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说起“瀑布”,我们常常会想起“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飞瀑,想起“崖口悬瀑流,半空白皑皑”的奇景。那么,今天,我们也来学习一篇关于瀑布的文章——《壶口瀑布》,看看它又有怎样的特点呢。
激趣导入
壶口瀑布
鲁迅
梁 衡
梁衡1946年出生,当代作家、新闻理论家、学者。山西霍州人。其代表作品有《没有新闻的角落》《新闻绿叶的脉络》《新闻原理的思考》《晋祠》《跨越百年的美丽》《把栏杆拍遍》等。
梁衡的散文学者气质浓,崇尚“以常人之心言大情大理”,讲究谋篇布局,注重炼字铸句。
作者简介
梁衡在《我写<壶口瀑布>》中说:“《壶口瀑布》是我在记者任上写的最后一篇散文。1987年我正在黄河壶口采访,接到北京来的电话,国家成立新闻出版署,要我立即回京上任,从此结束了我十三年的一线记者生涯。人的一生总有几个驿站,几个起止点。对我来说壶口这个地方算一个。黄河于我有特殊的比分。我小学、中学阶段是在黄河的支流汾河边长大。大学一毕业就分配在内蒙古黄河边的临河县。只听这个名字,就知道离河有多么近了……后来当了记者就沿黄河上下采访,河边的人和事,还有黄河因季节不同而出现的万千变化,在我脑子里印象亟深。这篇《壶口瀑布》是我心中黄河的缩影。
也是我对黄河精神的理解。”
背景简介
铸 zhù 告诫 jiè 推搡 sǎng
霎时 shà 驰骋 chěng 漩涡 xuán wō
寒噤 jìn 迂回 yū 汩汩 gǔ
湿漉漉 lù 震耳欲聋 lóng
前呼后拥 怒不可遏 è
出轧 zhá
生字读音
自我研学
yà
zhá
轧
轧帐
倾轧
出轧
gá
zhé
shé
zhē
折服
折腾
折本
折
mì
汨罗江
汨
gǔ
汩汩
汩
推搡:
驰骋:
寒噤:
前呼后拥:
怒不可遏:
使劲推;推抢。
(骑马)奔驰。
寒战。
前面有人吆喝开路,后面有人簇拥着护卫。常用以形容旧时官吏出巡时的声势。
愤怒得不到抑制,形容愤怒到了极点。这里形容水势不可阻挡的样子。
词语学习
汩汩 形容水流动的声音。
出轧 (钢板)从轧钢机里出来。
震耳欲聋 耳朵都快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
前呼后拥 前面的人吆喝着开道,后面的人簇拥着保护。旧时常用以形容达官贵人出行时随从多,排场大。也形容前后簇拥的人很多。
词语释义
词语学习
游记,是描写游览中的所见所闻,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记叙文。游记题材广泛,凡游览中见到的社会生活、风土人情、山川景物、名胜古迹以及听到的神话、传说等,都可以作为游记的材料。游记的写法灵活,在叙事记人、写景状物的过程中,可以抒发情感,夹杂议论。一篇生动的游记,不仅能引导读者跟作者一起饱览美丽的景色,使读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还能启迪人的思想,陶冶人的情操,给人以美的享受。
游记
文体知识
游记三要素
游记三要素:所至;所见;所感。
“所至”是游记的线索,也是写景抒情的基础
“所见”是游记的主体,也是作者着力描写的对象
“所感”是游记的灵魂,也是游记的生命力所在
文体知识
壶口瀑布是中国第二大瀑布,是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壶口瀑布雄伟壮阔,气势恢宏。以壶口瀑布为题,点明所描写的景物,简明概括。
题目解说
第一部分(1):点明壶口的地理位置和游览次数。
第二部分(2-5):具体描写作者两次到壶口瀑布的经历和感受。
①(2):
②(3~5):
第三部分(6):抓住壶口瀑布的特点,表达对中华民族精神的赞美之情。
文 章 脉 络
作者于枯水季节再看壶口瀑布。
在雨季,作者初次见到壶口瀑布。
1. 明确文章脉络层次
整体感知
课文精讲
请大家速读作者初到壶口的部分,回答以下问题:
1. 精读课文,深入探讨
(1)作者初到壶口来到什么位置?
(2)作者初到壶口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3)作者初到壶口有什么感受?
听到:涛声隐隐如雷 震耳欲聋
看到:雾气弥漫(扑面而来) 河水正沸着
被急急吸去的水流 河沟里浪沫横溢
感受:自己将要被洪峰吞没
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
急慌慌(最危险、可怕)
气势磅礴
惊心动魄
龙槽
河中有河
俯视
奇
河面
浊浪奔涌,“宇宙间仿佛只有这水的存在”
仰观
雄
河水
冲跌而下,碎为水雾
由上
至下
险
河心
定点换景
脚下的石
长年被黄河冲刷侵蚀的河底巨石
震撼
人心
平视
多姿多彩
千姿百态的河水,水雾和彩虹
作者再访壶口还写了枯水期的哪些景色?写景的视角又是怎样的?各有什么特点?
