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第十五中学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生物【选择性必修2+选择性必修3的第1章和第2章第1节】试卷
(完卷时间:75分钟 总分:100分 考试形式:闭卷)
考生须知1.本试卷分为试题、答题卡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认真填写所在班级、姓名、学号。
请用2B铅笔填涂答题卷上的选择题,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卷上按要求作答。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其中,1~12小题,每题2分;13~16小题,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关于生产者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都位于能量金字塔同一营养级 B.一定能固定CO2
C.都是生态系统能量转换的载体 D.一定是植物
2.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是( )
A.心猿意马 B.飞蛾扑火 C.花香引蝶 D.老马识途
3.下列操作能达到灭菌目的的是( )
A.用免洗酒精凝胶擦手 B.制作泡菜前用开水烫洗容器
C.在火焰上灼烧接种环 D.防疫期间用石炭酸喷洒教室
4.某研究小组从有机废水中分离微生物用于废水处理。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培养基分装到培养皿后进行灭菌
B.转换划线角度后需灼烧接种环再进行划线
C.接种后的培养皿须放在光照培养箱中培养
D.培养过程中每隔一周观察一次
5.培育草莓脱毒苗所采用的主要技术是
A.组织培养 B.细胞杂交 C.显微注射 D.核移植
6、科学家们特别强调,人类活动引发的气候变暖“是仅次于核武器,排名第二的威胁”。就是说,“温室效应”将给人类带来灾难。下面有关温室效应的叙述不恰当的是( )
A.化石燃料的燃烧是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
B.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主要以CO2的形式循环
C.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中主要以有机物的形式存在
D.植树造林、退耕还林是解决温室效应的最主要措施
7.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一片草地上的所有灰喜鹊是一个灰喜鹊种群
B.可以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老房屋中壁虎的种群密度
C.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不再变化
D.洪泽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
8.如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种群A与种群B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种群A的每一个体含有的能量都比种群B的多
种群B粪便中的能量属于种群A所同化的能量
以该草原生态系统为单位开展物质循环的研究
碳元素在种群A与种群B之间以CO2的形式传递
9.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一块牧草地上播种杂草形成杂草地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B.在一块牧草地上通过管理提高某种牧草的产量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C.在一块牧草地上栽种乔木形成树林后,其恢复力稳定性下降
D.一块弃耕后的牧草地上形成灌木林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10.下列关于传统发酵技术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利用乳酸菌制作酸奶过程中,先通气培养,后密封发酵
B.家庭制作果酒、果醋和腐乳通常都不是纯种发酵
C.果醋制作过程中发酵液pH逐渐降低,果酒制作过程中情况相反
D.毛霉主要通过产生脂肪酶、蛋白酶和纤维素酶参与腐乳发酵
11.下列关于植物组织培养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培养基中添加蔗糖的目的是提供营养和调节渗透压
B.培养基中的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影响愈伤组织的生长和分化
C.离体器官或组织的细胞都必须通过脱分化才能形成愈伤组织
D.同一株绿色开花植物不同部位的细胞经培养获得的愈伤组织基因相同
12、某生态系统中有A、B、C、D四种生物,可构成食物链A→B→C,D为分解者,如图是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入B处发生的一系列变化示意图,图中的甲表示B的同化能量,乙表示B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甲=乙+丙
B.圆褐固氮菌可以参与丁过程
C.能量流入C的变化示意图与此示意图相同
D.图中D的能量不全部来自B生物
13.漆酶属于木质降解酶类,在环境修复、农业生产等领域有着广泛用途。下图是分离、纯化和保存漆酶菌株的过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微生物,是分离产漆酶菌株的首选样品
B.筛选培养基中需要加入漆酶的底物,通过菌落特征挑出产漆酶的菌落
C.在涂布平板上长出的菌落,在通过划线进一步纯化
D.在适宜温度下,接种后的斜面培养基上菌落长成后,可在低温下临时保存菌株
14.硝化细菌广泛存在于通气性较好的土壤中,其部分代谢反应如图所示,下列关于硝化细菌的培养条件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碳源为葡萄糖 B.培养时需隔绝空气
C.氮源是氨气 D.培养时需冷藏
15.将相等数量的硝化细菌和大肠杆菌分别接种到含铵盐的无机盐培养液中,在适宜温度下振荡培养。若用虚线表示大肠杆菌的生长趋势,实线表示硝化细菌的生长趋势,则下图中能正确表示两种菌体生长趋势的是( )
