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经济大危机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 经济大危机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6.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3-03-14 08:04: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滕州滨湖中学:王敏
课题: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九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世界
第4课 经济大危机
课 型:新授
教学模式:互动探究 适时导练
教 具:多媒体(历史挂图﹑示意图﹑小黑板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掌握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历史,包括“一战”后1924—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的政治相对稳定,危机的特点及影响,罗斯福新政的目的、措施、效果等有关史实。
通过对罗斯福新政措施、效果的分析,培养学生 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结合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有关内容,了解经济危机的时代背景,知道经济危机的原因。
根据经济危机的特点,展示适当资料、图片,了解危机的危害及影响,认识到罗斯福新政所处的严峻形势。
师生共同探讨评价罗斯福新政的特点、目的措施及其成效,客观的评价罗斯福新政。有效的链接到中国的国情。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介绍广大劳动人民饥寒交迫、流离失所,资本家却人为故意大量销毁产品,使学生认识到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
通过对罗斯福个人魅力的了解,培养学生承受挫折、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重点:经济危机 罗斯福新政
难点:经济危机原因及影响;如何评价罗斯福新政
教学流程
(—)激趣导学
“黑色星期四”听说过吗?我来讲述它的来历, 20世纪20年代,美国证券市场兴起投机狂潮,“谁想发财,就买股票”成为一句口头禅,人们像着了魔似地买股票,梦想着一夜之间成为百万富翁。疯狂的股票投机终于引发一场经济大灾难。1929年10月24日纽约证券交易所股票价格雪崩似地跌落,人们歇斯底里地甩卖股票,整个交易所大厅里回荡着绝望的叫喊声。这一天使很多人由百万富翁变成了穷光蛋,所以这一天就成了可怕的“黑色星期四”,
提问: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景呢?导入新课
(二)互动探究 交流展示
一、病之源—经济危机的原因
提问:“一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召开过哪些会议?有何影响?
学生:凡尔赛会议,华盛顿会议。缓和了矛盾。
教师归纳总结: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暂时缓和,使资本主义世界进入相对稳定时期,经济高度繁荣。然而,繁荣背后却蕴藏着危机。
说明:20世纪20年代,各资本主义努力发展经济,很快出现了一个“繁荣”时期。美国的发展尤为迅速。(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小字,以增强感性认识一感知能力的培养)
提问:这种“繁荣”的状态导致了什么结果?
生答:经济危机。
探讨:危机产生的原因,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小字。(培养分析能力)
点拨:使学生认识到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是由于资产阶级为了追求私利,盲目扩大生产,造成生产过剩。这是导致经济危机的主要原因。
二、病之害一经济危机的特点及影响
过渡:关于危机爆发的标志,始于美国纽约股票交易所的股票抛售。为什么股票抛售会导致经济危机?
向学生简略解释几点:(1)美国是资本主义国家,工厂企业都是私有的,大都是股份公司,和 股票有直接关系;(2)股票市价的价格是美国经济的晴雨表。经济繁荣,股票就升值,人们就会抢购;反之,经济凋敝,股票就贬,人们就抛售;(3)1929年10月,纽约股票抛售狂潮的发生不是偶然的。在这以前,美国的汽车工业、钢铁工业等都已出现停滞状况。
投影“纽约华尔街股票交易所前拥挤的人群”图
提问:危机的特点?
生答:特点一,范围广。
师补充:过去危机只发生在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里。但这次危机则席卷整个世界资本主义世界,既波及到资本主义国家,也波及到殖民地、半殖民地。
这次危机也影响到工、农、商、金融等所有一切经济领域,这也是过去任何次危机所不及的。
特点二,时间长。
师补充:以往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一般是几个月,最长的是一、二年。危机后经历短期的萧条,便转入复苏,而这次危机前后持续了5个年头(1929—1933年)。这次危机持续时间之长,是以往任 何一次危机所没有的。
特点三,破坏性大。
体会:课本图表中列举的资本主义工业下降情况和世界贸易缩减的情况,已可看出这次危机的严重性。
投影图片 感性认识
等候领救济面包的长队
过渡:史无前例的危机爆发了,对资本主义世界有何影响?
探讨:1929—1933年经济危机对社会生产力产生什么影响?(讨论回答,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综合、分析能力)
归纳总结并做如下讲述:(1)工人大量失业,劳动人民生活恶化。失业队伍的增加,随之而来的自然是工资降低,生活水平的下降。广大劳动人民生活无着、流离失所,社会矛盾加深。(2)销毁商品、生产破坏。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
探讨:为什么“一方面是广大劳动人民饥寒交迫、流离失所;另一方面却是资本家人为故意大量销毁产品?”这暴露了资本家什么本性?(学生对资本主义制度了解较少,教师解释)
过渡: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各国政府纷纷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时势造英雄,英雄促时势,这时候美国出现了一位对美国影响大人物。
三、病之愈一罗斯福新政
探讨:罗斯福当选美国总统
师生同总结一:形势需要
严重的经济危机引发政治危机,资产阶级急需寻找出路
师生同总结二:个人魅力
罗斯福是美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总统。介绍罗斯福生平时,可指引学生阅读课本“罗斯福总统”画像下的生平简介,知道他身残志坚 的不平凡个性。还可介绍一下罗斯福任总统后在电台上的“炉边谈论”。(以增进学生对罗斯福的感性了解)。
提问:罗斯福实施新政的目的?
