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和同为一家 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课 和同为一家 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3-03-14 07:55: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实验中学导学案(一)
科目
历史 
年级
七 
课型
新授
时间
备课教师
讲课教师
教学内容
5“和同为一家 ”
教学目标
学习重点: 吐蕃的发展及唐朝与吐蕃的友好关系
学习难点:唐朝对边疆各民族采取的比较开明的政策
主备教师导学设计
个案完善
温故互查(二人小组完成下列内容)
汉朝和唐朝都是中国历史上十分强盛的时期。为什么说它们是非常强盛的呢?
除了政治上统治时间长、经济发展水平高和文化繁荣以外,也体现在和周边少数民族的相处中,有密切的交流,推动了他们的发展。不过唐朝的民族关系和汉朝又有很大的区别,究竟是什么?
设问导读(读课文二人或四人小组完成下列内容)

学生阅读20页“导入框”内容和第一段课文,回答:
1、 唐太宗的话是什么意思?
2、 唐太宗的话体现了什么样的民族政策?
3、引导学生小结:唐朝政府通过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与边疆地区的少数民族友好相处,形成了融洽和谐的民族关系,从而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对于我们祖国和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发展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
学生阅读21-22页 本目课文、插图,思考下列问题,先划书,后回答:
1、藏族与吐蕃人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2、 松赞干布为什么多次向唐朝求婚?(仰慕中原文明)
3、 唐太宗为什么同意文成公主远嫁吐蕃?
4、 文成公主为什么受到藏族人民的喜爱?
5、你能帮文成公主做些什么有益于吐蕃的事情?
6、 学生阅读25页“自由阅读卡?最初的布达拉宫”,思考回答:这座宫殿的修建,说明藏族人民什么样的情感?
7、 尺带珠丹“和同为一家”这句话说明了什么历史现象?
回纥的勃兴 学生阅读22页的课文、观看插图,根据教师的提问在书上作标注,并回答:
1、 回纥是今天什么民族的祖先?唐玄宗曾经封他们的首领什么称号?
2、 后来回纥改名为什么?
“车书本一家” 和 苍山洱海间的南诏
学生阅读23-24页的课文、观看插图,根据教师的提问在书上作标注,并回答:
1、“渤海”政权是哪个民族建立的?它由于经济文化水平较高,所以有怎样的美称?
2、六诏居民是今天什么民族的祖先?唐玄宗曾经封他们的首领什么称号?
巩固练习
1.唐太宗大败东突厥,俘虏东突厥的首领是: 
A.皮罗阁  B.颉利可汗 C.大祚荣  D.骨力裴罗
2.骨力裴罗被唐玄宗册封为:A.怀仁可汗  B.成吉思汗 C.单于D.大汗  
3.原居住在黑龙江、松花江流域一带的民族是: 
A.靺鞨  B.突厥  C.回纥  D.吐蕃 
4.崇圣寺千寻塔是古代汉族与哪一个少数民族友好交往的历史见证?  
A.吐蕃  B.靺鞨  C.回纥 D.南诏
5、在23页《唐朝后期疆域和边疆各族的分布》图上,标出渤海、回鹘、吐蕃、南诏等少数民族政权的名称。
6、完成填充册8-9页“和同为一家”的相关内容。
7、问答题 举出西汉、东汉、蜀、唐等四个朝代封建统治者妥善处理民族关系的各一个典型事例,并简要说明处理好民族关系的积极意义。
拓展延伸
1.材料一 贞观十五年,太宗以文成公主妻之,令礼部尚书,江夏郡王道宗主婚,持节送公主于吐蕃,弄赞率其部兵次柏海,亲迎于河源,见道宗,持子婿之礼甚恭,既而叹大国服饰礼仪之美,俯仰有愧沮之色。及与公主回国,谓所亲曰:“我祖父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当为公主筑一城,以夸视后代。”------仍遣酋豪子弟,请入国学习《诗》《书》。又请中国识文之人典其表疏------
_____《旧唐书》卷196上
材料二 “金城公主,朕之少女,岂不钟念,但为人父母,志息黎元,若允乃诚祈,更敦和好-----降彼吐蕃赞普,即以今月进发,朕想自送于郊外。”
①材料一中的“弄赞”指的是谁?“当为公主筑一城指的是什么?

②材料二中的“朕”是哪个朝代的皇帝?文中的“吐蕃赞普”是谁?该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③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的历史事件有什么共同的积极意义?请你用一句话概括出吐蕃和唐朝关系日益密切的表现。

2、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他的话是什么意思?体现了什么样的民族政策?此人被尊称为什么?

唐太宗的话意思是:过去的统治者只重视中原汉族,轻视边疆的少数民族,我与他们不同,我对各民族一视同仁。这种一视同仁的政策,体现了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 天可汗。
课堂小结
请你用知识树或知识网络形式写出本课的知识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