,是父亲要让自己的女儿做好思想准备,同时也是父亲临终前的忠告,这里体现了父亲的那种伟大无私的关爱,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仍不忘给自己的儿女以深深的教诲;这里更体现出了父亲在即将离去前的那种挂念和不舍。
4(P17)“看外面的天,有点阴,我忽然想,爸爸会不会忽然从床上起来,给我送来花夹袄?我又想,爸爸的病几时才能好?妈妈今早的眼睛为什么红肿着?”——“外面的天有点阴”,这已经是一个不详的征兆,将情与景紧密的联系起来。使情景交融。“妈妈的眼睛红肿着”暗示了妈妈对爸爸的病情很了解,知道他将去世。
5(P20)“快回家去!快回家去!拿着刚发下来的小学毕业文凭——红丝带子系着白纸筒,催着自己,我好象怕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为什么呀?”——这里作者写出了自己当时的一种预感,。而之后进了家门,看到夹竹桃垂下了好几枝,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还有石榴树上的小石榴也掉下了几颗。 这些都是以花喻人,把即将丧父的伤痛推到极致。
小结:此文处处伏笔,事事照应,使文章结构井然。 如果将人生分成几个段落,那么,父亲的去世便是我人生最重要的一站。
——《城南旧事·序》
二.说一说英子 1. “ 我”真正感觉到自己长大了,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明确:英子的长大主要表现为——
(1)学习非常用功,被选做代表为同学领毕业证书和致谢词。       
(2)从六年前的那一次后从不迟到。
(3)硬着头皮完成了汇款给在日本的陈叔叔这件事。
(4)闻说爸爸去世而处乱不惊从容面对……本文记叙“我”的童年往事:父亲对“我”的期望与教诲,以及父亲的去逝令“我”成长起來,抒发“我”对父亲的怀念及不得不长大的无奈。 主题1.一语双关的文题——“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方面实指夹竹桃的败落,一方面象征天性爱花的爸爸的辞世。2.双线并行的结构——文章一是以花为线索贯穿小说始末,二是毕业典礼,“两线相互辉映,既有利于情节的展开,又使两个人物主次分明,相映生辉。3.别致生动的穿插——文章时而写眼前的事,时而又穿插往事,但每次忆述往事都是由眼前的事引发的,这样显得波澜起伏,跌宕有致同时浓缩了时间,增大了文章的容量,可读性增强 。4.首尾圆合的照应——文章从“我的襟上”的“粉红色的夹竹桃”起笔,到爱花的爸爸病死,处处有伏笔,事事有照应,沉郁的氛围和丧父的伤痛一直笼罩着全文。5.质朴淡雅的语言——文中人是最平凡的人;事,是最平凡的事,都是人们司空见惯的。但读者却从这些人们司空见惯的人和事中,感受到人性的美和人情的美。作者正是用能这种质朴、淡雅、含蓄而深邃的语言拨动了读者的心弦。课堂小结: 文中多处写到“花”,有粉红色的夹竹桃、清幽淡雅的茉莉、热情似火的石榴……请搜集4句以上含“花” 的诗句。拓展延伸质难问疑 学习了这篇课文以后,你还存在什么疑惑,提出来和大家探讨一下生命是一树繁花,
时间是一根铁鞭,
一朵一朵的击落,
等到击完的时候,
把满地残红踏入泥沙。
----汪静之 生命如花,纵使多情而美丽,但有一天,它会无奈地凋谢,殒落枝头,但一个飘香的灵魂却可以超越时间与空间,在另一个心灵继续散发为阵阵幽香,在爱的缅怀中得到永生,永远绽放在另一个心灵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