A. B.
C. D.
16.为培育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无籽柑橘,研究者设计如下流程。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过程①需使用胰蛋白酶处理
B.实现过程②依赖膜的流动性
C.过程③需应用植物组培技术
D.三倍体植株可产生无籽柑橘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60分
17、如图1表示种群数量增长的两种曲线,图2表示某区域不同年份甲树种与乙树种存有量的比值(C值=甲树种存有量/乙树种存有量)变化。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若种群每年以λ倍按图1曲线X的方式增长,A为种群起始数量,则t年后该种群数量Nt可表示为________。图1中阴影部分可以表示由于受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等条件的限制而死亡的个体。
(2)若图1中的曲线Y表示池塘中某鱼类种群的增长曲线,要想长期获得较高的鱼产量,每次捕捞后鱼的数量需保持在曲线上________点对应的数量左右,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2中从a年到e年,两树种竞争过程中________树种逐渐成为优势树种,据此推测该生态系统中群落可能发生了________。
18、科学家发现一生态系统遭到某外来物种入侵,立即开展了轻度、中度、重度入侵区的物种多样性调查,结果如图甲;同时对轻度入侵区的能量流动进行了研究,结果如图乙[注:图中数字为能量数值,单位:J/(hm2·a)]。请回答:
(1)丰富度是指 ,其随入侵程度的增加而________。图甲中物种数变化较小的是________入侵区。
(2)该入侵物种能分泌化学物质抑制其他植物生长发育,同时能引起昆虫和动物拒食。入侵物种与本地植物之间构成________关系。
(3)研究发现:黑麦草能抑制该入侵物种的生长。为了解其抑制机制,某研究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用完全营养液培养黑麦草幼苗一段时间。
②取一定量培养过黑麦草的营养液,加入用于培养该入侵物种幼苗的完全营养液中作为实验组,对照组加入等量的用于培养该入侵物种幼苗的完全营养液。
③在适宜条件下培养状态相同的入侵物种幼苗一段时间,观察并比较两组入侵物种幼苗的生长情况。
由以上实验步骤可知,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研究能量流动时,可通过________法调查田鼠的种群密度。图乙中初级消费者到次级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随着社会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度提高,生态环境治理明显加强,环境状况得到了有效改善。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①生态工程是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修复、重建,对不适宜的生产方式进行改善,促进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
②实行生态工程,很多时候还需要考虑人文关怀、贫困地区的收入等问题,才能很好地解决“前面造林,后面砍林”的现象,这遵循的是生态工程的______原理。
19.培养胡萝卜根组织可获得试管苗,获得试管苗的过程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利用胡萝卜根段进行组织培养可以形成试管苗。用分化的植物细胞可以培养成完整的植株,这是因为植物细胞具有__________。
(2)步骤③切取的组织块中要带有形成层,原因是____________。
(3)从步骤⑤到步骤⑥需要更换新的培养基,其原因是____________。在新的培养基上愈伤组织通过细胞的____________过程,最终可形成试管苗。
(4)步骤⑥要进行照光培养,其作用是____________。
(5)经组织培养得到的植株,一般可保持原品种的__________,这种繁殖方式属于____________繁殖。
20、某种物质S(一种含有C、H、N的有机物)难以降解,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只有某些细菌能降解S。研究人员按照下图所示流程从淤泥中分离得到能高效降解S的细菌菌株。实验过程中需要甲、乙两种培养基,甲的组分为无机盐、水和S,乙的组分为无机盐、水、S和Y。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时,盛有水或培养基的摇瓶通常采用_______________的方法进行灭菌。乙培养基中的Y物质是_______________。甲、乙培养基均属于______________培养基。
(2)实验中初步估测摇瓶M中细菌细胞数为2×107 个/mL,若要在每个平板上涂布100μL稀释后的菌液,且保证每个平板上长出的菌落数不超过200个,则至少应将摇瓶M中的菌液稀释________________倍。
