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送东阳马生序》课件(共21张PPT)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1课《送东阳马生序》课件(共21张PPT)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28 22:59: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送东阳马生序
宋 濂
1、熟读课文,解决“嗜、叱咄、 俟、负箧、曳、屣”等生字的读音。
2、借助注释及古汉语词典,初步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
3、学习运用对比手法表现中心的写法,感受名人的人格魅力并从中受到熏陶。
4、熟读并背诵课文。
教学目标
古今中外,家境贫寒但勤奋好学、终成大器的人屡见不鲜,能举出相关的例子吗?
战国:苏秦读书欲睡用锥刺股。
东汉:孙敬昼夜苦读,以绳系头发悬屋梁。
西汉:匡衡勤学无烛凿壁偷光读书。
晋朝:孙康家贫,映雪读书;车胤(yìn)囊萤读书。
今天我们再来结识这样一个人,看看作为明初诗文大家的他是怎样克服重重困苦、自强好学,并以此勉励后生。
一、导入
1.注音释义
嗜(shì):喜欢,特殊的爱好。
逾(yú):越过,超过。
俟(sì):等待。
衾(qīn):被子。
烨(yè):光彩照耀。
叱咄(chìduō):训斥,呵责。
皲(jūn)裂:皮肤因寒冷干燥而开裂。
媵(yìnɡ)人:原指陪送出嫁或陪嫁的人,这里指服役的人。
容臭(xiù):香袋。臭,气味,这里指香气。
负箧(qiè)曳(yè)屣(xǐ):背着书箱,拖着鞋子。箧,箱子,这里指书箱。曳,拖。屣,鞋子。)
二、读解
2.翻译
(1)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我小时候就爱好读书,家里穷,没有办法买书回来读。
(2)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抄完,赶快送还书,不敢稍稍超过约定期限。
(3)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我站在他的身边,提出疑难,探问道理,弯着身子,侧着耳朵,表现尊敬而专心地请教
(4)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寄居在旅店里,旅舍主人每天只提供两顿饭,没有新鲜肥美食品味道的享受。
(5)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生活在他们中间,一点没有羡慕的心意。
(6)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服役的人(女仆)拿来热水(给我)浇洗,用被子围着、盖着我,很长时间(我)才暖和过来。
(7)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指读书),就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别人了。
(8)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凡是应该有的书都集中在这里,不必像我那样动手抄写,要向别人借来书然后才看得到。
(9)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他们的学业如果有不精通的地方,德行如果有不成器的地方,不是天资低下,就是用心不如我专一罢了,哪里是别人的过失呢?
(10)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那位前辈道德高、声望高,向他求教的学生挤满了屋子,但他没有把言辞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
(1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因此,人家大多数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于是能够读到各种各样的书籍。
(12)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
朝廷每天有米粮供给,父母每年给他们冬夏的衣服,没有受冻挨饿的担心;
1.这段的中心意思是什么?
(1)中心意思:讲述作者本人求学的艰难和用心之专。
(2)具体体现:借书抄录,衣食粗劣,生活简朴,跋涉艰难等方面。
(3)相关语句: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余则组袍敝衣处其间。
【第一段】
2.作者写出了学习时极为艰苦的条件,目的是什么?
作者认为,勤奋和艰苦是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有了主观的勤奋,一切艰难困苦都可以克服。这正是学有所成就的根本原因。
1.这一段的中心意思是什么?
这一自然段主要是说明今之太学生学习条件的优越。
2.文章从哪些地方表现了明代太学生优越的学习条件?
衣食:廪稍之供,葛裘之遗──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组袍敝衣
住宿: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行深山巨谷
从师:未有问而不告──未尝稍降辞色,叱咄
书籍: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经过四层对此,显而易见昔日艰难和今日条件的优裕。在昔日困苦中能够业有所精,德有所成;而处于优越条件下不能有所精,有所成,只能说明其用心不专。
【第二段】
3.作者写这些太学生学习条件优越的用意何在?
这些内容与前一段的内容形成鲜明的对比,并从四个方面与前面作者求学的情况形成对比:
1.请概括本段的中心意思是什么?
点明这篇赠序的写作背景和意图。
【第三段】
2.“以”的用法
以衾拥覆(介词,相当于“用”。)
生以乡人子谒余(介词,表示动作,行为所凭借的身份,可译为“用(凭)……身份”。)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连词,表目的,可译为“来”。)
俯身倾耳以请(连词,表修饰关系,连接状语与中心语。)
以中有足乐者(连词,表原因,相当于“因为”。)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前一个“以”同“是”组成复音虚词,相当于“因此”,引出事理发展或推理的结果;后一个“以”是介词,相当于“把”或“拿”。)
1.分析写作特点:
记叙,描写,议论三者的自然结合 。
本文以记叙为主,笔法简洁。有些地方适当地加以渲染和描绘,使文章增添了文采,显得更加生动具体。比如,写到百里之外向硕师名人求教的情景,写了周围的环境,写了“先达”的表现,写了自己求教时的谦虚恭谨。文字简洁,而人物神情跃然纸上。又如写奔走途中的艰难,寥寥数语,情态毕现。写同舍诸生的服饰华贵,采取了细节描写的方法,更衬托出作者的朴素与艰苦。
叙述,描写的同时,还适当地穿插了议论,突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文章在讲述了今之太学生的优越学习条件后,进而推论出:“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这就是通过今昔对比所揭示出的道理。
四、探究
2.把握作者的人物性格
(1)说说作者在少年时期的学习过程中遇到了那些困难。
学习环境严酷,物质条件匮乏(没有书),教授资源有限(老师太少)
(2)在作者外出求学时,还写到了同舍生,他们当时的情况是如何的?
他们穿戴华丽,衣食无忧
(3)面对同舍生,作者丝毫没有流露出艳羡之意,可见他有什么样的性格呢?
作者虽粗衣敝食,但却乐在其中。可见他更注重精神上的富足。
这种通过描写旁人,来突显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这种关键的手法叫做对比。
(4)后来作者又写到来太学生们的学习生活,他们的情况又是如何呢?
衣食无忧,学习环境优良,学习资源(书籍、老师)充沛。
(5)试着将作者与同舍生横向对比,与太学生纵向对比,完成表格的制作填写。可以分别从学习环境、物质条件、衣食方面、书籍资源等维度进行对比。
对比方面 求学路程 学习环境 衣食供给 书籍资源 教师资源
作者
太学生
(6)通过对比和冲突,体会作者的人物品质。
不畏艰苦,勤奋好学,精神富足,乐以忘忧。
【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作者在本文中对比手法的运用,先是将自己的缊袍敞衣和同舍生的华丽穿戴对比,又将自己求学的艰难与太学生优越的求学条件对比。通过对比,道理不言自明。
这就是对比手法的好处,通过对比,无需多言,所有想要表达的东西早已自在读者心了,希望同学们用心体会,学以致用。
换一下角色,按下列情境要求,说一句话。
A:“我”是宋濂——当“我”少年刻苦求学时,我认真的说……
——当“我”老来功成名就时,我感慨的说……
B、“我”是老师——当“我”细心教育宋濂时,我严厉的说……
——当“我”听闻宋濂成就时,我欣慰的说……
C、“我”是同学——当“我”看到宋濂苦读时,我讥讽的说……
——当“我”听到宋濂成功时,我后悔的说……
五、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