生答:消除经济危机。
补充:新政的根本目的是巩固资产阶级统治,巩固资本主义制度。
提问:新政的特点?
生答: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师给予点拨)
提问:新政的主要措施、?
生答:新政的中心措施是对工业生产的调整。
师补充:其任务是克服工业生产的盲目竞争所造成的生产过剩现象,减少失业,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
提问:其它方面呢?
学生:还有比如整顿金融、调整农业、举办公共工程。(在公共工程中,最有意义的是美国田纳西水利工程。投影“投影“田纳西水力工程中的水坝”图)。通过解决失业救济问题,缓和劳资关系和社会矛盾,从而消除危机。
投影 “田纳西水力工程中的水坝”图
提问:新政的效果?(阅读课本)
总结归纳:通过新政的一系列措施,经济得以较快恢复。(经济方面)
总结归纳:由于新政的一系列措施,社会矛盾逐渐缓和。稳定了美国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政治方面)
(三)质疑点拨
学生探讨:如何评价罗斯福新政?(从贡献和局限性两个方面讨论)
教师总结:罗斯福新政为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生活提供了先例,成为今天许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制定政策、法规的依据,这说明现代资本主义制度具有自我调节和改良的功能。但新政由于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的产物,因此只能遏制当时危机,而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危机。
四、病之悟一新政的启示
探讨:新政中中国需借鉴什么?(还可以比较斯大林模式)
说明:中国之借鉴一根据本国国情制定适合本国的计划,一切从实际出发,要把市场与计划相结合,明确看到社会发展水平,不能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重视经济发展规律,保障人民的利益 借鉴别国的经验完善本国经济模式。不应该固定坚持某一种政策应该根据国情改变而改变政策。
(四)总结
经济危机—政治危机—罗斯福新政—消除危机—新政的启示
(五)达标检测 (一)
1一战后,被称为资本主义相对稳定时期的是(  )   A.1918-1923年 B.1924-1929年   C.1929-1933年 D.1933-1939年   2.1929-1933年带来严重后果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首先从哪国开始,迅速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 (  )   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德国   3.下列各项中不属于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特点的是(  )   A.破坏性极强 B.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C.延续时间很长 D.导致了德意日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4.美国政府为摆脱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实行了(  )   A.罗斯福新政 B.精兵简政   C.法西斯专政 D.门户开放   5.“……股票交易所里掀起抛售股票的狂潮,一天内就有近一千三百万股票被抛售出去,几天内,股票价格持续暴跌……”,以上情景发生在(  )   A.1929年的华盛顿 B.1933年的纽约   C.1929年的纽约 D.1928年的伦敦   6.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是(  )   A.整顿银行 B.国家对工业的整顿   C.政府补贴工业 D.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7.罗斯福新政期间,美国新建了许多公共工程,其实际目的是(  )   A.养活失业队伍 B.改善美国人民生活环境   C.改变美国的自然环境 D.提高美国的社会福利待遇   8.导致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根源是(  )   A.资本主义生产相对过剩   B.20世纪2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普遍稳定发展   C.资本主义制度本身固有的矛盾   D.资产阶级国家推行自由共产主义政策   9.1933年美国实行“新政”,对“新政”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中心措施是国家对工业的调整   B.目的是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C.从根本上消除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D.取得了一定成效
10客观的评价罗斯福新政
(二)完成助学
板书:
病之源—经济危机的原因
病之害——经济危机的特点及影响
病之愈——罗斯福新政
病之悟——新政的启示
教学反思:
像本课内容条理清楚,介绍了经济危机的原因、特点及影响和罗斯福新政的有关内容,重点是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难点是经济危机的原因及影响、如何认识罗斯福新政。本课的设计是按照我校的“互动探究,适时导练”教学模式。运用直观的数据导入新课,使学生对历史有科学的认识;四个小标题的运用使本课内容一目了然展现在学生的面前;恰当插入图片和补充的资料,使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介绍罗斯福个人魅力时,不失时机的对学生就行情感教育;讲述罗斯福新政,又链接到中国的国情,同时比较斯大林模式,让学生理解政策要适合国情,但不能一成不变;罗斯福新政既是重点,又是难点,采用层层设问,步步推进的方法,使罗斯福新政的内容自然的浮出水面。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生通过的自主探究性学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合作交流,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采用对比的方法增加了学生讨论的时间,加强了讨论的力度,培养了学生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评价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方法。以上的几点设计是我认为比较满意的地方。不足之处:在引导学生探究问题时,问题设计的深度和技巧不够成熟,生探讨的肤浅;课堂的趣 味性不够。历史词语生活化,历史知识潮流化,让历史和现实同步伐,像易中天说三国一样,这是我追求的课堂境界。