(3)在步骤⑤的筛选过程中,发现当培养基中的S超过某一浓度时,某菌株对S的降解量反而下降,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答出1点即可)。
(4)若要测定淤泥中能降解S的细菌细胞数,请写出主要实验步骤________________ 。
(5)上述实验中,甲、乙两种培养基所含有的组分虽然不同,但都能为细菌的生长提供4类营养物质,即 。
21、由于前些年牛奶制品被爆出安全隐患,很多民众认为生牛奶更安全。但有专家指出,没有经过加工的生牛奶中含有大肠杆菌、弧形杆菌、布鲁氏菌等近百种致病菌。为了证实该情况,某实验室按如图方法对生牛奶进行细菌检测实验。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制备该无菌培养基的步骤为:计算→称量→溶解→灭菌→倒平板。通常,制备培养基时要根据所培养细菌的不同来调节培养基的pH,调节pH应该在________(填步骤名称)之前。
(2)图中步骤①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步骤②能否采用平板划线法接种,并说明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示操作后,将接种后的培养基和作为对照的____________________同时放入37 ℃恒温培养箱中,培养36小时,取出后统计各平板的菌落数。
(3)通过观察菌落的特征,可知生牛奶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菌落特征包括________________。两位工作人员分别进行菌落检测,取样后的操作均正确且完全一致,但菌落数目却有较大区别,你认为原因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
(4)甲、乙两位工作人员分别对同一样品进行检测,在同一稀释倍数下得到以下结果:
甲涂布了3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分别是122、163和186,取平均值157;
乙涂布了3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分别是25、110和186,取平均值107。
你认为这两位工作人员的结果中,可信度低的是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福州第十五中学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生物【选择性必修2+选择性必修3的第1章和第2章第1节】试卷
(完卷时间:75分钟 总分:100分 考试形式:闭卷)
1---5DACBA 6---10DCBBB 11-16DCACCA
17、(每空2分,共12分)
(1)Aλt 生存空间、食物、天敌(答出两点即可)
(2)B 此时种群数量增长较快 (3)乙 演替
18、(每空1分,共9分)
(1)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减小 重度 (2)竞争
(3)黑麦草是否分泌某种物质抑制该入侵物种的生长(合理即可)
(4)标志重捕 3%(5)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 整体性
19、(每空2分,共14分)
(1) 全能性(或答:形成完整植株所需的全部基因)
形成层容易诱导形成愈伤组织
诱导愈伤组织形成和诱导愈伤组织分化形成试管苗所需的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比例不同 再分化)
诱导叶绿素的形成,使试管苗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5)遗传特性 无性
20、(除(4)(5)外,其余每空1分,共9分)
(1)高压蒸汽灭菌 琼脂 选择
(2) 104 (3)S的浓度超过某一值时会抑制菌株的生长
(4)取淤泥加入无菌水,涂布(或稀释涂布)到乙培养基上,培养后计数
(5) 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
21、(每空2分,共16分) (1)灭菌(2)梯度稀释菌液,在平板上获得单个菌落,便于计数 不能,平板划线法不能对菌落计数 未接种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3)菌落的形状、大小、隆起程度、颜色等 取样不相同,不同牛奶中的活菌数不相同
(4)乙 乙的结果中,有1个平板的计数结果与另外2个相差悬殊,结果的重复性差
福州第十五中学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生物【选择性必修2+选择性必修3的第1章和第2章第1节】试卷
(完卷时间:75分钟 总分:100分 考试形式:闭卷)
1---5 6---10 11---15 16
17、(每空2分,共12分)
(1) (答出两点即可)
(2) (3)
18、(每空1分,共9分)
(1) (2)
(3)
(4) (5)
19、(每空2分,共14分)
(1)
(2)
(3)
(4)
(5)
20、(除(4)(5)外,其余每空1分,共9分)
(1)
(2) (3)
(4)
(5)
21、(每空2分,共16分)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