2. 精读课文,深入探讨
朗读课文,完成下列表格试比较一下壶口瀑布在雨季和枯水季节有哪些方面不同。(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季节 声 势 景 感
雨季
枯水季节
3. 精读课文,深入探讨
季节 详略 声 势 景 感
雨季
枯水
略
隐隐如雷,震耳欲聋(刚)
上面的水还是一个劲地冲进去、冲进去……
水浸沟岸
雾罩乱石
撼人心魄的壮美:危险,气势磅礴,令人胆战心惊
详
隆隆冲去,轰然而下(刚)汩汩如泉,潺潺成溪,哀哀打旋(柔)
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龙槽沟深不可测;大水向龙槽里隆隆冲去时被跌得粉粹,碎成点,碎成雾;大水向两边涌去时,平平的,大大的,如飞毯从空抖落,如钢板出轧
雄伟壮阔、刚柔相济:5段
3. 精读课文,深入探讨
2、黄河壶口的丰水季节比枯水季节更壮美,作者为什么却略写丰水季节而详写枯水季节?
丰水季节壶口瀑布具有壮阔、雄伟的气势,但是这种美比较单一。枯水季节随着水势减弱呈现更加丰富的美的形态,或庄重,或猛烈,或舒坦,或细碎,美的内涵更加丰富,更便于作者抒发复杂的感情。
第一次是远观,侧重写雨季瀑布的危险和给人带来惊心动魄壮美的感觉,写壶口瀑布给人惊心动魄的感觉,为后文具体描写第二次观看壶口瀑布波澜壮阔的气势起到铺垫和渲染的作用。在读者心中留下深刻印象。
4. 精读课文,深入探讨
内容总结:
第一次:
第二次:
上游:
龙槽壶口:
眼前的河水:
被水凿得窟窟窍窍切出一道深沟
中华民族的精神
(无坚不摧、坚忍刚强、勇于反抗、百折不挠,自强不息 )
(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波澜壮阔、前赴后继、勇往直前
碎成点,碎成雾 瀑布 泉、溪
惊心动魄、气势磅礴
壶口瀑布在作者的笔下是撼人心魄、雄浑壮美、刚柔相济的,请大家找出一两句喜欢的写景句子,并说说喜欢的理由。
揣摩句子,品味语言
第_____段的_________________(原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炼字、修辞手法、感官等角度来赏析)
表现了枯水季壶口瀑布_______特点。
感受壶口瀑布之美
1、车还在半山腰就听见涛声隐隐如雷,河谷里雾气弥漫,我们大着胆子下到滩里,那河就像一锅正沸着的水。
比喻,表现出瀑布涛声如雷、万马奔腾般的气势。
2、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河水的气势壮阔,奔腾激越。
3、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漕的边沿轰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
写出了河水纤细、柔和、优美的形态,和黄河水在龙槽两边滩壁上散开的画面,赋予了黄河水流以生机和活力。
3、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漩。
排比,写出了河水纤细、柔和、优美的不同形态。
4、人常以柔情比水,但至柔至和的水一旦被压迫竟会这样怒不可遏。
拟人,表现出水外柔内刚的个性特点。
5、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而这一切都隐在湿漉漉的水雾中,罩在七色彩虹中,像一曲交响乐,一幅写意画。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黄河水的声音之美,以及颜色、态势之美,表达了作者的喜悦、赞美之情。
揣摩句子,感悟哲理
这黄河之水使作者想到什么?
“我突然陷入了沉思,眼前这小小的壶口,怎么一下子集纳了海、河、瀑、泉、雾所有水的形态——兼容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种感情。造物者难道是要在这壶口中浓缩一个世界吗?”
揣摩句子,感悟哲理
想到了人——
作者看壶口瀑布,由黄河集纳了海、河、泉、雾所有水的形态,想到人的各种情感,想到了博大包容的胸怀。
想到了民族精神——(第六段)
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
这几句综合运用了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加以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黄河水前赴后继、勇往直前的精神,整齐排列的句式郑重庄严地表达了作者对中华民族历经艰难,宁折不弯、勇往直前精神的赞美之情。
课堂小结
从壶口瀑布中,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对你今后的人生有何启迪呢?
壶口瀑布那雄壮、浑厚、博大的气势,给人一种鼓舞,一种力量,是中华民族无坚不摧、勇往直前的民族精神的体现。让我们永远保持和发扬这种民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